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七七
曾习经,字刚甫,号蛰庵,揭阳人。光绪庚寅进士。历官度支部右丞。有《蛰庵诗存》。
词学图录
曾习经(1867-1926) 字刚甫,号蛰庵。广东揭阳人。光绪十六年(1890)进士。授户部主事,擢员外郎。入民国不仕。早师从梁鼎芬。诗与梁鼎芬、罗惇曧、黄节并称"岭南四家"。词宗五代北宋。有《蛰庵诗》、《蛰庵词》。
蛰庵诗存·梁启超序
刚父之诗凡三变,早年近体宗玉溪,古体宗大谢,峻洁遒丽,芳馨悱恻,时作幽咽凄断之声,使读者醰醰如醉。中年以降,取径宛陵、摩垒后山,斫雕为朴,能皱能折,能瘦能涩。然而腴思中含,劲气潜注,异乎而非貌袭江西,以拧态向人者矣。及其晚岁,直凑渊微,妙契自然,神与境会,所得昂王入陶、柳圣处。生平于诗不苟作,作必极备锤炼,炼辞之功什二三,炼意之功什八九,洗伐糟粕,至于无复可洗伐,而犹若未餍,所存者则光晶炯炯,惊心动魄,一字而千金也。故为诗数十年,而手自写定者仅此。孟子曰:“诵其诗,不知其人,可乎?”善读刚父诗者,盖可以想像其为人,抑得其为人,然后其所以为是者,乃益可见也。 刚父与物无竞,而律己最严。自出处大节,乃至一话一言之细,靡不以先民为之法程,从不肯藉口于俗人所即安者,降格焉以自恕。其于事,有所不为也。于其所当为者,及所可为者,则为不厌,且常精力弥满以赴之,以求其事之止于至善,不屑不洁,其天性也。顾未尝立厓岸焉,以翘异于众,而世俗之秽累,自不足以人之。其择友至严峻,非心所期许者,弗与亲者也。其所亲者,则挚爱久敬,如其处父母昆弟之间者,然壹以真性情相见。当其盛年,鞅掌度支,起曹郎,迄卿贰,历二纪馀,综理密微,一部之事皆办取,盖在清之季,谙悉食货掌故,能究极其利病症结者,舍刚父无第二人。及清鼎潜移,则于逊位诏书未下之前一日,毅然致其仕而去。盖稍一濡滞,忽已出于致无可致之地。烛先机以自洁,如彼其明决也。 鼎革之际,神奸张彀以弄一世才智之士。彼固夙知刚父,则百计思所以縻之。刚父不恶而严,巽词自免,而凛然示之以不可辱。 自刚父之在官也,俸入外既一介不取,常以所俭蓄者周恤姻族,急朋友之难,故去官则无复馀财以自活。刚父泊然安之,斥卖其所藏图籍、画书、陶瓦之属以易米,往往不得宿饱,而斗室高歌,不怨不尤,不歆不畔者十五年。呜呼!刚父之所蕴藉以发而为是者,其本原略如此。昔太史公之序屈子也,曰:“其志洁,故其称物色芳,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喻此志者,可以读刚父之诗矣。 刚父长余六岁,其举乡试于余为同年。余计偕京师,日与刚父游。时或就其所居之潮州馆共住,每瀹茗谈艺达夜分为常。春秋佳日,辄策蹇并辔出郊外,揽翠微、潭拓之胜,谓此乐非褦襶子所能晓叶。甲午丧师后,各忧伤憔悴。一夕,对月坐碧云寺门之石桥,语国事,相抱恸哭。既而余南归,刚父送以诗曰:“前路残春亦可惜,柳条藤蔓有莺啼”:又曰:“他年独自亲调马,愁见山花故故红。”