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可灼

相关人物:共 15 位
共 1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福建晋江人,字绍夫。万历八年进士,授寿州知州,入为刑部员外郎。历山东左布政使,就迁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请停矿税,论劾税使陈增、马堂。后召理京营戎政,改刑部尚书,预受两朝顾命。持议与争三案者异,攻击纷起。自是群小排东林,创《要典》,率推克缵为首功。时东林方盛,克缵引疾归。天启四年魏忠贤尽逐东林,召为工部尚书,视事数月,忤忠贤,引疾归。崇祯元年起南京吏部尚书,不就,卒于家。有《疏治黄河全书》。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绍夫,晋江人。万历庚辰进士,累官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有数马集
维基
黄克缵(1549年—1634年),字绍夫,号钟梅,又号梓山,福建泉州府晋江县人,军籍,万历庚辰进士。
福建乡试第八十名。
万历八年(1580年),登进士第二甲第九名。
知寿州,擢刑部主事,升员外郎,恤刑山西。
晋郎中,出为赣州府知府。
二十年升为四川提学副使,二十三年升湖广左参政,二十七年累官山东左布政使,二十九年移右副都御史、山东巡抚。
六年秩满,三十五年加兵部右侍郎。
三十八年以九年考满,加兵部尚书。
四十年升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
万历四十七年,改北京兵部尚书,协理京营戎政,时年七十一,条陈京营五议,寻署掌工部印务。
四十八年加太子少保。
改刑部尚书。
因李选侍移宫案,与其他御史不和,被弹劾。
红丸案中,支持李可灼进事,被给事中薛文周、沈维炳弹劾,仍然加太子太傅。
天启四年十二月,起用工部尚书,视事数月,因与魏忠贤不合,辞官。
崇祯元年(1628年),起为南京吏部尚书,不赴任。
崇祯七年卒于家中,年八十六,谥襄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江西庐陵人,字抑之。
万历二十三年进士。
授中书舍人,擢礼科给事中,上疏言罢矿税、释囚、起废三事。
累迁刑科给事中,劾辽东税使高淮激变,得撤还。
泰昌元年,廷议三案,言崔文升、李可灼当斩,方从哲当勒还故里,张差谋逆,不可蔽以疯癫。
官至工部侍郎。
天启二年,引疾去。
维基
萧近高(1555年4月8日—1630年11月24日),字抑之,号九生,江西庐陵县(今江西省吉安市)人。
万历乙未进士,官位最高曾到工部侍郎。
万历十九年辛卯科江西乡试第二十三名举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乙未科进士。
被授予中书舍人职位。
擢升为礼科给事中。
职位多次变动后成为刑科都给事中。
因自己请求外出任官,被任命为浙江右参政,尔后升迁为按察使。
之后因为抱病而离任。
返回后起任为浙江左布政使。
他在所到的地方皆因品行高尚而闻名。
泰昌元年(1620年)被征召为太仆寺卿。
明光宗暴病而亡之后,官员们在朝廷上议论「红丸案」,萧近高称崔文升、李可灼应当被斩首,方从哲应勒令其返回家乡,张差谋逆一事证据确凿,不能因为他疯癫而免于惩罚。
之后他历任工部左侍郎、右侍郎。
天启二年(1622年)冬天,因为染病而离任。
天启五年冬(1626年),被起用为南京兵部,并拟定为左侍郎。
他极力推辞却不被允许。
当时魏忠贤势力庞大,萧近高不愿意出任官职,拖延了很久,被给事中薛国观弹劾而失去职位。
崇祯初年,官职恢复,却逝世于家中。
著作有《三草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56—1627 【介绍】: 明陕西长安人,字仲好。冯友子。万历十七年进士。官御史,以上章言帝失德,帝大怒,欲廷杖之,因阁臣劝解得免。后被削籍。居家杜门谢客,钻研理学。光宗立,起尚宝卿。天启时官至工部尚书。卒谥恭定。有《元儒考略》、《冯少墟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仲好,长安人。万历己丑进士,改庶吉士授山西道监察御史历官副都御史谥恭定有少墟集
维基
冯从吾(1556年—1627年),字仲好,号少墟,陕西长安(今西安市)人,同进士出身,官至工部尚书。
万历十七年(1589年)登己丑科进士。
改翰林院庶吉士,十九年八月授河南道监察御史。
巡视中城,有宦官求见,但被他拒绝。
礼科都给事中胡汝宁奸诈狡猾,多次弹劾不去。
冯从吾揭发他作奸犯科之事,遂被调往外地。
当时正值考核外官政绩之时,冯从吾严格巡查,贿赂受请之事便不再发生。
万历二十年(1592年)正月,冯从吾上疏告戒明神宗:“陛下郊庙不亲,朝讲不禦,章奏留中不发。
试观戊子以前,四裔效顺,海不扬波;己丑以后,南倭告警,北寇渝盟,天变人妖,叠出累告。
励精之效如彼,怠斁之患如此。
近颂敕谕,谓圣体违和,欲藉此自掩,不知鼓钟于宫,声闻于外。
陛下每夕必饮,每饮必醉,每醉必怒。
左右一言稍违,辄毙杖下,外庭无不知者。
天下后世,其可欺乎!
