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权衡

相关人物:共 14 位
共 1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5—1902 【介绍】: 清江苏吴县人,字清卿,号恒轩,又号恪斋。
同治七年进士。
授编修,以请裁减“大婚”经费,直声震朝中。
光绪十一年,以左副都御史赴吉林,与俄使勘界,争回被侵之珲春黑顶子地。
后为湖南巡抚,甲午战争中,自请率湘军出山海关拒敌,旋以兵败革职。
善篆籀,亦能画,精金石、文字等学,收藏书画、古铜器甚富。
有《恪斋诗文集》、《恪斋集古录》、《古籀补》、《权衡度量考》等。
晚晴簃诗汇·卷一六四
吴大澄,字清卿,号恒轩,又号恪斋,吴县人。同治戊辰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湖南巡抚。有《恪斋集》。
词学图录
吴大澄(1835-1903) 字清卿,号恒轩,又号恪斋。江苏吴县人。同治,历任编修、河北道、太仆寺卿、左副都御史等职。光绪十二年(1886年)擢广东巡抚。善诗文,精书画、金石。有《恪斋诗文集》、《恪斋集古录》、《古籀补》、《古玉图考》、《恒轩吉金录》等。
维基
吴大(1835年—1902年),原名吴大淳(因避清穆宗名讳,而改名大澄),字止敬,又字清卿,号恒轩,又号恪斋,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清代学者、金石学家、书画家、官员。吴大澄于道光十五年(1835)五月十一日生于苏州双林巷。道光二十九年(1849)与兄吴大根一同参加县府试。翌年兄弟二人赴昆山应院试。咸丰元年(1851年)考取县试第七,府试第九名。二年去金陵参加乡试落第。同治三年(1864年)甲子科补行江南乡试,吴大澄中式第三名举人。同治七年(1868年)中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陕西学政、河北道、太仆寺卿、左副都御史。光绪三年(1877)山西、陕西饥荒,吴大澄从天津购得高粱7000石以赈灾。又自己前往灾区,参与救灾。在当地与乡绅合作设立磨厂,存活灾民。光绪六年(1880)授三品卿衔,吉林督办。协助吉林将军铭安办理宁古塔、三姓、珲春等地防务,训练马步新军。又创设了机器制造局,制造弹药,鼓励移民拓殖。光绪十一年(1885年),诏赴吉林,先会见宁古塔副统容山,后会同珲春副都统依克唐阿与俄国使臣重勘珲春黑顶子地边界,援咸丰十一年旧界图,立碑五座,建铜柱,自篆铭曰:“疆域有表国有维,此柱可立不可移。”收回侵界,“而船之出入图们江者亦卒以通航无阻。”光绪十二年(1886年)擢广东巡抚。任内与张之洞联名反对葡萄牙侵占澳门香山。试图阻止清廷与葡萄牙签订条约,不果。光绪十四年(1888年)署河南山东河道总督,修黄河水患,用水泥砌筑砖石坝,加固“郑州十堡”工程;二月,上表要求尊奉皇帝生父醇亲王奕譞为“皇帝本生父”,遭到慈禧太后公开斥责。光绪十五年(1889年)请用新法测绘黄河图,光绪帝命名《御览三省黄河全图》。光绪十八年(1892年)授湖南巡抚。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自请率领湘军出关应战,战败于海城,罢归,返回湖南,不久受命开缺。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朝廷再降旨,将其革职,永不叙用。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卒,年六十八。《清史稿》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62—1633 【介绍】: 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子先,号玄扈。曾入天主教,教名保禄。万历三十二年进士。由庶吉士历赞善。二十八年在南京结识耶稣会传教士意大利人利玛窦。此后,从学天文、数学,且口译笔录,译成《几何原本》前六卷。天启间,累官为礼部右侍郎,为魏忠贤劾罢,落职闲住。崇祯元年召还。擢礼部尚书。奏请用西洋人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及汤若望等推算历法,造《崇祯历书》,自为监督。时后金(清)之势强,议造炮、练兵,有所实施。五年,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旋进文渊阁。次年十月病卒,谥文定。见识通达。所著《农政全书》,汇集本土生产经验,兼收西法。生平常言“富国需农,强国需军”,尤切时势。没后葬故里徐家汇。
