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名捕  拼音:míng bǔ
1.通缉。《汉书。卷七二。鲍宣传》:「时名捕陇西辛兴,兴与宣女婿许绀俱过宣,一饭去,宣不知情,坐系狱,自杀。」
2.有名的捕快。如:「张龙、赵虎是包公手下的名捕。」
《國語辭典》:拒捕  拼音:jù bǔ
抵抗逮捕。如:「有一枪击要犯拒捕失败,被警察当场擒拿归案。」
分類:抗拒逮捕
《國語辭典》:逮治  拼音:dài zhì
缉捕治罪。《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下》:「莽遣三公大夫逮治党与,连及郡国豪杰数千人,皆诛死。」
分類:逮捕惩治
《國語辭典》:剿捕  拼音:jiǎo bǔ
围剿捉捕。《水浒传》第五九回:「宋江性急,便要起兵剿捕。」《红楼梦》第一回:「因此官兵剿捕,难以安身。」
《漢語大詞典》:传考(傳考)
逮捕审问。后汉书·陈禅传:“时刺史为人所上受纳臧赂, 禪 当传考。” 李贤 注:“传谓逮捕而考之也。”
分類:逮捕审问
《漢語大詞典》:党狱(黨獄)
(1).古代指监禁、诛杀党人。 明 高启《咏隐逸·陈留老父》:“ 汉 衰党狱起,朝柄在刑餘。”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田军作〈八月的乡村〉序》:“ 宋 曾以道学替 金 元 治心, 明 曾以党狱替 满清 箝口。”
(2).指逮捕、杀戮反对党成员。 邹鲁 《洪宪之役》:“溯自二年讨 袁 军失败, 袁世凯 大兴党狱,党人死者甚多,非党员被诬者亦不少。”
《漢語大詞典》:捕告
逮捕罪犯,申报上官。墨子·号令:“禁无得举矢书,若以书射寇,犯令者父母、妻子皆断,身梟城上。有能捕告之者,赏之黄金二十斤。”
《漢語大詞典》:逮问(逮問)
逮捕问罪。明史·宦官传二·陈增:“二十四年, 增 始至 山东 ,即劾 福山 知县 韦国贤 ,帝为逮问削职。”清史稿·世宗纪:“副将军 石云倬 坐不遮击,逮问。”
分類:逮捕问罪
《國語辭典》:拘禁  拼音:jū jìn
1.拘捕监禁。《大宋宣和遗事。贞集》:「自此稍得其夫妇相顾,颇缓拘禁。」《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将我打一顿毒棒,拘禁在监。」
2.拘束管制。元。乔吉〈小桃红。日高犹自睡沉沉〉曲:「不成闲愁厮拘禁,恋香衾。」也作「拘管」。
《漢語大詞典》:拲梏
(1).泛指手铐之类的刑具。 宋 王谠 唐语林·雅量:“ 袁傪 之破 袁晁 ,擒其伪公卿数十人,州县大具拲梏,谓必生致闕下。” 清 唐孙华 《秋日酷暑焦旱偶成》诗之三:“室家实杻械,拲梏安能逃。”
(2).引申指逮捕拘禁。 明 张煌言 《虏廷以余倡义既久》诗:“女兄与所天,株连遭拲梏。”
《國語辭典》:关提(關提)  拼音:guān tí
向其他机关提人提物的文书。《儒林外史》第四五回:「现今无为州有关提在此,你说你不曾到过,你且拿去自己看。」
《漢語大詞典》:逮考
逮捕拷问。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上即令丞相、御史逮考诸县传送 淮南王 不发封餽侍者,皆弃市。”《后汉书·窦武传》:“近者姦臣 牢脩 ,造设党议,遂收前司隶校尉 李膺 、太僕 杜密 、御史中丞 陈翔 、太尉掾 范滂 等逮考,连及数百人,旷年拘録,事无効验。”
分類:逮捕拷问
《漢語大詞典》:逮狱(逮獄)
逮捕入狱。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其年秋, 李 褫职逮狱。”
分類:逮捕入狱
《國語辭典》:驾帖(駕帖)  拼音:jià tiè
明代厂卫逮捕人犯的凭据,由刑部签发。《明会要》卷六七:「厂卫有所逮,必取原奏情事送刑部发签驾帖。驾帖发下,须从刑科批定。若科中遏止,即主上亦无如之何。」《明史。卷九四。刑法志二》:「近者中外提人,止凭驾帖,既不用符,其伪莫辨,奸人矫命,何以拒之?」
《漢語大詞典》:会逮(會逮)
谓依据文书接受逮捕。汉书·淮南王刘安传:“羣臣可用者皆前繫,今无足与举事者。王以非时发,恐无功,臣愿会逮。” 颜师古 注:“会谓应逮书而往也。”汉书·刑法志:“ 齐 太仓令 淳于公 有罪当刑,詔狱逮繫 长安 。 淳于公 无男,有五女,当行会逮,駡其女曰:‘生子不生男,缓急非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