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昶

相关人物:共 24 位
共 24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宗原。学行并高,洪武初中词科,为太常赞礼郎。出使缅甸,称旨,授礼科给事中。有《双清集》。
明诗纪事·甲签·卷十五
隰字宗原,松江人。
洪武初,官赞礼郎。
使缅还,擢礼科给事中。
有《双清集》十卷。
(《王昶青浦诗传》:明初南缅不庭,宗原奉诏抚之。
缅人驰金帛而求题咏者,车满邮亭。
归而达诸朝,太祖为制禦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79—1762 【介绍】: 清江苏金匮人,字二田。雍正八年进士,官苏州府学教授。通史学。有《史通通释》、《读杜心解》。
梁溪诗钞
浦起龙(1679-1762年),字二田,号孩禅,晚自号山伧,无锡人,居邑之前涧,雍正八年进士,官苏州府教授。有《不是集》附词。卒祀惠山尊贤祠。
维基
浦起龙(1679年—1762年),字二田,号孩禅,学者称山伧先生,江苏金匮(今无锡)人,学者,进士出身。
以弱冠补诸生,屡试不第。
雍正八年(1730年)登庚戌科进士。
雍正十年(1732年)授扬州府学教授,因父病故未能赴任。
雍正十二年(1734年)应当时的云南总督尹继善之邀,担任五华书院山长。
乾隆四年(1739年)任苏州府学教授,主紫阳书院。
史称:“公家甚贫,书甚富,口甚拙,手甚敏,待人甚厚而校书甚严。
”浦起龙读杜甫诗十年,不穿凿字句,如《别董颐》一诗,历代皆以为董颐南下邓州,浦起龙指出: “南适恐误,邓在江陵西北也。
”清朝著名的学者王昶、钱大昕,经史学家王鸣盛均受业其门下。
乾隆十年(1745年)被江苏布政使爱必达参劾,遂以年老辞官回家,居乡撰写《史通通释》一书。
乾隆十五年(1750年)应无锡县知县王镐邀请,与同邑华希闵、顾栋高等共同编纂《无锡县志》。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去世。
另著有《读杜心解》、《古文眉诠》、《酿蜜集》、《不是集》等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苏长洲人,字子逊。
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官福建武平知县。
精弓马,能击剑夺槊,足迹遍四方,交海内名士。
诗尊唐黜宋,工五律、七绝,颇多丽句清辞。
晚年与沈德潜、王昶相往来。
有《竹素园集》。
晚晴簃诗汇·卷六十
许廷鑅,字子逊,号竹素,长洲人。康熙庚子举人,官武平知县。有《竹素园诗存》。王兰泉曰:“竹素先生诗才绮丽,始学杜牧之、王仲初,继而规模何大复、徐昌谷,志和而节雅,七言绝句尤为人所传诵。”
清诗别裁集
字子逊,江南长洲人。康熙庚子举人,官武平知县。著有《竹素园诗》。○子逊少英敏,长弓刀马槊,遍历四方,友海内知名士,居官有善政。去官后,人歌思之。诗严于唐、宋之限,五律近李翰林,七绝近杜樊川,诸体中二体为尤工也。高文良公章之对客每吟子逊佳句,而文良有作,子逊每与商略,艺林两贤之。
刘柱国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简介

维基
刘柱国(?
—1646年),号长石,湖广承天潜江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刘柱国是崇祯三年(1630年)举人,次年(1631年)成辛未科进士,工部观政,五年获授工部屯田司主事,六年杭州抽分,七年升营缮司员外郎,八年官潮州府知府,任内公正果断,努力去除夙弊,之后迁任广东巡海副使,抚定澳门的葡萄牙人。
十三年考察,降职为四川按察司佥事。
弘光年间,他升任福建参政,拥立隆武帝,任职佥都御史下游镇海。
平和的乱民藉词聚众报复,刘柱国就驱散他们,后来调任惠潮巡抚。
当初潮州客家叛军在崇祯十七年(1644年)连同闽王老数千人,打算攻入揭阳不成功;三月时丘文德、蓝霖进犯;而诏安的李班三聚众三万人,自称「神都总元帅」,在隆武元年(1645年)九月于潮阳造反,攻打贵屿。
知县孟应春、都督张浚、参将黄山、王振远等人出兵斩杀李班三,刘柱国因而命令武兴营团练。
次年(1646年)二月,庄三权侵略和平县峡山,知县徐以暹告急。
他命令王振远及参将郭祯、诸生吴楷拒守;三月,庄三权与戴明台攻陷和平,刘柱国入朝拟定为兵部右侍郎,很快改为云南巡抚,在湘阴遇难。
共 24 首上一页 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