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吕益柔

相关人物:共 1 位
共 1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宪宗元和至武宗会昌间在世。嗣药山惟俨,与云岩昙晟、道吾宗周为同道交。住苏州华亭,常泛一小舟,随缘度日,世称华亭和尚,又称船子和尚。撰《拨棹歌》三十九首,多歌咏渔人生活以寓禅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禅宗僧侣,药山惟俨法嗣。与云岩昙晟、道吾宗周为同道交,约中唐元和、会昌间人。住苏州华亭,常泛一小舟,随缘度日,世因谓之华亭和尚、船子和尚。《祖堂集》卷五、《景德传灯录》卷一四、《五灯会元》卷四有传。其诗今存40首。元刻本《船子和尚拨棹歌》(《机缘集》)中凡收39首,多咏歌渔人生活以寓禅理,与张志和《渔父词》句法相同。《五灯会元》、《观林诗话》、《至元嘉禾志》、《艺林伐山》等书中亦有引录。《全唐诗续拾》据以上诸书,收入德诚诗作40首。
槜李诗系·卷三十
德诚,蜀东武信人。
初参澧州药山俨禅师。
俨云:“子后上无片瓦,下无锥地,大阐吾宗。
”后乘小舟住秀州洙泾(后析松江),以纶钓舞棹,随缘而度,号船子和尚,传法夹山。
遂覆舟而逝。
咸通十年,僧藏晖即其处建寺焉。
有《棹歌二十九首》,吕益柔为序而刻之。
今载《机缘集》。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节操高邈。度量不群自印心于药山。与道吾云岩。为同道。交洎离药山。乃谓同志曰。公等应各据一方建立药山宗旨。尔率性疏野。惟好山水。乐情自遣。无所能也。他后知我所止之处。若遇灵利座主。指一人来。或堪雕琢将授生平所得。以报先师之恩。遂分。至秀州华亭。泛小舟随缘度日。以接四方往来。人莫知其高蹈。因号船子和尚。道吾后到京口。遇夹山上堂。僧问。如何是法身。山曰。法身无相。曰如何是法眼。山曰。法眼无瑕。道吾不觉失笑。山便下座请问。适来祗对这僧话。必有不是。致上座失笑。望不吝慈悲。吾曰。和尚一等是出世。未有师在。山曰。甚处不是。望为说破。吾曰。不须说。请和尚却往华亭船子和尚处去。山曰。此人如何。吾曰。此人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和尚若去。须易服而往。山乃散众束装。直造华亭。船子才见便问。大德住甚么寺。山曰。寺即不住。住即不似。师曰不似。似个甚么。山曰。不是日前法师曰。甚处学得来。山曰。非耳目之所到。师曰。一句合头语。万劫系驴橛。师又问。垂丝千尺。意在深潭。离钩三寸。子何不道。山拟开口。被师一桡。打落水中。才上船师又曰道道。山拟开口。师又打。山豁然大悟。乃点头三下。师曰。竿头丝线从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山遂问抛纶掷钓。师意如何。师曰。丝悬绿水浮。定有无之意。山曰。语带玄而无路。舌头谈而不谈。师曰。钓尽江波。金鳞始遇。山乃掩耳。师曰。如是如是。乃嘱曰。汝向去。直须藏身处没踪迹。没踪迹处莫藏身。吾二十年。在药山。祇明斯事。汝今既得。但向深山里。钁头边。觅取一个半个接续。毋令断绝。山乃辞行。频频回顾。师遂唤阇黎。山乃回首。师竖起桡子曰。汝将谓别有。乃覆舟入水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