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24,分22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怨色
怀毒
逆气
暗恨
衔怨
贾怨
招怨
穷难
忿恨
怨忿
私愤
邮人
缄怨
恫怨
感恨
《漢語大詞典》:怨色
怨恨的神态。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伊尹 放 大甲 而相之,卒无怨色。”《淮南子·诠言训》:“方船济乎 江 ,有虚船从一方来,触而覆之。虽有忮心,必无怨色。” 鲁迅 《彷徨·伤逝》:“ 子君 有怨色,在早晨,极冷的早晨,这是从未见过的,但也许是从我看来的怨色。”
分類:怨恨神态
《漢語大詞典》:怀毒(懷毒)
(1).怀着强烈的怨恨。 汉 东方朔 《七谏·谬谏》:“独便悁而怀毒兮,愁鬱鬱之焉极。”
(2).居心恶毒。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 西羌 、 夏 人,叛服不常,怀毒自疑,数入为寇。” 宋 陈师道 《鸷鹊诗》:“怀毒姙凶,初不汝期。 莽 恭拳拳, 甫 笑嘻嘻。”
《漢語大詞典》:逆气(逆氣)
(1).违逆不顺之气。管子·七臣七主:“人不足则逆气生,逆气生则令不行。” 三国 蜀 诸葛亮 《便宜十六策·治国》:“故天失其常,则有逆气。” 清 蒲松龄 《为花神讨封姨檄》:“恃贪狼之逆气,漫云 河伯 为尊。”
(2).中医指五脏六腑之气逆行不顺的病症。如气喘、呕吐、打嗝等。《素问·逆调论》:“人有逆气不得卧而息有音者……皆何藏使然?愿闻其故。” 三国 魏 曹操 《内诫令》:“孤有逆气病,常储水卧头,以铜器盛臭恶。” 宋 沈括 《梦溪补笔谈·药议》:“除胸胁痰癖,逐停水,破结实,消胀满、心下急痞痛、逆气,皆是枳实之功。”
(3).指怨恨之气。《云南民族文学资料·阿依得的故事》:“ 木老爷 恨得咽了两口逆气,恨恨地说:‘哼! 阿依得 这家伙实在可恶!’”
《漢語大詞典》:暗恨
隐藏在内心的怨恨。 唐 白居易 《琵琶行》:“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清 无名氏 《帝城花样·琯霞传》:“此情此景,棖触心伤,幽愁暗恨,触绪纷来。”
《漢語大詞典》:衔怨(銜怨)
心怀怨恨。《汉书·王嘉传》:“圣王断狱,必先原心定罪,探意立情,故死者不抱恨而入地,生者不衔怨而受罪。”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陆机〈羇宦〉》:“流念辞南澨,衔怨别西津。” 清 昭梿 啸亭续录·台湾之役:“於是民益轻官吏,而番亦衔怨次骨。”
《國語辭典》:贾怨(賈怨)  拼音:gǔ yuàn
招致仇怨。《国语。晋语一》:「以宠贾怨,不可谓德。」
《国语辞典》:招怨  拼音:zhāo yuàn
引起别人的怨恨或不满。如:「像这种瞒上欺下的行为,想不招怨也难!」
《漢語大詞典》:穷难(窮難)
理屈怨恨。 汉 徐干 中论·智行:“ 颜渊 达於圣人之情,故无穷难之辞。”
分類:理屈怨恨
《國語辭典》:忿恨  拼音:fèn hèn
愤怒怨恨。《汉书。卷六九。赵充国传》:「岑父母求钱财亡已,忿恨相告。」
《漢語大詞典》:怨忿
怨恨气愤。北齐书·薛琡传:“﹝ 琡 ﹞惑其谗言,逐前妻 于氏 ,不认其子,家内怨忿,竞相告列,深为世所讥鄙。” 宋 苏轼 《代李琮论京东盗贼状》:“ 克融 辈久留京师,终不録用,飢寒无告,怨忿思乱。”红楼梦第七一回:“ 邢夫人 自为要 鸳鸯 讨了没意思, 贾母 冷淡了他;且前日 南安太妃 来, 贾母 又单令 探春 出来,自己心内早已怨忿。”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六章:“这是一声轻轻地呻吟夹着怨忿的咒骂。”
《漢語大詞典》:私愤(私憤)
个人间的怨恨。宋史·张永德传:“ 高进 曰:‘ 张侍中 诛我宗党殆尽,希中以法,报私愤尔。’” 金 王若虚 《史记辨惑十一》:“予谓史书,实録也。詔誥一时之大事,纵使帝之所行不能副其言,岂容悉没之乎?此自 迁 之私愤,而 吕氏 深取之,遂以判 班 马 之才识,予未敢知也。”
《漢語大詞典》:邮人(郵人)
(1).传递公文书信的人。 汉 王充 论衡·定贤:“先师古语,到今具存,虽带徒百人以上,位博士文学,邮人门者之类也。”
(2).驿站的小吏。新唐书·藩镇传·李载义:“时大酋 李畅 者,晓华人语,尤凶黠。既就馆,横须索,抶疻邮人。”旧唐书作“驛吏”。
(3).指集邮的人。《人民邮电报》1991.1.19:“去年首套‘庚午年’邮票一出,即引起邮人议论纷纷。”
(4).归咎别人。邮,通“ 尤 ”。怨恨。荀子·成相:“己无邮人,我独自美岂独无故。” 杨倞 注:“不可尤责於人,自美其身。”
《漢語大詞典》:缄怨(緘怨)
谓心怀怨恨。 唐 沈佺期 《和杜麟台元志〈春情〉》:“沉思若在梦,缄怨似无忆。” 唐 皎然 《古别离》诗:“谁堪缄怨者,持此伤怀抱。” 明 何景明 《明月篇》:“玉箸青蛾苦缄怨,缄怨含情不能吐。”
《漢語大詞典》:恫怨
哀痛怨恨。战国策·燕策一:“ 子之 三年, 燕国 大乱,百姓恫怨。”明史·韩爌传:“恐先帝在天之灵不无恫怨,皇上终天之念何以为怀。”
分類:哀痛怨恨
《漢語大詞典》:感恨
怨恨,不满。感,通“ 憾 ”。汉书·杜邺传:“﹝ 周公 、 召公 ﹞分职於 陕 ,并无弼疑,故内无感恨之隙,外无侵侮之羞。” 南朝 梁 钟嵘 《诗品》卷中:“ 琨 既体良才,又罹厄运,故善叙丧乱,多感恨之词。” 元 耶律楚材 《怀古一百韵寄张敏之》:“感恨空兴嘆,悲吟乃赋诗。”
分類:怨恨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