维基
徐光启(1562年4月24日—1633年11月8日),字子先,号玄扈,圣名保禄,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明朝末年儒学、西学、天学、数学、水利、农学、军事学等领域学者,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于崇祯朝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任上病逝于北京。
谥文定。
徐光启是中西文化交流和中国近代科学技术事业的先驱之一。
徐光启支持实学,在西学东渐,引进西式火器和发展明军炮兵抵御后金,引种和推广番薯、良种水稻等高产抗逆作物等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
徐光启最著名的事迹之一是他与利玛窦合作汉译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前6卷,其中译定的一些重要术语沿用至今。
此外,他亲自或组织他人与来华天主教传教士合作编译了其他一系列汉文西书。
徐光启是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其尽晚年心血的主要工作是编纂集中国古代农学之大成的《农政全书》和系统介绍西方古典天文学(主要是第谷体系)理论和方法的《崇祯历书》name="崇祯历书"等百科全书式巨著除了徐光启及其门生、合作者编著的《农政全书》(1639年刊行)、《崇祯历书》(1634年完成)、《徐氏庖言》等以及编译的《天学初函》、《泰西水法》、《坤舆格致》等,明代重大的科技文集还有:火器全书《火龙神器阵法》(1403年),朱橚等编的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方剂书《普济方》(1406年),朱橚著《救荒本草》,李时珍著药物全书《本草纲目》(1578年),朱载堉著《乐律全书》、《律学新说》(1584年)、《律历融通》、《算学新说》,程大位著《算法统宗》(1592年),屠本畯著水产书《闽中海错疏》(1596年),潘季驯著《河防一览》,陈实功著《外科正宗》(1617年),茅元仪等编大型军事类书《武备志》,宋应星著技术全书《天工开物》(1637年),徐霞客著《徐霞客游记》(1640年),吴有性著《瘟疫论》(1642年),方以智著《物理小识》(1643年),熊明遇著西学东渐笔记《格致草》,孙云球著光学仪器专著《镜史》(已佚)等;而明初官修的《永乐大典》是中国最大的一部类书。。
徐光启还著有军事文集《徐氏庖言》和数量可观的天主教传道护教文章。
徐光启病逝后,此前由李之藻辑大量徐光启译著等成丛书《天学初函》刊行。
在西学方面启蒙于郭居静、受教于主要合作者利玛窦,徐光启深感中国传统学术于逻辑的严重欠缺和中国数学的停滞落后,因而高度重视演绎推理,以数学为着力点,倡导数学的研习、普及和应用;同时,他以理论指导实践,长期身体力行地进行天文、水利、农业等方面的科学实验和测量以及天文望远镜、西式火炮等的制造,归纳总结实践经验。
徐光启生活在16世纪末、17世纪初,与培根、伽利略、笛卡儿等西欧学术名家同时代且并驾齐驱,在一些方面或有过之而无不及中华民国各界纪念徐光启逝世300周年时,竺可桢于1933年发表《纪念明末先哲徐文定公》一文;又于1934年发表《近代科学先驱徐光启》,文中比较了徐光启和英国近代实验科学的倡导者弗兰西斯·培根这两位同时代的高官学者,认为徐光启在科学思想、科研实践、科研组织、品行声誉、政绩效果等方面均胜于培根。。
