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66—1560 【介绍】: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一字原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全粤诗·卷一九一
湛若水(一四六六—一五六〇),字元明,号甘泉。增城人。明孝宗弘治五年(一四九二)以书经魁东省,登孝宗弘治十八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侍讲,迁南祭酒,进礼部侍郎。累迁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致仕,居天关讲学。卒年九十五。赠太子少保,谥文简。若水从陈献章游,潜心理学,一时学者称为甘泉先生。前后开讲席,来学者,每示以澄心见道设教,以随处体认天理为宗。从游至三千馀人。所著有《甘泉问辨》、《心性书》、《遵道录》、《樵语》、《古小学》、《四书测》、《五经测》等。诗文集有《甘泉集》。《明史》卷二八三、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七四有传。湛若水诗,以明嘉靖十五年刊《甘泉先生文集内编》、《外编》,嘉靖刊、万历二十一年重修《甘泉先生续编大全》为底本,内编、外编、续编未收诗,以康熙二十年黄楷刊《湛甘泉先生文集》所收诗补全。
泉翁大全集·序
吾师甘泉先生倡明斯学于时。四方学者各以其所●见先后编次,或自刻于其乡,以淑诸人。散漫不一,年久易亡。后有作者,其考弗究,不能不重贻无极之疑。垣奉上命,按兹岭南,与少汾冼子遍访同志,乃得十有九册,八十五卷,汇梓于朱明书院,谓之大全,以其全集诸子之所录也。而先生之学之全体,见于语默辞受、仕止久速之间者,亦在兹矣!亦在兹矣!夫道无多少,亦无小大,语默辞受,仕止久速,无先后,亦无彼此,而求之以其●也。何居?曰非以其道也,以言先生之学道者●●●●身也。非以其学也,以言观先生之者之以会●●●犹之天地然,观天者以春,观地者以冬,冬与春焉,尽之矣。然必合春、夏、秋、冬四时以为言者,见天地之全体,自元至贞,流行而不息也。观先生之用者,以语以受以仕以久,观先生之体者,以默以辞以止以速。四者观其一焉,尽之矣。然必合体用始终彼此以为言者,见先生之学之全体,自少至老,流行而不倚也。是故不观归鲁,则栖栖者佞矣;不观无言,则终日言者支矣;不观辞万钟,则后车数十乘者泰矣。归与不归、言与不言、辞与不辞,时也;一辞一受、一言一默、一归一出之间,阖辟交成者,中也。中即天理别名。自孔、孟、周、程、而后,知此懿者,鲜矣。先生崛起数千百载之后,痛斯道之失传,遂毅然以兴起为己任。虽其所得于白沙、阳明师友之间者,固有所自;至其潜心默会,洞见道体,以上接精一执中之传,则有非诸儒所及知者。故其学以理为至,以勿忘勿助,不著丝毫人力为功。止至善者,止此者也;格物者,格此者也;言行顺应者,言行乎此者也。至近而远,至博而约,即事而理存焉,即体而用在焉,体用而中见焉,即中而功夫不外是矣。是故观先生之问辩,与其欲无言欲无作文之类也,语语默默,全体之中焉见矣。观●●●从者数百,与其辞赙、辞有司之馈之类也,辞辞●●●。全体之中焉见矣。观先生之居樵,与其应召出,出而求归之类也,而其仕止久速,全体之中焉见矣。中无不在,观者或昧焉,故不得不集其全以示之。见其全焉,虽一言至道可也。若徒以文求之,斯末矣。先生所著,有古文小学、遵道录、白沙诗教、二礼经传测、春秋正传、古易经传测、学庸训测、圣学格物通,此则各为全书云。 皇明嘉靖十九年,季秋朔后二日,赐进士山东道监察御史,门人新安洪垣撰。
泉翁大全文集·序
闻人子曰,书以纪言也,言以达意也。是故有德者必有言,德成则言不期文而自文矣。有刻甘泉先生文录于维扬者,间尝取而阅之,渊渊乎!至理之言也,道德显矣。而辑之者若漫而无纪也。有刻樵风于嘉禾者,沨沨乎!乐进之言也,情性顺矣,而辑之者若举而未备也。有刻两都风咏于吴门者,便便乎!时出之言也,感应通矣,而辑之者若偏而匪全也。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而宝藏兴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而后货财殖焉。先生之学,随处体认天理,片言单词,罔非斯道之发,固无俟于博求尽取。犹之为卷石勺水焉耳矣,学者窃睹一斑,未必不为坐井之见,固不可谓之非山与水,欲求见夫宝藏货财之兴殖,则眇焉无所于得。是故君子之志于闻道,每恨无以窥见其全,而陟崇涉深,若昧津麓。诠窃忧之,乃命郡博士高子简、乡进士沈子珠,博采精较,汇类编摹,去分部之烦,合诗文之粹,定为内外两编。会同统异,若网在纲;以帙叙年,如鱼在贯。先生身体力行之实,立言垂训之意,灿然明白。诠举而伏读之,乃知古今圣愚,本同一性,随处体认天理之外,真无馀学。内编所载,说理为详,而子臣弟友之道无不尽;外编所载,纪事为悉,而鸟兽草木之类无不该。大之则有以尽天地之变化,小之则有以穷万物之幽微。远不禦,近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登太山而小天下,观于海者难为水。集诗文之大成,阐德礼之精蕴,夫岂卷石勺水而已哉!读之馀月,肉味俱忘,犹惧所传之不广也,仍命江都学火生增刻梓,寘诸新泉精舍,俾来学者咸得有所宗云。 时嘉靖十有五年,春正月上元辛未。
明诗纪事·丁签·卷十三
若水字元明,增城人。弘治乙丑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侍读、南祭酒,擢礼部侍郎、进尚书,改兵部。谥文庄。有《甘泉集》三十二卷。 田按:甘泉诗莫名共体,似道家演诀而非诀,似禅家说偈而非偈、盖参合宋击壤、明定山诸派而成者也、若「北风吹湖船,帆挂南岳树」,「桃李默不言,流莺语春风」,「渼陂名胜在,不欠杜陵诗」、「夜瓮分江水,春茶煮楚云」、何尝不清脆,但集中不可多得耳。
共1597,分80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五言律诗
夫谷亦幽矣,况复万松深?
丈人此揽结,如入空禅林。
绿云迷慧眼,涛声惊静心。
幽深尔自得,于人何处寻?

