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多军

相关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66—1444 【介绍】: 明江西丰城人,一名垕,字原夫。
洪武三十年进士,授行人,奉使四方,未尝受馈遗。
永乐初为湖广按察司佥事,时武陵多军籍,民家与之通婚有顾虑,宗载以理谕之,一时婚者三百余家。
后坐事谪杨青驿夫。
寻起御史,巡按交趾,及归,行李萧然,不携当地一物。
英宗时,累迁南京吏部尚书,乞休归。
维基
黄宗载(1366年—1444年),一名垕,字原夫,江西行省南昌府富州(今江西丰城)人。进士。洪武三十年,其中春榜三甲第三名进士。永乐初年,为湖广按察使司佥事,后连坐任杨青驿丞。后起官担任御史,弹劾权贵。后巡按交趾,之后升任南京吏部尚书,后乞归乡。
多卯 朝代:西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人。
多军子。
嗣父爵为无锡侯
武帝征和四年坐与赵文王将兵追反虏,至弘农,擅弃兵还,赎罪,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荆南人,一说扶风人。登进士第。一说举进士不第。代宗大历中,卫伯玉镇荆南,辟为从事。后又入湖南观察使崔瓘、桂管观察使李昌夔幕府。历辰、虔二州刺史。工诗,多感伤身世之作。又工书。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44?—800? 荆南(今湖北荆州)人。肃宗上元至代宗永泰(760—766)间,来往于长安、洛阳、齐、赵、泾州、陇西等地。大历元年(766)入蜀,见岑参于成都。次年东下至江陵,荆南节度使卫伯玉辟为从事。五年后十数年间,先后依附于潭州刺史崔瓘、桂州刺史李昌巙。德宗建中三年(782)曾任侍御史。次年出为辰州刺史。贞元七年(791)前后为虔州刺史。晚年似曾任永州刺史。生平见《新唐书·艺文志四》、《唐才子传》卷三。今人傅璇琮有《戎昱考》、谭优学有《戎昱行年考》。戎昱诗风沉郁,多伤乱、述怀之作,胡震亨谓与杜甫相接(《唐音癸签》卷二六)。严羽称“戎昱之诗,有绝似晚唐者”(《沧浪诗话》),则谓与聂夷中、杜荀鹤相通。《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断句2。
唐诗汇评
戎昱,生卒年不详,荆南(今湖北江陵)人,或云扶风(今陕西兴平东南)人。曾佐颜真卿幕。宝应元年,经滑州、洛阳赴长安,遇王季友,同作《苦哉行》。卫伯玉镇荆南,辟为从事。大历中,入湖南崔瓘幕,后又佐桂管李昌巙幕。建中中,返长安,供职御史台。贬为辰州刺史,后又官虔州刺史,贞元十三年左右在任,卒。有《戎昱集》五卷,已佚。《全唐诗》存诗一卷。
全唐文·卷六百十九
昱。德宗时人。元和朝官朗州刺史。