勿以天变为不足畏,勿以人言为不足恤,勿以目前宴安为可恃,勿以将来危乱为可忽,宗社幸甚。
”神宗盛怒,想要在大殿之上杖责冯从吾。
恰逢仁圣太后寿辰,加上阁臣们竭力化解才得以倖免。
随即便告老还乡,后被起用为巡查长芦等地盐政。
冯从吾洁身自好,任内惠利商人,违法乱纪之事均有所收敛。
不久,冯从吾返回京师,适逢神宗因军政之事大罢谏官。
冯从吾也因而被革职,仍然是因为之前上疏谏言的缘故。
冯从吾生性纯朴诚实,有志于濂、洛之学,受业于许孚远。
罢官归乡后,闭门谢绝客人来访,拿来古代贤人可以作为人们行为规范的言简意赅的语句,体察考验自己的身心,学问造诣更加精深。
在家闲赋了整整二十五年。
万历四十八(1620年)明光宗登基。
冯从吾被起用为尚宝卿,后晋升为太仆寺少卿,因为兄长去世而未赴任。
不久改任大理寺少卿。
天启二年(1622年)擢左佥都御史。
不到两个月,又升任左副都御史。
廷议梃击、红丸、移宫等三大案,冯从吾说:“李可灼以至尊尝试,而许其引疾,当国何心!
至梃击之狱,与发奸诸臣为难者,即奸人也。
”自此以后朝中群小皆畏惧他。
不久,与邹元标共同创建了首善书院,召集志同道合的人在这里讲学,给事中朱童蒙上疏诋毁书院。
冯从吾说:“宋之不竞,以禁讲学故,非以讲学故也。
我二祖表章《六经》,天子经筵,皇太子出阁,皆讲学也。
臣子以此望君,而己则不为,可乎?
先臣守仁,当兵事倥偬,不废讲学,卒成大功。
此臣等所以不恤毁誉,而为此也。
”于是冯从吾再次称病求归,明熹宗温言安慰挽留。
但是给事中郭允厚、郭兴治又相继努力诋毁邹元标。
冯从吾又说:“臣壮岁登朝,即与杨起元、孟化鲤、陶望龄辈立讲学会,自臣告归乃废。
京师讲学,昔已有之,何至今日遂为诟厉?
”于是再次上疏请求归乡。
天启四年(1624年)春,起任南京右都御史,都接连推却不任。
被熹宗召见授予工部尚书。
恰逢赵南星、高攀龙等人相继离开朝廷,冯从吾连续上疏,极力请辞,熹宗遂同意其致仕。
天启五年(1625年)秋,魏党张讷上疏诋毁冯从吾,冯从吾被革职。
同乡人王绍徽向来对冯从吾怀恨在心,等到他成为吏部官员,就立刻派遣乔应甲任陕西巡抚,想搜集各种罪證获罪于他,但都没有收穫。
于是便毁掉了书院,推倒了圣贤塑像,将其扔到了城墙边角。
冯从吾不能忍受心中怒火,得病去世。
崇祯初年(1628年)明思宗恢复冯从吾官职,并追赠其太子少保,谥恭定。
与邹元标、钟羽正等人并称“西台三正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山西芮城人,字惟理。
万历十七年进士。
授池州推官。
历仪制郎中,秉礼持正,颇负时望。
进佥都御史,巡抚保定,时连年水旱,纪救荒甚备。
天启二年迁刑部尚书,议“红丸案”,劾方从哲,主张逮治李可灼、崔文升。
又劾罢阿附魏珰之主事徐大化。
又劾阁臣沈㴶交结宦官,被斥归。
未几卒。
维基
王纪(1558年—1624年),字惟理,号宪葵,山西芮城县人。先世为陕西华阴人,始祖王用,元末避红巾之乱,徙居山西芮城。数传而生让,让生杰,杰生大喜,大喜生思周,号南坡,是为王纪曾祖父。思周生小坡公孟泾,配阎氏。孟泾生巽川公好贤,配阎氏。好贤生纪。王纪十一岁丧父,随从叔父王好谦学文。万历十六年戊子科中举,万历十七年(1589年)己丑科进士,授直隶池州府推官,二十六年入为礼部祠祭司主事,历员外郎、主客司郎中、仪制司郎中。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神宗预备册立东宫,数度迁延,王纪抗疏。至同年冬,终于礼成,擢光禄寺少卿,称病去官。后复任,奉使蜀藩。母丧去职,服阕,补原官,奉差典河南壬子科乡试。迁太常寺少卿。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自太常寺少卿擢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诸府。居官四年,部内大治。四十五年迁户部右侍郎,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诸府。光宗即位,召拜户部尚书,总督仓场。天启二年(1622年)入为刑部尚书,因弹劾阁臣,被熹宗诏责,削籍为民。天启四年(1624年)卒,享年六十七。崇祯初复官,赠太子太保,谥庄毅。元配杨氏,侧室郑氏、尚氏、胡氏。子一人:王景旦。娶崔氏。孙王凤林。三女:长适守备阴春,次适庠生许茂塘,杨出;季适庠生李胤宏,尚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九亮。
