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共232,分12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四言诗(续上)
河上歌 先秦 · 无名氏
四言诗
《吴越春秋》曰:楚白喜奔吴。吴王阖闾以为大夫。与谋国事。吴大夫被离问子胥曰:何见而信喜。子胥曰:吾之怨与喜同。子不闻河上歌乎。
同病相怜。同忧相救。
惊翔之鸟。相随而集。
濑下之水。因复俱流
⑴ 《诗纪》此下有胡马望北风而立。越燕向日而熙。谁不爱其所近。悲其所思者乎数句。案此已非歌诗本文。不应阑入。今删。○《吴越春秋》四。《诗纪前集》二。

丰歌 先秦 · 无名氏
四言诗
《尚书中候》曰:周文王作丰。一朝扶老至者八十万户。草居陋然。歌曰:
凤皇下丰
⑴ ○诗经大雅文王篇疏。《御览》九百一十五。

琴女歌 先秦 · 无名氏
四言诗
燕丹子曰:荆轲刺秦王。右手执匕首。左手把其袖。秦王曰:乞听琴声而死。琴女奏曲云云。王从其计。轲不解。故及于难。
罗縠单衣。可裂而绝。
三尺屏风。可超而越。
鹿卢之剑。可负而拔
⑴ 《类聚》作伏。○燕丹子下。《类聚》八十五。《史记》刺客列传正义引燕太子篇。意林二。《御览》三百四十四。《御览》五百七十七引《史记》。《诗纪前集》四。又《书钞》百二十八引绝一韵。又《御览》七百一引三秦记引三尺罗衣何不掣。四面屏风何不越二句。与本辞异。

康衢谣 先秦 · 无名氏
四言诗
① 《诗纪》云。一作康衢歌。《列子》曰:尧治天下五十年。不知天下治与。不治与。愿戴己与。乃微服游于康衢。闻儿童谣云云。尧喜。问曰:谁教尔为此言。童儿曰:闻之大夫。大夫曰:古诗也。
立我烝民。莫匪尔极。
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⑴ ○《列子》仲尼篇。《类聚》十九、五十六。《御览》四百六十五、五百八十六。《乐府诗集》八十八。《诗纪前集》三。

白云谣 先秦 · 无名氏
四言诗
穆天子传曰:乙丑。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云云。天子答之。
白云在天。山䧙自出。
道里悠远。山川间之。
将子无死。尚能复来
⑴ ○穆天子传三。《类聚》四十三。《文选》四十拜中军记室辞隋王笺注。《御览》八十五、五百七十二。《乐府诗集》八十七。《诗纪前集》三。又《文选》二十七早发定山诗注引出一韵。《御览》八引出、之二韵。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穆天子谣 先秦 · 无名氏
四言诗
予归东土。和治诸夏。
万民平均。吾顾见女。
比及三年。将复而野
⑴ ○穆天子传三。《类聚》四十三。《御览》五百七十二。《乐府诗集》八十七。《诗纪前集》三。

西王母吟 先秦 · 无名氏
四言诗
穆天子传曰:西王母又为天子吟曰:
徂彼西土。爰居其野。
虎豹为群。于鹊与处。
嘉命不迁。我惟帝女。
彼何世民。又将去予。
吹笙鼓簧。中心翱翔。
世民之子。惟天之望
⑴ ○穆天子传三。《山海经》西山经注。《诗纪前集》三。《御览》九百二十一及事类赋十九并引土、野、处、女四韵。

鸲鹆谣 先秦 · 无名氏
四言诗
《汉书》五行志曰:《左氏传》鲁文、成之世。童谣曰云云。至昭公时。有鸲鹆来巢。公攻季氏。败。出奔齐。居外野。次乾侯。八年。死于外。归葬鲁。昭公名裯。公子宋立。是为定公。
鸲之鹆之。公出辱之。
鸲鹆之羽。公在外野
往馈之马。鸲鹆跦跦
公在乾侯。徵褰与襦。
鸲鹆之巢。远哉遥遥
裯父丧劳。宋父以骄。
鸲鹆鸲鹆。往歌来哭
⑴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传。《汉书》五行志。《御览》九百二十三。《乐府诗集》八十八。《诗纪前集》三。○逯案。《史记》鲁世家引此谣云。鸲鹆来巢。公在乾侯。鸲鹆入处。公在外野。《白帖》二十九引此谣曰:鸲之鹆之。公出辱之。鸲鹆之巢。远哉遥遥。鸲鹆株株。公在乾侯。鸲鸲鹆鹆。往歌来哭。皆与此有异。

