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诗文库(共 1183360 首) 作品不分行

端午粽

起源


《续齐谐记·五花丝粽》: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贮米投水以祭之。汉 建武 中,长沙 区回 忽见士人自称三闾大夫。谓回曰:“君当见祭,但常所遗俱为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可以楝树叶塞其上,以彩丝缠缚之。此二物蛟龙所惮也。” 回谨依旨。今世人五月五日作粽并带楝叶及五彩丝,皆汨罗遗风也。


别名


【角黍、角粽】

古用黏黍,以箬叶或芦苇叶等裹米蒸煮使熟。状如三角,故称。《太平御览》卷八五一引 晋 周处 《风土记》:“俗以菰叶裹黍米,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烂熟,于五月五日及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角黍。” 宋 周邦彦 《齐天乐·端午》词:“角黍包金,香蒲泛玉,风物依然 荆楚 。”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谷四·粽》:“粽,俗作粽。古人以菰芦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棕榈叶心之形,故曰粽,曰角黍。近世多用糯米矣,今俗五月五日以为节物相馈送。或言为祭 屈原 ,作此投江,以饲蛟龙也。” 清 赵翼 《连日竞渡再赋》诗:“竞渡传从 楚 岁时,为投角黍吊 湘 累。”

宋 欧阳修 《渔家傲》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全元散曲·迎仙客·五月》:“结艾人,赏蕤宾,菖蒲酒香开玉樽。彩丝缠,角粽新, 楚 些招魂,细写怀沙恨。”


【筒米、筒粽、筒饭、饭筒】

《初学记》卷四引 晋 周处 《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进筒粽,一名角黍。” 元 费著 《岁华记丽谱》:“五月五日,宴 大慈寺 ,设厅,医人鬻艾,道人卖符,朱索䌽缕,长命辟灾之物,筒饭角黍,莫不咸在。” 宋 苏轼 《端午游真如迟适远从子由在酒局》诗:“水饼既怀乡,饭筒仍悯 楚 。” 宋 苏轼 《和黄鲁直食笋次韵》:“尚可饷 三闾 ,饭筒缠五采。”


【餈筒】

宋 陆游 《初夏》诗:“白白餈筒美,青青米果新。” 自注:“ 蜀 人名粽为餈筒, 吴中 名粔籹为米果。”

【裹蒸】

《南齐书·明帝纪》:“太官进御食,有裹蒸。”《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三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今之裹蒸,以糖和糯米,入香药、松子、胡桃仁等物,以竹箨裹而蒸之。” 唐 孙元晏 《咏史诗·齐明帝裹蒸》:“惜得裹蒸无用处,不如安霸取江山。” 明 王志坚 《表异录·饮食》:“《南史》‘大官进裹蒸’,今之角黍也。”


用料


粽种类繁多,用于包裹之物及所裹之物,各地多有差异。以下略举几例。


【箭箬】

即箬竹。秆匀细而节长,中空极小,可以制筷。叶片宽大,可以裹粽和制船篷。


【柊叶】

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有块状根状茎。叶基生,长达50厘米,有长柄。花紫色。生于山谷、密林下湿地。根、叶供药用,叶片可包粽。 清 李调元 《南越笔记·柊叶》:“有柊叶者,状如芭蕉叶。湿时以裹角黍,乾以包苴物,封缸口。盖南方地性热,物易腐败,惟柊叶藏之,可持久,即入土千年不坏。柱础上以柊叶垫之,能隔湿润。亦能理象牙使光泽。”


【青菰、雕胡米】

植物名。俗称茭白。生于河边、沼泽地。可作蔬菜。其实如米,称雕胡米,可作饭,古以为六谷之一。 唐 王维 《游感化寺》诗:“香饭青菰米,嘉蔬绿芋羹。” 唐 权德舆 《晓发武阳馆即事书情》诗:“青菰冒白水,方塘接广畦。” 宋 陆游 《乙丑重五》诗:“盘中共解青菰粽,衰甚犹簪艾一枝。”


诗词选


 谢人送粽 (唐·杨巨源)
来时三月春犹在,到日端阳节又临。
珍重主人意勤腆,满槃角黍细包金。

 水友续辞 水粽 (宋·王质)
我取友兮得水粽,结花甚轻结根重。
竹筒楝叶潇湘余,随波凌乱飘江湖。
藤笼闭,漏兜闲,所思兮奚可悭,芦岸槿篱门早𣟴。

 谢云岫重五送酒粽 (宋·陈著)
金黍琼浆忽到前,方知相近吊湘天。
客中寂寞堪骚屈,暖熟风光出老禅。

 食角黍怀江陵 (宋·项安世)
经年不食三闾饵,一日相逢似故人。
旋剥青菰香满手,试餐黄颗软粘唇。
蔗浆下箸甘无敌,昌本浮杯小作巡。
正是乡人行乐处,画旗鼍鼓隘江津。

 咏鸳鸯槟榔粽 (明·区怀瑞)
扶留碧玉长,叠粽学鸳鸯。
锦带同心似,银镮纤手将。
一醒顿逊酒,数咽日南香。
益智真何事,能酬续命汤。

  • 注:益智,植物名。《艺文类聚》卷八七引 晋 郭义恭 《广志》:“益智,叶似丛(蘘)荷,长丈馀,其根有小枝,高者八、九寸,无叶萼,其子丛生著之,大如枣,中辨黑皮白,核小者曰益智。” 益智粽,益智拌米做成的粽子。

 端午食赐粽有感 (明·庄昶)

蓬莱宫中悬艾虎,舟满龙池竞箫鼓。
千官晓缀紫宸班,拜向彤墀贺重午。
大官角黍菰蒲香,彩绳万缕云霞光。
天恩敕赐下丹陛,琼筵侑以黄金觞。
东南米价高如玉,江淮饿莩千家哭。
官河戍卒十万艘,总向天厨挽飞粟。
君门大嚼心岂安,谁能持此回凋残。
小臣自愧悠悠者,救时无术真素餐。

 士龙携二孙同弱侯过余解粽 (明·李贽)
解粽正思端午,怀沙莫问汨罗。
且喜六龙下食,因知二妙堪多。

元方既难为弟,季方又难为兄。
如此食麋自可,何必白日飞升。

我本老而好学,故随真人东行。
两家并生才子,自然常聚德星。

泗州说有大圣,金陵亦有元城。
何似维明与公,并称二李先生。

 食角黍怀古 (明·邵宝)
湘江千里碧连天,绿遍芳洲草似烟。
餐尽落英人不见,青芦包黍自年年。

 端阳后一日里人送角黍酒至 (明·陈献章)
荷瓢童子问谁家,老妇檐前驻纺车。
角黍唤回端午梦,还从艾盏得松花。

 赐粽 (明·黄仲昭)
凤城佳节逢天中,衮龙晓御蓬莱宫。
光禄传宣颁角黍,廷臣尽沐天恩隆。
中官捧向龙墀案,翠云擘破黄金烂。
天厨制造元异常,氤氲满地香风散。
却忆故园天一方,无由得奉双亲尝。

 清平乐 绫包角黍 (清·董元恺)
萦丝楚粽。巧借针神缝。
杂俎轻镂花影动。却比菰蒲郑重。

陋他九子殊名。随他百索殊形。
好是餐他秀色,鬓边袅袅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