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69,分32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北溪
啸台
都畿
孟诸
汴梁
渑池
范晔
盟津
净居
郏鄏
五鹿
洛汭
陈抟
滑台
繁台
《漢語大詞典》:北溪
(1).在北的溪水。 唐 王勃 《采莲赋》:“北溪蕊尚密,南汀花更多。”
(2).特指 河南 龙门山 北面的溪涧。 唐 张说 《奉酬韦嗣立祭酒偶游龙门北溪》诗:“闻君 北溪 下,想像南山隈。” 唐 崔泰之 《奉酬韦嗣立祭酒偶游龙门北溪》诗:“宿怀南涧意,况覩 北溪 篇。”
《漢語大詞典》:啸台(嘯臺)
即 阮公 啸台 。又名 阮籍台 。在今 河南 尉氏县 东南。 清 吴伟业 《梅村》诗:“閒窗听雨摊诗卷,独树看云上 啸臺 。” 吴翌凤 笺注:“ 东晋 江微 《陈留志》:‘ 阮嗣宗 善啸,声与琴谐, 陈留 有 阮公 啸臺 。’ 乐史 《寰宇记》:‘ 阮籍臺 在 尉氏县 东南二十步,。 籍 每追名贤携酌长啸於此。’”
分類:阮籍河南
《漢語大詞典》:都畿
(1).京都及其周围地区。 晋 皇甫谧 《〈三都赋〉序》:“而却为 魏 主述其都畿弘敞丰丽,奄有诸华之意。” 唐 白居易 《议罢漕运可否策》:“然都畿所理征赋不充,故岁漕 山 东穀四百万斛,用给京师。”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建:“ 唐 室多故,东方诸镇,兵接都畿,公当归相天子,静中原以固根本。”
(2). 唐 道名。辖今 河南省 西部。新唐书·地理志一:“ 开元 二十一年,又因十道分 山南 、 江南 为东西道,增置 黔中道 及 京畿 、 都畿 ,置十五採访使。”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历代州域形势·唐》:“ 明皇 增饰旧章,分十五道,曰 京畿 ,曰 都畿 ……曰 岭南 。”原注:“ 都畿 ,治 东都 , 河南 陕 、 汝 、 郑 、 怀 等州属焉,分 河南 道置。”
《漢語大詞典》:孟诸(孟諸)
亦作“ 孟猪 ”。亦作“ 孟瀦 ”。 古泽薮名。在今 河南 商丘 东北、 虞城 西北。书·禹贡:“导 菏泽 ,被 孟猪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余赐女孟诸之麋。” 杜预 注:“ 孟诸 , 宋 泽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浮 渤澥 ,游 孟诸 。” 张守节 正义:“《周礼·职方氏》:‘ 青州 藪曰 望诸 。’ 郑玄 云:‘ 望诸 , 孟瀦 也。’” 唐 高适 《封丘县》诗:“我本渔樵 孟诸野 ,一生自是悠悠者。” 宋 苏轼 《去杭十五年复游西湖用欧阳察判韵》:“谁怜寂寞 高常侍 ,老去狂歌忆 孟诸 。” 清 劳伯言 《书愤》诗之二:“石填沧海殊 精卫 ,敌纵邻封作 孟猪 。”
《國語辭典》:汴梁  拼音:biàn liáng
地名。即今河南省开封县,汴梁曾为宋都,也称为「汴京」。
《國語辭典》:渑池(澠池)  拼音:mǐn chí
1.河川名。位于河南省洛阳县西北。源自崤山,东流经渑池县新安县,至洛阳注入洛水。
2.县名。参见「渑池县」条。
《国语辞典》:范晔(范晔)  拼音:fàn yè
人名。(西元398~445)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今河南省淅川县东南)人。善属文,能隶书,晓音律。始为尚书吏部郎,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后与鲁国孔熙先谋逆,伏诛。著有《后汉书》,为四史之一。
《國語辭典》:盟津  拼音:mèng jīn
孟津的别名。参见「孟津县」条。
《漢語大詞典》:净居
(1).寺庙。《旧唐书·高祖纪》:“伽蓝之地,本曰浄居,栖心之所,理尚幽寂。”
(2).指清净地居住。 宋 王安石 《示宝觉》诗之一:“超然圣寺山林外,别有禪天好浄居。”
(3).寺名。在 河南省 光山县 西南 净居山 上。佛教天台宗鼻祖 慧思 和 智顗 曾结庵于此。 唐 神龙 年间, 道岸 禅师始建此寺。 北宋 乾兴 年间改名 梵天寺 。参阅 宋 苏轼 《游净居寺》诗序。
《漢語大詞典》:郏鄏(郟鄏)
周 朝东都。故地在今 河南省 洛阳市 。《左传·宣公三年》:“ 成王 定鼎于 郟鄏 。” 杨伯峻 注:“ 郟鄏 即 桓 七年《传》之 郟 , 周 之 王城 , 汉 之 河南 ,在今 洛阳市 。《楚世家》索隐云:按《周书》, 郟 , 雒 北山名,音甲。鄏谓田厚鄏,故以名焉。” 明 陈子龙 《送张玉笥中丞擢河道少司空随召陛见》诗:“ 周 室保釐分 郟鄏 , 汉 家底绩念 宣房 。” 清 魏源 《观往吟》之五:“祈天承命 郟鄏 鼎, 子胥 范增 见何隘!”
