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朱一贵

相关人物:共 20 位
共 20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王郡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56 【介绍】: 清陕西乾州人。
康熙三十年,以陕西饥荒,流亡福建,入伍。
以千总赴台湾镇压朱一贵起义。
累官福建陆路、水师提督。
卒谥勤悫。

人物简介

全台诗
陆广霖(?
~?
),字用宾,又字礼山,江苏武进人。
清乾隆四年(1739)进士。
乾隆九年(1744)四月,由连城知县调任彰化知县。
以彰化城外,有虎尾溪,地辽旷,为劫夺渊薮,请设丞以资弹压。
俸满将行,巡道以彰化多鸭寮,康熙间,有朱一贵起事,命善处之。
陆广霖认为,不宜应噎废食。
乾隆十一年(1746)六月回任台湾府彰化县知县,十三年(1748)在任。
任满,调任顺昌知县。
〖参考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蒋师辙《台湾通志》〈列传〉。
编者按:《台湾通志》又作「江苏阳湖人」。
〗(施懿琳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51—1900 【介绍】: 清江苏镇洋浏河镇人,初名学礼,字笠夫,号戴笠山人。王松子。善书法,兼工山水花卉,最喜画石。
全台诗
王礼(?
~?
),字立山,顺天宛平人。
清监生。
康熙五十八年(1719)任台湾海防同知。
康熙六十年朱一贵事件曾退至澎湖,事件平定后被议。
任中聘陈文达修《台湾县志》、《凤山县志》。
〖参考刘良璧《重修福建台湾府志》〈职官〉、林豪《澎湖厅志》〈旧事〉。
〗(黄美娥撰)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五十四
周钟瑄,字宣子,贵筑人。康熙丙子举人,由知县历官荆州知府。有《歇云斋》、《松亭》诸集。
全台诗
周钟瑄(?
~?
),字宣子。
贵州贵筑人。
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举人。
康熙五十三年(1714)至五十五年(1716)间担任诸罗县令,有鉴于诸罗为新辟之地,土旷人稀,所以特加擘画,俾使地尽其用,人获其利,尤其用心修筑陂塘水圳,蓄泄灌溉得宜,使诸罗县民富庶,民众感念贡献,立肖像祀奉于龙湖岩。
又鉴于康熙年间台湾府志虽曾多次纂修,却未修过县志,乃延揽修志能手漳浦诸生陈梦林来台纂修诸罗邑志,嘉庆间谢金銮续修《台湾县志》时,称《诸罗县志》为「台湾方志中之第一」;连横《台湾通史》也赞誉此书为台湾方志中之善本。
〖参考陈捷先《清代台湾方志研究》,台北:学生书局,1996年。
朱一贵事件平定后,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来任台湾知县,为使县内境安,雍正元年(1723),进行围城工事,以木城为周,并设四大门、三小门,作为防禦出入的掌控,又于同年重修台湾县儒学,致力文教,众民咸感其德。
(黄美娥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72—1832 【介绍】: 清江苏金匮人,字平叔,号莱甫。嘉庆十年进士。官至闽浙总督。曾解决彰化械斗事件,安定台湾民心。为官政从宽大,努力修举水利。卒谥文靖。有《泰云堂集》。
晚晴簃诗汇·卷一一八
孙尔准,字平叔,号莱甫,金匮人。嘉庆乙丑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闽浙总督,加太子少保衔。赠太子太师,谥文端。有《泰云堂诗集》。
全台诗
孙尔准(1770~1832),字平叔、莱甫,号戒庵,筑室名曰:泰云堂、海棠巢。
江苏无锡金匮人,孙永清子。
嘉庆十年(1805)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
嘉庆十九年(1814)知福建汀州府。
道光元年(1821)由福建布政使调广东布政使,擢安徽巡抚。
道光三年(1823)任福建巡抚。
道光四年(1824)巡阅台湾,周历形势,请于彰化、嘉义间,开五条港正口。
噶玛兰开乌石港正口,以饟内郡。
移凤山治于故城兴隆里,以固东北。
严汉佃据番田之禁,以安番人。
道光五年(1825)授闽浙总督,值岁收歉,豫请开海禁,募运浙米,以赈各属,囤积者无可居奇,价悉平。
道光六年(1826)五月,彰化械斗,尔准亲驻厦门,遣将分往彰化、淡水搜山围捕,复渡海督剿。
旋又有「番割」滋事,事平,诏加太子少保,赏戴花翎。
道光十一年(1831)以病乞休。
踰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文靖」,入祀福建名宦祠及乡贤祠。
  《晚晴簃诗汇》:「其督八闽,台湾民变,亲统舟师戡定,不至成朱一贵、林爽文之乱,慕陵眷倚方笃,遽薨于位,有梦幻追悼之谕,时为感诵。
学问淹贯,治官文书不假手于幕僚。
工诗,尤长于词。
」〖参考徐世昌《晚晴簃诗汇》,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
〗孙氏著有《泰云堂诗集》十八卷、《泰云堂文集》二卷、《雕云词》一卷、《荔香乐府》一卷、《海棠巢乐府拈题》一卷。
以下自萨廉《噶玛兰厅志》、连横《台湾诗乘》、赖子清《台湾诗醇》、吴幅员《台湾诗钞》、陈汉光《台湾诗录》、林文龙《台湾诗录拾遗》辑录孙氏诗作十首。
(杨永智撰)
维基
孙尔准(1772年—1832年),字平叔,一字莱甫,号戒庵、戒庵,江苏金匮(今无锡)人,进士出身。
