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刘虬所立五时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晋武都山隐士刘虬,初分顿渐二教,以华严经为顿教,馀为渐教,渐教之中分五时。是唐土判教之嚆矢也:一、最初说提谓经,开五戒十善之人天教。二、成道后十二年中说阿含经等,开三乘差别之教门。三、佛成道后三十年中说般若经维摩经等,说三乘同观之空理。四、佛成道四十年后八年中说法华经,辨明一乘。五、佛临灭度时,一日一夜中说涅槃经,明悉有佛性、佛性常住之理。是最后究竟之说也。净影痛破之。见大乘义章一。
二教──刘蚪二教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刘蚪二教者,齐朝隐士刘蚪,谙达释书,亦立二教也。
〔一、渐教〕,谓始自鹿苑,终于双树,所说之经,从小至大,故名渐教。
〔二、顿教〕,谓佛最初说华严经,如日初出,先照高山,故名顿教。
五教──刘虬五教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齐朝隐士刘虬,以如来所说一代圣教,始自成道,终至涅槃,亦约其渐顿浅深次第,立为五教,故名刘虬五教。(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人天教〕,谓如来始初成道,先为提谓长者,说人天戒善,乃是因缘果报,实有之法,是名人天教。
〔二、有相教〕,谓如来说阿含经时,广制众戒,皆是因果实有之法,小乘之人,持之而得道果,是名有相教。
〔三、无相教〕,谓如来说四阿含经后,谈般若空慧法门,空诸有相,为令小乘之人解空得道,是名无相教。(四阿含者,长阿含、中阿含、增壹阿含、杂阿含也。)
〔四、同归教〕,谓如来于般若之后,涅槃之前,说法华经以会三归一,万善悉向菩提,是名同归教。(会三归一者,会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同归佛乘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五、常住教〕,谓如来说涅槃经,明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阐提辈皆得作佛,广谈佛性,剩演圆常,是名常住教。(梵语一阐提,华言信不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