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丘 → 邱丘”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3522,分23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比丘尼戒
比丘五德
比丘尼大戒
比丘尼戒本
比丘尼阿姨
比丘听施经
比丘尼八归敬戒
比丘尼僧祇律戒经
比丘避女恶名欲自杀经
四比丘
四恶比丘
四种比丘
四禅比丘
尼比丘
犯重比丘不堕地狱
比丘尼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比丘尼具足戒即五百戒并八敬戒是也。
比丘五德
【佛学大辞典】
(名数)怖魔,乞士,净戒,净明,破恶也。(参见:苾刍)
比丘尼大戒
【佛学大辞典】
(书名)十诵比丘尼大戒之略名。
比丘尼戒本
【佛学大辞典】
(书名)揭比丘尼五百戒之本经也。每月比丘尼之布萨日诵之。
比丘尼阿姨
【佛学大辞典】
(人名)Bhiks!un!i A^rya%,阿姨者阿梨夷之略,梵语阿梨耶,译言圣者,今依女声曰阿梨夷,即比丘尼圣者之意,为佛姨母大爱道之尊称也,或言阿,如汉语阿爷阿娘之阿,姨即姨母也。
比丘听施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东晋昙无兰译。说听施比丘不乐法,将废道。佛以方便说旅人不知道者问知道者之喻以化之。
比丘尼八归敬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比丘尼当守之八法也。百夏之比丘尼当礼初受戒之比丘。不得骂比丘。不得说比丘之罪及其过失。当从大德之僧受具足戒。尼,犯僧残当从僧忏悔。每半月宜受僧教诫。宜从比丘三月安居,夏满宜诣僧中求自恣之人。以上八法谓之比丘尼之八敬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名曰尸罗S/ila,戒者,防禁身心之过者。大乘义章一曰:「言尸罗者,此名清凉,亦名为戒。三业炎火,焚烧行人。事等如烧,戒能防息,故名清凉。清凉之名,正翻彼也。以能防禁,故名为戒。」璎珞本业经下曰:「一切众生,初入三宝海,以信为本。住在佛家,以戒为本。」玄应音义十四曰:「戒亦律之别义也,梵言三波罗,此译云禁,戒亦禁义也。」涅槃经三十一曰:「戒是一切善法梯橙。」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之四级,为戒之四位。是小乘戒之分相也。戒法,戒体,戒行,戒相,为戒之四科。戒法者,如来所制之法。戒体者,由于受授之作法而领纳戒法于心脐,生防非止恶之功德者。戒行者随顺其戒体而如法动作三业也。戒相者其行之差别,即十戒乃至二百五十戒也。一切之戒,尽具此四科。资持记上一之三曰:「欲达四科,先须略示。圣人制教名法,纳法成业名体。依体起护名行,为行有仪名相。」补助仪上曰:「戒科总有四重:谓戒法,戒体,戒行,戒相。(中略)戒法者,舍那佛三聚净戒功德是也。戒体者,师资相传,作法受得,心中领纳法体也。此受持法体一一行彰以云戒行,其行有开遮持犯,名云戒相也。」
【佛学常见辞汇】
防非止恶的意思,不但恶事不可做,就是恶的念头也不许有。又名清凉,因人能止恶行善,则必心安理得,俯仰无愧,故心无热恼而得清凉。
【佛学次第统编】
凡言三学者,皆首戒次定后慧。本编为文,独叙慧于先而戒于后,岂非倒例?虽然,首戒而末慧者,从行立义。先慧而后戒者,便解为文耳,于义何关哉!
戒者,梵名尸罗,即禁戒也,谓能防止身口意所作之恶业者。戒能生定,定能发慧,故学道人,以戒为首。有三皈、五戒、六法、八戒、十戒、二百五十戒、五百戒等。
比丘尼僧祇律戒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摩诃僧祇比丘尼戒本之异名。
比丘避女恶名欲自杀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西晋法炬译。有比丘因恶名住林中欲自杀,正住天神说偈晓之,即得道果。
四比丘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四恶比丘)
四恶比丘
【佛学大辞典】
(名数)佛藏经往古品曰:「过去大庄严如来灭度后百岁诸弟子分为五部:一名普事,二名苦岸,三名萨和多,四名将去,五名跋难陀。普事比丘以知佛所说之真实空义无所得法度多人共入涅槃,其馀四比丘则以舍第一义无所得毕竟空之法,贪乐外道尼乾子之论,命终堕于阿鼻地狱,经无数劫始生人中,值一切明王佛出家,十万亿岁,勤修精进,如救头燃然不得道果,何以故?佛说深法,是人不信,破坏违逆,为破法因缘,法当尔也。」又观佛三昧海经九谓昔有四比丘犯律不耻,怙恶不迁。忽闻空中声曰:谓汝所犯无救者,不然,空王如来虽复涅槃,形像尚在,汝宜入塔一观宝像眉间之白毫。比丘随之泣泪言曰:佛像尚尔,况佛真言。举身投地,如大山崩。今于四方皆成正觉,东方阿閦佛,南方宝相佛,西方无量寿佛,北方微妙声佛,是四破戒比丘也。
四种比丘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与四种沙门同。(参见:沙门)
四禅比丘
【佛学大辞典】
(传说)智度论十七谓佛弟子中有一比丘,得四禅,生增上慢,谓得四道。得初禅谓是须陀洹,第二禅时谓是斯陀含,第三禅时谓是阿那含,第四禅时谓是得阿罗汉。恃是不复求进,命欲尽时见四禅中阴相来,便生邪见谓无涅槃,佛为欺我。生此恶见,故失四禅中阴,便见阿鼻泥犁中阴相,命终便生阿鼻地狱。诸比丘问佛:某甲比丘,命终阿兰若,生于何处?佛言是人生阿鼻泥犁中。诸比丘皆大惊怪,此人坐禅持戒,何尔耶?佛言:此人增上慢,得四禅时,谓得四道。故临命终时,见四禅中阴相,便生邪见,谓无涅槃,我是阿罗汉,今还复生,佛虚诈我。是故即时见阿鼻泥犁中阴相,生阿鼻地狱中。
尼比丘
【佛学大辞典】
(杂名)俗曰尼僧。
犯重比丘不堕地狱
【佛学大辞典】
(杂语)宝积经百十六曰:「一切业缘皆住实际,不来不去,非因果非不因果。何以故?法界无边无前无后故。是故舍利弗,若见犯重比丘不堕地狱,清净行者不入涅槃,如是比丘非应供非不应供,非尽漏非不尽漏,何以故?于诸法中住平等故。」是说实相观也。谓诸法之实相,以寂灭无相之故,无生死涅槃之假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