《漢語大詞典》:五鹿
(1). 春秋 时地名。(1) 卫 地。在今 河南省 濮阳县 南。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晋 公子 重耳 ﹞过 卫 , 卫文公 不礼焉。出於 五鹿 ,乞食於野人。” 杜预 注:“ 五鹿 , 卫 地。”(2) 晋 地。即 五鹿墟 ,又名 沙鹿 。在今 河北省 大名县 东。相传 穆天子 东征曾舍于此。左传·哀公元年:“夏四月, 齐侯 、 卫侯 救 邯郸 ,围 五鹿 。” 杜预 注:“ 五鹿 , 晋 邑。”
(2).指 西汉 五鹿充宗 。(1)汉书·朱云传载, 充宗 通晓 梁立 。尝凭借权势与诸儒辩,诸儒不敢与争,惟 朱云 多次将他驳倒。故时语曰:“ 五鹿 岳岳, 朱云 折其角。”后借指能言善辩的人。 清 王涛 《赠唐魏公》诗:“雄辩惊四筵,高谈折 五鹿 。”(2)汉书·佞倖传·石显:“ 显 与中书僕射 牢梁 、少府 五鹿充宗 结为党友,诸附倚者皆得宠位。民歌之曰:‘ 牢 邪 石 邪, 五鹿 客邪!印何纍纍,绶若若邪!’言其兼官据势也。”后借指擅权倚势的人。
(3).复姓。
《漢語大詞典》:洛汭
(1). 河南省 洛水 入 黄河 处。书·禹贡:“东过 洛 汭,至于 大伾 。”史记·河渠书论:“余南登 庐山 ……东闚 洛 汭、 大邳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句:“四言广於 夏 年,《洛汭之歌》是也。”
(2).指 河南省 洛阳市 一带地区。 南朝 梁 丘迟 《与陈伯之书》:“弔民 洛 汭,伐罪 秦 中。” 前蜀 杜光庭 《川主醮五符石文词》:“ 伊川 洛 汭,运叶中兴,八水三山,俗谐昭泰。”
《国语辞典》:陈抟(陈抟)  拼音:chén tuán
人名。(西元?~989)字图南,自号扶摇子,宋真源人(今河南省鹿邑县东)。五代时隐居华山,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著有《指元篇》。
《漢語大詞典》:滑台(滑臺)
(1).古地名。即今之 河南省 滑县 。相传古有 滑氏 ,於此筑垒,后人筑以为城,高峻坚固。 汉 末以来为军事要冲。 北魏 与 金墉 、 虎牢 、 碻磝 称 河 南四镇。 南燕 慕容德 曾建都于此。晋书·慕容德载纪:“﹝ 慕容德 ﹞至 滑臺 ,景星见於尾箕, 漳水 得白玉,状若璽。” 唐 李吉甫 元和郡县志·河南道四·滑州:“州城即古 滑臺 城,城有三重,又有都城,周二十里,相传云 卫灵公 所筑小城,昔 滑氏 为垒,后人增以为城,甚高峻坚险,临 河 亦有臺。”
(2).指 滑州 测景台。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十五:“ 相州 有 铜雀臺 , 滑州 有测景臺,故亦称 相臺 、 滑臺 。”
《國語辭典》:繁台(繁臺)  拼音:pó tái
地名。位于河南省开封县东南。相传为春秋时师旷吹台,汉梁孝王时曾增筑;后有繁姓居其侧,故称为「繁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