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国香荀令
 
满身香
 
花香逐荀
 
荀令炷炉香
 
荀令焚香
 
荀令熏炉
  
荀令香炉
 
荀公几日香
 
荀炉
 
荀衣
 
风流荀令
 
香满衣
 
香闻荀令

相关人物
荀彧

参考典故
荀令


《艺文类聚》卷七十
《襄阳记》:刘季和性爱香,尝上厕还,过香炉上。主簿张坦曰:「人名公作俗人,不虚也。」季和曰:「荀令君至人家,坐处三日香。为我如何令君,而恶我爱好也。」
《太平御览》卷七百三〈服用部五·香炉〉
《襄阳记》曰:「刘和季性爱香,上厕置香炉,主簿张坦曰:『人名公作俗人,真不虚也。』和季曰:『荀令君至人家,坐处三日香,君何恶我爱好也。』」

简释

荀令香:喻奇异香味,或喻人风仪高雅。唐白居易《奉和裴令公新成午桥庄绿野堂即事》:“花妒谢家妓,兰偷荀令香。”

荀炉:喻指香炉。宋李维《霜月》:“荀炉残更换,湘瑟罢仍调。”


例句

香闻荀令宅,艳入孝王家。 刘禹锡 和令狐相公郡斋对紫薇花

荀令园林好,山公游赏频。 刘禹锡 酬令狐相公亲仁郭家花下即事见寄

花香逐荀令,草色对王孙。 刘长卿 奉和杜相公新移长兴宅呈元相公

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 李商隐 牡丹

谢郎衣袖初翻雪,荀令熏炉更换香。 李商隐 酬崔八早梅有赠兼示之作

桥南荀令过,十里送衣香。 李商隐 韩翃舍人即事

熏香荀令偏怜少,傅粉何郎不解愁。 李端 赠郭驸马

荀令焚香日,潘郎振藻秋。 李颀 赠别张兵曹

国香荀令去,楼月庾公来。 温庭筠 中书令裴公挽歌词二首

花妒谢家妓,兰偷荀令香。 白居易 奉和裴令公新成午桥庄绿野堂郎事

典故
河汉与天通
 
银河一派九天垂
 
香炉照日


《全唐诗》卷一百八十〈望庐山瀑布二首〉
〈望庐山瀑布二首〉其二:「日照香炉生紫烟【庐山上与星斗连】,遥看瀑布挂前川【日照香炉生紫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國語辭典》:香炉(香爐)  拼音:xiāng lú
焚香的器具。用陶瓷或金属做成。《儒林外史》第四八回:「只见中间奉著灵柩,面前香炉、烛台、遗像、魂幡。」
《國語辭典》:香炉峰(香爐峰)  拼音:xiāng lú fēng
山峰名。位于江西省九江县西南,庐山之北。奇峰突起,状似香炉,气霭若烟,有如焚香,故称为「香炉峰」。山下有瀑布,顶有巨石,其形如人,为庐山名胜之一。也称为「石人峰」。
《漢語大詞典》:卧褥香炉(卧褥香爐)
汉武帝 时巧匠 丁绶 制作的一种香炉,可使炉体经常保持平衡,便于置之褥中,故名。 南朝 梁 殷芸 《小说》卷一:“ 武帝 时, 长安 巧手 丁綬 者,为恒满灯,七龙五凤,杂以芙蓉、莲藕之奇。又作卧褥香炉,一名被中香炉,本出 房风 ,其法后絶,至 綬 始更为之。机环运转四周,而炉体常平,可致之被褥,故以为名。”事亦见西京杂记卷一,惟“丁綬”作“丁缓”。
《漢語大詞典》:檀香炉(檀香爐)
烧檀香的香炉。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这个当儿,屋里早有僕妇们捧着个金漆盘儿,搭着个大红袱子,上面扎着个小檀香炉,点得香烟繚绕。”
分類:檀香香炉
《漢語大詞典》:香炉角(香爐角)
指后代。土家族《哭嫁歌》:“我不是祖宗的子孙,我不是祖宗的香炉角!”
分類:后代
《国语辞典》:刘海儿金钱垫香炉(刘海儿金钱垫香炉)  拼音:liú hǎi ér jīn qián diàn xiāng lú
(歇后语)各抱一条腿儿。刘海儿为一仙人,传说刘海戏蟾,此蟾能吐金钱,但只具三只脚,为一三脚蟾。故金钱即指金蟾。香炉有三条腿,以三脚金蟾垫香炉,正好各抱一条腿。全句比喻三个人一人跟一个。《儿女英雄传》第七回:「可巧剩他爷儿三个,咱们姐儿三个。咱们闹个刘海儿的金钱垫香炉──各抱一条腿儿,你瞧这高不高?」
《国语辞典》:博山香炉(博山香炉)  拼音:bó shān xiāng lú
古代焚香所用的熏炉。上有盖,下有底座,盖上雕镂成山峦形,山上还雕出人物和动物,似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博山。有铜制、陶瓷制,一般制作都十分精致。《西京杂记》卷一:「长安巧匠丁缓者……又作九层博山香炉,镂为奇禽怪兽,穷诸灵异,皆自然运动。」宋。吕大临《考古图》卷一○:「博山香炉,象海中博山,下有槃贮汤,使润气蒸香,以象海之回环。」
