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何景明

相关人物:共 33 位
共 3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7—1544 【介绍】: 明松江府上海人,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弘治十八年进士二甲第一。授编修。遭刘瑾忌,改南京主事,瑾诛,复职。累官四川左布政使。嘉靖中,官至詹事府詹事。卒谥文裕。工书。有《俨山集》、《续集》、《外集》。
词学图录
陆深(1477-1544) 字子渊,号俨山,初名荣。松江上海人。谥文裕。工书,精鉴赏,善谈。有《俨山集》,词在集中。
明诗纪事·丁签·卷十二
深字子渊,上海人。
弘治乙丑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
历司业、祭酒,谪延平同知,迁山西提学副使,改浙江。
历江西参政、四川布政使,召拜光禄卿,改太常,兼侍读学士,进詹事。
赠礼部侍郎,谥文裕。
有《俨山集》一百卷、《续集》十卷。
(唐锦《龙江集》:国初吾松多以书学名天下,久已绝响。
公近奋起,遂淩耽前人而处其上。
识者谓赵文敏后一人,非谀词也。
《艺苑卮言》:陆子渊持如入赀官作文语,雅步虽自有馀,未脱本来面目。
《词林人物考》:子渊字学比于赵松雪。
每过同舍,见髹几辄纵笔涂写,旁若无人。
品隋古今,商推事理,赏析文义,辨谶书画古品,谈锋洒然,一座尽倾。
莫是龙《石秀斋集》:陆文裕自言:「吾与吴兴同师北海,海内人以吾为取法于赵。
」究论其风力,寅出吴兴之上。
《明诗选》:陈卧子曰:「子渊气尚清拔,学非深造。
」 田按:子渊论诗云:「近时李献吉、何仲默最工,姑自其近体论之,似落人格套,虽谓之拟作可也。
」然其自作乃平衍敷腴,去李、何尚远。
书法在明人中,不失为第二流。)
维基
陆深(1477年—1544年),名一作,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今属上海市)人,书法家。弘治辛酉解元,乙丑进士,累官詹事府詹事。上海浦东的陆家嘴即因其故宅得名。成化十三年(1477年)出生,初名“荣”。早年与徐祯卿一起读书,后来成为王阳明之父王华的门生。弘治十四年(1501年)中式辛酉科应天乡试第一名举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成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此后宦官刘瑾专权,嫉恨翰林不附己,将翰林尽数外调。陆深任南京礼部精膳司主事,不久因病乞归。正德十一年(1516年),刘瑾伏诛,回京复原职。正德十二年(1517年),任会试同考官,取中舒芬、夏言等名士。正德十三年(1518年)九月十六日,升任国子监司业。丁父忧归里。嘉靖七年(1528年),任国子监祭酒,充经筵讲官。嘉靖八年(1529年),以抗疏谪延平府同知,转山西提学副使,改浙江。嘉靖十二年(1533年),任江西右参政,次年擢陕西右布政使,升四川左布政使。嘉靖十五年(1538年)拜光禄寺卿,次年为太常寺卿兼侍读学士,进詹事府詹事。嘉靖十九年(1542年)辞官归里。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卒。赠礼部侍郎,谥文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湖广黄冈人,字稚钦,王廷瞻兄。恃才放恣,甚至上树呼叫,馆师无如之何。正德十二年进士,选翰林庶吉士。因疏谏武宗南巡,罚跪受杖。时已授给事中,乃出为裕州知州。失职怨望,为上官所劾,罢归乡里。屏居二十余年,嗜酒纵倡为乐。达官贵人来家,蓬发跣足延见。时衣红纻窄衫,骑牛跨马,啸歌田野间。诗婉丽多风,文长于尺牍。有《梦泽集》。
