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司马相如

相关人物:共 68 位
共 68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
顾駉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顾駉(?—?),字牧园,号木原,又号沙苑,江苏如皋县人。
清朝官员、诗人。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举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联捷进士,授广西平南县知县,丁忧归里。
服阙,补湖北麻城县知县。
历署郧阳府、安陆府知府,积案一空。
工诗文、书法。
文园六子”之一。
冯爔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冯爔,浙江钱塘县人,由康熙五十二年癸巳恩科举人,乾隆六年任四川顺庆府岳池县知县。
是一位政治人物,明清时曾在四川顺庆府岳池县(位于今四川东北部,武周万岁通天二年分南充、相如二县置,是一个千年古县)担任官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浙江秀水人,字皆令。杨世功妻。工诗词及小赋。楷书仿《黄庭经》,山水似吴镇。明亡后流亡吴越间,曾于西湖断桥边赁一小阁,卖画自给。有《离隐词》、《湖上草》、《如石阁漫草》。
简介
字皆令,浙江嘉兴人。月辉从妹。杨世功室。以诗名,乙酉之变,转徙吴阊,羁迟白下,后入金沙,再迁绛云楼中,取资于翰墨,乞食于仕绅。刻有《湖上草》。
晚晴簃诗汇·卷一八三
黄媛介,字皆令。媛贞妹,杨世功室。有《湖上草》、《如石阁漫草》。
林下词选
媛介,久以诗文擅名,其书画亦为世所称赏。《离隐歌·序》云:“予产自清门,归于素土。兄姊(名媛贞)雅好文墨,自少慕之。乃自乙酉逢乱被劫,转徙吴阊,迁迟白下后入金沙,闭迹墙东(琴张居士名园)。虽衣食取资于翰墨,而声影未出于衡门。古有朝隐、市隐、渔隐、樵隐,予迨以离索之怀,成其肥遁之志焉。将还省母,爰作长歌,题曰《离隐》,归示家兄,或者无曹妹续史之才,庶几免蔡琰居身之玷云尔。”
画徵录
皆令,工诗赋,善山水,得吴仲圭法,太仓张西铭溥闻其名,往求之。时皆令已许杨氏世功,杨久客不归,父兄劝之改字,誓不可卒归于杨。乙酉城破家失,乃转徙吴越间,饔飧于诗画焉,尝为新城王阮亭写山水小幅,自题诗曰“懒登高阁望青山,愧我年来学闭关。淡墨遥传千载意,孤峰只在有无间。”词旨亦隽永。
无声诗史
媛介,嘉禾黄葵阳先生族女也。髫龄即娴翰墨,好吟咏,工书画,楷书仿黄庭经书,似吴仲圭,而简远过之。其诗初从选体,入后师杜少陵,清洒高洁,绝去闺阁畦径。适士人杨世功,萧然寒素。皆令黾勉同心,恬然自乐也。乙酉鼎革,家被蹂躏,乃跋涉于吴越间,困于槜李,踬于云间,栖于寒山,羁旅建康,转徙金沙,留厚怨而不怒,既足观于性情,且可以考事变,此闺阁而有林下风者也。
续图绘宝鉴
媛介,善诗词,楷书摹黄庭经十三行,画山水小景有元人笔致,长安闺秀多师事之。
妇人集
