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郭正域

相关人物:共 14 位
共 1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如幻。
闽人也。
林氏子。
少为儒。
以事忤督学使者。
拂衣而出。
之庐山。
从遍融和尚落发。
时遍融晦迹众中。
为常住斫柴。
幻亦斫柴。
后遍融之京为国师。
幻从之京。
名起诸公卿间籍甚。
后散去。
之姑苏南海楚蕲黄间。
所到说法。
从之者如云。
万历己卯。
来九峰讲涅槃经。
楚藩臬大夫往询之。
时弟子有私卖田数亩。
为常住者。
以所置券。
请印于当道。
幻闻之曰。
非我法也。
一夜遁去。
诸弟子莫知所之。
当道闻之。
益重。
幻为人。
生平无嗜好。
人有所施。
辄以施人。
每行手持一钵。
肩担一袈裟。
赤脚麻鞋。
不厌艰苦。
与人言佛法。
滚滚如大海水不可竭。
又善谈名理皇极经世性理诸书。
一生不见喜怒之色。
复来九峰。
讲楞严。
郭祭酒正域
从之问道。
言甚相得。
后入庐山。
讲法华经。
一日端坐示疾。
弟子请偈。
幻曰。
浮生本无偈。
痴人迷梦踪。
虚空无面目。
面目问虚空。
弟子曰。
灵骨可更之蕲乎。
幻曰。
爱重娑婆苦。
无情极乐仙。
何须怀旧影。
寂照满三千。
言毕而逝。
时年五十九。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二
释如幻,字勉庵,姓林氏,蒲田人也。
父环,家世儒术,望崇乡里。
幻生而倜傥,负奇气。
幼习帖括,善属文词。
年十四,即列诸生,有声庠序。
里有夏生治时者,通内典。
幻与游从最善,一日谓幻曰:“君唇掀齿露,非寿者相。
”幻惊问:“何为而可?
”生曰:“闻之诵观音大士,祷无不应,持其号久,自当验。
”幻遂依持,勤恳三载,而容貌改观,威仪简重。
未几,倭夷寇闽,父母俱丧于兵。
幻大泣曰:“人命固如是乎,何恋恋乡井为?
”遂拂衣,遨游江湖间二载,入庐山参遍融,融问曰:“大德何处人?
来欲何为?
”幻曰:“小子闽人,为求长生。
”融曰:“有长必有短,何不学无生?
”曰:“何为无生?
”曰:“汝试剃除须发,屏息诸缘,咬嚼一句无义味话,久久自得下落,乃可为尔道无生。
”幻即染剃,因名如幻,相与依栖,时年已逾冠矣。
顷之,乃之蕲水马牙山参无为藏主,居三载,退而隐处斗方山中,五易寒暑。
遂荷策北游上都,依暹理两宿,听诸经奥义,皆深器之。
已而有田将军者,蕲人也。
见其雅量,因漫之以世谛,幻笑谢曰:“海龙肯入沟渠。
”遂拽杖归九峰,衲子骈集,每以《楞严》为众发明心要。
翰林郭公正域以居母忧,谒幻于九峰,甚相得。
因进而请曰:“窃见当世谭禅者,动以棒喝机锋为向上自多,及察其操存,则犹有未尽者,又不若守教乘,精戒律,离欲苦行,以慈利物之为得耳。
”幻曰:“然非禅之过,乃学禅之过也。
奈何去圣愈远,法门日衰,诚若公言,可为流涕。
”幻律身清苦,生平无嗜好,人有所施,辄以施人,每有所往,唯一钵三衣。
楚藩沈君与幻交最密,弟子欲置香火地,以券白沈公。
幻闻,乃大斥之曰:“方寸福田不力耨,区区安向沈官人乞请耶?
”乃拽杖去九峰,走武曲,憩吉阳寺,闭关诵《华严经》三载。
往潭州三角山,为马祖门人总印所辟,不数年焕然一新,法席大振。
一日谓众曰:“赵州八十尚行脚,我岂乏草屩一具邪。
”遂拂袖之匡庐,入黄龙寺,留讲《楞严》至二卷终,幻谓众曰:”姑舍是无论,且有末后与大众商量。
”即示恙,六日告终。
众请留偈,幻曰:”辞世本无偈,痴人觅梦踪。
虚空无面目,面目问虚空。
”弟子又问: ”灵骨可更之蕲乎?”幻曰:”爱重娑婆苦,无情极乐天。
何须怀旧影,寂照满三千。
”言讫遂逝,寿五十有九,腊三十。
门人火浴,以骨瘗于黄龙山,释德清为之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41—1620 【介绍】: 明应天府江宁人,字弱侯,号澹园。万历十七年殿试第一。授翰林修撰。二十二年,受命撰修明国史。侍讲东宫,二十五年主顺天乡试,遭诬劾贬福宁州同知。未几弃官归,讲阴阳良知之学,与李卓吾善。博极群书,精熟典章,工古文,卓然为名家。有《澹园集》、《国朝献征录》、《国史经籍志》、《焦氏笔乘》、《老子翼》、《庄子翼》等。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弱侯,上元人。万历己丑赐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谪福宁州同知追谥文宪有漪园集
维基
焦竑(1540年—1620年),字弱侯,号澹园,又号漪园,世称澹园或漪园先生、焦太史。
南京旗手卫人,祖籍山东日照。
明代状元、史学家。
焦氏四世祖焦朔随大将军徐达征战。
焦竑生于世宗嘉靖十九年(1540年),自幼刻苦向学,博极群书。
十六岁应童子试,以第一名选为京兆学生员,受到试官及南直隶督学使者赵方泉等的赏识。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甲子科乡试中式举人,时年二十五岁。
此后连续七次会考,都名落孙山。
直到二十五年后的万历十七年(1589年),焦竑方中会试,殿试高居一甲第一名(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担任太子朱常洛讲官,进《养正图说》一册。
郭正域因焦竑没有与他商量这件事,认为焦竑是沽名钓誉。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任乡试主考官,将落榜之徐光启提拔第一,并拍案叹曰:“此名世大儒无疑也。”。
由于个性梗介疏直,得罪不少政要。
次相张位更视焦竑为眼中钉,必欲除之而后快。
后来被曹大咸、杨廷兰等检举“以举子九人文多险诞语”,贬为福宁州(治所在今福建霞浦)同知。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赴福建福宁州上任。
次年全国官员大计,焦竑又被考以“浮躁”评语,遭“镌秩”。
最后决定辞官,此后归家不出,专心著述。
好友管志道说:“焦殿撰漪园丈之不为世所容,则愚已逆料其必然矣!
”万历三十年(1602年),意大利人利玛窦来华传教,曾拜会过焦竑。
泰昌元年(1620年)去世。
安宗时追谥文端。

