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狞厉(獰厲)
犹言凶恶可怕。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 撒但 为状,復至狞厉。” 茅盾 《子夜》七:“他的狞厉的眼睛上面两道浓眉毛簌簌地在动。”
分類:凶恶可怕
《漢語大詞典》:狞猛(獰猛)
凶猛。 李大钊 《“今”与“古”》:“ 非洲 沙漠的狮子,他的狞猛,在我们今日并与在 亚历山大 大王时代没有什么区别。” 郭沫若 《一只手》二:“一股狞猛的凶光突然现在他的眼里,就给猎犬嗅着了什么野物的骚味的光景。”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二九章:“故国的龙啊,不管是画成的、雕刻的……那龙头的形状和神气全是敦厚中带有庄严,不像今天所看见的龙头形象狞猛。”
分類:凶猛
《漢語大詞典》:狞雨(獰雨)
暴雨。 清 黄周星 《垂虹桥新涨歌》:“忽然头上黑云横,狂飈颯颯驱狞雨。”
分類:暴雨
《韵府拾遗 庚韵》:酒狞(酒狞)
王令诗酒狞誇胸襟
《骈字类编》:狼狞(狼狞)
唐 元稹 答姨兄胡灵之见寄五十韵 穷通须豹变,撄搏笑狼狞。
《国语辞典》:面目狰狞(面目狰狞)  拼音:miàn mù zhēng níng
面目凶恶可怕。如:「看他那面目狰狞的样子,难怪谁都不敢去惹他。」
《高级汉语词典》:恶狞
凶恶狰狞
《漢語大詞典》:獊狞(獊獰)
发音浑重不清。
分類:发音不清
《漢語大詞典》:狞暴(獰暴)
凶暴。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张遵言》:“又见夜叉辈六七人,皆持兵器,铜头铁额,状貌可憎恶,跳梁企掷,进退狞暴。”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崇武士者有人,而其志特甚獷野……假使傅以爪牙,若餘勇犹可以蹂躪大地,此其为性,狞暴甚矣。”
分類:凶暴
《漢語大詞典》:狞犷(獰獷)
犹野蛮。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 青羌 部落等﹞既通中国互市,狞獷,良费羈縻。” 明 谢肇浙 《五杂俎·天部二》:“穷村深谷之家不知甲子,愚冥狞獷之辈不信鬼神。”
分類:野蛮
《漢語大詞典》:狞髯张目(獰髯張目)
犹言吹胡瞪眼。形容暴怒。 清 王韬 瓮牖馀谈·贼中悍酋记:“ 曾贼 知军门自至,突出欲擒之,狞髯张目,勇气百倍,直呼军门名。”
分類:暴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