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共1430,分7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古风(续上)
儋州腊尽烧松明,儋州诗乃入石城。
照室龙鸾忽移此,真若岁暮曾宵征。
旅情巧借海康句,书舍高假东坡名。
我来昨辨书舍误,亦复不闻读书声。
斯文万古一灯照,火传无尽薪无更。
此邑提撕有司责,未必傅会非景行。
士食菜羹已过分,往往不独苏文生
⑴ 蜀士语云:「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见《老学庵笔记》。

① 「仙溪林上飞升卿、江西刘德骥彼称、徐樗巧才、胡铨邦衡同浴龙湫,湖南李彻彦澄后致酒三行,策茗碗勋,弹《清江操》,欢不足而适有馀。天公孙坍廷锡命刊石。」「绍兴」以下不可辨。
雷州不见李公字,高州乃有胡公题。
题字欹倾复粗丑,尚尔苔藓烦扪跻。
大师巾作错摺样,衣冠相望来蛮黎。
讵知声名出摧挫,竟以成就为排挤。
庐陵人物盖无几,一代名孰欧阳齐。
文酒馀踪又荒徼,蝮蛇倒挂狌猱啼。
弹清江操斗茗碗,不比颊涡看醉梨。
赠行流远亦佳事,惜不并勒王廷圭。
⑴ 雷州李忠定所书伏波庙碑、「湖光岩」字,访皆不获。

锦石山在罗定州西宁县界。陆贾使粤,设锦绣帷幛于此。《广东通志》谓贾使粤,由桂岭取道至此,施锦步幛以登祷于山,曰:「若佗降,当以锦为报。」其后佗去帝号,受南粤王封,贾因以锦包山石。锦不足植,花卉代之。《罗定州志》则谓贾尝与南粤王佗汎舟端溪,(泷水汉属端溪县。)宴于此山。贾默祷曰:「若粤称臣,当使美锦裹山石。」使还,遂植花卉代锦。考贾两使粤,一在高帝十一年乙巳夏,一在文帝元年壬戌秋。《传》载南粤王佗留贾,与饮数月,曰:「粤中无足与语,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语在高帝时。至于去帝号,乃文帝时事。志地者牵合为一,非也。山下有陆溪,陆大中祠。
南方文理衣被久,中县人不秏户口。
大长奉诏受印绶,蒲桃赐来拜稽首,大长此饮陆郎酒。
裹山以锦想太奇,向山默祷谁知之。
酒酣从容前致词,昆弟亲戚迩京师。
区区抗衡何苦为,冠带一洗魋结痴。
满山语笑生春熙,香风开遍蛮花枝。
云蒸绣缛围以溪,遂生生翠贡羽仪,重来上褚中褚衣。

端州使院院西一丈蕉,前年十月旬日凉雨飘。
去年雨乃在春尾,今年又值十月于此听潇潇。
陆兄三年就我蕉阴宿,前年今年共此屋。
中閒去年兄北归,春雨驰情记我独。
宛作桄榔叶上铭,曾比逍遥堂后木
谁知今来更溯前,端江霜落风雨寒。
疏疏摵摵作旧响,不忆前年忆去年。
去年花朝朝复夕,小桃木棉半狼籍。
半夜蕾声闻莫见,晓起一梳黄已碧。
翻作西风拉瑟声,层层卷卷虚凉生。
我与李生(约斋。)杨生(钝夫。)携手此窗下,绿映眉鬓皆分明。
对床语借拈苏句,曲几诗题寄陆兄。
全真元常又阔阻,但说彭城与东府。
固应一雨一怀人,漫记三年三见汝。
昨夜前夜已自聒我眠,楼高况复风洒然。
楼北七岩模糊望,不得绿云一片濛濛烟。
晴来下榻还铺席,伸纸徐描往时迹。
狂歌不学绿天书,涤研那须蕉叶白。
⑴ 「端州使院芭蕉树,彻夜寒声搅梦思。一笑与君俱作客,尚非风雨对床时。」予甲申冬题此句也。