人物简介

黄鹤楼志·人物篇
任家相(生卒年不详) 明代诗人。
字白甫,号心葵。
湖北江夏人。
万历十六年(1588)举人,授婺源教谕,迁翰林院待诏,曾任福王府讲官,再迁工部司务。
任家相为诸生时与郭正域齐名,与同籍熊廷弼、贺逢胜等并称明代“江夏七贤士”。
有《云龙阁集》。
卒后入乡贤祠。
任家相辅助孙承荣纂辑《黄鹤楼集》,后主编《黄鹤楼集补》并撰《黄鹤楼集补纪事》;另有《黄鹤楼赋》及七古《仙枣行和郭太史韵》等存世。
明刻黄鹤楼校集注
任家相,字白甫,明代江夏人。
为诸生时,与郭正域齐名。
万历十六年(1588)举人。
授婺源教谕,迁翰林院待诏。
曾任福王讲官。
后迁工部司务,卒于官。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元徵。万历十四年进士。授修撰,历詹事。后为礼部右侍郎,掌翰林院事。文献出赵用贤门下,以名节相矜许。为官不负所言。有《占星堂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元徵,松江华亭人。万历丙戌赐进士第一,授修撰历官礼部侍郎翰林院学士教习庶吉士赠尚书加太子少保谥文恪有占星堂集
维基
唐文献(1549年—1605年),字道徵,更字元徵,号抑所。
南直隶松江府华亭县(今属上海市)人 ,匠籍,祖籍湖广荆南。
万历十三年(1585年),唐文献中式乙酉科顺天府乡试第四十七名举人,万历十四年(1586年)联捷丙戌科会试一百四十九名,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官詹事府詹事。
宰臣沈一贯以妖书事倾轧礼部侍郎郭正域,文献力白其冤。
给事中李沂因弹劾权阉张鲸被廷杖,文献将其扶出,喂给汤药。
荆州推官华钰因反对税监被逮下诏狱,文献力救之,终得不死。
官至礼部右侍郎。
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三月十五日,卒于任。
明史》有传。
朱履𬧉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朱履𬧉 ,字行斋,广西桂林府临桂县人,赐特用宗科进士出身,靖江藩宗人,朱元璋之兄朱兴隆十世孙。
崇祯十五年登进士,历官白水知县、李定国至,调江华知县。
与典史郭明龙、教谕黄时英抚字多劳,累迁桂柳兵备副使。

