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簪
《汉语大词典》:遗簪(遗簪)
亦作“ 遗簪 ”。
(1).指失落的簪子。史记·滑稽列传:“前有堕珥,后有遗簪。”《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引 刘邦彦 《上元十五夜观灯诗》:“归迟不属金吾禁,争觅遗簪与坠钿。” 清 钱谦益 《房海客侍御初度赋长句十四韵为寿》:“去国味如初下第,挂冠情比旧遗簪。”
(2). 孔子 出游,遇一妇人失落簪子而哀哭。 孔子 弟子劝慰她。妇人曰:“非伤亡簪也,吾所以悲者,盖不忘故也。”事见《韩诗外传》卷九。后以“遗簪”比喻旧物或故情。 唐 李峤 《答李清河书》:“兄仁及遗簪,礼缛追赙,千古之下,凛然而高。” 唐 朱放 《九日陪刘中丞宴昌乐寺送梁廷评》诗:“不弃遗簪旧,宁辞落帽还。” 明 冯梦龙 《万事足·刑厅叩信》:“岂不念遗簪,奈胭脂虎视眈,背生有子今无憾。” 清 王夫之 《雪赋》:“有似去国之臣,裴徊赐玦;下山之妇,怅惘遗簪。”参见“ 遗簪坠屦 ”。
(3).卸去簪缨。谓挂冠辞官。 元 袁桷 《次韵杂诗》之五:“遗簪隐世德,忍垢躬灌园。”
《汉语大词典》:遗簪坠屦(遗簪坠屦)
亦作“ 遗簪坠履 ”。
(1).《韩诗外传》卷九:“ 孔子 出游 少源 之野,有妇人中泽而哭,其音甚哀。 孔子 怪之,使弟子问焉,曰:‘夫人何哭之哀?’妇人曰:‘乡者刈蓍薪而亡吾蓍簪,吾是以哀也。’弟子曰:‘刈蓍薪而亡蓍簪,有何悲焉?’妇人曰:‘非伤亡簪也,吾所以悲者,盖不忘故也。’” 汉 贾谊 新书·谕诚:“昔 楚昭王 与 吴 人战, 楚 军败, 昭王 走,屦决眦而行失之,行三十步,复旋取屦。及至于 隋 ,左右问曰:‘王何曾惜一踦屦乎?’ 昭王 曰:‘ 楚国 虽贫,岂爱一踦屦哉?思与偕反也。’自是之后, 楚国 之俗无相弃者。”后人合两事为“遗簪坠屦”,比喻旧物或故情。北史·韦夐传:“ 孝宽 ( 韦孝宽 )为 延州 总管。 夐 至州,与 孝宽 相见。将还, 孝宽 以所乘马及辔勒与 夐 。 夐 以其华饰,心弗欲之,笑谓 孝宽 曰:‘昔人不弃遗簪坠屦者,恶与之同出,不与同归。吾之操行,虽不逮前烈,然舍旧录新,亦非吾志也。’于是乃乘旧马以归。”周书·韦夐传作“遗簪坠履”。 宋 曾肇 《陈州谢上表》:“笃遗簪坠屦之仁,推藏疾纳污之谊。”
(2).指遗弃的簪珥鞋袜。 明 冯梦龙 《永团圆·江边解闹》:“若是果然投江,必然留下物件为记,不免再到江边去,仔细寻觅一番,倘有遗簪坠履,也就是贤妻的芳魂所凭了。”

根据历代诗词可找到字在遗簪一词中读声的确凿證据23例。具体如下:

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