念乱伤怀,恻然若不能为怀也。 余亡命十馀年而归,归后屡值世难,不数数相见,刚父虽谢客,顾以余伟未汨于世俗也,视之日益亲。 去岁六月,刚父六十生日,余造焉。甫就坐,则出一卷相属,曰:“手所写诗,子为我定之。”余新病初起,疗于海滨,将以归后卒读,而有所论列。归则刚父病已深,不复能相笑矣,余与叶玉虎暨二三故旧襄治其丧。玉虎:“此一卷者,刚父精神寓焉。且手泽也,宣景印以传后,子宜为序。”乃序如右。 刚父讳习经,亦号蛰庵居士,潮之揭阳人。光绪己丑巨人,庚寅进士。起家户部主事,历官至度支部左丞。卒时年六十。其卒后一年,岁在丁卯三月之望,新会梁启超序。
蛰庵诗存·叶恭绰序
余校刊亡友曾刚甫遗诗竟,为之叙曰: 余读刚甫诗,盖不胜友朋死生聚散之感也。始余光绪壬寅岁来京师入大学时,年方二十,颇不为当世贤豪所弃,引为忘年交,其时即识刚甫。厥后屡有江海及国外之行,第居京师时为多。今忽忽廿馀年,余鬓且斑,中经世局人事之变迁,荣棘盈胸,求如昔者朋侪聚首,琴尊跌宕之乐,盖渺如天上,而刚甫且以贫病死矣。顾念昔时游侣,如梁节庵、陈简持两丈,李亦元,丁雅叔,黄孝觉,罗瘿公先后逝;赵尧生归蜀,久不通问;杨昀谷则穷居京师,知交落落如辰星,一睽殆不可复合。而余流转人海,志业一无所就,求附于数公之末,以文学名世,殆亦无能为役。其怀抱之何若,盖可知也。亦元《雁影斋诗》久已付刊;节庵诗为余越园集刊,尚非其全;瘿公诗近经其弟敷庵编定,不日刊刻,简持遗著,则殆已散佚;叔雅所作,余闻在刚甫许,乃求之刚甫家,不可得;孝觉诗则益不可闻。文人医生心血所聚,区区数简册,求其不即湮没,盖尚如是之难也。 余往者病居瘿公所寓顺德会馆,孑身无仆从,卧榻上不能起,室中寂若僧寮。刚甫每日斜下值,则来馆中,冠四品冠,衣袍褂,蹀躞厨下,余烹药,情景宛在心目。而宣统庚戌,余以病南下,刚甫辄为诗送别,今集中“昆玉秋霜绝世姿”一首是也,日月易得,遂成隔世。思旧之怀,其何可任?刚甫于朋友风义至笃,叔雅、节庵、瘿公之逝,伤今悼往,一著之四篇。其为诗,回曲隐珍,芬芳雅逸。盖自《》《骚》、曹、陆、陶、谢、李、杜、王、韦、韩、孟、温、李,以迄宋、明、欧、梅、苏、黄、杨、姜、何李、钟、谭之徒,既夫释家偈句,儒宗语录,悉归融洗,而一出以温厚清远,盖庶几古人之所谓风人之言。倘论近三百年诗者,吾知必将有所举似也。刚甫手订自写为二册,绵惙中以援余,属为刊印。今得蒇事,庶不负死友之托。而简持、叔雅诸君名具在集中。溯念昔游,风流如昨,而前尘梦影,渺不可追。循诵兹编,益不禁思之连而无极也。 丁卯三月,番禺叶恭绰。 (《蛰庵诗存》电子版录入:姜盦 校对:陈梦渠)
共386,分20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五言律诗
昔梦四首 其一 清末民国初 · 曾习经
五言律诗
无憀还有恨,惜别复伤春。
欲织红鸳锦,亲镂绿玉尘。
扣云通一语,烧烛掩孤颦。
虚负瑶华梦,年年芳意新。

