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方究心政理。
惕虑游畋。
顺时而行。
仁育之恩克洽。
酌古取则。
春蒐之义攸先。
所以示军容于有众。
发号令于初年。
时维仲春。
景则清昼。
列武卒于天仗。
选龙媒于御厩。
野有鸣鹿。
尔则食君之苹。
巷无居人。
我亦从王于狩。
其仪可觌。
其理可究。
春者蠢也。
象其动以宣威。
蒐者求焉。
薄于求而在宥。
固将明其校阅。
非取乐于驰骤。
想熊罴之士。
必在于求贤。
驱貔豹之师。
宁惟于逐兽。
夫其将陈于野。
先训于国。
执铙备卒伍战阵之教。
执镯尽进退疾徐之则。
六军之节制可观。
三畋之礼文斯得。
而原其初也。
敕司马。
致高旗。
行火弊。
薙畬菑。
弯良弓而发彼。
破修眦以毙之。
择可取而克成旧事。
舍将孕而用表深慈。
虽四海久清。
礼且崇于国典。
三冬尚隙。
役无夺于农时。
然后算其获否。
以行赏劝。
皆贾艺以求功。
必极忠而上献。
若然者。
岂徒倒逸材之兽。
落翰飞之禽。
大发以彰其武力。
小杀以宜其道心。
事且载于周礼。
迹宁诫于虞箴。
夫如是。
子云无以讽其羽猎。
相如未足言其上林。
于是天旋景从。
飙轶电杂。
皮冠且进。
虞人之守斯存。
䌽仗前驱。
天子之围方合。
有司乃申誓人之词。
具表貉之礼。
献禽以报其生植。
充豆以遵其孝悌。
君子谓是蒐焉。
足观国家之大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