人物简介

维基
钟兆斗,字乾所,浙江海盐县人,属浙党。
浙江十九年(1591年)辛卯科乡试举人。
万历二十年(1592年)壬辰科联捷进士。
官工科给事中。
京察,首辅沈一贯欲庇护亲信,忌惮吏部左侍郎杨时乔,准备让兵部尚书萧大亨主持,因次辅沈鲤反对未果。
杨时乔果然与都御史温纯整顿偏私,给事中钱梦皋,御史张似渠、于永清等皆在清查之列,又以年例将钟兆斗外放,造成沈一贯密奏神宗告状,钱梦皋并重提楚王之事,称杨时乔等京察作为是郭正域指使。
神宗果然下旨留梦皋等科道被察官员,并斥责杨时乔等报复。
梦皋又联合钟兆斗接连上疏,批判温纯,语及时乔。
后来温纯去官,梦皋、兆斗也辞职归里。

人物简介

维基
钱梦皋,字绍谟,四川叙州府富顺县人。
进士出身。
万历十六年(1588年)戊子科举人,十七年(1589年)己丑科进士,授洛阳县知县,洁己爱民,经月不肉食,曾卖自己的银腰带来补给公务。
去官之日,士民遮道泣送,百里不绝。
万历三十年二月行取,授官刑科给事中,万历三十一年伪楚王案发,楚宗人朱华绩上疏讦楚王朱华奎异姓子,不当立。
朱华奎重贿内阁首辅、浙党领袖沈一贯,一贯令通政使沈子木格其疏勿上。
东林党人、时以侍郎署礼部尚书事郭正域得次辅沈鲤支持,力主清查到底。
给事中钱梦皋得沈一贯指使论劾郭正域,词连次辅沈鲤。
两派纷争不已,万历帝只好停止按问此案。
郭正域不满,辞官而去。
不久妖书案起,沈一贯乘郭正域去职,再次指示巡城御史康丕扬将此案引向郭正域、郭正位兄弟。
东林党则让同知胡化告妖书出教官阮明卿手。
阮明卿为钱梦皋女婿。
梦皋大恚,上疏显攻正域,言:“妖书刊播,不先不后,适在楚王疏入之时。
正域乃沈鲤门徒,而沈令誉者,正域食客,胡化又其同乡同年,群奸结为死党。
乞穷治根本,定正域乱楚首恶之罪,勒鲤闲住。
”帝令正域还籍听勘。
三十三年,御史林秉汉以楚宗人戕杀巡抚,亦请详勘。
会梦皋京察将黜,遂讦秉汉为正域鹰犬,语侵沈鲤、杨时乔、温纯。
秉汉坐贬贵州按察司检校,而梦皋得留。
七月,左都御史温纯予致仕,梦皋亦以养病归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山西猗氏人。万历二十年进士。授襄阳推官。入为御史,力排东林诸子,尚书孙丕扬恶其所为,出之为宁夏副使,引疾不赴。天启中,魏忠贤起应甲代杨涟为左副都御史。赴任途中连上十三疏,亟诋东林党人,指李三才为党魁。后为南京右都御史,被劾削职。
维基
乔应甲(1559年—1627年),字汝俊,号儆我,山西猗氏县人,同进士出身。
万历十六年(1588年)举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登进士,授襄阳府推官,万历三十年(1602年)升为四川道监察御史。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第二次妖书案兴起,辱骂首辅沈一贯,署名「四川道御史乔应甲书」。
应甲被万历帝拿问,应甲回复:如果是自己写的,何必签名陷害自己?
万历认为有道理,将他释放。
沈一贯想乘机斗争东林党吏部侍郎郭正域,遭到应甲反对,沈一贯怒将其调为淮扬巡按。
在淮扬巡按间,发觉漕运总督李三才贪财,加以揭露,得罪东林党人。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调浙江道御史。
次年,东林党争,东林党人在京察想要斗争应甲,应甲获得吏部萧宣化救援,脱身。
后丁忧两次,家居十馀年,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朝廷召以太常寺少卿,应甲不就。
家居期间,出家财协助地方农耕治水。
天启四年(1624)起官,任南京都察院副都御史协理院事,弹劾许多东林党人,次年以御史大夫巡抚陕西,杖杀贪赃枉法的国舅曹应祥,并招安许多因饥荒造反的流寇,深受爱戴,李闯经过其乡,称之为「清白吏」。
天启六年(1626年)升为南京都察院都御史,又遭到党争,应甲致仕,次年病卒于家,崇祯年间东林党人以搜捕阉党的名义,捉拿其子孙。
