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蚜虫(蚜蟲)  拼音:yá chóng
动物名。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同翅目。身体作卵圆状,呈绿色、棕色或黄色,成虫多无翅。通常群体栖息于植物根、茎、叶上,以管状的口器吸取汁液维生,能使植物枯萎,被视为害虫。蚜虫会分泌蜜汁以养幼虫,蚂蚁亦喜食此蜜汁,故有外敌袭击蚜虫时,蚂蚁会保护蚜虫,赶走外敌,此即为蚜虫与蚂蚁的共生现象。蚜虫的种类繁多,通称为「腻虫」。
《国语辞典》:扁拟谷盗虫(扁拟谷盗虫)  拼音:biǎn nǐ gǔ dào chóng
动物名。昆虫纲鞘翅目。一种谷物中常见的害虫。体小约三毫米,呈咖啡色,寿命约一个月,但繁殖力很强。虫体本身无明显害处,但粪便等排泄物可能有相当程度的毒性。
《国语辞典》:褐飞虱(褐飞虱)  拼音:hé fēi shī
动物名。昆虫纲同翅目飞虱科,一种害虫。头前方略突出于复眼间,复眼在头两侧。前翅呈褐色半透明,静止时左右斜交合起,翅尾尖,足呈黄色。成虫、若虫均栖息稻丛叶鞘间,很少有迁移习性。可使稻茎枯萎倒伏,或引发煤病。也称为「褐色飞虱」。
《国语辞典》:放屁虫(放屁虫)  拼音:fàng pì chóng
动物名。节肢动物昆虫纲。为一种害虫,生长于人畜身上,会吸血,传染疾病。它的肛门会放出一种气体伤害敌人,使敌人不敢接近。因其放屁声与琵琶音相近,也称为「琵琶虫」。
《国语辞典》:白蛸  拼音:bái xiāo
秋日稻将成熟时,被害虫寄生,吸取茎中养分,以致枯白而死,称为「白蛸」。
《國語辭典》:二化螟  拼音:èr huà míng
动物名。属鳞翅目。身体细长,前翅阔长,呈灰黄色,有褐黑色小点,后翅为三角形,呈白色。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幼虫常群聚在植物茎内穿孔蛀食,致使植物发生枯心或白穗的现象,是一种危害农作的害虫。繁殖甚速,在台湾一年可繁殖三至四代,为水稻、粟、玉米、甘蔗、茭白等的大敌。也称为「钻心虫」。
《國語辭典》:豆象  拼音:dòu xiàng
昆虫的一科。属昆虫纲鞘翅目。为节肢动物。种类很多。附著在豆科植物的种子上营生,蚀害豆类植物甚巨。
《國語辭典》:毒饵(毒餌)  拼音:dú ěr
在食物中混入毒药,撒在地上、角落,用以扑杀老鼠、蟑螂等,称为「毒饵」。
《國語辭典》:防除  拼音:fáng chú
预防和消除。如:「为维护自然生态环境,发展安全无毒的防除虫害法是必然的趋势。」
《國語辭典》:寄生蝇(寄生蠅)  拼音:jì shēng yíng
动物名。双翅目寄蝇科。长二至十八毫米,体灰或黑色,具小毛,外表像家蝇。幼虫寄生于其他昆虫体内,常用于消灭害虫,对毛虫和甲虫幼虫有很大的杀伤力。如红尾寄生蝇。
《漢語大詞典》:瓜萤(瓜螢)
即黄守瓜。瓜类害虫。成虫橙黄色,有硬壳,为害瓜苗,啮食叶片。幼虫浅黄色,食害细根或蛀入根部和近地面茎内,使植株萎黄倒伏。
《漢語大詞典》:谷蟊(穀蟊)
谷类的害虫。 郑观应 《盛世危言·农功》:“至牲畜受病若何施治,穀蟊木蠧若何豫防,復备数等田样,备各种汽车,事事讲求,不遗餘力。”
分類:谷类害虫
《漢語大詞典》:黑蛱蝶(黑蛺蝶)
又名玄武蝉。橘树的害虫之一。 唐 皮日休 《胥口即事》诗之一:“黑蛺蝶粘莲蕊,红蜻蜓裹蔆花。”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虫鱼·黑蛱蝶:“黑蛺蝶,大如蝙蝠。橘蠹所化。北人或名为玄武蝉。” 宋 周去非 岭外代答·虫鱼·黑蛱蝶:“黑蛺蝶,大如扇,橘蠹所化,翅墨黑而有翠綵一行,特为鲜明。北人或名元武蝉。”
分類:橘树害虫
《漢語大詞典》:秉畀炎火
谓将田中的害虫捉去烧掉。《诗·小雅·大田》:“田祖有神,秉畀炎火。” 郑玄 笺:“田祖之神不受此害,持之付与炎火,使自消亡。” 朱熹 集传:“故愿田祖之神,为我持此四虫,而付之炎火之中也。”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上:“《大田》之诗,‘秉畀炎火’者,捕蝗之术也。” 宋 苏轼 《次韵章传道喜雨》:“坐观不救亦何心,秉畀炎火传自古。” 何纶锦 《捕蝗谣》:“秉畀炎火古有经,始不扑除继无及。”
分類:田中害虫
《漢語大詞典》:常不肯
禾苗害虫蠈的别名。 清 袁枚 随园随笔·物而人名:“螳螂名‘不过’,蠈名‘常不肯’,俱奇。”
分類:禾苗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