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锡爵

相关人物:共 35 位
共 35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49—1613 【介绍】: 明镇江府金坛人,字宇泰。万历十七年进士,授检讨。倭寇犯朝鲜,疏陈十议,愿假御史衔练兵海上,未果,引疾归。吏部侍郎荐补南京行人司副,官至福建参政。好读书,尤精于医,著有《證治准绳》、《郁罔斋笔麈》,并辑《古今医统正脉全集》。
维基
王肯堂(1555年9月18日—1613年),字宇泰,一字损仲,号损庵,又号念西居士,直隶金坛(今属江苏)人,明朝医学家、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
万历十七年(1589年)登己丑科同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万历十九年(1591年)八月授检讨,次年,丰臣秀吉攻陷朝鲜,兵部尚书石星仓皇募兵,王肯堂对其募兵而不练兵有意见,上疏陈十议,自请担任御史练兵海上,疏留中,愤而引疾告归。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京察,以其为王锡爵亲党为由,评为“浮躁”。
万历三十一年正月初十日(1603年2月20日)又以此为由,谪王肯堂为浙江海盐县县丞,人们多认为王肯堂是被冤枉的,大多对其持同情的态度,万历三十三年九月十四日(1605年10月25日)再贬王肯堂为秀水县县丞,次年,因吏部侍郎杨时乔举荐,补南京行人司司副,累升南京礼部郎中,官至福建布政司参议。
与传教士利玛窦有往来。
王谦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王谦,字子鸣,号春怀,浙江湖州府乌程县人。
进士出身。
万历十七年(1589年)己丑科二甲第二名进士,廷对拟第一,相国王锡爵抑置二甲第二,授礼部祠祭司主事,督驿馆,革商例千余金,同列推服,然阴忌之,京察谪判曹州,纂州志成,迁常州府通判,聘秦闱,分校得士七人,事竣而疾作,至雒阳驿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江西安福人,字介石。
万历十四年进士。
授怀庆推官,入为刑科给事中。
上疏争三王并封事,触帝怒,命戍极边。
王锡爵上疏援救,得免戍为民。
寻卒。
维基
王如坚(1549年—?),字石夫,号介石,江西吉安府安福县人,民籍,万历年间官刑科给事中,因国本之争革职。万历十三年(1585年)乙酉科举人,万历十四年(1586年)联捷进士,会试二百九十九名,廷试三甲一百六十九名。工部观政。授怀庆府推官。入为刑科给事中。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继朱维京之后,抗疏争三王并封,革职为民,不久卒。天启年间,追赠光禄寺少卿。《明史》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常州府武进人,字所敬。
万历十四年进士。
授户部主事。
三王并封议起,规谏座主王锡爵,至痛哭流涕。
锡爵得庶吉士李腾芳书,与就学语相类,锡爵悟,事得止。
调吏部员外郎。
陈太后梓宫将发,诏遣官代行,上疏指为非礼。
两年后,被斥为民。
维基
王就学(1553年—?
),字所敬,号翼庵,南京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人。
历仕户部、礼部、吏部,官至吏部验封司主事。
事迹具《明史》,侧传于卢洪春本传。
王就学于万历十四年(1586年)举进士,得会试七十三名,第二甲六十七名,户部观政,初授户部贵州司主事,启教于王锡爵门下。
后改礼部仪制司主事。
二十一年(1593年),进礼部仪制司员外郎。
后寻调吏部验封司主事。
二十六年(1598年),以甄别吏部诸郎不及格被斥为民。
后寻卒于家,卒年不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广东南海人,字唯吾。万历五年进士。授醴陵知县,调崇阳,擢南京御史。请勿遣官校捕人,请斥语涉邪妄之内官。忤旨,降兴国判官。后迁光禄丞,与少卿涂杰疏争三王并封,削籍归。
全粤诗·卷四一八
王学曾,字唯吾。南海人。明神宗万历五年(一五五七)进士。授醴陵知县。后调任崇阳知县,擢南京御史。卒以累言事忤旨,降兴国判官。后迁光禄寺丞。与少卿涂杰疏争三王并封,削籍归,卒于家。明光宗泰昌元年(一六二〇)诏赠太仆寺少卿。有《入楚吟》、《西游草》、《飞云》等集。清光绪《广州府志》卷一一七有传。
维基
王学曾(?—?
,一些资历误作黄学曾),字唯吾,广东广州府南海县人,民籍。
万历四年(1576年)广东乡试第四十五名,万历五年(1577年)丁丑科会试第一百五十五名,登三甲第一百一十三名进士。
授湖广醴陵县知县,后改任湖广崇阳知县、南京湖广道监察御史。
万历十三年,担任湖广兴国州判官,后任湖广德安府推官、南京刑部贵州司主事。
万历十八年,担任光禄寺寺丞。
万历二十一年,国本之争矛盾开始激化,明神宗加快改立进程,下诏三王并封(皇长子朱常洛、皇三子朱常洵和皇五子朱常浩一并封王)。
当时光禄丞朱维京、给事中王如坚上疏率先反对。
明神宗大震怒,两人被贬戍边。
随后涂杰、王学曾继续上疏,两人均被斥为民。
此事激起群臣更多反对,最终迫使大学士王锡爵辞职、明神宗收回前命。
天启二年,赠太仆寺少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苏州府吴江人,初名光胤,以字行,更字承父,晚又更字子幻,复名灵岳,自号昆仑山人。
少孤。
不学八股文应举。
家贫,为赘婿,被妇翁逐出,携妇归家,贫益甚。
入都,作客于大学士李春芳家。
春芳有所撰述,觅之,往往卧酒楼,欠伸不肯应。
王锡爵为布衣交。
三王并封议起,叔英遗书数千言,谓当引大义,以去就力争。
曾纵游吴越闽楚及塞上各地。
其诗极为王世贞兄弟所称。
卒于万历中,年六十五。
有《吴越游编》、《楚游编》、《岳游编》等。
槜李诗系·卷四十
字承父吴江人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初名光胤以字行更字承甫又字子幻吴江人有吴越游闽游楚游岳游诸集