明诗纪事·戊签·卷三
廷陈字稚钦,黄冈人。
正德丁丑进士,改庶吉士,授吏科给事中。
谏南巡,杖谪裕州知州,寻下狱,免归。
有《梦泽集》二十三卷。
(《四库总目》:延陈少年高第,以恃才傲物,致放废终身,其器量殊为浅狭。
至其诗,意警语圆,轩然出俗,则不得不称为一时之秀。
《司动集》:《梦泽集》乐府古诗,潘、陆齐轨,下拟阴、何;五七言律,沈、杜比肩,参之庐骆。
《艺苑危言》:王稚钦诗如良马走阪,美女舞竿,五言尤自长城。
稚钦少为文,顷刻便就,多奇气。
为庶吉士,诗已有名。
其意不可一世,仅推何景明而好薛蕙、郑善夫。
以谏出知裕州,台省监司过州不出迎,相戒莫敢道裕州,而恨稚钦益甚,为文致逮下狱,削秩归。
家居益自放。
达官贵人来购文,好见者,稚钦多蓬首垢足、囚服以应之。
间衣红纻窄衫,跨马或骑牛,啸歌田野间,人多望而避者。
晚节诗律尤精,好纵倡乐,有《闻筝》一首:「花月可怜春,房栊映玉人。
思繁织指乱,愁剧翠蛾颦。
授色歌蘋变,留宾态转新。
曲终仍自叙,家世本西秦。
」又一书答人云:「绮席屡改,伎俩杂陈。
丝肉竞奏,宫徵暗移。
义和既逝,阑膏嗣辉。
逸兴狎悰,千霄薄云。
礼废罚弛,履遗缨绝。
」俱妙极形容,可谓才子。
《国雅》:稚钦谓高趣新,颇多奇句,如深谷绵蛮,泠然幽响。
其《少年行》云:金羁及狡兔,珠缯落高鸿。
」《吊道士》云:「海田犹有变,洞壑岂无哀?
」《还蜀》云:峡束秋江怒,云盘石栈县。
」殆兴高、岑方轨矣。
《明诗选》:「陈卧子曰:「稚钦爽俊,故意警而调圆。
」 《静志居诗话》:稚钦逸藻波腾,雕文霞蔚;音高秋竹,色艳春兰。
乐府古诗既多精诣,五言近体亦是长城。
固已邈后淩前,足称才子。
田按:稚钦格矜复古,意取标新,亮节清音,绵情丽制。
大约古体胜于近体,五言胜于七言。
固由诣有专精,亦是才分各限。
薛君采、高苏门亦复尔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8—1541 【介绍】: 明河南安阳人,字子钟,一字仲凫。崔升子。弘治十八年进士。正德时,历官翰林侍读,引疾归。作后渠书屋,读书讲学其中,斥王守仁“良知”说为霸儒。学者称后渠先生。嘉靖初,擢南京国子监祭酒,官至南京礼部右侍郎。卒谥文敏。有《读易余言》、《彰德府志》、《洹词》、《晦庵文钞》、《文苑春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子钟,安阳人。弘治乙丑进士,累官南礼部侍郎赠尚书有洹词
明诗纪事·丁签·卷十三
铣字子钟,安阳人。
弘治乙丑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
以忤刘瑾改南吏部主事。
瑾诛,复故官,历侍读,进南祭酒,以劾张璁、桂萼失帝旨,令致仕。
用荐起少詹事兼侍读学士,擢南礼部侍郎。
赠礼部尚书,谥文敏。
有《洹词》十二卷。
(《四库总目》:铣力排王守仁之学,谓其不当舍良能而谈良知,故持论行己,一归笃实。
其争大礼劾张骢、桂萼,风节表表,亦不傀共言。
所作《政议》十篇,准今酌古,无儒生迂阔之习。
他若《漫记》十条,可以补宋史之未备,《诚傅》两则,可以靖明代之浮言,而岳飞论一篇称飞之宜奉诏,尤识大体。
盖不以文章著,而文章自可传也。
第十一卷中有严嵩《钤山堂集序》,似涉南园作记之疑,然嵩集载此序,题「嘉靖己亥」,据明史嵩传是时方为礼部尚书,未操国柄,尚无由预识其奸,是犹司马光之于王安石,非陆游之于韩托胄矣。
田按:文敏讲学尊朱抑陆,与阳明宗旨不合。
其论明以来诗文源流云:「洪武文臣皆元材也,永乐而后乃可得而称数。
方天台辞若苏氏,言必周、孔,大哉志乎!
东里入阁司文既专且久,诗法唐,文法欧,依之者效之。
弘治中南城罗圯,思振颓靡,独师韩文,其艰思奇句,伟哉!
武功康海好马迁之史,入对大廷,文制古辩,元老宿儒见而惊服。
其时北郡李梦阳,申阳何景明协表师法,曰汉无骚,唐无斌,宋无诗,二子抗节遐举,故能成章,李之雄厚,何之逸爽,学者尊如李、杜焉。
」惟于西涯曾不齿及,凯非不满其相业乎?