端州一使院,万山拱而揖。
所得在临江,山翠俯可拾。
星岩出其背,中乃贮一邑。
前年我独游,特绕湖身入(谓沥湖。)
今来成昨忆,槵叶吹雨急。
与子手同携,赖有楼可立。
独有顶湖偏,难以远目及。
羚峡帆影外,紫翠数点湿。
朝日棹我舟,空傍西岩汲(羚羊峡水最甘。)

其二 (丁亥)
顶湖虽名湖,受湖乃以山。
山顶到山麓,一径水所蟠。
水从西涧来,飞上为停湍。
闻初但数折,正黑深漫漫。
及乎冒山出,众壑交琤潺。
瀑布三十丈,分泻八九湾。
湾皆以湖名,寺乃开中閒。
时有青白气,一缕往复还。
安得大风雨,倒捲江光看。

其三 (丁亥)
兹山端之镇,去端四十里。
复闻星岩穴,有路通此底。
我疑斯语诞,欲證乃无以。
君看莫云下,一汊去迤迤。
谁言中可舟,其细不容指。
君昨望星岩,窗户如尺咫。
我今怀顶湖,空濛但烟水。
凭君试讨寻,曷用分彼此。

三度暑月到,舟驶不可湾。
稍上汗已透,安能步孱颜。
高寒冬多风,今往又欲还。
午日穿顶下,为我开松关。
只贪仰听松,焉暇背看山。
松杪顾来路,乃在云涛閒。
翠屏绕寺出,抱江如半环。
两面六六峰,相对排烟鬟。

其二 (丁亥)
绝顶不逢人,古涧时作湾。
一僧陪我到,揖客词赧颜。
堂宇缺金碧,檀施少往还。
所以千级上,常见双扉关。
缁流自古然,山人不住山。
焉识出人境,寂历虚无閒。
晨风下笙箫,月夜闻佩环。
帝子跨彩凤,仙侣来云鬟。

其三 (丁亥)
福地第十九,派别曹溪湾。
名在茅君籍,大字谁所颜(石刻云:「第十九福地。」)
旧址仅尺许,直溯梁以还。
其馀榱栋牖,远挂于梅关。
我因山访寺,更因寺考山。
山以二禺名,又在黄农閒。
古迹渺与茫,岂唯一玉环。
那必归猿洞,雾雨招髻鬟。

其四 (丁亥)
山顶不见水,但望江一湾。
谁知忽雷转,飞沫溅我颜。
寻之得龙潭,龙子此往还。
漩澴万斛吐,直下无水关。
垂瀑成一条,分泻于四山。
恰以飞泉亭,横桥接其閒。
转使水势曲,过此回若环。
匪直峡太驶,江脉资剔鬟
⑴ 苏公以此寺溪水太驶,令寺僧于淙碧轩稍北作闸潴水,为启闭之节,用阴阳家说,寺当少富云。见本集峡山寺题名。

其五 (丁亥)
坡公空明腹,不知几峡湾。
顾借鸭绿波,照此苍翠颜。
此翁游戏耳,月日记北还。
记罢却扫去,石泐夫何关。
我欲录公诗,重勒于此山。
备山篆隶籀,映带松泉閒。
一笑见已小,譬为山所环。
长啸出峡外,始识千烟鬟
⑴ 山前后上下,宋以来篆隶题刻甚多,独苏迹不可识矣。寺僧尚记旧刻,云:「东坡居士渡海北还,吴子野、何崇道、颖堂通三长老,黄明达、李公弼、林子中,自番禺追饯至清远峡,同游广陵寺。元符三年十一月十五日。」

