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司马颖

相关人物:共 51 位
共 1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南征赋 西晋 · 陆云
太安二年秋八月,奸臣羊玄之、皇甫商敢行称乱,凌逼乘舆,天子蒙尘于外。自秋徂冬,大将军敷命辟后,同恤社稷,乃身统三军,以谋国难。自义声所及,四海之内,朔漠之表,蒸徒赢粮而请奋,胡马拟塞思征。四方之会,众以百万,军旅之盛,威灵之著,自古已来,未之有也。粤十月,军次于朝歌,讲武治戎,以观兵于殷墟。于是美义征之举,壮师徒之盛,乃作南征赋,以扬匡霸之勋云尔。
有皇晋之霸后,资浚哲之浚圣。
崇文德于缉熙,济武功而保定,应天鉴之昭华,荷帝祐之休命。
步玉衡以观八方,在旋玑而齐七政。
芒芒神道,化洽崇深。
印戾天飞,俯洞渊沈。
振南箕以鼓物,冒庆云而崇荫。
恢天维以笼世,廓宇宙而宅心。
济博施之厚德,鉴希声之大音。
渊泽回而并注,豪彦萃而为林。
九服惟清,诸夏谧静。
肃慎回首,沙漠引领。
天和时降,地灵夙挺。
结芳林之奇干,发珍禾之神颖。
励修德于亿兆,端澄形于万景。
在中叶之不竞,遭皇家之毒乱。
悲国步之未夷,仰夙兴而昧旦。
无方而大诰,集率土而贞观。
致天属于王畿,肃有征而省难。
尔乃建黄钺之灵威,树戎辂之高盖。
伐隐天之雷鼓,振凌霄之电旆。
介天挥戈而夙兴,轻武总千而启万。
振灵韶之嘈嘈,飞旟旐之蔼蔼。
虹旃搠风以委蛇,霓旄蒙光而容裔。
公徒十万,其会云兴。
悠悠华戎,时罔不承。
尔乃命屏翳以夕降,式飞廉以朝升。
涂蒙雨而复清,景带天而光澄。
陪武臣于雕轩,列名僚于后乘。
猛将起而虎啸,商飙肃其来应。
士凭威而响骇,马歔天而景凌。
临川屯于广陆,武骑被乎中陵。
类祃比京,师徒经始。
桓桓先征,在河之涘。
顺彼长道,悬旌千里。
羡王师之遵时,茂七德而发止。
尔乃税驾殷墟,我徒既闲。
顺时讲武,薄狩于原。
纷同方而类聚,焕副翼而明分。
祗明刑以誓众,习军政于旧闻。
俨山立以崇荟,粲烟骇而兴纷。
若溟海之引回流,岱灵之吐行云。
于时玄冬首时,阴风戒煞。
山泽含哀,天地肃乂。
闲夜冽以澄清,中原旷而暧昧。
戎士肃而启行,三军纷而杂遝。
长角哀吟以命旅,金鼓隐訇而砰磕。
景凌冥而四播,音乘云而上逝。
火烈具举,伐鼓渊渊。
朱光俯而丹野,炎晖仰而绛天。
曜灵翕赫以增炽,愤气昲悦而凌烟。
狂飙起而妄骇,行云蔼而芊眠。
旌旆翻其猗靡,惊熛因而嬗娟。
尔乃洪音雷动,清问克广。
凌云发挥,万里振响。
声冯虚而天回,烈骇□而地荡。
映皓月而望舒暗,照重昏而大夜朗。
服县炎扬而晃倏,飞烽戢煜而泱漭。
乃有熊罴之旅阚之将。
雄声泉涌,逸气风亮。
起三军以奔厉,贾馀勇而成壮。
兆洪音于寂漠,先无形而高唱。
纷若屯云,涣若积波。
遁阴匿景,静言勿哗。
绝倡寂其既收,万夫翕而咸和。
严鼓隐而重戒,景燧晔而星罗。
烈蒙阴而印假,曜凭阳而登遐。
若扶桑之振华叶,皓天之散朝霞。
超烛龙之绝景,岂比象于百华(本集,又略见《艺文类聚》五十九,《御览》三百三十八。案:《吴志·陆抗传》注引《机云别传》,成都王颖与长沙王构隙,遂会兵攻洛,以机行后将军,督王粹牵秀等诸军二十万。士龙著《南征赋》,以美其事,即此赋也。)
