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鸾惊(鸞驚)
(1).喻指笔势飞动。 唐 岑文本 《奉述飞白书势》诗:“凤举崩云集,鸞惊游雾疏。”
(2).鸾铃惊动。 唐 卢象 《奉和张使君宴加朝散》:“骑拥轩裳客,鸞惊翰墨林。”
《漢語大詞典》:惊乱(驚亂)
(1).惊动扰乱。六韬·疾战:“以武车驍骑,惊乱其军,而疾击之,可以横行。”
(2).受惊而溃乱。后汉书·皇甫嵩传:“今贼依草结营,易为风火,若因夜纵烧,必大惊乱。”旧唐书·朱滔传:“ 滔 绘帛为狻猊象,使猛士百餘人蒙之,鼓譟奋驰,贼为惊乱,随击,大破之。”
《漢語大詞典》:惊喧(驚喧)
(1).惊动吵闹。 前蜀 杜光庭 《安宅醮词》:“臣以庸愚,不明玄理,因时改作,随力兴修,土木之功,曾无避忌,穿凿之处,深有惊喧。”
(2).惊恐喧嚷。 宋 苏洵 《祭史彦辅文》:“爱弟 子凝 ,仓卒就狱,举家惊喧。”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禨祥·朝参讹传:“上命班居下者百餘人,悉跪於午门外,踰时释之。御史寻覆奏,究其事所从起,竟莫能得。礼部因奏朝班惊喧。” 清 丘逢甲 《山村即目》诗之三:“鷄犬惊喧官牒下,农忙时节隶催租。”
《漢語大詞典》:震耸(震聳)
(1).惶悚,诚惶诚恐。 宋 叶适 《淮西论铁钱五事状》:“如有违戾,惩治大吏一人,自然震耸用命。”
(2).惊异并敬重。 严复 《〈法意〉按语》一一四:“吾每覩古代之鉅功,未尝不震耸流连。”
(3).惊动,动乱。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十:“遇边鄙震耸,则骤加进擢;及后晏静,则置而不用。”
《國語辭典》:蹶蹶  拼音:jué jué
1.动作敏捷的样子。《诗经。唐风。蟋蟀》:「好乐无荒,良士蹶蹶。」唐。孔颖达。正义:「释诂云:『蹶,动也。』释训云:『蹶蹶,敏也。』」
2.惊动的样子。《庄子。至乐》:「俄而柳生其左肘,其意蹶蹶然恶之。」唐。成玄英。疏:「蹶蹶,惊动貌。」
《漢語大詞典》:惊逐(驚逐)
惊动驱逐。
分類:惊动驱逐
《國語辭典》:惊吓(驚嚇)  拼音:jīng xià
受惊害怕。《红楼梦》第一一回:「再兼上年惊吓,急忿怨痛,已有积伤。」也作「惊諕」。
《漢語大詞典》:惊犯(驚犯)
惊动冲撞。 唐 张说 《谏避暑三阳宫疏》:“陛下往往轻行,警蹕不肃。歷蒙密,乘险巇,卒然有逸兽狂夫,惊犯左右,岂不殆哉。” 清 洪升 《长生殿·雨梦》:“孽畜,好无礼!怎又逃出到此,惊犯圣驾,还不快去。”
分類:惊动冲撞
《漢語大詞典》:震愆
惊动遭罪。《楚辞·九章·哀郢》:“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 王逸 注:“震,动也;愆,过也。言皇天不纯一其施,则万物夭伤;人君不纯一其政,则百姓震动以触罪也。” 清 方苞 《武季子哀辞》:“嗟尔生兮震愆,罹百忧兮连延。”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省城沦陷,方域震愆。”
分類:惊动遭罪
《國語辭典》:轰动(轟動)  拼音:hōng dòng
同时惊动多数人或引起多数人的注意。如:「他的壮烈事迹,轰动了全国。」也作「哄动」、「烘动」。
《漢語大詞典》:警扰(警擾)
惊动扰乱。警,通“ 惊 ”。 明 萧镃 《大喜峰口关城兴造记》:“虏骑往往出没山谷,窥我利便,近边之民,为之警扰。” 清 夏燮 中西纪事·互市档案:“且边寇有警, 中国 自能御之,毋劳戍师,致吾民警扰。”
分類:惊动扰乱
《国语辞典》:惊驾(惊驾)  拼音:jīng jià
本指惊动君王圣驾。《西游记》第三○回:「夜深了,又不敢惊驾。」后泛指惊动他人。
《漢語大詞典》:矍踢
惊动貌。
分類:惊动
《漢語大詞典》:拟死(擬死)
(1).定为死刑。《杨家将演义》第十一回:“老贼如此欺罔,罪该拟死。”
(2).指某些昆虫的假死。因受外界惊动或袭击而呈半死状态,静伏不动,或跌落地面如死物,借以避敌。
《漢語大詞典》:鬨动(鬨動)
使许多人惊动。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此一事,鬨动了举朝官员。”《石点头·王本立天涯求父》:“二十六年光景,离合悲欢,着着是真,那时鬨动了邻舍亲戚,亲家 段子木 、先生 白秀才 ,齐来称贺。”
分類:许多惊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