① 英德南山也,题云:「蜀人苏轼子瞻南迁惠州,舣舟岩下,与幼子过,同游圣寿寺,遇隐者石君汝砺,器之,话罗浮之胜,至暮乃去。绍圣元年九月十二日。」书后有绍兴七年九月清江傅雱跋,云:「东坡移惠,过真阳,舣舟岸下,尝留墨迹于南山,邦人刻之石壁。中更毁訾,为好事者磨去。上人希赐尚宝其遗墨。后四十三年,黎阳李訚宰真阳,复命工磨崖。」
先生饮罢锡泉水,便思勾漏访葛洪。
荔枝三百峰四百,群仙正待铭新宫。
先生三杯自欹枕,一帆去听蒲礀钟。
古岩岩背亦何有,寒潭水浸秋云空。
借禅谈易寄所寄,逢人说隐同非同。
道华契虚在何处,且问哑虎兼铜龙。
先生胡为不自寤,只言仿佛到梦中。
白云惊馀山易响,石桥泐后礀又通。
不须更觅希赐字,半崖斜日吹回风(希赐即书先生《何公桥》诗者。)
⑴ 《韶州志》云:「石汝砺与先生谈《易》于此。」

九成台歌(戊子) 清 · 翁方纲
我昨拊石求元音,那数马援横笛吟。
三十六峰更双阙,陟高遂和薰风琴。
是时秋清万壑响,苍梧西去接郁林。
山川莽苍(上。)助金石,风雨啸舞来鱼禽。
下瞰众窍但一气,独借北牖凭千寻。
浩浩冥冥万古意,晚凉四起吹我襟。
岂知九功九变旨,昨所未喻犹待今。
台下人家台畔郭,台傍耕耦乘春阴。
妇子欢笑士弦诵,比户已觉春声深。
我但登台纪云物,五日十日占为霖。

少室先生空卖宅,不值通泉一堵壁。
况看华发老遂良,万里相从煮芦菔。
台铭铭罢梦震泽,猿鸟啸空求不得。
谁言天地碍伸舒,此腕一挥可千尺。
我从儋耳拾沙砾,五羊六榕未手勒。
政堂址孰寻郡西,思古碑还记城北(韶城北楼上有苏书「思古堂」字。)
是日长风动江色,日光潋潋浮画戟。
为访诚斋跋妙墨,如睹贯河一笔直。
更留一版窃一柎,刻遍韶江六六石(旧有杨廷秀跋。)

南北千石岩,东西两云谷。
百里相联绵,三峡互起伏。
初不知是峡,水转山渐束。
洭湟迤迤来,一线如缘督。
中径阳山县,篁箐夹猺族。
石尖皆插空,十百相攒矗。
密到无可容,忽焉浪倒蹴。
展作壁一面,细碎文锦蹙。
云与水织成,变彩难定目。
亦复无定向,凹凸屡回复。
不知谁镌凿,有洞在其腹。
洞口皆横云,洞额乃古木。
松杉与茶子,榕橘枫桕槲。
千岁之黄猿,叫啸臂牵属。
接叶掷飞石,洞中响碌碌。
一声长数尺,惊出白蝙蝠。
又闻叩水声,坎坎如捣粟。
是石所吞吐,牝牡自相触。
萦回应答中,滴沥出葩缛。
何年白笋芽,乳穴稚犹蓄。
倒披丛葳蕤,片片杂绮縠。
又非云非水,万花各成簇。
剖破青莲蓬,却吐芝兰菊。
平铺苍鳞甲,试剥桧枞竹。
其肤所分脉,表里閒单复。
空青又虚白,尽入黝丹绿。
午日下照之,岂复识岩麓。
三素更九霞,千光聚一瞩。
荒幻万象来,悉数难更仆。
蜕骨撑蛟虬,皴皮挂蛇蝮。
直垂牛尾掉,横出鹰觜啄。
戢戢鱼骈乙,闪闪龟缩六。
古佛披袈裟,老渔晒罜䍡。
编悬簨与簴,偃仰航复舳。
最奇一卧仙,坦腹如睡熟。
攀援上其背,镌字细堪录。
盖记开峡事,嘉靖岁江牧。
此峡疏凿屡,嘉泰有前躅。
记劖绝壁上,忆昨剔晴旭。
瀑流太喧豗,苔蚀不可读。
瀑之所发源,诸峡一洄洑。
或结为钟乳,分缀于岩澳。
为厂为堂密,𤫩珑巧装筑。
然后以水帘,分垂各成幅。
渐上渐瑽琤,一一笙琴筑。
直到龙涎峡,一泻珠万斛。
是皆自九陂,二十里奔逐。
无峰无飞泉,又妙能断续。
虽只两壁对,知复几千曲。
及乎巾山脚,已跨州城陆。
此处一回望,万绿在我掬。
峰峰飞舞来,岂止水争瀑。
始知韩公记,燕喜非虚卜。
浑然天成处,著此三閒屋。
其泉曰天泽,绕下石桥足。
源上巾山顶,濂溪泽犹沐(「廉泉之源」四字]周子题。)
双礀禽邕邕,双柏风谡谡。
八窗自开阖,空翠满春服。
俄顷云四合,松篁叶埙柷。
四山草木气,来助新霢霂。
哇咬枅臼作,谁触谁斤斸。
钟美而涤恶,谁日培灵淑。
我坐北山寺,寺钟饭又粥。
饭罢但弄泉,跳盆看珠玉。