皆令,诗名噪甚,恒以轻航载笔,格诣吴越间,僦居西泠段桥头,凭一小阁,卖诗画自活,稍给便不肯作。厉鹗题黄媛介《江山秋眺》画扇“寥落江山发兴新,疏松列翠指通津。闺中也自伤秋旅,写出双帆不见人。”
静志居诗话
俞右言云亡友黄鼎平立二妹,一字皆德,一字皆令,均有才名。皆德为贵阳朱太守房,老深自韬晦。世徒盛传皆令之诗画,然皆令青绫步障,时时载笔朱门,微嫌近风尘之色,不若皆德之冰雪净聪明也。
两浙輶轩录
邓汉仪曰:皆令,杨世功之配也,产自清门,兄姊皆好文墨。皆令遂娴诗词,且工画。吴祭酒梅村曾制《鸳湖闺咏四章》赠之。乙酉遭乱,转徙吴阊,羁白下,后入金沙,闭迹墙东。张无放及夫人于氏资给之,时时往来虞山,与柳夫人为文字交。其兄开平不善也,然皆令实贫甚,时鬻诗画以自给。后僦居西陵,所居一楼与两高峰相对,隃糜侧理,是其经营,终不免卖珠补屋之叹也。地主汪然明时招至不系园,与闺人辈饮集。每周急焉,继从风雪中渡西兴入梅市,与商夫人居,闺秀唱和,所著有《越游草》。予客湖上,世功携皆令诗及画见赠,珍之箧笥,弗敢佚也。
槜李诗系
黄媛介,书法钟王,人以卫夫人目之,画亦点染有致。
会稽商夫人景兰赠之诗云“门锁蓬蒿十载居,何期千里觏云裾。
才华直接班姬后,风雅平欺左氏馀。
八体临池争幼妇,千言作赋拟相如
今朝把臂怜同调,始信当年女校书。
”王端淑有寄皆令《梅花楼诗》云:“买舠急欲探先春,风雪偏羁病裹身。
闻有梅花供色笑,客途如尔未全贫。
”“冻笔涂残半是鸦,剡溪渺渺竟迷槎。
相逢只恐梅花笑,怪我春来不忆家。”
闺秀词钞
字皆令,秀水人,杨世功室。有《离隐词》、《湖上草》。
槜李诗系·卷三十五
媛介字皆令秀水人文学象三之妹与姊媛贞俱擅丽才而媛介尤有声香奁间书法钟王人以卫夫人目之画亦点染有致适杨元勋夫妇偕游江湖为闺塾师以终有湖上草王端淑曰皆令倚马自命落纸如烟摘其佳篇苍然秀劲会稽商夫人景兰赠之诗云门锁蓬蒿十载居何期千里觏云裾才华直接班姬后风雅平欺左氏馀八体临池争幼妇千言作赋拟相如今朝把臂怜同调始信当年女校书王端淑有寄皆令梅花楼诗云买舠急欲探先春风雪偏羁病里身闻有梅花供色笑客途如尔未全贫冻笔涂残半是鸦剡溪渺渺竟迷槎相逢只恐梅花笑怪我春来不忆家尝自作离隐歌序云予产自清门归于素士兄姊雅好文墨自少慕之遭时多艰萍踪无定转徙吴阊羁游白下后入金沙闭迹墙东虽衣食取资于翰墨而声影未出于衡门古有朝隐市隐渔隐樵隐予殆以离索之怀成其肥遁之志焉将还省母爰作长歌题曰离隐归示家兄或者无曹妺续史之才庶几免蔡琰居身之玷云尔吴梅村制鸳湖闺咏四章赠之词见本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广汉雒人,字伯仁。
少以文章显。
和帝时,侍中贾逵荐尤有司马相如、扬雄之风,拜兰台令史。
安帝时迁谏议大夫,受诏与刘珍等撰《汉记》。
帝废太子为济阴王,尤上书谏。
顺帝立,迁乐安相。
卒年八十三。
全后汉文·卷五十
尤,字伯仁,广汉雒人。永元中,召诣东观,拜兰台令史,稍迁。安帝时,为谏议大夫。顺帝初,迁乐安相。卒年八十三。有《集》五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42 【介绍】: 明浙江鄞县人,字选之,号石溪。陆称子。嘉靖二年进士。授刑部主事,以争大礼被廷杖。官至广东右布政使。
甬上耆旧诗·卷九