人物简介

维基
孙继有(1557年—?
),字恒叔,号姚岑,浙江绍兴府馀姚县人,匠籍。
万历十三年(1585年)举乙酉科浙江乡试十三名,万历十四年(1586年)联捷丙戌科会试五十二名,登二甲第一百二名进士。
刑部观政,初知莆田县,治才敏给,剖决如流,尝微行钩察,尽知民间铢两事。
菁寇曾廷邦等谋为变,以计擒之。
月立会课者再,身亲评骘,士亦争趋其门,以希荐引。
擢任南京刑部主事。
因论大学士王锡爵与高攀龙、杨应宿事,被斥为民。
后来官至知府。
杨洵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杨洵(1559年—1627年),字晖吉,号昆源,山东兖州府济宁州人,明朝官员。
万历二十年(1592年)中进士,初授南京刑部主事,后历任扬州知府、扬州海防兵备副使,晚年短暂地出任过河南布政司参政,备兵徐淮。
在扬州任知府时,曾主持修撰《万历扬州府志》。
著有《述言》、《适堂稿》、《适园草》等书,均已佚。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杨洵出生。
十二岁就丧父,有兄弟九人,杨洵是家中少子。
读书刻苦,万历四年(1576年)中举,当时只有十几岁,万历二十年(1592年)中进士,初授南京刑部主事,后升为扬州知府。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升为扬州海防兵备副使,后来又调往苏州、松江一带,防区内有一伙强盗为恶,头目是原任内阁首辅王锡爵的亲戚,杨洵将其党羽薛三法办,王锡爵的亲戚也吓得收敛了一些。
后居乡十多年,晚年曾短暂地出任过河南布政司参政,徐淮兵备道,天启七年(1627年)与继妻聂氏同年去世,享年六十九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陕西耀州人,字之桢。万历五年进士。官御史。出视屯田,清权贵侵地九千六百余顷。张居正病重,荐其座主潘晟入内阁,国与同官抗言不可,乃止。又极论中官冯保罪。首辅申时行欲置所不悦者十九人于察典,国坚决拒绝,并与主持察政之马允登争吵。出为四川副使。十九人因此得免。官至右都御史,巡抚保定。
维基
王国,字之桢,陕西西安府耀州(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
礼部尚书王图之兄。
陕西乡试第三十八名。
万历五年(1577年)登丁丑科进士。
选翰林院庶吉士,改浙江道监察御史,出视畿辅屯田,清理成国公朱允祯吞并民田。
曾举荐王锡爵、陆树声、胡执礼、耿定向、海瑞、胡直、颜鲸、魏允贞。
后出督南畿学政,因病归。
后获起用,掌河南道。
因与御史马允登相殴,吏部尚书杨巍上闻,万历十五年(1587年),改外任四川副使,称病归里。
久之,起故官,莅山西。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改督河南学政,迁山东参政。
召为太仆寺少卿。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复出任山西副使,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任南京鸿胪寺卿。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任南京太常寺卿。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任南京太仆寺卿。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任南京太常寺卿。
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任南京通政使。
同年,以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
后进右都御史,巡抚如故。
以刚介,为党人所忌,因被弹劾乞求致仕归乡。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61—1609 【介绍】: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辰玉,号缑山。
王锡爵子。
自幼才华横溢,读书五行俱下。
万历十六年举顺天乡试第一,万历二十九年会试成进士,廷试第二。
授编修。
奉使江南,因请终养归。
诗文俱称名家,有《缑山集》及杂剧《郁轮袍》等。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辰玉,少傅锡爵子。
万历辛丑赐进士第二,授翰林编修有缑山集
维基
王衡(1561年—1609年),字辰玉,号缑山,别署蘅芜室主人。
直隶太仓州人,晚明翰林,书法家、剧作家。
大学士王锡爵之子。
王衡生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生性好学,少有文名。
万历十六年(1588年)举顺天乡试第一,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方中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授翰林院编修。
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卒。
共 35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