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520—? 【介绍】: 即端木赐。春秋时卫国人,名赐,字子贡。孔子弟子,善辞令,列言语科。经商曹、鲁之间,家累千金。历仕鲁、卫,出使各诸侯国,分庭抗礼。曾为鲁游说齐、吴、晋、越等国,促使吴伐齐救鲁。卒于齐。
端木叔 朝代:战国卫国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战国时卫国人。子贡后裔。祖传家资万金,不治业,极尽游乐。行年六十,尽散其财于宗族国人。及病,无药石之储;及死,无丧葬之需。国人怜之,返财于其子孙。禽滑厘谓之狂人,段干生谓之达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108 【介绍】: 西汉宗室。景帝第七子。景帝前三年立为胶西王。为人贼戾,数犯法。公卿数请诛,景帝勿忍,削其国,去大半。相二千石至胶西,奉汉法以治,辄为所害。卒谥于。
全汉文·卷十二
端,景帝子。前三年封胶西王。在位四十七年,元封三年薨,谥曰于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京兆人。献帝建安时为凉州牧,征为太仆。与孔融友善。融誉其所生二子韦康、韦诞,为老蚌生双珠。
司马端 朝代:西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11 【介绍】: 西晋宗室,武帝孙,清河王司马遐子。初封广川王。怀帝即位,转封豫章王。礼秩如皇子。拜散骑常侍、平南将军,都督江州诸军事、假节。当之国,会洛阳为刘聪所陷,东奔苟晞于蒙。晞立为皇太子,后为石勒所杀。
元端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宗室,鲜卑族。扶风郡王元孚子。嗣爵。仕西魏,位大行台尚书,华州刺史。性粗狠,颇以门第骄人,时人鄙之。
全后魏文·卷二十
端,字宣雅,雍长子。为散骑侍郎,累迁通直常侍、鸿胪、太常少卿、散骑常侍。出为安东将军、青州刺史。除抚军将军、金紫光禄大夫、使持节、东南道大使。拜镇军将军、兖州刺史,封安德县开国公。除都官尚书。孝庄初,与雍俱遇害河阴,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相州刺史。
僧端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比丘尼传·卷第二
僧端。广陵人也。门世奉佛姊妹笃信。誓愿出家不当婢采。而姿色之美有闻乡邑。富室凑之母兄已许。临迎之三日宵遁佛寺。寺主置于别室给其所须。并请观世音经二日能诵。雨泪稽颡昼夜不休。过三日后于礼拜中见佛像。语云。汝婿命尽。汝但精勤勿怀忧念。明日其婿为牛所触亡也。因得出家坚持禁戒。摄心空闲似不能言。及辩折名实其辞亹亹。诵大涅槃经五日一遍。元嘉十年南游上国住永安寺。纲纪众务均爱等接。大小悦服久而弥敬。年七十馀。元嘉二十五年而卒。弟子普敬普要。皆以苦行显名。并诵法华经。
司马端 朝代:南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99 【介绍】: 南朝齐河内温人,字敬文。为始安王萧遥光掌书记。遥光叛败,曹虎入城见端,端以“身蒙始安厚恩,今死甘心”对。寻兵至见杀。
元端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28 【介绍】: 北魏宗室,鲜卑族,字宣雅。元雍子。起家散骑侍郎,历鸿胪、太常少卿、散骑常侍,出为青州刺史。以御梁有功,拜兖州刺史。俄而梁师复围州城,端拒守得全。以功封安德县公。还除都官尚书。死于河阴之变。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72—494 【介绍】: 南朝齐南兰陵人,字云端。齐武帝子。初封应城县公,后封安陆王。历北中郎将、南兖州刺史、加侍中。海陵王延兴元年,萧鸾专政,害诸王,遣人袭杀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周河东汾阴人,字仁直,本名沙陀。世为河东著姓。少有志操,励精笃学。年十七,司空高乾辟为参军。以天下纷乱,弃官归乡里。后归宇文泰,为大丞相府户曹参军。西魏文帝大统三年,从宇文泰与东魏大战,擒东魏将窦泰,复弘农,战沙苑,以功累迁军司马,加侍中、骠骑大将军,进爵为侯。赐姓宇文氏,赐名端。入北周,孝闵即位,除工部中大夫,进爵为公。晋公宇文护将废帝,端不附从,出为蔡州刺史,有惠政,寻转基州刺史。未几卒,年四十三。遗诫薄葬。
全后周文·卷六
