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太州仙掌人,梵名般伽舍末底。幼出家。太宗贞观中,至京师,于大兴善寺听经论,习梵语。寻西行,出流沙,登雪岭,陟葱阜,过睹货罗,到吐蕃国。蒙文成公主送往北印度,住阇兰陀国四载,国王钦重之。复往中印度,于莫诃菩提住四年,入那烂陀寺住三年,住信者等寺又三年。高宗麟德元年,取道泥波罗、吐蕃归唐。经年复奉敕西行,至北印度,转向西印度,广参名迹。居四年,欲归唐,因陆路阻隔而未行。病卒于中印度庵摩罗跋国,年六十余。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上
沙门玄照法师者。太州仙掌人也。梵名般迦舍末底(唐言照慧)乃祖乃父冠冕相承。而总髻之秋抽簪出俗。成人之岁思礼圣踪。遂适京师寻听经论。以贞观年中乃于大兴善寺玄證师处。初学梵语。于是仗锡西迈挂想祇园。背金府而出流沙。践铁门而登雪岭。漱香池以结念。毕契四弘。陟葱阜而翘心誓度。三有途经速利过睹货罗。远跨胡疆到吐蕃国蒙文成公主送往北天。渐向阇阑陀国。未至之间。长途险隘为贼见拘。既而商旅计穷控告无所。遂乃援神写契仗圣明衷。梦而咸徵。觉见群贼皆睡私引出围。遂便免难。住阇阑陀国经于四载。蒙国王钦重留之供养。学经律习梵文。既得少通。渐次南上到莫诃菩提。复经四夏。自恨生不遇圣幸睹遗踪。仰慈氏所制之真容。著精诚而无替。爰以翘敬之馀。沈情俱舍既解对法。清想律仪两教斯明。后之那烂陀寺。留住三年。就胜光法师中百学等论。复就宝师子大德受瑜伽十七地。禅门定潋。亟睹关涯。既尽宏纲。遂往弶(巨亮反)伽河北。受国王苫部供养。住信者等寺复历三年。后因唐使王玄策归乡。表奏言其实德。遂蒙降敕。重诣西天追玄照入京。路次泥波罗国。蒙王发遣送至吐蕃。重见文成公主。深致礼遇。资给归唐。于是巡涉西蕃而至东夏。以九月而辞苫部。正月便到洛阳。五月之间途经万里。于时麟德年中。驾幸东洛奉谒阙庭。还蒙敕旨令往羯湿弥啰国。取长年婆罗门卢迦溢多。既与洛阳诸德相见。略论佛法纲纪。敬爱寺导律师观法师等。诸译萨婆多部律摄。既而敕令促去不遂本怀。所将梵本悉留京下。于是重涉流沙还经碛石。崎岖栈道之侧。曳半影而斜通。摇泊绳桥之下。没全躯以傍渡。遭吐蕃贼脱首得全。遇凶奴寇仅存馀命。行至北印度界。见唐使人引卢迦溢多于路相遇。卢迦溢多复令玄照及使傔数人向西印度罗荼国取长年药。路过缚渴罗到纳婆毗诃罗(唐云新寺)睹如来澡盥及诸圣迹。渐至迦毕试国礼如来顶骨。香华具设取其印文。观来生善恶。复过信度国方达罗荼矣。蒙王礼敬安居四载。转历南天。将诸杂药望归东夏。到金刚座旋之。那烂陀寺净与相见。尽平生之志愿。契总会于龙华。但以泥波罗道吐蕃拥塞不通迦毕试途多氏捉而难度。遂且栖志鹫峰沈情竹苑。虽每有传灯之望。而未谐落叶之心。嗟乎苦行标诚利生不遂。思攀云驾坠翼中天。在中印度庵摩罗跛国遘疾而卒。春秋六十馀矣(言多氏者即大食国也)。 伤曰。卓矣壮志。颖秀生田。频经细柳。几步祁连。祥河濯流。竹苑摇芊。翘心念念。渴想玄玄。专希演法。志托提生。呜呼不遂。怆矣无成。两河沈骨。八水扬名。善乎守死。哲人利贞(两河即在西河。八水乃属京都)。
末底僧诃 朝代:

