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三时教
【佛学大辞典】
(名数)法相宗所立有空中之三时教也。此有年月之三时教与义类之三时教二者。年月之三时教者。一、第一时教,佛成道最初为破外道凡夫实我之执,说四大五蕴等诸法之实有而明人我之为空无。四阿含等之小乘经是也。二、第二时教,佛复为破小乘众实法之执,说一切诸法皆空之理,即诸部之般若经是也。三、第三时教,佛更为并破菩萨之空执与小乘之有执,说心内之法非空,心外之法非有,而明非空非有之中道。深密法华等之诸经是也。以前二时教,为佛说之方便,以第三时教,为佛说之真实。如此追年月之次第而分别三时之教法,谓之年月三时教。见唯识述记一本。义类三时教者,偏于如上年月次第之时,如于阿含经前说中道教之华严经,又如于法华经后说有教之遗教经,此乃恐三时教有漏故立义类之三时教,不拘说时之前后,诠一切有之教为第一时教,诠空之教为第二时教,诠中之教为第三时教。见了义灯一本。
【佛学大辞典】
(名数)有二种:一、空宗智光论师所立,远受于文殊龙树,近禀于青目清辩。一第一时教,为小乘说心境俱有者,阿含经是也。二第二时教,为大乘之下根,说法相大乘之境空心有者,深密经等是也。三第三时教,为大乘之上根说无相大乘之心境俱空者,般若经是也。此三次第,智光论师般若灯论释中引大乘妙智经證之,见华严玄谈四。二、有宗戒贤论师所立,远受于弥勒无著,近踵于护法难陀,是玄奘慈恩之所宗也。
【佛学常见辞汇】
法相宗将释尊一生所说的经教,判为三时:第一、释尊成道之初,一切外道凡夫,执著实我,故在四阿含经中,为说五蕴法,说明我乃是五蕴等法假合,若加分析,则但有法而无我,是为我空法有论,属小乘有教,又名初教。第二、二乘行人,初闻有教,虽解我空,尚执法有,佛为除彼等法执故,说诸部般若经,显示一切法皆无自性,廓然大空,是为我法二空论,属大乘空教。第三、佛恐行人,闻空教后,复起空执,一味执空,如此则无法可修,无佛道可成,落入断灭空,于是又说解深密等经,演唯识三性等教,开示境无识有,圆成实性,非是断灭,令悟入中道实相,是为境空心有论,属大乘中道教。
三时教判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相宗有空中三时之教判也。(参见:教判)
教判
【佛学大辞典】
(术语)教相判释之略。天台之五时八教,法相之三时教,华严之五教等,判决释迦一代之教义者。所谓教观二门中之教相门是也。(参见:五时教及三时教)
【佛学常见辞汇】
教相判释的简称。判决释迦佛一代的教义,如天台的五时八教,法相的三时教,华严的五教等是。
五时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释迦一代说法之次第,区别为五时者。天台涅槃等所立,有种种之不同。
天台宗五时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天台宗分别佛一代之说法为五时。第一华严时。佛成道后,三七日中说华严经之间。是依经题而与名。第二鹿苑时。说华严经后十二年中于鹿野苑等说小乘阿含经之间。是就地而与名。第三方等时。说阿含后八年说维摩胜鬘等诸大乘经。广(方之义),谈藏通别圆四教,均(等之义),被众机之间。是就所说之法而与名。第四般若时。说方等经后二十二年,说诸部般若经之间。是依经题而付名。第五法华涅槃时。般若二十二年后,八年说法华经,一日一夜说涅槃经之间。是亦依经题而付名。荆溪之四教仪备释曰:「阿含十二方等八,二十二年般若谈,法华涅槃共八年,华严最初三七日。」此五时就经典之部帙而分之者。更立化仪之四教与化法之四教,分别此五时中之说法仪式与所说之教义。是台家所立之五时八教也。(参见:八教)
八教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台家所立之八教也。于华严时乃至法华涅槃时五时所说,化法之四教与化仪之四教是也。化法之四教者:一、三藏教,经律论之三藏,部类判然,说因缘生灭之四谛,正教声闻缘觉之二乘,傍化菩萨者。二、通教,说即空无生之四真谛,使通三乘而同学者,但以菩萨为正机,二乘为傍机。三、别教,于二乘之人皆不同,别对菩萨说大乘无量之法者。四、圆教,对最上利根之菩萨说事理圆融之中道实相者(别圆二教之相违唯隔历二圆融耳)。以上之四教,为化益众生之法门,故名化法。化仪之四教者,以彼化法说示众生之仪式作法也。一、顿教,对顿大之机,顿说别教圆教之大法者,如华严时是也。二、渐教,对渐机,渐渐次第说化法之四教,如鹿园方等般若三时之说相是也。三、秘密教,对一种之机,说秘密之法,使一会之人自他互知者,是由如来身口意之不思议力。四、不定教,于一会之中说一法使闻者异解,或得益或不得益者。盖化法之四教,如药味,化仪之四教如药方,合成八教也。止观义例曰:「顿等四教,是佛化仪;藏等四教,是佛化法。」
【佛学常见辞汇】
化法四教与化仪四教,合称为八教。化法四教是三藏教、通教、别教、圆教,因此四教是教化众生的法门,故名化法;化仪四教是顿教、渐教、秘密教、不定教,因此四教是教化众生的仪式,故名化仪。以上八教,都是天台宗所立。