先生字选之按察副使称之第二子也美风仪质性英锐过人读经史百家言一览辄解解辄能不忘操笔为文即奇气横发率出自胸中所造直追古人时论目为柳柳州苏文忠一流以进士为刑部主事值大礼议起先生哭谏廷杖几绝而苏寻以才推典十三司章疏数断大狱若绳沈藩不法处分哈密情罪举朝不能决先生直以片词折之改武库员外郎是岁朝廷初命内臣司外文柄先生出主福建考称得人转礼部仪制郎中上方稽古礼文更新制作创四郊亲籍亲蚕诸议内降旁午先生讨论陈奏须臾凡数四宗伯大臣尽倚以为办上特颁白金采币旌其才竟以永嘉所忌出为福建按察副使摄海道漳故利窟先生严立法禁诸射利奸人无不敛迹迁河南参政值岁旱蝗民多流徙先生劳心招恤所复业数百万人寻迁广西按察使时弩滩猺贼侯公丁杂处胡蓝二姓间共为寇当事议大举兵歼之先生曰是坚贼党而分我兵力也且顺逆难尽明不若讨渠首而释其馀弩滩果定尚书毛公秉钺至安南知先生才密与谋先生为画征抚之策安南遂平随迁广东布政使以内艰归卒于家先生少负才雄视当世豪杰每诵陈同甫人中之龙文中之虎意以自许居官判棼解剧应之常有馀时方以丰功巨绩期之竟赍志而殁识者憾焉所著诗文集藏于家余尝手录先生诗七十一首序之曰书曰诗曰志谓诗在能宣其志所欲言也由是谐之成声束之中律此论诗之本也三百篇言孝子之志莫如蓼莪七章言忠臣之志莫如北山六章彼亦尽其志所欲言而止初不知有自我先有自我后也以至司马长卿所夜诵苏属国所赠枚生所唱叹铜雀三祖所歌尚仍各言其志也自钟嵘作诗品于一人下必系曰其源出于某家形似彷佛可发一笑后人祖其说遂谓确有所本然初未尝显然剽窃也至西涯之后北地勃兴一时词人尽宗之转相拟议刻画字句以能作楚相衣冠抵掌足欺新丰犬鸭便谓得附正宗于是天下之诗俱言人所言不复自言其志矣吾乡诸先生耻之自白斋文懿文定十馀家并能卓荦自持不同于流俗而吾石溪陆先生更以奇气激亢横绝其间先生少负异才意历落自许睨视一世慕古人仗节死义事所过奇山水必登望既以廷诤大礼受杖每言及永嘉长鬣竖儒辄欲横唾其面试读其挽罗峰与李中溪叙别诸诗执义忼慨声詈并发浩然沛然直写其志所欲言而莫能禦正使懦夫读之亦有起色盖先生论诗专以性情为主尝曰宋不能唐唐不能汉魏其似者宋之唐唐之汉魏耳斯其持论独立若此以俯视世人闭气噎声句䜈字割毕身作诗未得吐心吐意自作一语真𪘏𪘏可怜虫也仲长统曰百家杂碎请用从火唐荆川先生曰若付祖龙当使南山竹木减价差快人意矣先生诗惟家乘写本一卷故词家无知先生者其后人陆珍俟出此卷相示余谓家藏神剑长闭室中使龙身虎气不得腾出人间亦奚贵世有风胡子邪因为手录其诗一卷序而传之万生允诚曰先生方选白斋二集今复录石溪诗其伯仲若何余曰白斋高士石溪奇男子风格微不同但白斋力去陈言确以作者自命石溪则无意求工而芜言宿气亦能摆落要诸两先生真诗家之乌获也
维基
陆铨(1492年—?),字选之,号石溪,浙江宁波府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人,军籍。嘉靖二年进士。治《易经》,正德十一年(1516年)由国子生中式丙子科浙江乡试第十四名举人,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科会试第三名,第二甲第三十四名进士。授刑部主事。与弟弟陆釴同时参加大礼议之争,下诏狱并被廷杖。升兵部员外郎,嘉靖七年(1528年)四月与刑部主事江以达主持福建乡试。历迁福建按察司添注副使,尝摄海道,十三年九月升河南布政司右参政,十六年十一月升任广西按察使。