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呼岱宗之脉胡来哉,或言辽东渡海来。
不然中原莽荡数千里,何以巀起平地雄崔嵬。
丙子之冬登日观,大雪茫茫无所瞰。
辛巳之春寻石峪,摹拓摩崖游太促。
壬午之夏偕游侣,未极峰巅愁酷暑。
三度登岳未悉岳真形,搔首岳渎惭山灵。
齐鲁阴阳今踏遍,始识禹樏非漫经。
熊耳外方桐柏及陪尾,中干横行屡伏起。
始由淮北分干来,每过一峡辄分水。
为峄为蜀徐沛间,初峡吕梁穿泗水。
再峡阴平起东蒙,亦犹少室少华争华嵩。
三峡为陪尾,遂起徂徕峰。
南过莱芜原岭峡,始瞻东岳插天雄。
正干西尽东平麓,回顾葱岭如转毂。
怀抱邹鲁肘腋间,乾转坤旋灵淑育。
不有旷平,不显岌嶞。
不有纡回,不显变化。
东南横行逆西北,直与昆崙遥揖迓。
宜乎封禅朝百灵,掉尾神龙殿区夏。
七十二泉汶泗源,旺湖水匮渟其间。
运河黄河一再截,遂疑地脉亡其元。
但见中原渡海为岛屿,几见岛屿又复登中原。
登日观,俯黄河。
水荡荡,山峨峨,沧桑陵谷何其多。
登岱岳,俯齐鲁,川渎中条传自古。
稽首黄河决北勿决南,川渎洪荒还大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