后赵录曰:汲桑尝事成都王司马颖。颖之死也。桑聚众劫掠郡县。自称大将军。尝六月盛暑。而重裘累茵。使人扇之。患不清凉。乃斩扇者。时军中为之谣曰云云。乐府广题曰:晋汲桑。清河贝丘人。力能扛鼎。残心少恩。六月盛暑。重裘累裀。使十馀人扇之。忽不清凉。便斩扇者。并州大姓田兰、薄盛斩于平原。士女庆贺。奔走道路而歌。
士为将军何可羞。
六月重茵披衲裘。
不识寒暑断他头。
雄儿田兰为报仇。
中夜斩首谢并州
⑴ ○《御览》二十一、三十四、四百九十二、六百九十四并引赵书。《乐府诗集》八十五、《诗纪》四十三并作井州歌。又《十六国春秋》二十二后赵录引羞、裘、头三韵。《类聚》十九引赵书引羞、裘、头三韵。《御览》四百六十五引赵书引羞、裘、头三韵。
魏略曰:成都王颖伐长沙王乂。募免奴为军。自称四部司马。市郭人素谬。语奴为尚。故里语曰:
三部司马阶下兵。
四部司马尚长明。
欲知太平须石鳖鸣
⑴ ○《御览》四百九十五。《诗纪》四十四。
《晋书》曰:留义募将士既久。咸怨思归。或有辄去者。乃题邺城站云。
大事解。
蚕欲遽。
请且归。
赴时务。
昔以义来。
今以义去。
若复有急更相语(○《晋书》成都王颖传。)
《晋书》曰:长沙王乂。武帝第六子也。三王举义。乂率国应之。后见囧专权。奉天子攻囧。斩之。河间王颙与成都王颖同伐京师。诏以乂为大都督以距颙。相持数月。东海王越虑事不济。潜收乂送金墉城。密告张方。方遣兵就金墉收乂。炙杀之。初乂执权之始。洛下谣曰云云。以正月二十五日废。后二日死。如谣言。
草木萌牙杀长沙
⑴ ○《晋书》长沙王乂传。《诗纪》四十四。
苍姬辙迹东,声教已不谷。
章度日残坠,宗法遂沦没。
功名蔽行周,治散家殊俗。
处士张鸣啄,简书空累牍。
情义久乖刺,人心竟何淑。
致令同气类,相视秦越属。
悠悠行路态,苦乐异忧戚。
取箕立谇语,借锄矜德色。
酒食论气义,诩笑相徵逐。
豪怨置胸臆,诟怒成反目。
邈邈数百年,抚叹重惭忸。
伟哉苏黄门,作谱明氏族。
油然孝弟生,俾各遂愿欲。
怡怡骨肉欢,恳恳恩爱笃。
张公思不群,慷慨继芳躅。
媲美赤松翁,勋业远相续。
流长源固深,燄永膏必沃。
历世类瓜瓞,遗芳总乔木。
灼灼等亲疏,皎皎叙昭穆。
聚会乐天显,提携怀鞠育。
登堂见怡愉,昆弟尽雍睦。
忠臣出孝门,绳绳保君禄。
欲睹风俗淳,于焉实卜筑。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张姓部
引用典故:乘潮 上蔡苍鹰 首阳 张翰 投湘 华亭鹤 李斯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才多(集作雄才)岂自保(陆机:晋吴郡人,字士衡。服膺儒术,词藻宏丽。祖逊,父抗,世仕吴。吴亡,机闭门勤学,作辩亡论二篇,以述吴之兴亡,及其祖若父之功绩。太康末,与弟云俱入洛,造太常张华。华曰:「伐吴之役,利获二俊。」后事成都王颖,受命讨长沙王乂,拜大将军,授河北大都督。军败被谮,使收机,机曰:「华亭鹤唳,可复闻乎?」遂遇害。有陆平原集。)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一作真)达士(集作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⑴ 高士传:「尧之让许由也,由以告巢父,巢父曰:『汝何不藏汝形,藏汝光?若非吾友也。』击其膺而下之。由怅然不自得,乃过清泠之水,洗其耳曰:『向闻贪言,负吾友矣!。』遂去,终身不相见。