其序罗景鸣集云:「往西涯公处刘瑾、张永之际,不可言臣节矣。
」士惠其私,犹曲贷而与之,几亡是非之心,而龠州艺苑卮盲乃侈谈火城行觞之遇,何哉?)
维基
崔铣(1478年—1541年),字子钟,又字仲凫,初号后渠,又号相台、洹野,改号少石,河南安阳县(今河南安阳市)人。明朝理学家、政治人物。崔升之子。河南乡试第九名举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科会试第三名,二甲第一名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参修《孝宗实录》,与同僚拜见权阉刘瑾,径自长揖不拜,因而得罪刘瑾,出为南京吏部主事。刘瑾倒台后,召复原官,充经筵讲官,晋侍读。引疾归里,作后渠书屋,在其中读书讲学。世宗即位,擢南京国子监祭酒。嘉靖三年(1524年),张璁、桂萼等因在“大礼议”中谄附世宗,骤然显贵。崔铣耻与同列,上疏求去,并上疏弹劾张璁等,触怒世宗,被免官。后起为少詹事兼侍读学士,擢南京礼部右侍郎。嘉靖二十年(1541年)卒,朝廷赐祭葬,谥文敏。《明史·儒林》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7—1526 【介绍】: 明扬州府宝应人,字升之,号凌溪。
弘治十二年进士,除南京户部主事,历官陕西提学副使、云南参政。
为人爽直,恃才傲物。
诗宗盛唐,格调高古,与李梦阳、何景明并称十才子。
有《凌溪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升之,宝应人。弘治己未进士,除南户部主事历陜西提学副使调云南升布政司参政有凌溪集
明诗纪事·丁签·卷三
应登字升之,宝应人。弘治己未进士,除南户部主事。迁延平知府,擢陕西按察剐使,改云南,迁布政司右参政。有《淩溪集》十七卷。(《艺苑卮言》:朱升之诗如桓宣武似刘司空,无所不恨。 《国雅》:升之情过其才,亦时出新语。其《函谷关歌》全效高常侍,稍有蹇碍粗矗处。《对雪》有「风急仍含雨,天低欲堕云」,殆佳句也。 田按:升之俪名十子,究其才品,在子衡之下,康、王之上。)
维基
朱应登(1477年—1526年),字升之,号凌溪,直隶宝应县人。明朝诗人,官员。弘治进士,官至云南参政。为“弘治十才子”之一。生于明宪宗成化十三年(1477年),弘治十一年(1498年)戊午科应天乡试举人,弘治十二年(1499年)联捷己未科进士。历官南京户部主事、知延平府,以副使提学陕西调云南,升迁为布政司右参政。世宗嘉靖五年(1526年)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福建福清人,字执之。正德三年进士。历知富阳、崇德二县,入为御史,多所建白,纠中官刘瑾,疏三上不报。擢四川提学副使,未上卒。有《东漈出山文稿》。
维基
陈伯谅(1479年—1526年),字执之,福建福州府福清县人,盐籍。
进士出身。
治《诗经》,行七,由国子生中式甲子科(1504年)福建乡试第七名举人,年三十岁中式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科会试第九十七名,第三甲第一百四十九名进士。
初授浙江富阳县知县,调崇德县,八年(1513年)六月选授河南道试御史,养病归。
嘉靖元年(1522年)四月病痊愈,复除河南道御史,巡视京营,上言京营大弊六事。
三年任南直隶提学御史,请增应天府廪膳生员二十名,十二月升官至四川提学副使,未上任而卒。