《分类字锦》:画省香炉(画省香炉)
汉官典职尚书郎主作文书起草昼夜更直于建礼门内台给青缣白绫被或以锦被帷帐茵褥画通中枕女侍史二人絜被服执香炉烧薰从入台中给使护衣服杜甫秋兴诗画省香炉违伏枕
《漢語大詞典》:被中香炉(被中香爐)
一种巧制的用于被中的熏炉。西京杂记卷一:“ 长安 巧工 丁缓 者……又作卧褥香鑪,一名被中香炉。本出 房风 ,其法后絶,至 缓 始更为之。为机环转运四周,而鑪体常平,可置之被褥,故以为名。”
分類:被中熏炉
《漢語大詞典》:肉香炉(肉香爐)
谓在头顶燃油灯以奉佛。后为流弊, 五代 时曾予以禁止。 宋 陶谷 清异录·释族:“ 齐 赵 人好以身为供养,且谓两臂为肉灯臺,顶心为肉香炉。”
《高级汉语词典》:赛香炉
意为风景秀丽,赛过了庐山上的香炉峰
《國語辭典》:鸳鸯(鴛鴦)  拼音:yuān yāng
1.动物名。鸟纲雁形目。体小于鸭,雄者羽毛美丽,头有紫黑色羽冠,翼之上部黄褐色,雌者全体苍褐色,栖息于池沼之上,雄曰鸳,雌曰鸯。也称为「匹禽」。
2.因鸳鸯常偶居不离,故以鸳鸯比喻夫妇。《红楼梦》第一回:「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3.成对的物件。如:「鸳鸯剑」、「鸳鸯瓦」。又凡以二物相配映者,亦多称为「鸳鸯」。如菜肴中有鸳鸯捲。
4.《诗经。小雅》的篇名。共四章。根据〈诗序〉:「鸳鸯,刺幽王也。」或亦指为颂祷天子之诗。首章二句为:「鸳鸯于飞,毕之罗之。」
《漢語大詞典》:鸳鸯剑(鴛鴦劍)
宝剑名。剑分雌雄两股,故称。红楼梦第六六回:“正走之间,只听得隐隐一阵环佩之声, 三姐 从那边来了,一手捧着鸳鸯剑,一手捧着一卷册子。” 清 王韬 《淞隐漫录·蓟素秋》:“女初见其入也,微有愠色,及闻斯语,憬然改容,即起向生敛衽再拜曰:‘当如君教。’即拔床头鸳鸯剑引颈自刎。”
《漢語大詞典》:鸳鸯阵(鴛鴦陣)
古代阵法名。兵马两翼分列,相互联络拴伴。 明 戚继光 练兵实纪·练营阵:“外围兵将马退入队后,仍照鸳鸯阵,二马一列,联络拴伴如式,务要队伍分明,兵俱趋出马前,立成鸳鸯阵势,鸣锣坐定。”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四:“ 谭纶 、 戚继光 之鸳鸯阵法,即土兵之法。如一参将领三千人为一营,十人为队,队有长,百人为哨,哨有长,五百一把总,六总一参将。儻一营全退,斩参将;一总全退,斩把总;一队一哨全退,斩哨长、队长。如是则将与长无敢不奋死矣。”
《國語辭典》:金炉(金鑪)  拼音:jīn lú
1.金质香炉。南朝梁。吴均〈行路难〉五首之五:「玉阶行路生细草,金炉香炭变成灰。」《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内官一队队捧出金炉,焚了龙涎香。」
2.烧纸钱的火炉。
分類:金属香炉
《漢語大詞典》:令公香
见“ 令君香 ”。
《漢語大詞典》:令君香
荀彧 在 汉 末曾守尚书令,人称 荀令君 ,得异香,至人家坐,三日香气不歇。见太平御览卷七○三引 晋 习凿齿 《襄阳记》。后多以“令君香”指高雅人士的风采。 唐 李百药 《安德山池宴集》诗:“云飞凤臺管,风动令君香。” 唐 王维 《春日直门下省早朝》诗:“骑省直 明光 ,鸡鸣謁 建章 ,遥闻侍中珮,闇识令君香。”亦作“ 令公香 ”。 唐 李颀 《寄綦毋三》:“顾眄一过丞相府,风流三接令公香。”
《漢語大詞典》:令君香
荀彧 在 汉 末曾守尚书令,人称 荀令君 ,得异香,至人家坐,三日香气不歇。见太平御览卷七○三引 晋 习凿齿 《襄阳记》。后多以“令君香”指高雅人士的风采。 唐 李百药 《安德山池宴集》诗:“云飞凤臺管,风动令君香。” 唐 王维 《春日直门下省早朝》诗:“骑省直 明光 ,鸡鸣謁 建章 ,遥闻侍中珮,闇识令君香。”亦作“ 令公香 ”。 唐 李颀 《寄綦毋三》:“顾眄一过丞相府,风流三接令公香。”
《國語辭典》:荀令香  拼音:xún lìng xiāng
汉朝荀彧,人称荀令君,相传以异香熏衣,到人家中,三日过了,坐处仍有馀香。见《太平御览。卷七○三。服用部。香炉》。后多用来比喻奇异的香气,或超凡脱俗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