作品评论

沧浪诗话
戎昱在盛唐为最下,已滥觞晚唐矣。戎昱之诗有绝似晚唐者。
时天彝《唐百家诗选评》
戎昱稍为后辈,多军旅离别之思,造语益巧,用意益浅矣。
唐才子传
昱诗在盛唐,格气稍劣,中间有绝似晚作。然风流绮丽,不亏政化,当时赏音,暄传翰苑,固不诬矣。
《唐诗品》
戎使君诗,锐情古作,力洗时波。当时作者类以质木自胜,君独远扬风力,近郁天藻,词既流美,复协声调。《苦哉行》、《泾州出师》等作,铿然金石之奏,虽越石感乱,明远戍边,何以过之?后之论者,多采列新声而忽古意,混称于建中以后作者,不几听乐而卧诸鸿蒙者乎?
《十三唐人诗》
戎昱诗在中唐,矫矫拔俗……诸篇靡不深情远致,清丽芊眠。
《大历诗略》
戎昱,戴叔伦诗,品既不高,体又不健,只以指事陈词婉切动人,不可谓非唐音之夙好者。
石洲诗话
戎昱诗亦卑弱,《沧浪诗话》谓“昱在盛唐为最下,已滥觞晚唐”是也。然戎昱赴卫伯玉之辟,当是大历初年,其为刺史,仍在建中时,应入中唐,不应入盛唐。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邱希范、庾子山,倩骨清言,达情婉至。律绝清新,自是中唐本色,而天然韵骨,含态生恣,大历之常词,乃晚唐之极思也。
《诗学渊源》
其诗辞旨清拔,多感慨之作。乐府尤以气质胜;七律则承子美之遗规,开白傅之先河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8—829 【介绍】: 唐陇西姑臧人,字君虞。李揆族子。代宗大历四年登进士第。德宗建中四年登书判拔萃科。客游燕赵,幽州节度使刘济辟为从事。宪宗元和中历秘书少监、集贤学士、散骑常侍等。文宗大和元年,以礼部尚书致仕。歌诗与李贺齐名,乐工争求之。佳作妙句,人或施之图绘、或以为歌词。一说,乃大历十才子之一。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48—829 字君虞,排行十,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人。代宗广德二年(764)凉州陷于吐蕃前,随家迁离故土,定居洛阳。大历四年(769)登进士第,授华州郑县尉。两年后又中讽谏主文科,擢郑县主簿。九年入渭北节度使臧希让幕,随军北征备边。德宗建中二年(781)转入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幕,曾巡行朔野。四年以书判登拔萃科,授侍御史。贞元元年(785)后辗转于天德军杜希全、邠宁张献甫、幽州刘济幕,至十六年方离军府。后入朝官都官郎中、中书舍人、河南少尹、秘书少监、集贤殿学士,官至右散骑常侍。文宗大和元年(827)加礼部尚书衔致仕。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今人卞孝萱有《李益年谱稿》、谭优学有《李益行年考》颇详备。李益诗名早著,其经历与创作可分三期。一为入军幕前之青年期,诗风近“十才子”,以五律为长,《喜见外弟又言别》、《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等为代表作;二为处军旅中达26年之壮年期,多作边塞诗,为创作之顶峰。内容丰富,思绪深沉,抒发从戎之心情,描绘塞上之风光,《塞下曲》、《夜上受降城闻笛》、《从军北征》等豪迈慷慨,为七绝之代表作。七律《过五原胡儿饮马泉》、《同崔邠登鹳雀楼》,亦气势雄健,境界壮阔,亦为大历七律所罕见。三为入朝后之晚年作品,多流连光景,慕仙向道之作,追慕闲适,成就不高。李益身跨大历、元和两代,其七绝凝炼含蓄,韵味深长,甚得后人推崇,胡应麟以为“七言绝,开元之下,便当以李益为第一”(《诗薮》内编卷六)。他体亦颇多佳作。《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著录其诗2卷,今存《李益集》(一名《李君虞集》)2卷。今人范之麟有《李益诗注》。台湾学者王梦鸥撰有《唐诗人李益和他的作品》,分段考述其生平系诗,不乏独到之见。《全唐诗》存诗2卷,《全唐诗续拾》补入1首。
唐诗汇评
李益(748-约829),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大历四年(769)登进士第。六年,登制科举,授郑县主簿。历参渭北臧希让、朔方李怀光、灵州杜希全、邠宁张献甫幕。元和中召为都官郎中、中书舍人,出为河南少尹,复入为秘书少监、集贤学士,历太子右庶子。元和末,迁右散骑常侍。大和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益风流有文词,诗名早著,其诗或画工图绘,或唱为乐曲,流播一时。有《李益集》(一名《李君虞集》)二卷行世。《全唐诗》编诗二卷。
全唐文·卷四百八十一
益。宰相揆族子。第进士。宪宗闻其名。召为秘书少监集贤殿学士。迁太子宾客。转右散骑常侍。太和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时又有太子庶子李益同在朝。故世言文章李益以别之。