万历四十一年进士。
由行人历南京给事中。
熹宗初,疏论“红丸”、“梃击”、“移宫”三案,称李可灼应按法论死。
天启四年,传旨切责杨涟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宪卿即上权珰罪状一疏,直刺魏、客,奸党侧目。
崇祯时,官至太仆寺少卿。
维基
徐宪卿(1563年—1644年),字九亮,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人。
明末政治人物。
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科应天乡试举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进士,初授行人,泰昌元年(1620年)十月考选,授南京工科给事中,疏论“红丸”、“梃击”、“移宫”三案,称李可灼应按法论死。
天启二年(1622年)二月奉差巡视南京京营,以河西陷没,山海濒危,条议八事:一固山海、一守蓟门、一挑营兵、一定城守、一严保甲、一储煤米、一募义勇、一檄勤王。
又言留都根本重地,绸缪宜豫,议于西南中三处相去适均之地,各建营房,就于七营内挑拨选锋,及拔尝伍之尤,各带兵器,更番轮直;又虑夜巡寥落,除旧军外,再增军一千名,仿复初年攒把之制,通宵巡警。
二年十二月预掌京察,四年疏言驾帖之佥、北司之拷,非所以示天下公,宜以罪犯付法司,内外章奏还内阁职掌,无使辅臣失职,其言皆侵权珰。
己,以特疏纠忠贤、客氏及其所用要人,奸党侧目。
时缇骑四出,在籍者先后逮狱,或说以媚珰解祸,宪卿不为动。
四年六月以江南被灾,上疏请蠲漕粮,五年二月以东南岁荒米贵,条陈五款。
天启七年(1627年)九月起,升南光禄寺少卿添注。
崇祯时,官至太仆寺少卿,驻滁州,巡视江南北马政。
土寇大至,宪卿率民兵登陴,寇不能攻,以病致政归。
甲申(1644年)闻国变,时时恸哭而卒,年八十有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64—1635 【介绍】: 明常州府武进人,字闻斯,号淇澳。万历二十三年进士。授编修,累官左庶子。数请假里居,键户息交,覃精理学。四十一年,擢礼部右侍郎,署部事。于朝政缺失,屡疏切谏。对福王久留京师事,至合诸臣伏阙力请。熹宗立,拜礼部尚书。天启二年,以追论红丸案,主张严惩首辅方从哲,与廷臣意见不合,谢病归。其冬,廷推阁臣,以慎行为首。魏忠贤抑不用。既而忠贤势炽,议修《三朝要典》,以慎行为红丸案之罪魁,当遣戍宁夏。未行,庄烈帝嗣位,得免。崇祯间,朝士数推慎行入阁,为吏部尚书王永光所挤,不获用。八年召入,至都即卒。谥文介。有《周易明洛义纂述》、《不语易义》、《玄晏斋困思抄》等。
维基
孙慎行(1565年—1636年),字闻斯,号淇澳,直隶武进县(今江苏常州市武进区)人,祖籍濠州,万历乙未探花。
开国功臣燕山忠悯侯孙兴祖之后,外祖父是明代著名文学家、才子唐顺之。
自幼受唐顺之影响,用功读书。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甲午科顺天乡试第四十一名举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中乙未科联捷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累官礼部右侍郎。
精研理学,并讲学东林书院,“从宗门人手,与天宁僧静峰,参究公案,无不了然”。
天启元年(1621年)任礼部尚书,因弹劾大学士方从哲进荐李可灼之红丸案,为权贵所忌。
天启二年(1622年)托病辞官。
魏忠贤作《三朝要典》,对红丸案进行翻供,认定孙慎行、王之寀、杨涟等人才是祸首,议戍宁夏,不久魏忠贤垮台,得免此祸。
崇祯元年(1628年)命以故官协理詹事府事,力辞不就。
崇祯八年(1635年)令推为阁臣,入北京不久即病亡。
卒赠太子太保,谥文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28 【介绍】: 明浙江德清人,徙居京师,字中涵。
万历十一年进士。
屡迁国子祭酒,请告家居,久不出。
四十一年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独相七年,无所匡正。
以参与封郑贵妃、举李可灼进红丸,遭廷臣弹劾。
天启初进中极殿大学士。
去职。
维基
方从哲(?