其二
五言律诗
忧患浮生事,还来读道书。
银灯消昔梦,华屋及春居。
寂历旧情谢,萧条清夜沮。
行郎空柘弹,归马欲踌躇。

其三
五言律诗
蝶粉轻难触,龙香瘦自持。
他时曾病酒,安坐且调丝。
子夜沉沉去,年芳故故迟。
琼瑰化清泪,不惜为酬伊。

其四
五言律诗
白马从骊驹,垂垂倒玉鱼。
后门花月散,初日凤凰雏。
浊水清尘感,凄馨艳怨图。
未愁芳物尽,待寄陆郎书。

乙未二三月间六首 其一 清末民国初 · 曾习经
五言律诗
春日迟迟夕,春愁许尔长。
微歌意不适,薄醉未成狂。
独下感时泪,兼之惜往伤。
何当从年少,花草弄繁香。

其二
五言律诗
错落星垂户,依微月映楼。
晚寒春尚浅,冰落水迟流。
尘梦杳难记,乡愁散不收。
如何南去雁,尚未一回头。

其三
五言律诗
太息谁相语,搔头空弄姿。
却看明镜里,讵是还山期。
迟暮畏将及,芳情空尔为。
葳蕤有兰叶,持以慰相思。

其四
五言律诗
病起掩关坐,相存人未曾。
不眠听夜漏,残渴饮春冰。
著录参中垒,抽琴叹广陵。
故园芳草色,惆怅已层层。

其五
五言律诗
著书无一字,揽鬓有千丝。
似尔沉吟意,真成岁月驰。
馀花犹窈窕,飞燕故差池。
又是春芳晚,青云那可追。

板阁二首 其一 清末民国初 · 曾习经
五言律诗
板阁酒犹困,风屏灯欲摇。
窥人有残月,流梦失春宵。
桃叶迟淮水,杨花满谢桥。
芳时幽怨极,梦巷响饧箫。

其二
五言律诗
漠漠弹花粉,喃喃坠燕泥。
郁金香在袖,瑶玉冷妨肌。
露井夭桃谢,风帘鹦鹉啼。
断肠春不管,曾是雨凄凄。

江孝通归里二首 其一 清末民国初 · 曾习经
五言律诗
忧愤终何补,倾危势已深。
天心实仁爱,雪意况阴沉。
不寐迟明发,临风寄远襟。
孤根亦何赖,所得是知音。

其二
五言律诗
此日饮归客,前期送逐臣。
眼看不得意,相顾各沾巾。
莽莽春无主,凄凄去所亲。
未应从屈贾,歌哭损天民。

天问殊难答,臣心久郁陶。
遥怜贾生策,不分屈平骚。
江海沉名易,湖山歌舞劳。
向来忧国意,馀愿老蓬蒿。

其二
五言律诗
从此遂摇落,于今真远游。
浮云低被渚,孤月过南洲。
文藻秋兰气,客心沧海流。
凉风起天末,凄断殿西头。

其三
五言律诗
五月南风发,江涛送远人。
时穷仍适意,隐乱若栖真。
太息吾安放,凄其天所亲。
最怜双阙月,流涕念霜晨。

其四
五言律诗
历历明星下,其如北斗孤。
残钟沉百杵,过客问三闾。
寥落得秋意,栖迟耽道书。
百年从此远,相忆到今无。

其五
五言律诗
誓墓今头白,还山闵世纷。
徘徊终自信,哀怨有深文。
怅望期前哲,忧危感至尊。
行行重回首,漂泊奉明恩。

其六
五言律诗
旧梦承恩诏,遥年党禁文。
回风伤往日,之子念夫君。
故苑蘼芜意,荒陂凫雁群。
何时陪杖履,拭涕极南云。

平谷杂诗十八首 其一 清末民国初 · 曾习经
五言律诗
霜烛裁衣剪,见帘扑枣竿。
比邻槽黍酒,留客饤蔬盘。
宛宛家人意,凄凄故国欢。
遥怜秋社燕,随处觅檀栾。


共386,分20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