作品评论

《国史补》
李益诗名早著,有“征人歌且行”一篇”,好事者画为图障。又有云:“回乐峰前沙似肯,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天下亦唱为乐曲。
诗人主客图
李益:清夺雅正主。
旧唐书本传
(益)长为歌诗,贞元与宗人李贺齐名。每作一篇,为教坊乐人以赂求取,唱为供奉歌词。
唐诗纪事
益录其从军诗赠左补阙卢景亮,自序云:从事十八载,五在兵间,故为文多军旅之思。
或因中酒酣,或时塞上兵寝,投剑秉笔,散怀于斯文。
率皆出乎慷慨意气,武毅果厉。
唐才子传
(益)风流有词藻,与宗人贺相埒,每一篇就,乐工赂求之,被于雅乐,供奉天子。如《征人》、《早行》篇天下皆施之绘画。二十三受策秩,从军十年,运筹决胜,尤其所长。往往鞍马间为文,横槊赋诗,故多抑扬激历悲离之作,高适、岑参之流也。
《唐诗品》
君虞生习世纷,中遭顿抑,边朔之气,身所经闻。故《从军》、《出塞》之作,尽其情理,而慕散投林,更深遐思。古诗郁纡盘薄,姿态变出,自非中唐之致。其七言小诗,与张水部作等,亦《国风》之次也。
《艺苑卮言》
岑参、李益诗语不多,而结法撰意雷同者几半,始信少陵如韩淮阴“多多益善”耳。
诗镜总论
李益五古,得太白之深,所不能者澹荡耳。太白力有馀闲,故游衍自得,益将矻矻以为之。
唐音癸签
李君虞生长西凉,负才尚气;流落戎旃,坎壈世故。所作从军诗,悲壮宛转,乐人谱入声肷,至今诵之,令人凄断。
唐音癸签
唐人诗谱入乐者,初、盛王维为多,中、晚李益、白居易为多。
《诗源辨体》
李益,贞元时人。五言古多六朝体,效永明者,酷得其风神。七言古,气格绝类盛唐。……五言律,气格亦胜,《白马羽林儿》一篇,可配开、宝;“霜风先独树,瘴雨失荒城”一联,雄伟亦类初唐。七言绝,开、宝而下,足称独步。
《诗源辨体》
李益、权德舆在大历之后,而其诗气格有类盛唐者,乃是其气质不同,非有意复古也。
《唐诗别裁》
七言绝句,中唐以李庶子、刘宾客为最,音节神韵,可追逐龙标、供奉。
《大历诗略》
李尚书益久在军戎,故所为诗多风云之气。其视钱、刘,犹岑参之于王、孟,鲍照之于颜、谢也。七绝尤高,在大历间无与颉颃者。
《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
此公下笔,獐无弱调。自是天宝以后有数人物,其名噪一时,有以也夫。
养一斋诗话
大抵益诗深于七绝,律体乃其所短。
张澍《李尚书诗集序》
迹汉以来,仲宣赋从军,只贡颂谀;灵运送秀才,徒述怀思。唯君虞以爽飒之气,写征戍之情,览关塞之胜,极辛苦之状。当朔风驱雁,荒月拜狐,抗声读之,恍见士卒踏冰而皲瘃,介马停秣而悲鸣,讵非才之所独至耶?其他章句,亦清丽绝伦,宜与长吉齐名,无所愧让。
《越缦堂读书记》
若论绝句,则李十郎之雄浑高奇,不特冠冕十子,即太白、龙标亦当退让。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邱希范、吴叔庠,而参宗于摩诘。长于托咏,朗润风华,正如落花依草,妍然妩媚。馀作少衰,开晚唐之派.大历十人,固其杰也。
《诗学渊源》
其诗辞藻秀发,自然清丽,源出齐梁,而独多高致,但少古耳。近体七律如《马嵬》诸作,虽格高调逸,晚唐莫及,然已为西昆“三十六体”之宗矣。

人物简介

维基
许成章,字凯稚,号石虹,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人。
万历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应天乡试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壬戌科进士。
吏部观政,三年授太平县知县,五年(1625年)调宁波府定海县知县,七年本省同考,德性醇和,勤于课士,文有不中题解,辄改削之,其所甲乙,靡不餍诸生意。
又以邑多军伍,视之无异于民,方中营之复也,主者欲少减其饷,成章谓所省几何,徒滋口实,不若益之,以见德也。
饷仰于慈邑,值岁祲苦籴,请半折,成章拒之曰:岂能使荷戈者半饿,而守望且安所告籴乎!
水军获盗海外,鞠者过听而欲纵之,成章独言何以责后获,即有疑可矜,亦宜酌加,以罪庶无姑息之弊。
时议者竞言开垦金塘,成章与郡守计,毋徒空言害与之争,第翔其价以召募,民无应者,议自止矣。
会浙江巡抚欲移定海守哨之师,以守舟山,总兵者难之,成章力言舟山为定邑保障,移守较便,其擘画中窍类如此。
在任二载,静以定纷,百姓晏然。
以考最,升兵部职方司主事,丁母忧归。
崇祯四年补礼部仪制司主事,五年升祠祭司员外,六年升浙江按察司佥事,温州巡海道,八年丁忧。
崇祯十三年(1640年)考察,调任广东按察司佥事,十四年升本省海北道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