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
井观


《庄子集释》卷六下〈外篇·秋水〉~563~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唐·成玄英疏:「海若知河伯之狭劣,举三物以譬之。夫坎井之蛙,闻大海无风而洪波百尺,必不肯信者,为拘于虚域也。夏生之虫,至秋便死,闻玄冬之时,水结为冰,雨凝成霰,必不肯信者,心厚于夏时也。曲见之士,偏执之人,闻说虚通至道,绝圣弃智,大豪末而小泰山,寿殇子而夭彭祖,而必不信者,为束缚于名教故也。而河伯不至洪川,未逢海若,自矜为大,其义亦然。」
《全唐文》卷五百五十八〈韩愈十二·原道〉~5648~2~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已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其小之也则宜。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其所为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閒。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入于墨。不入于老。则入于佛。入于彼。必出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污之。噫。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