著有《东漈出山文稿》与李梦阳、何景明、方豪、郑善夫、谢蕡等齐名,有海内十才子之誉。
提督两京学政时,提拔状元杨维聪于诸生员中,士人服其知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9—1511 【介绍】: 明吴县人,字昌毅。弘治十八年进士,授大理左寺副,坐失囚,贬国子博士。少精文理,长称文雄,诗甲海内,名满士林。跻身江东三才子、吴中四才子、前七子和十才子之列。著有《迪功集》、《谈艺录》等。
槜李诗系·卷三十九
字昌谷吴县人官博士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昌榖,一字昌国,吴县人。弘治乙丑进士,除大理寺左寺副左迁国子博士有迪功集又叹叹焦桐鹦鹉花间野兴自惭等集
明诗纪事·丁签·卷二
祯卿字昌谷,一字昌国,吴人。
弘治乙丑进士,除大理寺左寺副,降国子博士。
有《迪功集》六卷,又有《叹叹》、《焦桐》、《鹦鹉》、《花间》、《野兴》、《自惭》等集。
(《四库总目》:祯卿论诗宗旨见于《谈艺录》及《与李梦阳第一书》。
如云:「古诗三百可以博其源,遗篇十九可以约其趣,乐府雄高可以励其气,《离骚》深永可以裨其思。
」又云:「绳汉之武,其流也犹至于魏;宗晋之体,其弊不可以悉。
」据其所谈,仍北地摹古之门径。
特梦阳才雄而气盛,故枵张其词;祯卿虑澹而思深,故密运以意。
当时不能与梦阳争先,日久论定,亦不与梦阳俱废。
《国宝新编》:昌谷专门诗学,究订体裁,上探《骚》、《雅》,下括高、岑,取充栋之草,删存百一,成一家之言,至今海内奉如圭璧。
皇甫涍《少玄集》:诗之为艺,独异众体。
昌谷韵度鲜朗,情言超莹,而原其趣,参之以神,要其构,极之以变。
考则古昔,往往冥契。
君之于诗,可以继轨二晋,标冠一代。
《皇甫汸司勋集》:徐集独综菁英,莫可瑕类,非其佳秽自得,去取过严乎?
环溪诗话》:徐迪功诗如洞天仙子,偶落人间,不作风尘中语。
《艺苑卮言》:徐昌谷诗如白云自流,山泉泠然,残雪在地,掩映新月。
又如飞天仙人,偶游下界,不染尘俗。
昌谷自选《迪功集》,咸自精美,无复可憾。
近皇甫氏为刻《外集》,袁氏为刻五集,即少年所称「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者是已。
不知舞阳、绛、灌既贵后,为人称其屠狗吹箫,以为佳事,宁不泚颡。
王世懋《艺圃撷馀》:诗有必不能废者,虽众体未备,而独擅一家之长。
如孟浩然洮洮易尽,止以五言隽永,千载并称王、孟。
明其徐昌谷、高子业乎?
二君诗大不同,而皆巧于用短。
徐能以高韵胜,有蝉蜕轩举之风;高能以深情胜,有秋闺怨妇之态。
更千百年,李、何尚有废兴,二君必无绝响。
《国雅》:徐昌谷豪纵英裁,格高调雅,驰骋于汉唐之间,婉而有味,浑而无迹,诸体高妙,都无累句可删。
《续吴先贤赞》;徐昌谷初与唐寅、文壁游,其诗逸丽。
迨见李一何制作,遂变而益遒,研极诗之变。
逆其初,由卿云以来,至西京之盛,沿魏、晋而下,其所攻论甚严,谈艺之作,出钟嵘矣。
吴之文自昌谷始变而为六代。
《王稚登晋陵集》:武宗之时,文士辈出。
李君赤帜于关西,徐子白眉于东海。
李资弘亮,徐学精深。
长才绝力,则徐不逮李;清声古色,则李不逮徐。
《明诗选》:陈卧子曰:「昌谷似与仲默同源,然仲默俊逸,昌谷矜贵,又自有殊。
」宋辕文曰:「昌谷如秋夜银河,烂烂垂地。
何、李刻意少陵,迪功独宗太白,不若嘉清时七子同境也。
」 王士禛《居易录》:徐昌国《谈艺录》:「未睹钧天之美,则《北里》为工;不咏《开雎》之乱,则《桑中》为隽。
」当是既见空同之后,深悔其吴耳!
