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地市
(1).地下城市。指 秦始皇 墓。《魏书·高允传》:“ 秦始皇 作为地市,下固三泉,金玉寳货不可计数。死不旋踵,尸焚墓掘。”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 渭水 贯於天门, 驪山 迴於地市。”
(2).即蜃景。光线经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显著折射时,把远处市镇景物显示在空中或地面的奇异幻景。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山市:“ 文登 崑嵛山 有山市……东郡 恩县 白马营 、 茌平 马令庄 ,皆平原,时於雨后见此异,土人谓之地市。”
《漢語大詞典》:鳞光(鱗光)
鳞片所折射的鲜艳光彩。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太湖诗·投龙潭》:“鳞光焕水容,月色烧山翠。”
《国语辞典》:色散  拼音:sè sàn
白光由一介质进入另一介质时发生折射(如由空气入射棱镜),因各色光的光速不同,造成折射角度不同,而分散排列。
《國語辭典》:虚像(虛像)  拼音:xū xiàng
不是由实际光线所会聚成的像,如放大镜或平面镜所见的影像为虚像。
《國語辭典》:核仁  拼音:hé rén
1.植物果核内的种子。如杏的核仁为杏仁。
2.真核生物细胞核中的网状质球状结构,在细胞分裂时消失,新细胞形成后再出现。每个细胞核有一枚或数枚以上的核仁。
《漢語大詞典》:鳞彩(鱗彩)
鳞片所折射的鲜艳光彩。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蛟》:“匪蛇匪龙,鳞彩炳焕。”
《國語辭典》:实像(實像)  拼音:shí xiàng
自物体所发光,经光学系统实际会聚而成的影像,可用照相底片或萤幕看到。
《国语辞典》:光轴(光轴)  拼音:guāng zhóu
1.通过径向对称之光学系统的一条直线。若系统以此线为轴旋转,将不会有现象变动。
2.在双折射介质中,有一个方向的寻常波和非寻常波的传波速度相同,使双折射现象消失,此即为光轴。
《國語辭典》:黑体(黑體)  拼音:hēi tǐ
能完全吸收投射于其上的辐射线,也能完全不反射或折射的理想物体。若以一内层涂黑的盒子,上留一小孔,则进入小孔的辐射可完全在盒内被吸收,内表的黑面可吸收全部的入射光,如此盒内即形成一个黑体。
《漢語大詞典》:青珥
指日晕或月晕。一种因光的折射现象而在日、月周围形成的青色光晕。 唐 陈陶 《关山月》诗:“度磧衝云朔风起,边笳欲晚生青珥。”宋史·天文志五:“﹝ 隆兴 二年﹞七月甲申朔,日生赤黄晕不匝,上生重晕,又生背气及青珥。”
《國語辭典》:折光  拼音:zhé guāng
光线通过不同的介质时,因介质的密度不同而改变前进的方向,产生折射,称为「折光」。
《国语辞典》:光学系统(光学系统)  拼音:guāng xué xì tǒng
由若干反射面及折射面集合而成的体系,各面之曲率中心同在一直线上,常用来观察远方或微小的物体,以及作为聚焦、集中电磁波能量等用途。如望远镜、显微镜。
《国语辞典》:光学仪器(光学仪器)  拼音:guāng xué yí qì
利用光的直射、反射、折射、分散、曲折等光学现象,适当配合各种透镜、棱镜、反射镜等,使便于扩大观察、投映与射影的仪器。如显微镜、望远镜。
《国语辞典》:会聚透镜(会聚透镜)  拼音:huì jù tòu jìng
中央厚周围薄,能将平行光折射成实焦点,焦距为正值的透镜。也称为「凸透镜」、「火镜」。
《国语辞典》:间接照明(间接照明)  拼音:jiàn jiē zhào míng
将光源先反射至某处再折射回来的照明方法;或将光源以毛玻璃等物遮阻,不使直射。此种照明方法的效率低且耗电多,但是光线柔和均匀,予人舒适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