奉命讨伐地方地方武装起义,事成后十八年(1539年)六月因功进山东右布政使,以内艰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18—514 【介绍】: 或作保志、宝志。世称宝公或志公。南朝僧。金城人。俗姓朱。少出家于京师道林寺,师事沙门僧俭,修习禅业。宋明帝泰始中,出入钟山,往来都邑。好作预言,语如谶记,当时帝王士庶皆视为神僧而信奉之。齐武帝迎入华林园,梁武帝准其出入禁内。
全梁文·卷七十一
宝志一作保志,俗姓朱,金城人,宋泰始中年已五六十,俗呼为志公。齐永明中迎入华林园,寻住东宫后堂,天监十三年卒,葬钟山。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九 神化科
不测之人也。宋元嘉中。金陵人朱氏妇于上巳日。闻儿啼鹰巢中。梯树得之。养以为子。方面莹彻如镜。手足皆鸟爪。七岁去。依钟山大沙门僧俭。为童子。长而落发。脩习禅观。坐必阅旬浃。久之。忽无定居。多来往皖山剑领之下。发而徒跣。著锦袍。饮啖同流俗。恒以剪刀。及镜缣帛等。负之柱杖而。趋经聚落。儿童哗逐之。或微索酒。或累日不食。尝从食鲙者。求鲙。食者与而心非之。即吐水中皆成生鱼游去。时时题诗。初不可解。后皆有验。建元间。异迹甚著。丞相高嵩为武帝言之。以礼自皖山。迎至都下。馆于陈征虏家。辄自剺其面。出十二首。观世音相。慈严妙丽。倾都观叹。后帝忿其惑众。收付建康狱。而游行市里。不少变。然在狱中者自若也。一夕使吏取门外所食物。且则文惠太子竟陵王以金钵盛饭。满两舆送供。至建康令吕文显以事启帝。诏迎至禁中。俄有诏屏除后宫。为家人𡩷。吏亦以例出公。已而犹见公于景阳山上。引比丘七辈行道。帝怒使推验失所在。吏曰。公出久矣。今在省中。吏就视之。则身如涂墨者。帝闻而大惊。陈显达镇江州殷齐之以大司马从行。往辞公公。引纸画鸦授之。曰缓急可用也。显达叛。齐之遁去。显达遣骑追之。将及。齐之窘甚。时晚景嚑黑。树林阴翳。无所见群鸦噪其上。因念公前日所授画。意即匿其处以免。鄱阳忠烈王饭公于私弟。去则置荆枝于门上。俄诏王领荆州。 卫尉胡谐病。以书邀屈。语尤切。公题其书尾曰。明屈翌日果尸出。 僧法正欲以衣施而求之龙光罽宾两寺。皆无有。曰夜宿此黎明去矣。厉侯伯。公所厚善者。又求之其家。侯伯曰。公昨就吾家行道倦。今卧未兴。求者视之。笑而起。公在花林园。忽重著三布帽。然亦不知何自得也。俄而武帝崩。文慧太子豫章文献王相继薨。而齐亦自此季矣。灵味寺沙门宝亮。欲施公衲帔。未及有言。公辄自来持帔去。仲熊尝问己仕所至。直解杖头左索。掷予之。仲熊后。果至尚书左丞。永明中。馆东宫后堂。旦暮每出入诸门无他。末年忽褰衣疾走。以避云。门有血污人。逮西昌害郁林先令。载尸寄故阉人徐龙驹家。其犊车所过颈血涂。户限皆满。建武中。明帝害诸生高士。江泌忧之。南康王子琳访公祸福。公以香炉举覆其灰曰。都尽都尽。后皆如其语。徐陵儿时。父𢹂诣公。公拊之曰。天上石麒麟也。屯骑桑偃谋不轨。公见之戟手。诟曰。若欲斮头穴胸邪。偃汗下不敢仰视。梁受禅。武帝以前朝过于禁锢。至是诏释之。尝问曰。弟子烦惑未除。何以治之。答曰十二。又问。十二之旨。曰在书字时节刻满中。又问。何时得净心脩习。曰安乐禁。又问年祚远近曰。元嘉元嘉。