苏公偶放鱼,意辄隘韩子。
又笑近不得,远去徒为尔。
岂知东海缗,聊寄形骸委。
黄昏跳虾蟆,不必对温水。
相投不须刘,亦不偕叔𨑖。
白云忽落衣,清泉时涤耳。
籊籊青竹竿,公乎意有以。
坐石荫嘉林,乐并不在此。
未知弘与册,曾否喻斯旨。

其二 读书台(戊子)
公昔来此台有无,公坐县斋读有馀。
后人作台志公读,正复不闻人读书。
公之所憩皆可敬,漫取生儿字公姓。
果爱其人有其书,自闻此邑无此令。
商周姚姒轩与羲,百世之上求吾师。
旁人但见膏继晷,所读何书焉得知。
山城日烟雨,松桂舞春风。
朝阳游息对石洞,洞门题字各各称韩公。
台旁春种火耨起,晓炊正映江烟空。

浈阳三峡歌(戊子) 清 · 翁方纲
弹子矶到观音岩,已二百里青巉巉。
谁知浈阳峡方始,倚天更起藤萝尖。
浈阳峡即碧落洞,云华石室神所缄。
土人不识我访得,忆剔古刻乘歊炎。
其峰四出又四合,带韶以北英以南。
江行岂知派自此,峡束但见危相参。
尉佗城址既芜莽,皋石山脚尤崭岩。
稍平乃出铁步障,倒映尽入琼瑶函。
石香炉袅五色雾(香炉峡在两峡之中。),锦屏风挂千珠帘。
一梯上下窈窕接,百峒首尾玲珑嵌。
自兹东南下万壑,广州惠州形势兼。
白云西樵起右跨,东更怪特穷镌劖。
遂为罗浮左绕海,且行且住起复潜。
所以潮从五羊起,直到峡下符邮签
奇哉巾宿峡尾望,峰合六六峡合三。
五湾七湾那复辨,七十二点同一蓝。
我吟峡山最高顶,面面襟影层层岚。
并携峡寺怀袖去,潖江江口开蒲帆。
⑴ 广州之潮,一宿而至,故名中宿峡。

乙酉春按试潮州,始造此舟。丙戌十一月复来,颜曰「苇斋」。今戊子春复来,题此。
蒹葭苍苍吹蒲稗,溯游溯洄渺何在。
秋水一方舟一芥,江头问津去逶迤。
千川万派收何时,观澜一笑苇一枝。
前梦熟经前路涉,三春又计三旬浃,容膝一閒斋一叶。


共1430,分7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