田按:昌谷才力不及李、何富健,而清词逸格,矫矫出群,不授后人指摘。
良由存诗不多耳。
《谈艺》一录,清言微旨,可俪严沧浪。)
维基
徐祯卿(1479年—1511年),字昌榖,又字昌国。
直隶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
明代文学家。
其先常熟县人,迁居吴县。
早年学文于吴宽,学书法于李应祯。
年少时,与同郡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并称“吴中四才子”。
十六岁成《新倩集》,弘治十四年以国子生辛酉科应天乡试第七十二名举人。
弘治十八年(1505年)登乙丑科进士。
因其貌不扬,不得入翰林,授大理左寺副。
与李梦阳、何景明交游。
因犯人逃亡牵连,降国子监博士。
正德六年(1511年)卒,年仅三十三岁。
明史·文苑》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开化人,字思道。正德三年进士。授昆山知县,请免民间积欠田赋。迁刑部主事,以谏武宗南巡,跪阙下五日,被杖责。官至湖广副使。有《棠陵集》、《断碑集》、《蓉溪菁屋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思道,开化人。正德戊辰进士,除昆山知县历湖广副使有棠陵集
明诗纪事·戊签·卷十
豪字思道,开化人。正德戊辰进士,除昆山知县。迁刑部主事,谏南巡,杖阙下。起湖广佥事,进副使。有《棠陵集》八卷。 田按:思道颇有时誉。王浚川少谷子歌云:「彼时才杰游帝旁,信阳之何棠陵方。大梁翩翩李川甫,吏部薛生尤擅场。」今观其诗,无论何、薛,即方之川甫,亦非其伦。
维基
方豪(1482年—1530年),字思道,号棠陵,浙江衢州府开化县人。
方豪于正德二年(1507年)中式浙江乡试第九名举人。
正德三年(1508年)联捷三甲二百十八名进士。
授昆山县知县,有政绩。
正德七年(1512年)丁母忧。
正德十一年(1516年)复除沙河县知县。
正德十三年迁刑部湖广司主事,奉差往江南审录罪囚。
正德十四年因谏明武宗南巡,跪阙下五日,受廷杖五十,罢官归。
明世宗即位,复任刑部主事,命审录山东,咸称平恕。
历官湖广按察司佥事,嘉靖七年(1528年)四月升福建按察司副使,以终养归。
与杨一清、郑善夫、何景明等友善。
嘉靖九年(1530年)七月卒,年四十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河南信阳人,字少南。
嘉靖五年进士。
官至陕西按察佥事。
何大复弟子,工诗文。
有《樊氏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少南,信阳人。嘉靖丙戌进士,历官陜西按察佥事有樊氏集
维基
樊鹏,河南信阳县人,进士出身。嘉靖五年(1526年)丙戌科进士,授安州知州、陕西按察使司副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7—1535 【介绍】: 明北平行都司人,本民家李氏子,为张氏抱养。
字子言,号昆仑山人。
从吕楠学举业,从何大复学诗。
为文雄奇变怪,书放劲惊人。
有《昆仑山人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子言本姓李宛平人有昆崙山人集
明诗纪事·丁签·卷十七
诗字子言,本姓李,宛平人。有《昆仑山人集》。 (《中麓闲居集》:昆仑山人张诗,在大梁与李空同歌诗酬赠,空同种为燕山豪士。夜宴瓶芝忽堕,以为伴行伤焉,亦一奇事也,与空同各作《芝盘行》,俱有李、杜风骨。孙太初作诗赠山人有「张子自高格,入山从我游」,山人怒曰:「吾岂汝门弟子耶!」从此绝交。 《今雨瑶花》:昆仑山人镂金刻玉,咀凤含麟。《艺苑卮言》:张子言诗如甘州石斗,色泽如玉,卢理粗漫。 《列朝诗集:》幽仑山人在武林时,与孙太白论诗、太白自誇其「青崖贴天日,下照芝草斑」之句不灭曹氏父子、子言掉头大笑,太白为之夺气。子言笑谓坐客。今日昆仑山压倒太白矣。 田按:山人诗亦有奇致,以较太初,去之尚远,李开先推之遇甚何耶?)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8—1559 【介绍】: 明四川新都人,字用修,号升庵。