帝欣然。以为享祚倍宋文之年。天监五年冬旱。雩祭备至。而雨不降。志谓左右曰。吾病不差。就官乞活。傥不奏白。官应得祸。即上启愿于华光殿。讲胜鬘经请雨。帝即命沙门法云讲之。终夕而雪。志又以刀横水盂上。良久雨。帝初繁刑。公假以神力。令见高祖受极苦于地下。自是省刑。诏画工张僧繇写公像。藏禁中僧繇下笔辄不自定。扣头哀恳。公笑曰。毗婆尸佛蚤留心。直至如今不得妙。帝偶同公临江。纵望。有物溯流而上。公举杖引之。随杖至。盖紫旃檀也。诏供奉官俞绍雕公像。顷刻而成。神情如生。帝大悦。置内庭。为子孙世世福。时法云寺云光师讲经。天为雨华。帝意其證圣。夜于含光殿。焚疏请约志云光傅大士四老斋。翌日。云光不至。公尝听法云讲法华。至假使黑风。问风果有否。曰世谛故有。第一义谛故无。公曰。若体是假有此亦不可解邪。法云默然。公则自为主客。辨难锋出。一座莫有解者。帝尝从容。问国祚有流难否。公指其喉视之。侯景之乱。尤追绎其言焉。有僧一曰石头。浮杯来谒帝。帝方与客棋。吟曰杀之。棋罢问。僧所在。侍卫奏适蒙旨。已杀之矣。帝嗟悼。以问公。公曰。陛下前身蚯蚓也。僧尝为锄草者。误 杀蚯蚓。今偿债耳。天监十三年。公移花林园像置所居房。帝闻之曰。大师将去我耶。是岁十二月忽命。奏丝竹彻昼夜。至六日终于兴皇寺临亡然一烛。付后閤舍人吴庆以闻。帝叹曰。大师不复留矣。烛者将以后事嘱我乎。帝昔与公临钟山之定林指前独龙冈阜曰。此为阴宅。则永其后。帝曰。谁当得之。志曰先行者得。至是以金十二万。易其地。以葬焉。皇女永康公主薨。尽施其妆奁。建浮图五层于其上。且冠以无价宝珠云。仍建开善精舍敕陆倕制铭干冢内。王筠勒碑于寺门。处处传其遗像焉。毕工。上幸其寺。公忽见于云间。万众欢呼。声震山谷。敕谥广济大师。公显迹之始。可五六十许。及终亦不老。有徐栖道者。年九十三。自言是公外舅弟少公四岁计其亡时。盖九十七矣。
神僧传·卷第四
释宝志。
本姓朱氏。
金城人。
初朱氏妇闻儿啼鹰巢中。
梯树得之。
举以为子。
七岁依钟山僧俭出家修习禅业。
往来皖山剑水之下。
面方而莹彻如镜。
手足皆鸟爪。
止江东道林寺。
至宋大始初忽如僻异。
居止无定饮食无时。
发长数寸常跣行街巷。
执一锡杖。
杖头挂剪刀及镜。
或挂一两匹帛。
齐建元中稍见异迹。
数日不食亦无饥容。
与人言始若难晓。
后皆效验。
时或赋诗言如谶记。
江东士庶皆共事之。
齐武帝谓其惑众收驻建康。
既旦人见其入市。
还检狱中志犹在焉。
志语狱吏。
门外有两舆食来金钵盛饭。
汝可取之。
既而齐文惠太子竟陵王子良。
并送食饷志。
果如其言。
建康令吕文显以事闻。
武帝即迎入宫居之后堂。
一时屏除内宴。
志亦随众出。
既而景阳山上犹有一志与七僧俱。
帝怒遣推检其所閤。
吏启云。
志久出在省。
方以墨涂其身。
时僧正法献欲以一衣遗志。
遣使于龙光罽宾二寺求之。
并云昨宿且去。
又至其常所造厉侯伯家寻之。
伯云。
志昨在此行道。
旦眠未觉。
使还以告献。
方知其身分三处宿焉。
志常盛冬袒行。
沙门宝亮欲以衲衣遗之。
未及发言。
忽来引衲而去。
后假齐武帝神力。
使见高帝于地下常受锥刀之苦。
帝自是永废锥刀。
武帝又常于华林园召志。
志忽著三重布帽以见。
俄而武帝崩。
文惠太子及豫章王相继而薨。
永明中常住东宫后堂。
一日平明从门出入。
忽云。
门上血污衣褰衣走过。
及郁林见害车载出。
