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教之始。
莫重乎郊祀。
郊祀之先。
莫尊乎昊天。
是以前王垂之于典训。
后帝奉之以周旋。
以事大矣。
其仪盛焉。
日之至也。
所以明气之至。
丘之圜也。
亦以象天之圜。
于是致齐于宫。
合乐于律。
偫有司肃肃以儆戒。
百执事乾乾而庄慄。
牲用骍犊以贵诚。
酌用元酒以明质。
岂但爱人而尊祖。
盖欲报天而主日。
天子乃乘玉辂。
驾苍虬。
搢方珽。
服大裘。
率九仪之卿士。
从五等之诸侯。
旌旗露卷。
冠盖云浮。
展国容于御路。
行大礼乎郊丘。
百役既备。
司仪辨位。
剑佩纷纭以陆离。
钟鼓铿訇而沸渭。
君明其义。
臣敬其事。
执鸾刀以启毛。
奠苍璧以为贽。
爵一献而上下胥悦。
乐六成而神祇麇至。
后乃取血膋。
陈玉币。
寘于积薪之上。
燔于泰坛之际。
飞燎烟于太清。
合萧光于上帝。
是以神降我福。
人怀我惠。
时罔凶荒。
物无疵疠。
致洪化于仁寿。
岂不由肃敬于大祭。
客有旅游函关。
钦兹至道。
观祀事于国典。
仰明灵于有昊。
敢陈舆颂。
式播元造。
颂曰。
日南至兮既望。
祀太一兮圜丘上。
万斯年兮承天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