在对待西学和西方文明的态度问题上,远早于且不同于清末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冯桂芬“中体西用”等思想,徐光启不仅试图组织人才队伍在道理和技艺各层面虚心学习和利用西方优秀文明成果(“博求道艺之士,虚心扬榷,令彼三千年增修渐进之业,我岁月间拱受其成”),还提出了逐步而全面地理解、融汇并超越(“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先须翻译。
”)的发展路线。
徐光启希望以“修身事天”的基督教信仰匡救时弊,挽回世道人心,“补儒易佛”,改良中华文化。
徐光启是罗马大公教会汉传开教之初的教友领袖和护教士,是中国基督教史上影响力最大、官位最高的奉教士大夫,被称为中国天主教「圣教三柱石」之首。
1933年,徐光启被圣座宣告为“天主之仆”,启动列真福品案;2010年前后,利玛窦、徐光启列真福品案分别重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56—1826 【介绍】: 清广东嘉应人,字焕襄,号芷湾。嘉庆四年进士。由编修知云南曲靖府、永昌府。捐俸购木棉,教民纺织。练乡兵,除暴乱。道光间,官至湖北督粮道。工诗,所作能自成一家面目。有《不易居斋集》、《红豆山房诗钞》
晚晴簃诗汇·卷一一三
宋湘,字焕襄,号芷湾,嘉应人。嘉庆己未进士,历官湖北督粮道。有《红杏山房诗钞》。
词学图录
宋湘(1757-1826) 字焕襄,号芷湾,室名红杏山房。嘉应州(今广东梅县)人。诗人、书法家、教育家。嘉庆进士。自言"作诗不用法",反对摹拟。历任翰林院编修、云南曲靖知府、湖北督粮道。人得其尺幅如获拱璧。有《红杏山房诗抄》。
红杏山房遗藁·题辞
淋漓元气,充塞高厚。人随化运,孰能窥牖。有大力者,负之而走。陶冶在心,端倪在手。或一卷书,或一杯酒。兴来莫遏,挥斥万有。强作品题,杜师韩友。质之先生,曰然否否。馆侍长洲顾莼。(《红杏山房遗藁》电子版录入:顾青翎)
不易居斋集·叙
予自乾隆壬子领解北上,守礼部试四次,周七霜乃归,出都门时,则己未之十月矣。其前三年,盖依南海陈榕溪师(名鹤翔)三河县斋,读书为多。其后三年,则栖止镶黄旗觉罗官学教习舍中,坐客无毡,种花度日,实惟此时,而中宵抱疚,八十老亲,尚操砚田以活不肖之妻若子。仰天刺心,不可告人,每一搦管,愁苦森发,爱我者见辄戒之,而不能知予心之所自来也。不易居斋随身自额,尚非心语,况其诗乎?然而是则为不易居斋之诗矣。年来血泣,转眼星移,恩重词垣,行将有日。捡理残箧,片纸零星,则皆丙辰以后之作,聚而复汰,仅若干首,都为一集。夫乡里父老,艰苦半生,逮有子孙,提携曝背,缕缕前时负贩事,移晷未休,岂自鸣意得哉?心良苦耳。则我是集何肯弃耶?何肯弃耶? 嘉庆七年壬戌冬月,宋湘自叙。
丰湖漫草
惠州西湖,以东坡先生得名,水之清不如杭,居然水也;湖之广不如杭,居然湖也;湖上之长林、丰草、名亭、杰阁不如杭,居然长林、丰草、名亭、杰阁也。颍之西湖吾未见,见杭之西湖矣,不能废惠之西湖也。今年侨寓湖上,风日佳时,一艇一笠,未尝不出,出,未尝不有所题识,殆游者结习略同耳。家玉洲随予读书,知予生平善弃,乃遂默为检存。自春徂秋,得诗若干首,秋杪肺病,不复出,诗遂少,今依原录,以关涉湖山者居前,而年中赠荅写怀之作附焉,题曰「丰湖漫草」,聊志游踪。湖故二,曰丰,曰鳄,东坡以后统名西湖,今称丰湖者,纪寓也。 嘉庆六年辛酉岁小除日,宋湘自叙。
燕台剩沈
余自嘉庆乙丑岁入都,散馆居词垣,今癸酉岁出守,计优游燕台者九年。自愧才学薄浅,不能配古作者,所有恭纪朝廷大典礼诗歌,无一足存,其馀酬应文字,心自薄之,了事即不复省览。间遇登山临水与夫交游唱和、书画题词之事,性不耐烦,多不起草,清酒三升,振笔挥扫为快,他日有传其句,为笑为诵者,余多不知为余语也。此若干首,乃从友人案头录记者,攫之以归,因题曰《燕台剩沈》,盖千百中之十一,聊以志一泥一爪云尔。 嘉废十八年九月四日,楚江舟中自记。
南行草
嘉庆十八年,岁在癸酉,予由翰林出守云南。既念吏事未谙,恐负君父,复念巢痕未扫,再到何时。出门之日,勿勿芒芒,如有所失。水陆途中,益复无偶。万物无端,毕来怀抱,积习未除,辄复成咏,凡得若干首,是为《南行草》。
滇蹄集