此帝颈血流于门限。
齐卫尉胡谐疾病请志。
志注疏云明屈。
明日竟不往。
是日谐亡。
载尸还宅。
志曰。
明日尸出也。
齐太尉司马殷齐之随陈显达镇江州辞志。
志画纸作树。
树上有乌。
语云。
急时可登此。
后显达逆节。
留齐之镇州。
及败齐之叛入庐山。
追骑将及。
齐之见林中有一树。
树上有乌如志所画。
悟而登之。
乌竟不飞。
追者见乌谓无人而返。
卒以见免。
齐屯骑桑偃将欲谋反。
往诣志。
志遥见而走。
大呼云。
围台城欲反逆斫头破腹。
后又旬事发。
偃叛走朱方。
为人所得。
果斫头破腹。
梁鄱阳忠烈王尝屈志至第。
忽令觅荆子甚急。
既得安之门上莫测所以。
少时王出为荆州刺史。
其预鉴之明此类非一。
志多去来兴皇净名两寺。
及梁武即位下诏曰。
志公迹均尘垢神游冥寂。
水火不能焦濡。
蛇虎不能侵惧。
语其佛理则声闻以上。
谈其隐沦则遁仙高者。
岂得以俗士常情空相拘制。
何其鄙陋一至于此。
自今行来随意出入勿得复禁。
志自是多出入禁中。
尝于台城对梁武帝吃鲙。
昭明诸王子皆侍侧。
食讫武帝曰。
朕不知味二十馀年矣。
师何为尔。
志公乃吐出小鱼依依鳞尾。
武帝深异之。
如今秣陵尚有鲙残鱼也。
天监五年冬旱。
雩祭备至而未降雨。
志忽上启云。
志病不差就官乞活。
若不启白官应得鞭杖。
愿于华光殿讲胜鬘经晴雨。
梁武即使沙门法云讲胜鬘。
竟夜便大雨。
志又云。
须一盆水加刀其上。
俄而雨大降。
高下皆足。
舒州灊山最寄绝。
而山麓尤胜。
志公与白鹤道人皆欲之天监六年二人俱白武帝。
帝以二人皆具灵通。
俾各以物识其地得者居之。
道人云。
某以鹤止处为记。
志云。
某以卓锡处为记。
已而鹤先飞去。
至麓将止。
忽闻空中锡飞声。
志公之锡遂卓于山麓。
而鹤惊止他所。
道人不怿。
然以前言不可食。
遂各以所识筑室焉。
有陈征虏者。
举家事志甚笃。
志尝为其见真形。
相如菩萨像焉。
志知名显奇四十馀载。
士女供事者不可胜数。
然好用小便濯发。
俗僧闇有讥笑者。
志亦知众僧多不断酒肉讥之者。
饮酒食猪肚。
志勃然谓曰。
汝笑我以溺洗头。
汝何为食盛粪袋。
讥者惧而惭服。
晋安王萧纲初生日。
梁武遣使问志。
志合掌云。
皇子诞育幸甚。
然冤家亦生。
于后推寻历数与侯景同年月日而生也。
会稽临海寺有大德。
常闻杨州都下有志公语言颠狂放纵自在。
僧云。
必是狐狸之魅也。
愿向都下觅猎犬以逐之。
于是轻船入海。
趋浦口欲西上。
忽大风所飘。
意谓东南六七日。
始到一岛中望见金装浮图千云秀出。
遂寻径而往至一寺。
院宇精丽花卉芳菲。
有五六僧皆可年三十。
美容色并著真绯袈裟。
倚杖于门树下言语。
僧云。
欲向都下为风飘荡。
不知上人此处知何州国。
今四望环海。
恐本乡不可复见。
答曰。
必欲向扬州即时便到。
今附书到钟山寺西行南头第二房觅黄头付之。
僧因闭目坐船。
风声定开眼。
如言奄至西岸。
入浦数十里至都。
径往钟山寺访问。
都无字黄头者。
僧具说委曲报云。
西行南头第二房。
乃风病道人。
志公虽言配在此寺。
常在都下聚乐处。
百日不一度来。
房空无人也。
问答之间不觉志公。
已在寺厨上乘醉索食。
人以斋过日晚未与。
间便奋身恶骂寺僧。
试遣沙弥绕厨侧漫呼黄头。
志公忽曰。
阿谁唤我。
即逐沙弥来到僧处。
谓曰。
汝许将猎狗捉我。
何为空来。
僧知是非常人。
