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阴长生 朝代:东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南阳新野人。传系和帝阴皇后之亲属,少生富贵之门,不好荣贵,隐居避世,专研道术。闻马明生者有度世法,乃入泰和山中求见,师事二十年,执役不懈。后马偕长生入青城山,授以太清金液神丹之法,丹成,著书九篇,传仙去。
全后汉文·卷一百六
长生,新野人。阴皇后族属,隐青城山中。或云仙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18 【介绍】: 一名延久,又名九重、文。十六国时成汉涪陵丹兴人,字元。为天师道首领。率千余家移居青城山。李特、李雄起事时,长生曾资助粮草,深受信重。西晋惠帝永兴元年,李雄称成都王,任长生为丞相,尊称范贤。光熙元年,雄称帝,封西山侯,尊为天地太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35—357 【介绍】: 十六国时前秦主。略阳临渭人,氐族,字长生。苻健子。幼而无赖,及长力举千钧,雄勇好杀。晋将桓温来攻,生单马入阵,搴旗斩将者前后十数。健死嗣位,荒耽淫虐,杀戮无道。宗室大臣,被杀几尽。后欲杀苻坚,谋泄,坚废之为越王,俄而杀之。在位二年。
全晋文
生字长生,健第三子,以晋永和十一年僭即皇帝位,改元寿光,在位三年,为苻坚等所杀,谥曰厉王。
屈恒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89—443 【介绍】: 名或作垣。北魏昌黎徒河人,字长生。屈遵孙。道武帝初给事诸曹,累迁至尚书右仆射。以破平凉功,赐爵济北公,转中领军。太武帝委以大政。车驾出征,常居中留镇。后坠马卒。
佼长生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69 【介绍】: 南朝宋广平人。有膂力。为县将、府将。朱脩之拒鲁秀,长生有战功。宋明帝泰始初,为建安王司徒中兵参军,南讨有功,封迁陵县侯。官至宁蛮校尉。
《國語辭典》:不死树(不死樹)  拼音:bù sǐ shù
神话传说中,吃了以后可使人长寿不死的树木。《山海经。海外南经》晋。郭璞。注:「有员丘山,上有不死树,食之乃寿。」也称为「甘木」。
《國語辭典》:烟云供养(煙雲供養)  拼音:yān yún gòng yàng
以山水的灵气怡情养性。明。陈继儒《妮古录》卷三:「黄大痴九十而貌如童颜,米友仁八十馀神明不衰,无疾而逝,盖画中烟云供养也。」
《漢語大詞典》:一年三秀
古人谓芝草一年三次开花,服之可以长生。文选·张衡<思玄赋>:“冀一年之三秀兮,遒白露之为霜。” 李善 注:“《楚辞》:‘采三秀於山间。’ 王逸 曰:‘三秀,谓芝草也。’”《文选·嵇康<幽愤诗>》:“煌煌灵芝,一年三秀。” 吕延济 注:“灵芝草药,一年三开花秀,服之长生。”
《国语辞典》:龙虎并伏(龙虎并伏)  拼音:lóng hǔ bìng fú
传说道士张卢靖学习长生术,炼丹得道后能制伏龙虎。升天后,所遗留的药器,鸡犬啄舐,亦得升天。《幼学琼林。卷四。释道鬼神类》:「张虚靖炼丹既成,能令龙虎并伏,鸡犬俱升。」
《漢語大詞典》:石中黄子
药名。石中的黄液,道家传说吃了可以长生。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石二·石中黄子﹝集解﹞引 葛洪 抱朴子云:“石中黄子所在有之, 沁水山 尤多,在大石中。其石常润溼不燥,打其石有数十重,见之,赤黄溶溶,如鸡子之在壳中也,即当未坚时饮之,不尔,便渐坚凝如石,不中服也。破一石中,多者有一升,少者数合,可顿服之。”亦省作“ 石中黄 ”。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三》:“ 泰山 有 太乙 餘粮,视之石也……又有石中黄,即餘粮之未凝者,水溶若生鸡子焉。”
长生
【佛学大辞典】
(术语)极乐之寿命也。无量寿经下曰:「何不弃世事,勤行求道德,可获极长生,寿乐无有极。」又曰:「何不弃众事,各曼强健时,努力勤修善,精进愿度世,可得极长生。」教行信證信卷曰:「信心者,则是长生不死之神方。」
长生符
【佛学大辞典】
(杂名)比佛之教法于仙道,称为长生符。提谓经曰:「欲得不死地,当佩长生之符,服不死之药,持长乐之印。」法华玄义十曰:「长生符者,即三乘法是。」
长生库
【佛学大辞典】
(堂塔)贮长生钱之库藏。今俗呼典当为长生库。老学庵笔记曰:「今僧寺辄作库,质钱取利,谓之长生库。梁甄彬尝以束苧就长沙寺库质钱,后赎苧还,于苧束中得金五两,送还之。」则此事亦已久矣。
长生钱
【佛学大辞典】
(物名)无尽财之异名。
长生猪
【俗语佛源】
佛教把「杀生」列为第一重戒,主张以慈悲的精神保护、拯救人和一切动物的生命,谓之「护生」。「护生」被认为是功德无量的。释迦牟尼在前世,曾有「舍身饲虎」的壮举。过去,有些寺院中豢养「长生猪」、「长生牛」,以示佛门慈悲之意,好生之德。《太平广记》卷一百引唐·牛肃《纪闻》:「唐开元十八年,京菩提寺有长生猪,体柔肥硕,在寺十余年,其岁猪死,僧焚之,火既烬,灰中得舍利百余粒。」又如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载:一猪见邻翁「辄嗔目狂吼,奔突欲噬」。邻翁怒极,打算买下这头猪杀了吃,忽然猛省:这大概就是佛门所说的「夙冤」吧!邻翁便以高价买下这头猪,再把它送到寺院中作为「长生猪」。后来,邻翁再去见这头猪,猪竟俯首贴耳,作亲昵状。此外又有「长生牛」。宋·洪迈《夷坚丙志·长生牛》谓,宋代绍兴年间曾下令禁屠,将牛牵入佛寺作「长生牛」,养数年方死。(李明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