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26,分36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文炳
焕炳
炳文
炳明
炳著
邢炳
明炳
蔚炳
炳发
炳彪
炳曜
炳烁
炳麟
祖炳
炳烺
《分类字锦》:文炳
易大人虎变其文炳也
分类:虎豹
《漢語大詞典》:焕炳
(1).明亮。 汉 王充 论衡·超奇:“天晏,列宿焕炳。”西京杂记卷三:“作蟠螭以口衔灯。灯燃,鳞甲皆动,焕炳若列星而盈室焉。” 唐 吴筠 《游仙》诗之十九:“烛龙发神曜,阴野弥焕炳。”
(2).昭彰。 唐 刘知几 史通·古今正史:“自是以来,春秋考纪亦以焕炳;而忠臣义士,莫之撰勒。”
(3).谓词采明丽。后汉书·应劭传:“文章焕炳,德义可观。”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条贯有伦,则焕炳可观,有足称者。”
(4).见“ 烂炳 ”。
《漢語大詞典》:烂炳(爛炳)
光芒闪耀。西京杂记卷三:“有青玉九枝灯,高七尺五寸,下作盘龙,以口衔灯。灯然则鳞皆动,烂炳若列星而盈室。”一本作“ 焕炳 ”。
分類:光芒闪耀
《漢語大詞典》:炳文
焕发文采。 汉 焦赣 《易林·恒之比》:“章虎炳文,为凶败轩。”《旧唐书·张仲方传》:“赠司徒 吉甫 ,禀气生材,乘时佐治;博涉多艺,含章炳文。”
《漢語大詞典》:炳明
明显;显著。 汉 班固 《白虎通·五行》:“其日丙丁。丙者,其物炳明。” 南朝 宋 谢灵运 《诣阙上表》:“臣昔忝近侍,豫蒙天恩,若其罪迹炳明……自无容身之地。” 宋 叶适 《汉阳军新修学记》:“堂廡崇崇,百楹相扶,墙甓外周,赤白炳明。”
分類:明显显著
《国语辞典》:炳著  拼音:bǐng zhù
彪炳卓著。如:「将军一生驰骋沙场,功业炳著。」
分类:卓著
《国语辞典》:邢炳(邢炳)  拼音:xíng bǐng
人名。(西元932~1010)字叔明,宋济阴人。真宗时为翰林侍讲学士,曾与孙奭等校定《三礼》、《三传》、《孝经》、《论语》、《尔雅》等义疏。
《漢語大詞典》:明炳
明显。昞,同“ 昺 ”。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十四年:“臣等穷治,辞不厌引;然众证明昞,準律当死。”
分類:明显
《漢語大詞典》:蔚炳
文采鲜明华美。魏书·术艺传·江式:“又建《三字石经》於 汉 碑之西,其文蔚炳,三体復宣。” 宋 苏轼 《送参寥师》诗:“胡为逐吾辈,文字争蔚炳。” 明 唐顺之 《赠蔡年兄道卿序》:“间或作为文辞,与一时文士相驰骋上下,如虎豹之不肯自晦其章,而蔚炳时见乎外也。”
《漢語大詞典》:炳发(炳發)
(1).犹焕发。宋书·符瑞志中:“神鸟集 长乐宫 东闕树上,又飞下地,五采炳发,留十餘刻。” 唐 李白 《化城寺大钟铭》:“龙质炳发,虎形躨跜。”
(2).发扬光大。法苑珠林卷四九:“炳发道声,移易俗听。”
《漢語大詞典》:炳彪
斑斓的虎纹。借指虎。 宋 苏轼 《壬寅二月作诗五百言寄子由》:“冒险穷幽邃,操戈畏炳彪。”
分類:斑斓虎纹
《國語辭典》:炳曜  拼音:bǐng yào
文采晶亮如明星。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诸子》:「唯英才特达,则炳曜垂文,腾其姓氏,悬诸日月焉。」
《漢語大詞典》:炳耀(炳燿)
亦作“ 炳曜 ”。亦作“ 炳燿 ”。
(1).显示光芒;照耀。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梁太尉与王僧辩书》:“天狼炳曜,非无战阵之风;参虎扬芒,便有干戈之务。” 宋 苏辙 《南京祈祷文》之七:“曾未旋踵,秋暘炳耀。” 萧蜕庵 《徐园追祭宋遁初》诗:“虎观论洋溢,麟阁光炳耀。”
(2).文采焕发;光辉灿烂。后汉书·刘瑜传:“盖诸侯之位,上法四七,垂文炳燿,关之盛衰者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原道:“ 文王 患忧,繇辞炳曜,符采复隐,精义坚深。”《东周列国志》第七四回:“惟见两龙张鬣相向,五色炳耀。”
(3).昭彰;昭扬。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 卫覬 禪誥,符命炳耀,弗可加已。” 南朝 梁 刘勰 《原道》:“光采玄圣,炳耀仁孝。”
(4).显赫。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八章:“老先生世受国恩,门第炳耀,原非草木小民。”
《漢語大詞典》:炳烁(炳爍)
光彩闪耀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丽辞:“体植必两,辞动有配……炳烁联华,镜静含态。” 南朝 梁 江淹 《莲华赋》:“画臺殿兮霞蔚,图縑縞兮炳烁。” 清 王灼 《祭海峰先生文》:“惟其著述,炳烁巍峨,云汉昭垂,百祀不磨。”
分類:光彩闪耀
《漢語大詞典》:炳麟
光明貌。麟,通“ 燐 ”。 清 赵翼 《古诗》之十一:“或文采映发,或英烈炳麟。”
《漢語大詞典》:祖炳
祖宗炳灵。指祖像。 明 袁宏道 《述怀》诗:“敝图悬祖炳,败絮拥妻罗。”
分類:祖宗
《漢語大詞典》:炳烺
见“ 炳朖 ”。
《漢語大詞典》:炳朗
亦作“ 炳朗 ”。亦作“ 炳琅 ”。亦作“ 炳烺 ”。 光辉照耀。 三国 吴 无名氏 《天发神谶碑》:“上天宣命昭太平,文字炳朖。” 明 方孝孺 《关王庙碑》:“其炳朗灵变者,不与众人俱。” 明 张居正 《送大曹长旸谷南先生赴留都考功序》:“古硕彦名流,炳琅当代、焜耀千禩者,咸於困踣中起之,诚非倖也。” 明 高攀龙 《〈瞿元立先生集〉序》:“先生之学……遂卓卓炳烺宇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