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元好问

相关人物:共 69 位
共 788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发愤谁能识史迁,无言我欲效焦然。
浮云身世离群雁,逝水光阴下濑船。
旧岁几人思汉腊,寒宵有鹤话尧年。
山中甲子今何日,醉读《离骚》独问天。
去岁留诗别,嗟哉白发人!
冠依子夏制,居切左丘邻。
执籥充振鹭,脩辞缀获麟。
终须愁坎壈,勿用诮嶙峋(道园尝以江左先贤甚众,后生晚进,知者盖鲜,欲取元裕之《中州集》遗意,别为《南州集》以表章之,以病目而止。)
雨泛八首(五月廿六日) 其四 雨荷(乾隆丙申)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新荷才见两三荣,骤雨杯如沆瀣倾。
细听声为小石调,遗山佳曲面前呈。
乍情乍雨,清和天气正芳妍。
千红万紫多缘。
好是携手行吟,放浪倚香肩。
赏惜春人丽,醉酒花娟。

银轮半圆。
且莫管照情偏。
笑语鸳鸯槛畔,鹦鹉帘前。
经参浴佛,寄后约欢浓我即仙。
期素愿、长伴年年。
下马平潭驿,访古六贤堂。
滏阳政宽简,涌云思炜煌(赵尚书秉文堂即涌云楼旧基赵有记)
文献总文柄,杨赵齐辈行(杨文献云翼)
左司富才藻,晚节犹芬芳元左司好问
栾城老封龙,鉴湖映末光(李文正治)
四贤既卓荦,堪此一瓣香。
后益以王吕,名迹能禁当(王司业构吕忠肃思诚)
山川景英哲,祠宇成苍凉。
士节古所重,此道今凋伤。
荒城郁茂草,倚徙悲残阳。
摩诘秀千叶,柳州俨天人。
义山最崛起,流别自有真。
上下五百载,遗山接清尘。
自馀诸作者,海山罗奇珍。
尝鼎分一脔,已足甘喉唇。
鄙人老无学,枌榆私所亲。
岂惟乡里贤,名与天壤新。
我初慕圣道,矫首思河津。
缅维三千篇,删述垂千春。
大雅久凋丧,风流随波沦。
昔者卜子夏,论诗河之滨。
沿洄溯洙泗,馀润沾穷鳞。
文章宁小技,矩矱存先民。
以兹慰衰晚,奋翼攀凤麟。
既得金鹅子(金鹅天章斋名),刮眼辨玉珉。
子居玉溪上,义山旧卜邻。
况复龙门峻,岧峣临高旻。
执鞭今所愿,参驾岂同伦。
蚍蜉与大树,天赋理则均。
撼之适足笑,安分不失身。
扁舟阻千里,寸心无由申。
所期乡国间,诗教还清淳。
艳梦冷湘屏。
小雨衾涡听到明。
断送江南秋去也,瑽琤。
懒续幺弦第二声。

归棹佛狸城。
漫说伤心画不成元遗山句,一片伤心画不成)
带得六朝烟水返,凄清。
天上人间寄与卿。
欧阳公晚年乞守洪州,累表不得请。于是归江右之志遂不果。余诗所谓其居偏方,熟于欧文者能知之,盖公之不归庐陵,其志深有可谅者矣!南渡以后,宋人多议公此事。洪景卢,杨延秀之贤,亦未免有此意。甚者谓公子孙居颍,为金人所戕而遂绝,是大不然。近年奉诏修三史,一日于翰林故府中,捃金人遗书,得元遗山裕之手写《壬辰杂编》一帙,中言安平都尉完颜斜烈,汉名鼎,字国器,尝镇商州,偶搜伏于竹林中,得欧公子孙甚多,以欧公之故,并其族属乡里三千馀人悉纵遣之,则知未尝歼于金兵也,此好事者为之辞明矣。元遗山,金士领袖,生平极重欧公,尝有诗云:「九原如可作,吾愿从欧阳。」北人至今佩服其言。振先归以似乡先生桂隐刘公一观。
欧公孙子多,擘派以为四。
暮年归颖阴,非无首丘志。
乞洪不得请,由是懈归计。
考公生平言,亦颇憾先世。
先世多才贤,生适逢五季。
辐员政分裂,尽瘁于所事。
竟乏垂世名,盖亦限地势。
况复公少孤,坎𡒄蜀汉裔。
身当混一秋,代逢承平际。
择里审所安,实迩辇毂地。
子孙托畿内,宦辙亦云易。
人情曷免尔,公岂溺声利。
讵知汳𥵂移,南北寻暌异。
一枝先南迈,司造有深意。
沙溪标德里,泷冈重茔祭。
至今青原家,十世祀不替。
振先吾宗英,守正耻骫骳。
訚訚保家法,处约不少怼。
嘉树无由枝,嘉谷无穗滞。
原本既不凡,时需谅无弃。
矧今抡俊髦,往往论根器。
老夫辞册府,多病久憔悴。
徒怀荐士心,言莫士轩轾。
赋诗当推毂,自愧辞已费。
憧憧青云友,谁如古人谊。
映雪 近现代 · 黄锡朋
七言律诗
贫士家传只一经,春风偏不到空庭。
案头旧帙能分白,座上寒毡欲失青。
愧我竟成餐字蠹,凭渠权作照书萤。
化为银界清凉近,凄绝遗山野史亭。
万事灰心犹薄宦,尘埃未免劳形。
故人相见似河清。
恰逢梅柳动,高兴逐春生。

卜昼匆匆还卜夜,仍须月堕河倾。
明年我去白鸥盟。
金闺三玉树,好问紫霄程。
共 788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