滇蹄集者,予出守滇中,积年所作,删而仅存者也。骚层之音,时或不免人窃议焉。昔人重内轻外,今则无是,予亦无以自解。大抵人各有好,饮蜜不以为甘,啖蔗不以为美,非其好也,况非蜜非蔗,更可知矣。昔人又谓劳者善歌,予之所履不可谓劳,而乃自谓可歌,宜其不善也,然则存之柰何。今之人,生必写照,殁必谱年,得其真者,十一二尔。是物虽筌蹄,犹愈于彼,故不复避旁人訾笑而终存之,敢曰一官一集也哉? 嘉庆二十五年岁在庚辰,正月十五日大雪中,五华山下自记。
楚艘吟·跋
右《楚艘吟》一卷,芷湾先曾叔祖自欲付剞劂而亲订定者也。癸丑十月,公孙伯元叔出原稿示维松,得熟读焉。后己未,流寇入乡,所有公家旧藏文诗原稿散失无存。公曾孙禧星少尹,宦滞于浙西多年,其红杏山房文诗集板,皆维松家代收藏,因思是卷弗出,睹全豹者觉终遗一爪也,敬成公志而授之梓人。 同治己巳六月,再从孙维松识。
应试排律诗
应试排律诗与诸体诗不同。
诸体诗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可我为政,而应试排律则必题为政者也。
其为体也似下,而工之甚难,犹文中之有八股文。
然无才不可,无学不能,而题以制之,法以绳之,才可运而不可得骋,学可用而不可得夸,役于题外与滞于题中,二者均失,故甚难也。
至其为章法、句法、字法也,抽胎换节,合气调声,未尝不与古同,而刚柔燥湿又别,不讲者不知也。
每见乡里英隽,以诗自许,乃观其应试之作,秕糠沙石,触目即是,横骛中窒,不可卒读。
见者摈之而不知悟,犹强其词曰「壮夫不为」,是何异侈谈古文而顾卤莽灭裂于八股文者乎?
则又何必操笔砚以赴风檐?
徒博人之一掷也。
予非于此道能工者,顾尝降其心与此事相从,每叹「吟安一个字,撚断数茎须」,正应试诗之谓也。
偶检出旧时涂抹若干首,以与及门友生质,亦愿有志场屋者之降心以求焉尔。
嘉庆八年癸亥上元日,宋湘自叙。
维基
宋湘(1756年—1826年),字焕襄,号芷湾,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客家人,清代政治人物、诗人 。宋湘出身贫寒,受家庭影响勤奋读书,十七岁即中秀才。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中壬子科解元,嘉庆四年(1799年)中进士,入翰林院。嘉庆十八年(1813年)以翰林院编修的身份出任云南曲靖知府。到任时,正遇秋涝洪灾。他立即组织救灾抢险,并很快制服了水患。水患平息后,又发展当地经济,开展纺织业,被誉为“贤吏”。后又被调往广南永昌大理,以及代理滇西道员等。宋湘故居位于今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白渡镇创乐村。
韩贞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16—1585 【介绍】: 明扬州府兴化人,字以中,号乐吾。
以制陶瓦为生。
时泰州樵夫从王艮讲学,贞从之游,师事王艮子王襞。
粗识文字。
因卖屋还债,居窑中。
于农闲时历各村聚众谈学,以化俗为任。
从游者甚众。
有诗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61—1527 【介绍】: 明福建莆田人,字寿卿,号松厓。弘治三年进士。赴两广督逋赋,还授刑部主事,擢广东佥事、浙江布政使。佞臣钱宁乱法纪,公卿台谏皆不敢言,良永独谓当斩。嘉靖时任右副都御史。有《方简肃文集》。
维基
方良永(1461年—1527年),字寿卿,号松崖,福建兴化府莆田县人,民籍。
福建乡试第四十六名举人,弘治三年(1490年)庚戌科进士。
负责督逋两广,为广东右布政使刘大夏所器重,随后归还授刑部广东司主事,升刑部员外郎,改广东佥事。
跟随刘大夏平定琼州民变。
正德初年,方良永因反对刘瑾而被借海南杀人事而被贬。
再起为湖广副使,再升广西按察使。
检举揭发巡按御史朱志荣罪。
迁山东右布政使,调任浙江左布政使。
曾上疏阻挡钱宁以制钞二万而纳贿敛财,因担心祸及其身,年其母年老,而上三疏乞休离去。
明世宗即位,朝廷内外交相举荐。
拜为右副都御史,抚治郧阳。
因母老上疏乞终养。
都御史姚镆请求破格褒宠。
尚书乔宇、孙交亦称其家无赢赀,应以侍郎潘礼、御史陈茂烈以前惯例,赐以廪米。
世宗下诏每月给三石。