但上述有关所谓李自成认为乔应甲是清白吏的记载存有争议,如《明实录》就记载乔应甲与冯铨交结,并借这关系到处周旋卖友,在陕西巡抚任内「贪声大著」、「岁迹多端」、「言清行浊」、「闻者欲呕」等。
崇祯长编》也记载有百姓被抢劫而向乔应甲请求捕贼,乔应甲竟反向失主索取千金,致使百姓被抢劫的皆不敢言,盗贼因而充斥横行。
有关恶行,地方志也有相似的记载。
后来经他治下也发生了王二起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59—1627 【介绍】: 明福州府福清人,字进卿,号台山。万历十一年进士。进编修。历南京礼部右侍郎,改吏部,数上疏言矿税之害。以忤首辅沈一贯,久滞南京。三十五年,入阁,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次年为首辅。数陈时政得失,帝辄不省,所救正者不过十二三,遂累章乞休,四十二年,得归。天启元年,复为首辅。魏忠贤擅政,兴大狱,向高数有匡救。忠贤恨之,而朝士与忠贤抗者皆倚向高。杨涟劾忠贤二十四大罪疏上,向高谓事且决裂,不以为然。乃奏请听忠贤归私第保全终始。忠贤益恨,借故指为东林党魁。向高以时事不可为,遂力请归。四年,罢去。卒谥文忠。有《说类》等。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进卿,福清人。万历癸未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官礼部尚书入直东阁以少傅予告泰昌初召为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赠太师谥文忠有苍霞草
维基
叶向高(1559年—1627年),字进卿,号台山,晚号福庐山人,福建福州府福清县人,万历十一年进士。
万历天启年间官至内阁首辅。
祖父叶广彬、父叶朝荣。
其母林夫人怀孕时逢倭寇入侵,四处奔波逃难,生叶向高于道旁败厕中,故得小名厕仔。
林夫人怀抱叶向高幼时多次遇到倭寇,他人均弃子逃生,林夫人不忍弃之,叶向高最终幸运地活了下来。
叶向高五岁开始启蒙,十分聪敏,人称神童,七岁正式读书。
隆庆元年(1567年)“诏选郡国廪生入太学”,叶向高随入选的父亲叶朝荣进京。
隆庆三年(1568年)叶朝荣名落孙山,叶向高跟随父亲返回家乡,在福州读书。
隆庆五年(1570年)叶向高首次参加县试,颇受赞赏。
万历七年(1579年)乡试中举。
万历十一年(1583年)登癸未科进士,授庶吉士。
万历十三年(1585年)为翰林院编修。
万历十四年(1586年)五月,因父亲去世,叶辞官回乡守孝。
万历十八年(1590年)复起,但不久就得知母亲病逝,次年春回家奔丧。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叶向高回京补官,任国子监司业,期间受到国子监师生的爱戴,两年后方从哲接替叶向高出任国子监司业。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叶向高升任右谕德,次年被召为左庶子。
当时太子朱常洛缺讲官,郭正域和张位推荐叶向高接任,但沈一贯以闽人不得作讲官为由反对。
不久首辅赵志皋直接奏请叶向高接任太子侍班官,为台江讲解对句、书法和字意,太子颇喜叶向高的讲解,但沈一贯从此对叶更为不满。

人物简介

维基
王述古(1564年—1617年),字信甫,号钟嵩,河南禹州人。
万历十七年(1589年)己丑科进士,授浙江富阳县知县,迁户部主事,转刑部。
妖书案起,牵连郭正域,兴起大狱,幸有王述古陈诉,方得伸冤。
历升刑部郎中,三十二年升常州府知府,三十四年丁忧归。
起官直隶保定府(今河北省保定市)知府。
累迁阳和兵备副使,历按察使,官至山西左布政使。
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卒于官,年五十四。
共 1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