顶礼忏悔。
授书与之。
志公看书云。
方丈道人唤我。
不久当亦自还。
志公遂屈指云。
某月日去。
便不复共。
此僧语众。
但记某月日。
至天监十三年冬。
于台后堂谓人曰。
菩萨将去。
未及旬日无疾而终。
尸骸香软形貌熙悦。
临亡然一烛以付后閤舍人吴庆。
庆即启闻。
梁武叹曰。
大师不复留矣。
烛者将以后事属我乎。
因厚加殡送。
葬于钟山独龙之阜。
仍于墓所立开善寺敕陆倕制铭于冢内。
王筠勒碑文于寺门。
传其遗像处处存焉。
高僧传·卷第十 神异下
释保志。
本姓朱。
金城人。
少出家止京师道林寺。
师事沙门僧俭为和上修习禅业。
至宋太始初忽如僻异。
居止无定饮食无时。
发长数寸。
常跣行街巷。
执一锡杖。
杖头挂剪刀及镜或挂一两匹帛。
齐建元中稍见异迹。
数日不食亦无饥容。
与人言语始若难晓后皆效验。
时或赋诗言如谶记。
京土士庶皆共事之。
齐武帝谓其惑众收驻建康。
明旦人见其入市。
还检狱中志犹在焉。
志语狱吏。
门外有两舆食来金钵盛饭。
汝可取之。
既而齐文慧太子竟陵王子良并送食饷志。
果如其言。
建康令吕文显以事闻武帝帝即迎入居之后堂。
一时屏除内宴。
志亦随众出。
既而景阳山上犹有一志与七僧俱。
帝怒遣推检失所在。
问吏启云。
志久出在省。
方以墨涂其身。
时僧正法献欲以一衣遗志。
遣使于龙光罽宾二寺求之。
并云。
昨宿旦去。
又至其常所造厉侯伯家寻之。
伯云。
志昨在此行道旦眠未觉。
使还以告献。
方知其分身三处宿焉。
志常盛冬祖行。
沙门宝亮欲以衲衣遗之。
未及发言。
志忽来引纳而去。
又时就人求生鱼鲙。
人为办觅。
致饱乃去。
还视盆中鱼游活如故。
志后假武帝神力。
见高帝于地下。
常受锥刀之苦。
帝自是永废锥刀。
齐卫尉胡谐病请志。
志往疏云明屈。
明日竟不往。
是日谐亡。
载尸还宅。
志云。
明屈者明日尸出也。
齐太尉司马殷齐之随陈显达镇江州辞志。
志画纸作一树。
树上有乌。
语云。
急时可登此。
后显达逆。
即留齐之镇州。
及败齐之叛入庐山。
追骑将及。
齐之见林中有一树。
树上有乌。
如志所画。
悟而登之。
乌竟不飞。
追者见乌谓无人而反。
卒以见免。
齐屯骑桑偃将欲谋反。
往诣志。
志遥见而走。
大呼云。
围台城欲反逆斫头破腹。
后未旬事发。
偃叛往朱方。
为人所得。
果斫头破腹。
梁鄱阳忠烈王尝屈志来第。
会忽令觅荆子甚急。
既得安之门上莫测所以。
少时王便出为荆州刺史。
其预鉴之明此类非一。
志多去来兴皇净名两寺。
及今上龙兴甚见崇礼。
先是齐时多禁志出入。
今上即位下诏曰。
志公迹拘尘垢神游冥寂。
水火不能燋濡。
蛇虎不能侵惧。
语其佛理则声闻以上。
谈其隐伦则遁仙高者。
岂得以俗士常情空相拘制。
何其鄙狭一至于此。
自今行道来往随意出入勿得复禁。
志自是多出入禁内。
天监五年冬旱。
雩祭备至而未降雨。
志忽上启云。
志病不差就官乞治。
若不启百官应得鞭杖。
愿于华光殿讲胜鬘请雨。
上即使沙门法云讲胜鬘。
讲竟夜便大雪。
志又云。
须一盆水加刀其上。
俄而雨大降高下皆足。
上尝问志云。
弟子烦惑未除。
何以治之。
答云。
十二识者。
以为十二因缘。
治惑药也。
又问十二之旨。
答云。
旨在书字时节刻漏中。
识者以为书之在十二时中。
又问。
弟子何时得静心修习。
答云。
安乐禁。
识者以为禁者止也。