—1628年),字中涵,直隶大兴县(今北京市)人,锦衣卫籍,祖籍浙江德清县,万历癸未进士,仕至内阁首辅。
万历十一年(1583年)登癸未科进士,曾官国子监司业、祭酒,请罢矿税。
得罪司礼监秉笔太监田义,放归。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叶向高举荐方从哲出任礼部右侍郎。
同年九月,与吴道南同加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多次上书言事,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号后金国汗,建元天命。
方从哲疏请曰:“今缺饷至于数月,诸军饥不得食,寒不得衣。
……宜速发内帑数十万,先尽该镇,次及九边,用以抒燃眉之忧。
”但神宗不纳。
从哲独相七年,虽然不乏上疏力言国事,但往往只著重于名义上的争取,实将顺从皇帝的意思,终庸庸无所匡救。
光宗时,方从哲任内阁首辅,将李可灼带进宫内任鸿胪寺丞,进呈红丸,皇帝吃了一丸之后,直呼“忠臣!
忠臣!
”下午三时复进一丸,九月一日五更时暴毙,在位仅二十九天。
这是明朝著名的红丸案。
礼部尚书孙慎行声讨方从哲与李可灼
方从哲为了脱罪,说「李可灼没有罪,给皇帝治病就该赏银。
」定调为「进药不效,但亦臣爱君之意」。
泰昌元年(1620年)十一月三、二十日,连续两次上书乞休。
熹宗慰留之。
十二月二十八日,批准。
李可灼发戍边疆。
天启年间,徐大化请起从哲,但从哲不出。
崇祯元年(1628年)卒。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五四○
王安舜,字性甫。南海人。明神宗万历三十八年(一六一〇)进士,初授济南司李,擢巡按御史。有《兰玉山房集》。清黄登《岭南五朝诗选》卷四有传。
维基
王安舜(1581年—?
年),字性父,号醒东,广东广州后卫官籍。
辛巳十二月二十四日生,行三,治《书经》,由南海县学生中式庚子乡试四十九名举人,年二十九岁中式万历三十八年庚戌科会试六十名,第三甲第九十三名进士。
礼部观政,授山东济南府推官。
后擢授湖广道御史,弹劾李可灼误进红铅之药,以致光宗宾天,又疏论礼部侍郎李腾芳,天启元年(1621年)十月巡按南直隶江北淮扬,三年二月升湖广布政司参政。
周希令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周希令(16世纪—1622年9月16日),字子仪,号浒西,江西南昌府宁州人。
周希令是周期亮的长子,在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以《春秋》应选选贡,二十八年(1600年)中顺天府举人,四十一年(1613年)成进士,获授庶吉士,四十三年(1615年)授兵科给事中,前往册封益王,谢绝对方馈遗。
四十八年(1620年)历转礼科左给事中和右给事中,明光宗登基后上奏《中兴十二要疏》,熹宗继位后又详细论及李可灼进献红丸一事,升为户科都给事中,魏忠贤擅权时他又和杨琏分别疏劾对方。
天启二年(1622年)会试,周希令担任分房考官,取录多位熟习《春秋》的举人,包括状元文震孟,同年八月晋太常少卿,九天后在任内去世。
自他出仕直到去世,五次获授白金文绮金花的赏赐,入祀宁州和江西乡贤祠。
彭汝楠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84—1643 【介绍】: 明福建莆田人,字伯栋。万历四十四年进士。授会稽知县,以治行擢礼科给事中,晋都给事中。率六科给事中伏阙请省刑薄税,忤魏忠贤,被夺职。崇祯时起官,累迁至兵部右侍郎。以议镇压农民起义事,与当权者不合,辞归。
维基
彭汝楠(1584年—1642年),字伯栋,号让木,福建莆田县人。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科进士,初授会稽县知县,升礼科给事中,上疏追论红丸案,谓李可灼不宜荣赏,崔文升不可赦还,忤旨几死。
旋巡视京营,转吏科给事中,上疏弹劾魏忠贤,但皇帝不予理会。
随即被派出使海外册封,回京后再次率六科谏官伏阙上疏,被魏忠贤矫诏夺职削籍。
崇祯改元,起为大理寺丞,历太常寺卿、兵部右侍郎,改左侍郎,以议剿寇与当权者异同,遂乞休归。
在家建岸圃庄园,董其昌为作《岸圃大观》图,诸多名流俱有题咏。
优游绿野十余年。
崇祯十五年(1642年)四月,卒于家,享年五十九。
共 1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