涅槃宗五时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论玄义曰:「昔涅槃初度江左,宋道场等沙门慧观,仍制经序,略判佛教。凡有二科:一者顿教,即华严之流,但为菩萨具足显理。二者,始从鹿苑,终竟鹄林。自浅至深,谓之渐教。于渐教内开为五时:一、三乘别教,于阿含经等,别说四谛、十二因缘、六度,投声闻缘觉菩萨之三机者。二、三乘通教,专说般若经通化三乘者。三、抑扬教,说维摩思益之诸经,而赞扬菩萨挫折声闻者。四、同归教,说法华经,使彼三乘归于一极者。五、常住教,说涅槃经以明佛果之常住者。又此五教如其次第名为有相、无相、抑扬、会三归一、圆常。
刘虬所立五时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晋武都山隐士刘虬,初分顿渐二教,以华严经为顿教,馀为渐教,渐教之中分五时。是唐土判教之嚆矢也:一、最初说提谓经,开五戒十善之人天教。二、成道后十二年中说阿含经等,开三乘差别之教门。三、佛成道后三十年中说般若经维摩经等,说三乘同观之空理。四、佛成道四十年后八年中说法华经,辨明一乘。五、佛临灭度时,一日一夜中说涅槃经,明悉有佛性、佛性常住之理。是最后究竟之说也。净影痛破之。见大乘义章一。
法宝所立五时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唐法宝约于机解之浅深,谓一代诸教,有五等之说时,亦名为五时教:一小乘教,二般若教,三深密教,四法华教,五涅槃教。又第二般若教以下,如其次第,亦名大乘教,三乘教,一乘教,佛性教。其所著一乘佛性究竟论说之。唯此书今仅存第三一卷,阙教判之章,不能知其详细。惟略见于五教章通路记第五十而已。
初时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相宗所立三教之第一。(参见:三教)
【佛学常见辞汇】
法相宗所立三教之一。(参见:三时教)
三教
【佛学大辞典】
(名数)谓儒教佛教道教。翻译名义集曰:吴主问三教,尚书令阚泽对曰:孔老设教,法天制用,不敢违天。佛之设教,诸天奉行。是三教之名,起于三国之时。【又】佛家以一代之教判而为三也。
【佛学常见辞汇】
1。佛教、道教、儒教。2。指南山三教,即性空教、相空教、唯识圆教。说诸法性空无我的道理的,名性空教,此摄一切小乘教;说诸法本相是空,惟众生妄见为有的,名相空教,此摄一切大乘浅教;说诸法外尘本无,实际上唯有识的,名唯识圆教,此摄一切大乘深教。以上三教,是律宗所判的教相。3。指天台三教,即顿教、渐教、不定教。(参见:天台三教)4。三时教的简称。(参见:三时教)
第一时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相宗所立三教之第二。(参见:三教)
【佛学常见辞汇】
三时教之第一。(参见:三时教)
三教
【佛学大辞典】
(名数)谓儒教佛教道教。翻译名义集曰:吴主问三教,尚书令阚泽对曰:孔老设教,法天制用,不敢违天。佛之设教,诸天奉行。是三教之名,起于三国之时。【又】佛家以一代之教判而为三也。
【佛学常见辞汇】
1。佛教、道教、儒教。2。指南山三教,即性空教、相空教、唯识圆教。说诸法性空无我的道理的,名性空教,此摄一切小乘教;说诸法本相是空,惟众生妄见为有的,名相空教,此摄一切大乘浅教;说诸法外尘本无,实际上唯有识的,名唯识圆教,此摄一切大乘深教。以上三教,是律宗所判的教相。3。指天台三教,即顿教、渐教、不定教。(参见:天台三教)4。三时教的简称。(参见:三时教)
第二时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相宗所立三教之第二也。(参见:三教)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三时教)
三教
【佛学大辞典】
(名数)谓儒教佛教道教。翻译名义集曰:吴主问三教,尚书令阚泽对曰:孔老设教,法天制用,不敢违天。佛之设教,诸天奉行。是三教之名,起于三国之时。【又】佛家以一代之教判而为三也。
【佛学常见辞汇】
1。佛教、道教、儒教。2。指南山三教,即性空教、相空教、唯识圆教。说诸法性空无我的道理的,名性空教,此摄一切小乘教;说诸法本相是空,惟众生妄见为有的,名相空教,此摄一切大乘浅教;说诸法外尘本无,实际上唯有识的,名唯识圆教,此摄一切大乘深教。以上三教,是律宗所判的教相。3。指天台三教,即顿教、渐教、不定教。(参见:天台三教)4。三时教的简称。(参见:三时教)
第三时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相宗所立三教之第三也。(参见:三教)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三时教)
三教
【佛学大辞典】
(名数)谓儒教佛教道教。翻译名义集曰:吴主问三教,尚书令阚泽对曰:孔老设教,法天制用,不敢违天。佛之设教,诸天奉行。是三教之名,起于三国之时。【又】佛家以一代之教判而为三也。
【佛学常见辞汇】
1。佛教、道教、儒教。2。指南山三教,即性空教、相空教、唯识圆教。说诸法性空无我的道理的,名性空教,此摄一切小乘教;说诸法本相是空,惟众生妄见为有的,名相空教,此摄一切大乘浅教;说诸法外尘本无,实际上唯有识的,名唯识圆教,此摄一切大乘深教。以上三教,是律宗所判的教相。3。指天台三教,即顿教、渐教、不定教。(参见:天台三教)4。三时教的简称。(参见:三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