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八 證悟科(二)
齐州人。每草衣木食。行法华三昧于泰山岩壑中。遂感普贤现身。后自叹以为此生云谢。他生未知。受报何地。因探藏得西方诸经。乃如法进脩。经三七日。忽于一夜。心目洞明。睹琉璃地。及十方佛。如明鉴中像。未几。诏入内廷。赐号常精进菩萨。封开国公。久之示微疾。右胁而逝。葬泰山。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四 读诵篇第八之一
释大行。齐州人也。后入泰山。结草为衣采木而食。行法华三昧感普贤现身。行自叹曰。命且无常必归磨灭。未知来世何处受生。遂入藏内信手探经。乃获西方圣教。遂专心思念阿弥陀佛三七日间。于半夜时忽睹琉璃地。心眼洞明见十方佛。犹如明鉴中像。后时诏行入内宫寝于御殿。敕赐号常精进菩萨。受开国公。乃示微疾右胁而终。葬后开棺见仪貌如生异香芬郁焉。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 译经科
华言莲华精进。龟慈人也。久居其国之莲华寺。寺在国之西门外。近前践山。山有流水。自成乐音。可爱。开元中。安西使工写其音。以献曲。名耶婆瑟鸡。以之入羯鼓尤。妙。车奉朝尝为使。偶见精进号三藏苾刍。奉朝因祈请。出十力经一卷。盖佛在舍卫国所说者。奉朝使归。以其经进上。贞元中入藏。
宋高僧传·卷第三 译经篇第一之三
释勿提提羼鱼。华言莲华精进。本屈支城人也。即龟兹国亦云丘慈。正曰屈支。时唐使车奉朝到彼土。城西门外有莲华寺。进居此中号三藏苾刍。奉朝至诚祈请。开译梵夹传归东夏。进允之。遂译出十力经。可用东纸三幅。成一卷。是佛在舍卫国说。安西境内有前践山。山下有伽蓝。其水滴溜成音可爱。彼人每岁一时采缀其声以成曲调。故耶婆瑟鸡。开元中用为羯鼓曲名。乐工最难其杖撩之术。进寺近其滴水也。其经是沙门悟空同十地回向轮经。共十一卷赍进贞元中请编入藏。值圆照续录故述其由。
摄善法精进
【三藏法数】
谓菩萨既修六度梵行,不为烦恼恶业邪见之所倾动,摄持世间、出世间一切善法,心不放逸,是名摄善法精进。(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
利益众生精进
【三藏法数】
谓菩萨于一切时,修习圣道,利益一切众生,以种种法而化导之,咸使断灭恶因,成就善果;虽历尘劫,心不疲倦,是名利益众生精进。
不精进
【三藏法数】
谓修行之人,虽于受学之际,不谬领解,但自己懈怠,不能勇猛精进,则亦不得佛果菩提也。
勤行精进
【三藏法数】
谓修菩萨行者,誓欲求就佛果,是以勤加精进,无少懈怠,而广集一切善根也。
广精进
【三藏法数】
谓菩萨修行道品,当勤精进,节其饮食,除于睡卧,晨夜惺惺,莫令怠惰,乃至为人,广说法要,不以为烦;开教愚顽,不辞劳倦。自既能尔,复能展转化他,令其精进。故曰广精进。
精进觉分
【三藏法数】
不杂名精,无间名进。谓修诸道法之时,善能觉了不行无益苦行,而于真正法中,常能用心专一,无有间歇,故名精进觉分。
精进觉
【三藏法数】
谓人勇猛精勤,修习善法,不令间断,则道业日进,无有退失,是名精进觉。
常勤精进
【三藏法数】
不杂,名精。无间,名进。谓阿难闻如来所说十二部经,一心受持,如法修习,无有懈怠,故名常勤精进。
行于精进,而离身心
【三藏法数】
谓菩萨修行般若,于诸梵行,虽勇猛精进;然以空慧照之,而不见有身心精进之相,是为行于精进,而离身心。
具足精进
【三藏法数】
谓众生于如来一切善法,若能随顺修学,勇猛精勤,始终不懈,此为有依行也。
精进无减
【三藏法数】
谓佛身心,精进满足,常度一切众生,无有休息,是名精进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