端字仁直,河东汾阴人,魏常主守孝通从子,本名沙陁。司空高乾辟为参军,赐爵汾阴县男。弃官。大统中征为大丞相府户曹参军,加冠军将军、中散大夫,进爵为伯,转丞相东阁祭酒,加本州大中正,迁兵部郎中,改封文城县伯,加使持节、平东将军、吏部郎中,出为李弼行军长史,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转尚书左丞,进吏部尚书,赐姓宇文氏。恭帝末拜军司马,加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进爵为侯。孝闵受禅,除工部中大夫,转民部中大夫,进爵为公,出为蔡州刺史。明帝初转基州刺史,卒,谥曰质。
僧静端 朝代:南北朝末隋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43—607 【介绍】: 隋僧。雍州人。一名慧端。年十四出家。投僧实禅师受治心法。以静操知名。后从昙相禅师习行定业。北周武帝废佛时,竭力掩藏诸经像,得不毁。入隋,发所藏,经籍得广为流传。后住大禅定道场,炀帝大业二年十二月卒。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五 护教科
一名慧端。年十四从僧宝禅师。受心法。后复依昙相禅师。参證。则所获益以加妙。及周而废教之祸起。端则遍敛经像。埋匿深僻地。至隋发之诸图庙。皆赖其用。端谦损俭退。无所竞名称。操行为时敬慕。汉王谅师事之。上与后宫。皆禀归戒。尝留宿禁中。端独引去。不奉诏。所赐牙席檀龛。诸珍玩物。至今以悬之屋梁云。仁寿间诏葬舍利于豫州。白光宛转。为五彩流溢。函石镌铭。当皇帝字变金色。事具别传。炀帝嗣历。立大禅定寺于京师。诏选海内名德居之。以追严大行冥福。而端寔首领纲任。众咸肃然。大业二年冬十二月二十七日。终于禅林寺。春秋六十有四。
续高僧传·卷第十八 习禅三
释静端。一名慧端。本武威人。后住雍州。年十四投僧实禅师。受治心法。深所印可。经魏周隋。崇挹佛化阐弘不绝。以静操知名。后归于昙相禅师。习行定业。周灭法时。乃竭力藏举诸经像等百有馀所。终始护持。冀后法开用为承绪。及隋开化。并总发之。经籍广被。端之力也。重预出家还宗本习。拥徒结道绰有馀勋。而谦损俭退。无与时争。服御三衣应法杖钵。一床一食用卒生报。获利即散馀无资畜。名行既著贵贱是崇。隋汉王谅。重其戒德数受弘训。文帝献后延进入宫。从受正法禀其归护。遂留宫宿。端曰。出家之人情标离俗。宫中非宿寝之所。数引宫禁。常弘戒约。敕以牙像檀龛及诸金货。前后奉赐令兴福力。故今寺宇高广。皆端之馀绪焉。所以财事增荣日悬寺宇。一无所受并归僧库。而常掩室下帷。静退人物。仁寿年中。有敕送舍利于豫州。屡放白光变为五彩旋转瓶侧。见者发心。凿石为铭。文至皇帝。镌治将讫。乃变为金字。分明外彻。时以为嘉瑞也。属高祖升遐隋储嗣历。造大禅定。上福文皇。召海内静业者居之。以端道悟群心。敕总纲任。辞不获免。创临僧首。于时四方义聚人百其心。法令未扬。或愆灵化。而端躬事轨勉。咸敬而揖之。使夫饕惰之士悛励而从训勖者殷矣。以大业二年冬十二月二十七日。终于禅林本寺。春秋六十有四。瘗于京之东郊故禅林寺庙。犹陈五色。牙席千秋。树皮袈裟存焉。由物希故观者众矣。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二 义解科(二)
潞人也。自出家登具后。一以探揽毗尼藏。为宗要。晚入京都仁法寺。重轻条制。讲解靡慝。且洞晓竺书梵语。义与中国无戾。宜学者所效慕。仁寿中。诏即州梵境寺置塔。以葬舍利。而端听命焉。后卒于所住寺。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下
释道端。潞州人。出家受具。听览律藏。至于重轻开制铨定纲猷。雅为宗匠。晚入京都住仁法寺。讲散毗尼神用无歇。时程俊举后学钦之。加复体尚方言梵文书语。披叶洞识了其深趣。勤心护法匡摄有功。仁寿中年。敕送舍利于本州梵境寺。初入州界。山多无水。忽有神泉涌顶。流者非一。旧痾夙痼饮无不愈。别有一泉病饮寻差。若咽酒肉必重发动。审量持戒永除休健。端以事闻后还京寺。常乐弘演。终于本寺。
夏侯端 朝代:隋末唐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27 【介绍】: 唐寿州寿春人。仕隋为大理司直。入唐,授秘书监。时李密降,关东之地未有所属,端固请往谕之,乃加大将军,持节为河南道招慰使。传檄郡县,东至于海,南至于淮,二十余州,并遣使送款。会亳、汴降王世充,路途隔绝。端为所击,奔溃相失者大半,唯与三十余人东走。世充遣使以高官厚礼召之,端不屈,间道至宜阳,驰驿奉见。高祖悯之,复以为秘书监。寻出为梓州刺史。后以病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文礼。唐人。字大端。殷开山从祖弟。高祖武德初为中书舍人,赵王友,兼侍读弘文馆学士。擅长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