杨廷和子。
正德六年进士。
授翰林修撰。
嘉靖初,充经筵讲官,召为翰林学士。
大礼议起,上疏力谏,并与王元正等率群僚伏哭,遭廷杖,死而复苏,遣戍云南永昌卫。
卒于戍所。
慎投荒三十余年,博览群书。
明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推为第一。
但援据博而不免有误,又不免窜改古人,假托旧籍,英雄欺人,亦时有之。
所撰诗、词、散曲等甚多,其诗沉酣六朝,揽采晚唐,创为渊博靡丽之词,造诣深厚,独立于当时风气之外。
但因僻处云南,故不能如李梦阳、何景明为文坛领袖。
另撰各种杂著一百余种。
有《升庵全集》。
词学图录
杨慎(1488-1559) 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明正德六年(1511)进士第一。谥文宪。以博洽冠一时,著述甚富。其诗清新绮缛,独掇六朝之秀,于明代自立门户。工词,涉笔瑰丽富赡,有沐兰浴芳、吐云含雪之妙。有《升庵全集》、《升庵外集》、散曲集《陶情乐府》、《廿一史弹词》。编有《百琲明珠》、《词林全选》。词集名《升庵长短句》。
黄鹤楼志·人物篇
杨慎(1488—1559) 明代文学家。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今四川新都)人。受业于李东阳门下。正德六年(1511)辛未科殿试状元,授翰林修撰。世宗时,因触帝怒谪戍云南永昌卫。卒后追赠光禄寺少卿,谥文宪。其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推为当世第一,有《升庵全集》。正德十年(1516)冬末,经江夏(今武昌)赴京时游览黄鹤楼,作七律《登黄鹤楼》,借登高揽胜表达在坎坷仕宦生涯中仍怡然自得的心境。还曾在其《升庵诗话》中多次对与黄鹤楼有关的历代诗作予以评论推介。
槜李诗系·卷三十九
字升庵成都人正德状元官修撰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用修,少师廷和子。正德辛未赐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嘉靖初谪戍云南永昌卫天启初追谥文宪有升庵集
明诗纪事·戊签·卷一
慎字用修,新都人,大学士廷和子。正德辛未第一人及第,授修撰。以议礼杖谪永昌。天启初,追谥文宁。有升奄集八十一卷、《遗集》二十六卷。 (四库总目,慎以博洽冠一时,其诗含吐六朝,于明代独立门户。薛宁《考功集》:升奄诗穹极词章之绮靡,可以见其卓绝之才;牢笼载籍之青华,可以见其宏博之学。唐四杰不能过也。 升奄集:陆贾《南中行纪》云:「南中百花,惟素馨香特酷烈,彼中女子以采丝穿花心绕髻为饰。」梁章隐《咏素馨花》诗云:「细花穿弱缕,盘向绿云鬟。」用陆贾语,贯花绕髻之饰,至今犹然,。予尝有诗云:「金碧佳人堕马桩,鹧鸪林里采秋芳。穿花贯缕盘香雪,曾把风流恼陆郎。」姜孟宾笑谓予曰:「不谓陆贾风流之案,千年而始发耶?」 《艺苑卮言》:杨用修诗如暴富儿郎,铜山金埒,不晓吃饭著衣。用修谪滇中,有东山之癖。诸夷酋欲得其诗翰不可,乃以精白绫作裓,遣褚伎服之,使酒间乞书。杨欣然命笔,醉墨淋漓裾袖。酋重赏伎女,购归装潢成卷。杨后亦知之,便以为快。用修在沪州,赏醉,胡粉传面,作双丫髻插花。门生异之,诸伎捧腹,游行城市,了不为怍。人谓此君故自污,非也。一措大裹褚衣,亦何所可忌,特是壮心不堪牢落,故耗磨之耳。 《国雅》:杨修撰诗如锦城雪栈,险怪高峻。 《诗薮》:杨用修格不能高,而清新绮缛,独掇六朝之秀,合作自斐然。如题柳七言律云:「垂杨垂柳绾芳年,飞絮飞花媚远天。金距斗鸡寒食后,玉蛾翻雪暖风前。别离江上远河上,抛掷桥边与路边。