久之,母卒,世宗下诏赐祭葬。
服除,以故官担任应天巡抚,他尚在家中即赐敕。
路经衢州事得病,上疏乞致仕,未报遽归而卒。
死后有南京刑部尚书之命。
讣闻上报,世宗赐恤如制,谥简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62—1744 【介绍】: 清山东益都人,字伸符,号秋谷。
康熙十八年进士。
官至右春坊右赞善。
二十八年,因在国忌日至洪升家看《长生殿》演出,革职。
娶王士禛甥女,曾向士禛问古诗声调,未复,乃愤而自行探索,著《声调谱》及《后谱》;又著《谈龙录》,非议王士禛“神韵说”。
与阎若璩为忘年交,所作文章,于经学亦颇具识见。
另有《礼俗权衡》、《饴山诗文集》。
晚晴簃诗汇·卷四十七
赵执信,字伸符,号秋谷,益都人。康熙己未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右赞善。有《饴山堂集》。
词学图录
赵执信(1662-1744) 字伸符,号秋谷,又号饴山。山东益都(今青州)人。康熙十八年(1679)进士。授编修。主山西乡试。迁右赞善。康熙二十八年(1689)以在佟皇后丧期观演《长生殿》传奇而罢官。所交游皆一时名士,朱彝尊、陈维崧等皆重之。为王士禛甥婿,而持论不合。论诗服膺冯班,称私淑弟子。有《饴山堂集》。词集名《饴山诗馀》。
清诗别裁集
字伸符,山东益都人。康熙己未进士,官左春坊左赞善。○赞善以宴饮观剧去官,时年尚未壮也。高才被放,纵情于酒,酣嬉淋漓,嫚骂四座,借以发其抑郁不平之概,君子可以谅其志焉。○生平服虞山冯氏定远,称私淑弟子,而于渔洋王氏,著《谈龙录》以贬之,然责人斯无难,未必服渔洋之心也。诗品奔放有馀,不取蕴酿,兹所录者半属《观海集》中之作,馀略见云。
维基
赵执信(1662年—1744年),字仲符,号秋谷,晚号饴山,山东益都人。王士禛甥婿。曾祖赵振业是天启乙丑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康熙元年(1662年)出生,九岁能文,康熙十八年(1679年)进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任山西乡试正考官;二十五年(1686年),升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并担任《明史》纂修官。官至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朱彝尊、陈维崧、毛奇龄非常赏识赵执信的才华,"尤相引重,订为忘年交。"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八月,应洪升邀请,观演《长生殿》。黄六鸿弹劾赵执信在国忌日饮酒看戏。赵执信主动承担全部罪责,“余至考功,一身任之”,最后以“国恤张乐大不敬”的罪名革职除名。康熙四十年(1701年)、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两度游天津。雍正三年(1725年),返回故里。次年,退居因园。雍正十一年(1733年)冬,赵执信病目致盲。与宋琬、王士禛、朱彝尊、查慎行、施闰章并称“清初六大家”。赵执信晚年写《谈龙录》,专为批驳王士禛诗论而作。乾隆九年(1744年)卒,年八十三。身后藏书归李文藻。著有《谈龙录》、《饴山堂文集》、《因园集》(四库全书录本)等。今赵执信故居(因园)、赵执信墓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朱日辉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徽州府婺源人,字充美。
笃志嗜学,于书无所不读。
弃举子业,专治医学。
按脉审方,一以儒理为权衡
知县周天建重其名,时加币聘,而日辉从无私请。
有《医学元要》、《加减十三方》、《试验奇方》、《闻见录》、《大家文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南江宁人。
精武术。
康熙间,在京师某贵邸及扬州富商家与人角技,皆胜。
自言“所以能胜人者,善借其力以制之耳”。
