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诗文库慧侃(共 2 首) 古风 2 作品不分行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全唐诗》收诗2首,小传云:“慧侃,晋陵曲阿(今江苏丹阳)人。姓汤,住蒋州大归善寺。”按此小传节录自《续高僧传》卷三四,传末云:“以大业元年(605)终于蒋州大归善寺,春秋八十有二。”其生年应为公元524年。终其一生,并未入唐。《全唐诗》误作唐人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七 證悟科
晋陵曲阿汤氏子。少受学于和阇梨。和尤神异。世莫能测。然于尊像。事之如生。见立像不敢坐。劝人必造坐像。行遇困厄。救济不遗力。尝见群猪被缚。和因唱曰。解脱首楞严。缚辄自解。猪逸去。主亦从而放之。苟众所会聚。则为说法开寤。晚年至邺盛化。归向之徒。颂其德至今。竟卒于邺。将卒。有问其所證者。曰吾得善根成熟耳。侃初于和。固有所传授。后往岭南。依真谛专精禅寂。岁晚住栖霞寺。又往扬都偲法师所。偲素知其行业。礼接之。将别。请现神力。侃曰。许复何难。即出臂窗中。长数十丈。取齐熙寺佛殿额。持还房中。谓偲曰。吾第恐世人惊异。故不屑为也。大业初。卒于蒋州大归善寺。春秋八十二。将卒之日。忽掷三衣幞于堂上曰。还汝众僧三衣。吾今死已。遽闭房入。众愕然。起追视之。但白骨一具。跏趺坐床上。撼之锵然不散。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五 感通上
释慧侃。姓汤。晋陵典河人也。少受学于和阇梨。和灵通幽显。世莫识其浅深。而翘敬尊像。事同真佛。每见立像不敢前坐。劝人造像惟作坐者。道行遇诸因厄无不救济。或见被缚之猪。和曰解脱首楞严。猪寻解缚。主因放之。自尔偏以慈救为业。大众集处辄为说法。皆随事赞引即物成务。众无不悟而归于道。末往邺下大弘正法。归向之徒至今流咏。临终在邺。人问其所获。云得善根成熟耳。侃奉其神化积有年稔。众知灵异初不广之。后往岭南归心真谛。因授禅法专精。不久大有深悟。末住栖霞。安志灵静。往还自任不拘山世。时往杨都偲法师所。偲素知道行。异礼接之。将还山寺。请现神力。侃云。许复何难。即从窗中出臂。长数十丈。解齐熙寺佛殿上额。将还房中。语偲云。世人无远识。见多惊异。故吾所不为耳。以大业元年。终于蒋州大归善寺。春秋八十有二。初侃终日。以三衣襆遥𢱍堂中自云。三衣还众僧。吾今死去。便还房内。大众惊起追之。乃见白骨一具跏坐床上。就而撼之铿然不散。
神僧传·卷第五
释慧侃。曲阿人也。住蒋州大归善寺。灵通幽显世莫识之。而翘敬尊像事同真佛。每见立像不敢辄坐。劝人造像唯作坐者。后往岭南修禅法。大有悟解。住栖霞时尝往扬都谒偲法师。偲异礼接之。将还山偲请现神力。侃即从窗中出臂解齐熙寺佛殿上额。因语偲云。世人无远识见多惊异。故吾所不为耳。大业元年终于大归善寺。初侃终日以三衣还众僧。吾今死去。徒众好住。便还房内。大众惊起追之。乃见房中白骨一具跏坐床上。撼之锵然不散。
古风
听独杵捣衣 南北朝末隋初 · 慧侃
非是无人助,意欲自鸣砧。
向月怜孤影,承风送迥音。
疑捣双丝练,似奏一弦琴。
(一作今)君闻独杵,知妾有专心

闻侯方儿来寇 南北朝末隋初 · 慧侃
引用典故:裹尸
羊皮赎去士,马革敛还尸。
天下方无事,孝廉非哭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