游子魂销青塞月,美人肠断翠楼烟。」风流蕴藉,字字天成,如初发芙蓉,鲜华莫比。滇中作《春兴》八首,语亦多工。 焦竑《玉堂丛话》:正德丁丑岁,武庙阅《文献通考天文》,星名有注张。问饮天监,不知为何星也。内使下问翰林院,同馆相视愕然。杨公慎曰:「注张,柳星也。《周礼》以注鸣者谝注咮也。《史记律书》:南方诸为七宿,柳为鸟之咮也。史记律书》:西至于注张。《汉书天文志》:柳为鸟喙。」内使以复。同馆戏曰:「子言诚辩且博矣。不干私习天文之禁乎?」嘉靖初,给事中张翀疏有「矞宇嵬琐」四字。上令问内阁,不知也。慎取《荀子非十二子篇》以复。梁文康钦曰:用修之强记,何必减稣颂乎?」 《续玉笥诗谈》:升奄《题唐僖宗行宫柱础》云:「唐帝行宫有露台,础连几度换春苔。军容再向蚕丛狩,王气遥丛骆谷来。万里山川神骏老,五更风雨杜鹃哀。始知蜀道蒙尘驾,不及胡僧度海杯。」楚今故在。游太初为予言,寺僧令匠凿而丹之。乃知李文饶方竹未尝无对。 《明诗选》:宋辕文曰:「用修病在贪博,故使事处往往求巧得拙。要其天才本是奇丽,如百宝流稣。」陈卧子曰:「用修繁蔚之中,时见新警。」李舒章曰:「用修山光风翠,金碧之中,时见灵霞之润。」 王士禛《皇华记闻》:杨用修在滇,制小肩兴,如升之形,仅可容膝。张愈光含题一联其上云:「人到东京须气节。地当西晋且风流。」所谓升奄者以此。 香祖笔记:明诗至杨升奄真以六朝之才而兼六朝之学者。其诗如《咏柳》「垂杨垂柳绾芳年」一篇,世共知之。又《古意》「淩波洛浦遇陈王」、《鹧鸪词》「秦时明月玉弓悬」、《关山月》「迢迢贱妾隔湘川」、《出关拟唐人》「狼弧芒角正鸾环」、《塞下曲》「长榆塞上接龟沙」诸篇,工妙天成,不减前作。又《青蛉行寄内绝句》亦绝妙。大抵皆自古乐府出。益都王遵坦太平论明诗,独推新都为性之者,亦自有见。 《明诗别裁》:升奄以高明伉爽之才,宏博绝丽之学,随题赋形,一空依傍。于李、何诸子外,拔戟自成一队。五言非其所长,以过于秾丽,失穆如清风之旨也。 田按:升奄诗,早岁醉心六朝,艳情丽曲,可谓绝世才华。晚乃渐入老苍,有少陵、谪仙格调,亦间入东波、涪翁一派。前后七子执盟骚坛,海内附和,翕翕成风。馀采升奄、苏门、君采、稚钦、鸿山、萝山、子安、少玄数君子诗,次于李、何之后,王、李之前,别为一集,以见豪杰能自树立者,数不随风会为转移也。)
维基
杨慎(1488年12月8日—1559年8月8日),字用修,庵号升庵,别号博南山人、滇南戍史,四川新都县(今成都市新都区马家镇升庵村)人,祖籍江西庐陵,明朝官员、作家。为内阁首辅杨廷和之子,正德年间状元,官至翰林院修撰。大礼议事件中,因率领百官在左顺门求世宗改变皇考,而遭贬云南,终老于戍地,一生未获赦免。后追赠光禄少卿,谥号文宪。现今成都市新都区仍存有其私家园林升庵桂湖以及杨慎家族墓地,昆明城西山之麓、滇池之畔有升庵祠。杨慎与解缙、徐渭合称“明朝三才子”。杨慎为湖广提学佥事杨春之孙、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杨廷和之子。弘治元年(1488年)生于京师。慎自幼聪颖,十一岁即能作诗。十二岁,写成《古战场文》、《过秦论》,众人皆惊。进京后,写《黄叶诗》,为李东阳所赞赏,让他在自己门下学习。正德二年(1507年)杨慎中式丁卯科四川乡试第三名举人。正德六年(1511年)高中辛未科殿试一甲第一名(状元),赐进士及第,授翰林院修撰,参与修撰《武宗实录》,得到蒋冕、费宏赞赏。正德十二年(1517年)八月,武宗微行出居庸关,杨慎上疏抗谏,被迫称病还乡。明世宗即位,被召至京师,起用任经筵讲官,并经常讲述《舜典》。嘉靖三年(1524年),“大礼议”爆发,杨慎与王元正等二百多人伏于左顺门,撼门大哭,自言“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世宗下令将众人下诏狱廷杖,当场杖死者十六人。十日后,杨慎及给事中刘济、安磐等七人又聚众当廷痛哭,再次遭到廷杖。杨慎、王元正、刘济都被谪戍。
共 3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