费俊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6—1723 【介绍】: 清浙江湖州人,字慧先,号鹘峰。
康熙武进士。
初授游击,累迁至福建福宁镇总兵。
台湾朱一贵起事,即发兵诣厦门,拟渡海镇压。
寻奉命编辑《兵书》四卷,又著《玉树堂草》、《瓯鲁诗存》。
穆廷栻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21 【介绍】: 清直隶临榆人。
康熙六年武进士,授直隶蔚州路守备,历苏松水师总兵,江南提督,福建陆路提督。
台湾朱一贵起事,奉命赴厦门驻守,卒于军。
谥清恪。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64—1729 【介绍】: 清福建漳浦人,字荆璞。
蓝理族孙。
康熙间从把总屡迁至总兵。
六十年,从提督施世骠镇压台湾朱一贵起事。
擢台湾总兵,迁福建水师提督。
率谥襄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25 【介绍】: 清满洲正黄旗人,觉罗氏。
康熙三十三年进士。
五十年,任福建巡抚。
五十四年,任闽浙总督。
六十年,得朱一贵军占领台湾讯,惊慌不知所措,得幕宾潘兆筹划,出兵镇压,七日内事平。
加兵部尚书。
卒于官。
有《检心堂稿》。
晚晴簃诗汇·卷五十四
满保,字九如,号凫山,满洲旗人。康熙甲戌进士,改庶吉士,官至闽浙总督。有《检心堂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66—1742 【介绍】: 清顺天大兴人,字玉圃,晚号笃斋。黄叔琳弟。康熙四十八年进士。由户部主事历吏部员外郎、御史、江南常镇扬道。以老致仕,家居七年卒。究心理学,以立诚为本。著有《广字义》、《近思录集注》、《既倦录》、《南台旧闻》、《南征纪程》、《中州金石考》等。
全台诗
黄叔璥(1666~1742),字玉圃,晚号笃斋,大兴县(今北京市)人。
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进士。
学宗朱子,以诚敬笃实著称。
曾任湖广道御史、浙江道御使等职。
康熙六十一年(1722)以首任巡台湾御史的身份东渡来台。
当时台湾甫经朱一贵事件,黄叔璥安辑流亡,扫除朱氏残馀势力,并能博采舆论,尤其关心台湾原住民处境,对地方建设贡献颇大。
閒暇之时,经常巡行各地,考察攻守险隘、海道风信。
雍正元年(1723)秩满,奉旨留任一年,将在台观察所得,列为〈海疆十要〉,以供后来任职者参考。
回中原后,因流言所伤,遂落职。
乾隆元年(1736)起河南开归道,调驿盐道,补江南常镇扬道,以老致仕家居,年七十七卒。
  黄叔璥著有《台海使槎录》八卷,内分〈赤嵌笔谈〉四卷、〈番俗六考〉三卷、〈番俗杂记〉一卷,共一百二十二目,为清代台湾早期文献之一,后来修志者,往往取以为参考。
另有《南征纪程》,记录从京师到福建途中所见所闻,完成于来台初期。
台海使槎录》原刊于乾隆元年(1763),今台湾分馆有藏,成文出版社于1983年将之编入《中国方志丛书》。
另有光绪(1875~1909)年间刊的《几辅丛书》本,1966年台湾商务印书馆据之重新排印,编入《丛书集成简编》第六八九册。
以下乃以台银本的《台海使槎录》为底本,参考其它版本及方志所录作品编校。
〖参考范咸《重修台湾府志》、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台银本。
〗(施懿琳撰)
维基
黄叔璥(1682年—约1758年),字玉圃,号笃斋,顺天府大兴县人(今属北京),康熙己丑进士。
为首任巡台御史。
其所著之《台海使槎录》、《南征纪程》等书对于闽南、台湾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黄叔璥为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顺天乡试举人,之后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己丑科中进士。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由文选司擢升为湖广道御史,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十一月,任浙江道御史。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朱一贵事件结束,清廷任命黄叔璥与满人吴达礼共同担任巡台御史。
翌年6月,黄叔璥抵达台湾后,除了致力与朱一贵残党作战外,也经常巡行各地,考察攻守险隘、海道风信、访问原住民政权,著有《台海使槎录》(《使台录》)8卷,分为《赤嵌笔谈》(四卷)、《番俗六考》(三卷)、《番俗杂记》(一卷)三篇。
其中蕃俗六考,详细记录台湾的山川地势、风土民俗。
尤其对台湾原住民的样貌,更是观察入微,因此,该书为近现代考證平埔族历史之根基。
另著《南征纪程》一书,记载来台前自燕京至福建内陆的途中见闻。
雍正二年(1724年),黄叔璥离台,同年,受兄长黄叔琳案牵连,罢官回老家奉养母亲。
乾隆元年(1736年)复官,补河南开分守通省粮储驿盐道,同年改任分巡开归陈许河务兵备道。
乾隆四年(1739年)辞官回家奉养母亲,乾隆八年(1743年)八月,任浙江镇扬道。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去世,享年七十七岁。
共 20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