至安乐时乃止耳。
后法云于华林寺讲法华。
至假使黑风。
志忽问风之有无。
答云。
世谛故有。
第一义则无也。
志往复三四番。
便笑云。
若体是假有此亦不可解难可解。
其辞旨隐没类皆如此。
有陈御虏者。
举家事志甚笃。
志尝为其现真形。
相如菩萨像焉。
志知名显奇四十馀载。
士女恭事者数不可称。
至天监十三年冬。
于台后堂谓人曰。
菩萨将去。
未及旬日无疾而终。
尸骸香软形貌熙悦。
临亡然一烛以付后阁舍人吴庆。
庆即启闻。
上叹曰。
大师不复留矣。
烛者将以后事属我乎。
因厚加殡送葬于钟山独龙之阜。
仍于墓所立开善精舍。
敕陆倕制铭辞于冢内。
王筠勒碑文于寺门。
传其遗像处处存焉。
初志显迹之始。
年可五六十许。
而终亦不老。
人咸莫测其年。
有徐捷道者。
居于京师九日台北。
自言是志外舅弟。
小志四年。
计志亡时应年九十七矣。
时梁初蜀中又有道香僧朗。
亦并有神力云。
简昌璘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简昌璘(?
年—?
年),湖南邵阳进士,由翰林改铨,乾隆三十八年署顺庆府通判。
是一位政治人物,明清时曾在四川顺庆府岳池县(位于今四川东北部,武周万岁通天二年分南充、相如二县置,是一个千年古县)担任官吏。

人物简介

闺秀词钞·卷七
字玉树,常熟人。有《团扇词》。
众香词
玉树,少攻诗词,及笄,偶游萧寺,邂逅太仓王郎,遂订丝萝,扁舟归之。
后因事败,其父讼之于官,口供其词,脍炙人口。
供得:“吴氏幼育玉树,长娴书史。
重重深院,禁锁春心十五年;寂寂芳踪,学赋悲秋三百首。
祸因踏青南陌,惹来蝶乱风狂;坐缘东禅,偶遇莺俦燕侣。
太仓王郎,才同子建,貌类潘安。
颜色既调,传得伊心寄流水;投梭不拒,漫将妾意作行云。
吟风和咏,恰成红叶之媒;对月调弦,永作白头之好。
寄游丝于东阁,两易春秋;绾绣带于西厢,一经寒暑。
又恐欢娱无久,离别有时。
是以王郎浮范蠡之舟,贱妾踵西施之迹。
将谓五湖浩荡,云雨常存;岂知三岛漂流,风波顿作。
命之不由,夫复何恨。
欲效重瞳之妇,仗剑君前;甘作季伦之姬,捐躯楼下。
幸逢秦镜,立释楚囚。
秉燃犀之照,水怪露形;奋范叔之庭,山魈破胆。
忆昔当垆卓氏,服缟素而就相如,汉王不罪;掌珠红拂,着紫衣而归李靖,杨帅不追。
古有是事,今亦宜然。
伏望仁天,将身断归王氏。
庶使潘郎无怨,还夸掷果之车,贾女多情,永遂偷香之愿。
”令怜其才,遂为永好。

人物简介

简介
杨柔胜(约公元一五七三年前后在世)字新吾,武进人。
生卒年及生平均无考,约明神宗万历初前后在世。
工作曲,著有传奇《绿绮记》一本,《曲录》谱司马相如、卓文君故事。

人物简介

明诗纪事·乙签·卷二十二
英字邦彦,钱塘人。
有《宾山集》、《蕉雪稿》、《竹东小编》,《湖山咏录》。
西湖游览志馀》:刘邦彦善诗翰,隐居不仕,遨游湖山,名振远近。
吴兴丘天祐赠诗云:「惭愧无琼报木桃,论文惟觉醉醇醪。
昔年公干名先重,今日相如赋最高。
酒畔吴歌红线毯,袖中章草紫霜毫。
风流更在诸公上,日日题诗付薛涛。
」 田按:钱塘马浩澜、刘邦彦诗词妍丽,扬瞿存斋之馀波,刘较马似为胜也。
共 68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