雍正间,曾以江宁顾云如“邪术不轨”案被捕。
后年八十余而卒。
佚事流传甚广,多荒诞难信。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94—1857 【介绍】: 清湖南邵阳人,字默深,又字墨生、汉士。
道光二年举人,会试落第,纳赀为内阁中书,二十五年始成进士。
熟于国故朝章,从刘逢禄学《公羊春秋》。
治学以经世致用为宗旨,与龚自珍齐名。
入陶澍等幕,襄助筹办漕、盐、河诸大政。
鸦片战争后作《海国图志》,倡“师夷长技以制夷”说。
成进士后官高邮知州。
晚年弃官潜心著述。
有《古微堂诗文集》、《圣武记》、《元史新编》、《老子本义》等。
晚晴簃诗汇·卷一四七
魏源,字默深,邵阳人。道光乙巳进士,由内阁中书历官高邮知州。有《古微堂诗集》。
黄鹤楼志·人物篇
魏源(1794—1857) 清末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谱名远达,字汉士,后字默深(亦作墨生),号良图。湖南邵阳金潭(今属隆回)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官至高邮知州。生前多次登临黄鹤楼,考证山脉、河道的古今变化。嘉庆十九年(1814)冬,随父出洞庭湖赴北京途中,借赏雪之兴独自登临黄鹤楼,远眺江汉景色,写下《黄鹤楼》五言律诗;嘉庆二十五年,路过武昌,写《江行杂诗》以抒登临黄鹤楼之感慨;道光二十四年(1844)秋,在汉阳送文学家姚莹,再次作诗《汉阳送人入蜀二首》,流露出对黄鹤楼的留恋之情。
维基
魏源(1794年4月23日—1857年3月26日),原名远达,字默深,一字墨生,又字汉士,号良图。清湖南省邵阳县金潭人(今邵阳市隆回县金潭)。为晚清思想家,新思想的倡导者、林则徐的好友。魏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文人之一。清朝道光二年(1822年)魏源29岁参加顺天乡试,考中举人,试卷得到宣宗褒扬,但此后会试却落第,房考刘逢禄深感可惜。1840年至1841年,曾参与裕谦戎幕,依照英国战俘的口供编成《英吉利小志》。1841年7月,在镇江与林则徐相遇,纵谈时事和今后对策。1843年1月,依靠林则徐在广州翻译的报纸并以林的《四洲志》为基础写就50卷的《海国图志》,而魏源撰写该书时曾长年待在南京,其宅邸即小卷阿。后魏源捐内阁中书,直到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方中进士,殿试位列三甲第93名,以知州分发江苏,赞权兴化。官至高邮州知州。1847年,魏源前往广州、澳门,访问知名儒者陈澧,会晤葡萄牙理事官,又前往香港,采购各国书籍,将《海国图志》拓展为60卷。1853年,依据西方新出著述,如葡萄牙人马吉士的《地理备考》,续写为100卷。晚年隐居杭州,潜心佛教,法名承贯。病逝于杭州。《清史稿》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玄懿。洪武初应诏修《元史》,授翰林编修,兼教功臣子弟。历吏部郎中、国子助教。博学工诗文,与高启齐名。有《兰庭集》。
槜李诗系·卷三十九
字玄懿吴郡人洪武初翰林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玄懿,长洲人。洪武初召修元史除翰林院编修改吏部郎中辞归复起国子助教有兰庭集
明诗纪事·甲签·卷六
徽字元逸,长洲人。
洪武初,与修《元史》,授翰林编修,改吏部郎中,辞归。
复起国子助教。
有《兰庭集》六卷。
田按:元逸与高季迪同徵修《元史》,史成同授编修。
洪武三年,帝御阙楼召对,擢季迪户部侍郎,元逸吏部郎中,俱以逾冒辞,赐白金放归。
季迪有诗酬元逸云:「顾馀忝乡里,才华敢论美。
丹诏偶见徵,云萝同起。
谒帝入九关,咫尺瞻天颜。
从兹谬通籍,接武诸公间。
朝侍青坊读,夜陪玉堂宿。
讲罢分禦羹,吟成刻官烛。
并命超列卿,宠极翻忧惊。
我叨掌国计,君佐持权衡
偕辞向明主,叩天听天语。
敕赍内帑金,东还特相许。
」纪其事也。
共 1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