驻马梅村坞,何心问钓船。
别来浑梦寐,那更此延缘。
伯氏论知己,孤灯记昔年。
白龙秋望里,还约酒杯传。

其二
五言律诗
武陵当日路,谁问打鱼船。
风日非人境,烟霞谢世缘。
白云来小卧,丹诀问长年。
一笑日将莫,江山画影传(弘治乙卯)

浊酒不得意,新诗空自酬。
冥冥翳白日,郁郁坐穷愁。
飞鸟冲风堕,归云被雨留。
小舟还数点,寂寞在荒洲。

望罗浮 明 · 湛若水
五言律诗
对之不敢指,万丈立空青。
影落沧溟得,高分日月明。
阅人幽石老,无主野花馨。
葛老遥相问,西云是友生。

谒崔菊坡祠 明 · 湛若水
五言律诗
玉颊碧瞳清,想公眉宇成。
傍观知国手,遗表自丹青。
日落西湖晚,云归剑阁灵。
短词吟未罢,款款凤凰鸣。

元默别后有怀 明 · 湛若水
五言律诗
闭门梦行李,白鸟没青天。
好月将愁去,新梅对恼眠。
相识波罗树,重看玉井莲。
欲申花意思,临别已忘言。

梅花清太极,雪月与通灵。
老树从心折,春风就手迎。
映溪流不竞,脱蒂了无声。
惊起罗浮梦,凭轩见八溟。

空山无一侣,托契九皋君。
引吭轻寥廓,长鸣意绝群。
世有三生血,吾兼一返魂。
敢言屋乌爱,未必主人嗔。

题易菊趣 明 · 湛若水
五言律诗
菊亦有何趣,渊明独赏真。
后来爱花者,总是学陶人。
秋露与佳色,南山对入神。
不逢易居士,谁识白纶巾。

黄云不可度,紫水乃无门。
敛衽圭峰下,如公面目存。
想极寻诗稿,哀馀有梦魂。
平生游走意,他日夜台论。

斜阳迎度马,落月下归舟。
举棹意有适,卧家人独愁。
倚树吟三叠,开帆过两洲。
神仙本无累,吹笛酒家楼。

冬至日一首 明 · 湛若水
五言律诗
年年有此日,此日苦无多。
愁与初长刻,天来奈老何。
新梅惊病眼,短句儗春歌。
板筑过名节,黄鹂度翠萝。

板筑一首 明 · 湛若水
五言律诗
板筑非吾辈,心期鹿洞前。
凿池得新月,伐竹见全天。
翠嶂围高阁,黄云对小轩。
仲冬岁癸亥,短咏记吾年。

联辔敲推入,溪桥风袂斜。
两莺鸣并树,一路转三叉。
紫府千回梦,青春二月花。
直知天路杳,谁管暮归鸦。

朋飞何处鸟,此去竟何之。
有底轻心性,无家重别离。
入云终自得,高翅与群疑。
世网专相待,稻粮肥未肥。

初定江门舸,中宵梦倚樯。
精魂不可致,大道有遗光。
雨过白龙出,云消紫水长。
望坟欲饮泣,不觉泪沾裳。

泪穿无厚土,目窅有高旻。
敬祖翻材艺(用尚书。),祈年蹶玉身。
恤囚扬末命(前七日因暑,有旨放囚。),放女陋前人(妃嫔绝少。)
从有如椽笔,谁能画得春。

其二
五言律诗
退朝恭默处,座上见秋旻。
十八全弘治,清修在侧身。
折节延诸老,承平颂一人。
亲王遗谕在,花萼自冬春。

正属苍生望,东山复此亭。
檐虚湖与迥,景胜岳全轻。
三径沿溪辟,千峰就榻迎。
不留廊庙老,乞与草堂荣。


共1597,分80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