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韵字:  或选择
总目多音字下载词林正韵表
第三部 姿 [作为] [饿也] [参差] [系累] [委迤,自得貌] [跨马,动词] [顺迁也,类推] [理也] [蔫也] [水索也] [恨声] [鼻液] [衣下曰齐。又与荠通] [委蛇] [水旷远之貌] [水中高地] [比邻] [语助辞] [高丽] [音兹] [音诗] [音夷] [牛驳] [群飞貌] [九嶷] [月氏] [生息] [以箸取物] [呜戏,叹辞] [犛牛尾也。又与釐通。] [相欺也。遗也] [蹇也] [重也。又与累同] [谷蠡。瓠勺] [与逵同] [节也] [口声] [举目貌。又县名] 觿 [偲偲,相切责也] [梓也] [下也] [我也。悦也。] [木名] [牛黑色] [克也,任也] [荷衣] [蕲茝也。求也] [委蛇] [剪齐也] [捕鱼具] [㠁嵯] [山足] [木名] [更多…]
组词:词首词末
用韵:句末
对仗:对语
漢語字典
拼音:zī  韵部:
〈名〉
  • 滋水
    • 滋水出牛饮山白陉谷,东入呼沱。从水,兹声。——《说文》
  • 一名兹水,今名磁河。源出河北省阜平县西部南坨山东,今为潴龙河支流
  • 浆,液汁
    • 墨井盐池,玄滋素液。——左思《魏都赋》
    • 流光驿驿,甘滋泥泥。——邹阳《酒赋》
  • 滋味
    • 丧有疾,食肉饮酒,必有草木之滋焉,以为姜桂之谓也。——《礼记》
〈动〉
  • 通“孳”。滋生;繁殖
    • 滋,益也。——《说文》
    • 无使滋蔓。——《左传·隐公元年》。注:“益也。”
    • 草木庳小不滋。——《吕氏春秋·明理》
    • 事滋无成。——《左传·襄公八年》
    • 树德务滋,除恶务本。——《书·泰誓下》
  • 又如:滋疑(引起怀疑);滋乳(滋生繁衍);滋漫(滋生蔓延);滋演(滋生演变);滋蕃(滋生繁育);滋茂(植物生长繁茂);滋硕(竹长茂盛);滋荣(生长繁茂)
  • 滋补。供给身体以养分;补养 。如:滋阴(滋补阴虚);滋膳(补养的膳食);滋助(滋补)
  • 栽种
    • 播江离与滋菊兮,愿春日以为糗芳。——《楚辞》
  • 又如:滋培(栽培;养育);滋植(培植)
  • 浸染 。如:滋沥(汁液渗滴);滋液(渗透的汁液);滋穴(喷涌泉水的洞穴)
  • 增长 (今国之疵,民之病,有滋而无损焉,乌所谓言之效邪?)——王安石《上田正言书二》
  • 又如:滋殖(增加;增长)
〈副〉
  • 更加,愈益 ——表示程度
    • 去人滋久,思人滋生。——魏源《默觚上》
    • 滋可痛已。(更加使人悲痛。可,值得。已,同“矣”。)——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形〉
  • 繁盛;茂盛 。如:滋阜(繁盛);滋盛(众多;兴旺);滋繁(益繁;滋生繁多)
  • 味美 。如:滋美(美食);滋旨(美好的滋味或意味)
  • 肥腻 。如:滋腴(肥腻的荤食);滋膏(脂膏)
  • 脏污,污浊
    • 不获世之滋垢。——《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 又如:滋垢(污垢);滋泥(污浊的烂泥);滋秽(污秽)
康熙字典古文:𣳯𦱳

  • 唐韻》子之切《集韻》《韻會》津之切《正韻》津私切,𠀤音兹。 (支韻)
  • 水名。《說文》水出牛飮山白陘谷。
  • 又霸水之別名。《水經注》霸陵縣霸水,古曰滋水。
  • 又蒔也,長也,益也。《書·泰誓》樹德務滋。
  • 又液也。《禮·檀弓》必有草木之滋焉。
  • 又多也,蕃也。《左傳·僖十五年》物生而後有象,象而後有滋。
  • 又滋味也。《禮·月令》薄滋味,無致和。
  • 又濁也。《左傳·哀八年》武城人拘鄫人之漚菅者曰:何故使我水滋。
  • 又與孳孜通。
  • 又通作兹。《前漢·五行志》賦斂兹重。
  • 又《廣韻》疾之切,音慈。 (支韻)
  • 水名,出高麗山。《山海經》高是之山,滋水出焉。
説文解字  

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益也。艸部茲下曰。艸木多益也。此字从水茲。爲水益也。凡經傳增益之義多用此字。亦有用茲者。如常棣、召旻傳云。兄、茲也。桑柔傳云。兄、茲也。衹是一義。从水。茲聲。各本篆文作?、解作玆聲。誤也。今正。說詳四篇下玆篆下。子之切。一部。一曰滋水。出牛㱃山白陘谷。東入呼沱。此謂水名也。地理志。常山郡南行唐牛飲山白陸谷。滋水所出。東至新市。入虖池水。南行唐故城𡉈今直隸正定府行唐縣縣治北。新市故城在今正定府治西北四十里。一統志曰。滋河源出山西五臺縣畍。東南流逕正定府靈壽縣北、行唐縣南。又東厯正定藳城二縣北、無極縣南。又東北入定州深澤縣畍。古與滹沱合流。今折而東北、與滱沙二水合。不入滹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