舆人诵 先秦 · 无名氏
四言诗
《国语》曰:晋惠公入而背外内之赂。舆人诵之曰:
佞之见佞。果丧其田。
诈之见诈。果丧其赂。
得国而狃。终逢其咎。
丧田不惩。祸乱其兴
⑴ ○《国语》晋语三。《诗纪前集》三。

孔子诵 先秦 · 无名氏
四言诗
《孔丛子》曰:子顺曰:先君初相鲁。鲁人谚诵曰云云。及三月政成化行。民又作诵曰:○《诗纪》引《吕氏春秋》。于题下注云。二章。又云辞亦见《家语》、《孔丛子》。○逯案。《吕氏春秋》曰:孔子始用于鲁。鲁人鹥诵之曰云云。用三年。男子行乎涂右。女子行乎道左。财物之遗者。民莫之举。大智之用。莫难用也云云。无第二章诵。《诗纪》谓《吕氏春秋》有诵二章。实误。又第一章见于《吕氏春秋》。知为先秦之作。第二章出《孔丛子》。今亦著录。
麛裘而鞞。投之无戾。
鞞之麛裘。投之无邮
衮衣章甫。实获我所。
章甫衮衣。惠我无私
⑴ ○《吕氏春秋》乐成篇。《孔丛子》陈士义篇。《诗纪前集》三。
⑵ ○《孔丛子》陈士义篇。《诗纪前集》三。

𨖍车既工,𨖍马既同。
𨖍马既好,𨖍马既𩢿。
君子员邋,员邋员斿。
麀鹿速速,君子之求。
𤙡𤙡角弓,弓玆以寺。
𨖍驱其特,其来趩趩。
𧾨𧾨𤒞𤒞,即䢩即时。
麀鹿𧻕𧻕,其来大次。
𨖍驱其朴,其来䢱䢱,射其𧱚蜀。
按:〖《诗纪》云。按古文苑所载石鼓文。称孙巨源得于佛书龛中。盖唐人所录仅四百九十七言耳。章樵为之考正集释之。又薛尚功、郑樵、潘迪诸家咸有音训。然于阙文靡所增益。杨子用修。自言受学于李文正公。得苏文忠旧本。盖六百五十七言。而训释亦简要。杨子易以今文传之矣。陕西志亦载此文。悉与杨本同。而字画训释颇异。今以二本参较著之。其古文苑旧注有可采者。亦间取附入。注中姓氏薛、郑、章、潘已见前。施谓施宿。王。王厚之。苏疑即文忠也。○《诗纪》以此为诗。本之杨慎。风雅逸篇云。石鼓诗。周宣王猎碣也。于诗体属小雅。又云慎按此诗。其体雅也。刻于石鼓。史籀书之。羊欣书录云。史籀石鼓文。韩退之云。张生手持石鼓文。皆谓字而言。若论其辞。当云石鼓诗。而不当用石鼓文也。今特易文为《诗》云:○逯案。杨说甚是。故依《诗纪》列之先秦诗中。又《诗纪》多书古文。而以今文注释。颇觉烦乱。今仍照古文苑、风雅逸篇写以今文。〗
〖薛作辛文。郑作丙文。文六十六。重文十。共七十六字。一十九句。〗

汧殹沔沔
丞丞皮淖渊。
𩷑鲤处之。
君子渔之。
澫又小鱼。
其斿𧽾𧽾。
帛鱼皪皪。
其𥷟氐鲜。
黄帛其𩺂。
又鳑又𩸊。
其𦚎孔庶。
脔之𣬐𣬐。
𡊺𡊺□□。
其鱼隹可。
隹鱮隹鲤。
可以𣞉之。
隹杨及柳。
按:〖薛作戊文。郑作甲文。文六十一。重文七。共六十八字。一十七句。施云。石鼓中惟此完好。无一字磨灭。然字多假借。世既逾远。不能尽知。故义亦有不通处。更俟博雅君子辩而释之。庶可补《雅》、《颂》之亡逸。〗
⑴ 另释「鲂」「鱄鲋」「𩺹鯆」