⑵ 史记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索隐:「薇,蕨也。」
⑶ 无名:老子:「无名之朴,亦将不欲。」
⑷ 子胥,伍子胥。春秋楚人。名员,父奢,兄尚,为平王所杀,子胥奔吴,仕行人,佐吴王阖庐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时平王已卒,子胥掘墓鞭尸,以报父兄之仇。阖庐伐越,伤指卒,子夫差立,伐越,大破之。越王句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谏不听。其后屡请谋越,亦不纳。太宰嚭得越贿,谗之,夫差赐子胥属镂之剑,曰:「子以此死。」子胥谓其舍人曰:『抉吾眼悬诸吴东门,以观越人之入灭吴也。」乃自刭死,后九年,越果灭吴。○吴越春秋:「吴王闻子胥之怨恨也,乃使人赐属镂之剑,子胥……伏剑而死,吴王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囊也)之器,投之于江中。」国语。吴语:「申胥将死,曰:『而悬吾目于东门,以见越之入也。』王愠曰:『孤不使大夫得有见也。』乃使取申胥之尸,盛以鸱夷而投之于江。」
⑸ 屈原:战国楚人,名平,别号灵均,博闻强记,明于治乱,仕楚为三闾大夫。怀王重其才,靳尚辈谮而疏之,原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冀王感悟。襄王时复用谗,谪原于江南,原作渔父诸篇以见志,寻自沉汨罗而死。
⑹ 李斯:秦上蔡人。尝从荀卿学。始皇既定天下,斯为丞相,定郡县之制,下禁书令,变籀文为小篆。始皇崩,斯听赵高计,矫诏杀扶苏二世。二世立,赵高用事,与斯互忌,高乃诬斯子由通盗,腰斩咸阳市,夷三族。○太平御览:「史记曰:『李斯临刑,思牵黄犬,臂苍鹰,出上蔡东门,不可得矣。』」考今本史记李斯传中,无臂苍鹰字,而太白诗中屡用其事,当另有所本。
⑺ 张翰:晋书卷九二张翰传:「齐王囧辟为大司马东曹掾,囧时秉权,‥‥‥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翰任心自适,不求当世,或谓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时人贵其旷达。」
飞舄朝天云作路。
长安近、更无程数。
梧竹当年,丝纶弈世,咫尺凤池平渡。

青眼相逢何太暮。
眉黄透、却愁君去。
官事无多,丰年有暇,莫负赏心佳处。
辞吴还入洛,云汉昭文章。
玄圃积白玉,累累俱夜光。
长歌豪士赋,委质成都王
列军朝歌城,震鼓数百里。
悲风天际来,牙旗遽披靡。
至今华亭鹤,闻者为流涕。
莼羹敌羊酪,黄耳为书邮。
顾荣既知己,士龙亦东头。
吴中佳山水,卒岁宜忘忧。
咏史(下) 其一 陆机 宋末元初 · 陈普
七言绝句
千里莼羹七里尸,两般滋味岂难知。
建春不幸成繻葛,割尽流苏定此时(自注:河间王颙、成都王颖举兵同伐京师也,颙将张方、将陆机。张方逆矣,然以机之心与其所以治军驭下者观之,苟不败建春门,则机亦张方尔。立身一败,万事瓦裂,机之谓欤。张方逼帝迁长安,军人掠后宫,割流苏帐为马帴,事见永兴元年。)
共 1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