人物简介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上
末底僧诃者(唐云师子慧)京兆人也。俗姓皇甫。莫知本讳。与师鞭同游。俱到中土住信者寺。少闲梵语未详经论。思还故里路过泥波罗国。遇患身死年四十馀。
耶律辖底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3 【介绍】: 契丹迭刺部人,字涅烈衮。辽太祖叔父。遥辇氏痕德堇可汗时,曾自立为夷离堇。一度逃往渤海。耶律阿保机为可汗后,为于越,诱刺葛等作乱,败后被囚数月,仍处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2 【介绍】: 辽契丹族国舅部人,字糺邻。形体短而偻。性外示恭谨而内实倨傲。道宗大安中以戚属历宁远军节度使,知北院枢密事。天祚帝天庆三年为兰陵郡王。时女真崛起,得里底贻误军机,使女真坐大,致辽军一败再败。八年,诸路告急,不上闻,且功赏不明,人心涣散,军无斗志。天祚帝西奔,得里底于保大二年降金,半途脱逃,又为金所俘,死。
底哇答思 朝代: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译经篇
底哇答思。东印土人。八岁事师为弟子。耐饥寒劳苦。师重之。随师入中国。谒上奉天门。赐度牒。命随方演教。师没。答思北游。宣德中。止北京庆寿寺。喜潭柘幽胜。就龙泉之右。建庵以居。自是足迹不入城市。答思操履不凡。造诣广大。化之日。所居之庵。现五色光。火浴得舍利。甚众。平生异迹。不能殚纪。亦伟沙门也。
底蕴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河南考城人,字汝章。弘治十四年举于乡,正德九年进士,授兴化知县。迁太平府、凤阳府知府,治行为江左第一。升甘肃巡抚。鞑靼扰边,蕴屡出奇兵破之。以劳,疾卒。
维基
底蕴(1480年—1543年),字汝章,号河曲,直隶文安县籍,河南考城(今民权县)底庄村人,同进士出身。祖籍直隶文安县。弘治十四年(1501年)辛酉科举人,正德九年(1514年)登甲戌科进士,授兴化县知县,任职皆有政绩。十五年十月选授礼科给事中,嘉靖二年(1523年)闰四月升本科右,三年五月升本科左,出为太平府知府。累官浙江按察司副使,十七年正月升山东布政使司左参政,十八年六月升本省按察使,十九年七月升陕西右布政使,转左布政,二十一年闰五月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甘肃,敌人数万入寇,底蕴屡次出奇兵破敌,让敌人不敢南下。二十二年二月庚子以劳卒于官,赐祭葬。

人物简介

维基
周如底,字允直,浙江绍兴府馀姚县人,民籍。嘉靖七年(1528年)戊子科浙江乡试第三名举人。嘉靖八年(1529年)联捷己丑科会试第四十名,登第三甲第一百六十三名进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26—1673 【介绍】: 清山东新城人,字子底,号西樵山人。顺治九年进士,授莱州府教授,迁国子监助教,擢吏部考功员外郎。以故下狱半年,后得昭雪。与弟王士祜、王士禛均有诗名,号为三王。作品冲和淡泊。诗集初有《表微堂诗刻》,后有《十笏草堂诗选》、《辛甲集》、《上浮集》,另有《炊闻词》。
晚晴簃诗汇·卷二十六
王士禄,字子底,一字西樵,山东新城人。顺治壬辰进士,官吏部员外郎。有《考功集》。
词学图录
王士禄(1626-1673) 字子底,一字伯受,号西樵。山东新城(今桓台)人。王士禛兄。顺治九年(1652)进士。选菜州教授,历官国子监助教、吏部主事、员外郎。工诗,弟士祜、土禛从其学,号"济南三王"。有《十笏草堂诗选》。词集名《炊闻词》。
简介
康熙甲辰三月,余以磨勘之狱入羁于司勋之署,于时捕檄四出,未即对簿。伏念日月旷邈,不有拈弄,其何以荡涤烦懑,支距幽忧。忆自髫齿,颇耽词调,虽未能研审其精妙,聊可藉彼抗坠,通此蕴结。因取《花间》、《尊前》、《草堂》诸体,稍规抚为之。日少即一二,多或六七,漫然随意,都无约限。既检积稿,遂盈百篇,因录而存之,识时日焉。其间或得之负手,或得之摇膝,或得之矫首,或得之瞪目,或得之隐几,或得之面壁,或得之绕廊,或得之倚柱,或得之酒酣,或得之梦破,或得之孤灯之欲烬,或得之晨鸡之乍鸣。其文无谓,其绪无端,伦脊难寻,阡陌莫指。诚欲引而远之,使此寸心如游丝之飏空,轻凫之信流,不令与愁相枨触,故不复引绳点墨,断髭落眉耳。读者循其声节,逆其行叹,坐愁之意,故当于行间字外,仿佛遇之。傥以之挈温较韦,拟李比秦,殊自径庭,亦非仆意之所存也。其客岁使豫道中旧作二十馀篇亦附见焉。曰炊闻者,兀兀南冠,不殊邯郸一枕,故取杜陵诗语,断章而命之也。其文无谓,其绪无端,系之以卮抑又宜矣。王士禄记。
清诗别裁集
字子底,山东新城人。顺治壬辰进士,官吏部考功员外郎。著有《西樵集》。○西樵,阮亭长兄,阮亭诗学所从出也。尝以非辜下狱,后遭母丧过哀,殉母死。读书有特识,谓坊本《子贡诗传》《申公诗说》并伪书,李维正序行,《津逮秘书》收之,皆误也。诗以才情擅长,运古而不见使事之迹,一时名家,故应敛手。
槜李诗系·卷四十一
字西樵新城人官吏部员外有司勋五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