田车孔安。鋚勒𩡧𩡧。
四介既简。左骖幡幡。
右骖騝騝。𨖍以𨹷于原。
𨖍戎止□。宫车其写。
秀弓寺射。麋豕孔庶。
麀鹿雉兔。其𧾧又𣃵。
其□𧾜夜。四出各亚。
□□旲□(只衣字旁详)。执而勿射。
多庶䟏䟏。君子𠧠乐。
按:〖薛作丙文。郑作丁文。文六十九。重文五。共七十四字。一十八句。〗

□□銮车。𦱧□真□。
□弓孔硕。彤矢□□。
四马其写。六叀骜□。
徒𩤳孔庶。□□宣搏。
眚车𩛥𧗟。□徒如章。
原湿阴阳。趍趍□马。
射之□□。𨑦□如虎。
兽鹿如□。□□多贤。
陈禽□□。𨖍蒦允异。
按:〖薛作丁文。郑作戊文。文六十九。重文三。共七十一字。一十八句。〗

□□□癸霝雨□□。流□滂滂。
盈𣷞济济。君子既涉。
涉马□流。汧殹洎洎。
□□□。舫舟西(另释「囱匆」)逮。
□□自□。徒𩤳汤汤。
隹舟以𧗟。或阴或阳。
极深以□。□于水一方。
勿□□止。其奔。
其敔□□。□□其事。
按:〖薛作壬文。郑作辛文。文六十六。重文三。共六十九字。一十六句。逯案。此文恐非十六句。〗
⑴ 另释「涌(涌)」

□□□猷。乍原乍□。
□□□。导遄我𤔲□。
□□□除。帅皮阪□。
□□□草。为世里。
□□□微。𢕂𢕂𠧠罟。
□□□栗。柞棫其□。
□□棕𣓌。祇祇鸣□。
□□□□。亚箬其华。
□□□□。为所斿𡔀。
□□□□。□〃盩导。
二日尌□。□□□□五日。
按:〖薛作庚文。郑作乙文。文五十二。重文三。共五十五字。施云。此鼓乃皇佑间向傅师搜访而得者。每行末仅存四字。故今所传。皆断续不成文。〗
⑴ 一释《右「彳」左「定」字「宀」换「山」》
⑵ 另释「域」「彻」「秩」

□□□□□□□□□□而师。弓矢孔庶。
□□□□□□□。以左骖□。
□□滔滔。是□□□。
□不具旧□。□复□□具来。
□□其写。小大具□。
□□来乐。天子□来。
嗣王始□。古我来□。
按:〖薛作甲文。郑作壬文。文五十九。重文三。共六十二字。一十五句。〗

□□□天□虹□皮□□□走。䮺䮺马荐。
□□䒖䒖。𢼸𢼸雉血。
□心其一。□□□□□□□□□□□□□□之(下缺)
按:〖薛作己文。郑作庚文。文二十三。重文四。共二十七字。施云。此鼓最磨灭。不复成文。〗

𨖍水既净。
𨖍导既平。
𨖍□既止。
嘉尌则里。
天子永宁。
日隹丙申。
昱昱□□。
𨖍其□导。
□马既陈。
敖□康康。
□驾□□。
左骖□(只马字旁详)□。
右□𩦙𩦙。
(只马字旁详)□□□。
母不□□。
四翰𩆲𩆲。
□□公谓大□。
金及如□□。
害不余□。
按:〖薛作乙文。郑作癸文。文七十四。重文七。共八十一字。二十句。施云。上下磨灭不成文。〗

吴人怜亟。
朝夕敬□。
𩛥西𩛥北。
勿𥨫勿代。
□而出□。
□献用□。
□□□□。
□□大祝。
曾受其𩫖。
□□□寓。
逢中𡈹孔□。
麀鹿□□。
𨖍其□□。
□緟緟。
大□□□□□□求又□□□□□□□是(下缺)
按:〖薛作癸文。郑作己文。文七十二。重文一。共七十三字。一十八句。〗


共232,分12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