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陈循

相关人物:共 13 位
共 9 首
读书省悟 明 · 李开先
五言律诗
多取不为贪,诗书僻性耽。
借钞先馆阁(内书原陈芳洲奏读自南都移来,共八十厨,掌以典籍。后迁代不常,因而攘窥抵换,存者无机。例许钞览,必先具领状,以时缴纳。世所谓读中秘书者是也。今馆中诸君不得如前,闻只市书而已。),博览及瞿昙。
誉望惭书麓,文章效济南(李荐有《济南集》)
若无真实行,万卷总空谈。
《静志居诗话》:中麓藏书之富甲于齐东,诗所云「丰但三车富,还过万卷馀」,又云「借钞先馆阁,博览及瞿云」是也。先时边尚书华泉、刘太常西桥亦好收书,边家失火,刘氏散佚无遗,独中麓所藏百馀年无恙。近徐尚书原一购得其半。予尝借观,爱签帙必精,研朱点勘,北方学者能得斯趣,殆无多人也。闻中麓后人尚馀残书数十部,巡抚丹徒张公物色之。中有陆农师《礼象》一编。张公殁后,访之不能得矣。
靡靡遵归路,岧岧见驿楼。
朱帘迎日捲,画栱碍云浮。
眺览通恒岱,跻攀切斗牛。
乘轺来使节,驰驿驻行驺。
送尔今重过,凭高试一留。
诗成清似玉,洒翰记曾游。
河水深无极,河梁构石崇。
映波疑坠月,倚岸讶垂虹。
华表东西出,兰舟上下通。
屡经题柱客,谁论济川功。
甃古苔纹暗,亭虚柳色浓。
送君携手处,征骑莫匆匆。
菡萏开初盛,池塘及早秋。
根从玉井得,叶似镜湖稠。
丽彩凝云动,清香抱露浮。
娉婷汉女出,窈窕洛神游。
折赠宁忘远,听歌或弭愁。
惟将君子意,临别寄绸缪。
杏园雅集诗 明 · 王直
四言诗
穆穆春阳,杏华既繁。
爰与君子,乐此中园。
鸣鸟在上,芳草在下。
惠风徐来,心焉孔豫。
岂无旨酒,亦有嘉淆。
载劝载酬,以永今朝。
时之和矣,物亦遂只。
天子万年,德音不已。
《翰林记》:正统二年三月,馆阁诸人过杨荣所居杏园燕集,赋诗成卷。杨士奇序之,且绘为图,曰《杏园雅集》。预者三杨、二王、钱习礼、李时勉、周述、陈循与锦衣千户谢庭循也。荣复题其后,人藏一本,亦洛社之馀韵云。
先生平生荐贤一惟至公门下称为得人至南阳李原德相继执政士君子之自重者多不得进而乞哀奔竞之徒皆相率用清议为之不平焉既而出其门者多以赂败英庙知其为人将图显黜而宾天矣使假以数月原德必不免于殒厥身而欲优优以考终也得乎芳洲延公是未伸愤愤以没天理之报果安在哉谒拜之馀徒增悲感遂作小诗以志之
玉华山下石苍苍,感德门生奠一觞。
邱垄虽荒清节在,回头却笑李南阳。
南阳何幸得全归,翻使芳洲卒布衣。
昭报从来有迟速,漫将成败论天机。
有明开国后,宣庙始阳春。
舂容太平乐,元气洽八垠。
庙堂多唱和,禁网无邅屯。
三杨最镇静,鼎足调大钧。
二王长六官,耆德尤嶙峋。
忠文真神师,正学长成均。
吉水负史才,宋金细讨论。
有如阿阁凤,和声清不浑。
薰风濩玉烛,祥光生五云。
试读杏园诗,丰采想垂绅。
燕闲写清娱,亦复念斯民。
回忆钱侍郎,旁皇靖难辰。
满朝重足立,谁人不杜门。
遭逢党禁解,白发光丝纶。
诸公韩富流,社稷之宝臣。
牵连及词苑,同为东阁宾。
泰阶德星聚,馀事光斯文。
其时已易世,履霜占初坤。
宣仁将谢政,潜伏有寺人。
老成继沦丧,杏园俱蒙氛。
乃知日中昃,消息如转轮。
彼哉其泰和陈循,叨玷旧德群。
一幅好东绢,莫逃忠佞魂。
翻羡锦衣子,亦以骥尾存。
红杏尚书宋子京,杏园阁老伊谁称。
不知双婢夹官烛,何如九老追耆英。
正统之初莫春首,是时萧艾犹未萌。
盎盎烘晴好风日,靓光不与凡卉争。
多少江南春雨思,卷帘燕子呢喃声。
兰亭次第群贤至,芸阁追陪后先辈。
石栏丛翠点春衣,流水淙琤间锵佩。
琴书酒榼以次来,笑语缤纷度花气。
休沐何烦问及旬,宣德以来论故事。
建安南郡偕东里,陈周两王钱与李。
主人好客客复贤,宗伯宫端兼学士。
七贤济济尽江西,时论状元多吉水。
渐到三杨并直时,年傍七旬俱老矣。
董家杏园同不同,想像近在东闉东。
坐依石床听泉语,吟倚杏花仰看松。
倚杏方怜红缬茂,看松互比黄阁翁。
栽种莫区閒草木,筠心孰可侔公忠。
乃知主人非好客,陈迹区区接茵席。
史书那易具苦衷,花下见尔真颜色。
西杨南杨论楷格,奎章何减香罗迹。
苔渍生绡裁数尺,寒食东风暮烟积。
流云一桁槛外横,香雾空濛传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