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奎报

相关人物:共 1 位
共 9 首
我师鲁叟犹圩顶,吾祖玄元亦厚唇。
谁谓春卿镜中态,依俙如画两君真。
君不见昔时周大常,一年三百五十九日斋而清。
又不见今时李春卿,阅岁一万八十日,今日幸而醒。
莫作大常妻,一窥怒犯斋。
莫作春卿妇,醉倒不与偕。
彼清我狂虽或异,于妇均是生不谐。
不如却作梁鸿妻,不耻布裙与荆钗。
贤相敌欢有馀,举案与眉齐。
予为天寿寺大禅师讳智觉所赏遇。每造丈室。辄使酒佯狂。略不读内典。师曰。子之狂。年少使然。行必自省。但古之士大夫。多读法华经。为修心之要。子亦尔耶。予感泣谛听。自是常读不辍。凡读八万七千五百五言。则实众生入一乘之弘门也。又约于师曰。三日内能颂二卷乎。师未之信焉。凡阅三日。诣方丈。背经颂之。未及首品之终。师焚香危坐而听曰。老僧自少业是经。犹未颂一卷一品。而子之捷若是。岂宿劫所习耶。因复以止观大义。略指遵之。予颇窥一斑。退作法华经颂奉呈云。
佛以众生颠倒故,从权引喻导实性。
会三趣一理难穷,不二门中超众圣。
譬如日到天中央,此是亭午罄无影。
时诸天人皆谛听,六十小劫如食顷。
哀哉三界苦煎熬,有类诸子游火宅。
初将䍽驾喻出之,仍赐犪轩七宝饰。
若人四读未拆理,心犹其心舌其舌。
是舌非舌心非心,然后乃得真寂灭。
弟子居士字春卿,稽首妙法莲华经。
劫劫生生愿受持,傥见舌底青莲生。
髯粗而靡,唇厚且赪。
此何人者,似若春卿
果是春卿,影耶形耶。
形尚虚妄,惟梦之似。
何况是影,梦中梦尔。
五纪升沈,区区一身。
八幅素中,俨然似人。
写心虽难,微露于真。
凡我子孙,毋笑予丑。
但传其心,无忝祖考。
满树春红泣露华,映门垂柳欲藏鸦。
作诗亦是妨真兴,闲看东风扫落花。
按:李文简晬光芝峰类说曰。丽朝学士陈澕。洪州人。诗甚清丽。与李奎报同时。翰林别曲所谓李正言,陈翰林双韵走笔者也。其五台山诗曰。画里当时见五台。扫云苍翠有高低。今来万壑争流处。自觉穿云路不迷。又有诗曰。作诗亦是妨真兴。闲看东风扫落花。
李春卿 金 · 陈澕
七言绝句
啾啾多言费楮毫,三尺喙长只自劳。
谪仙逸气万象外,一言足倒千诗豪。
按:补闲集曰。陈补阙读李春卿诗云。啾啾多言费楮毫。三尺啄长只自劳。谪仙逸气万象外。一言足倒千诗豪。及第吴芮公曰。逸气一言。可得闻乎。陈曰。苏子瞻品画云。摩诘得之于象外。笔所末到气已吞。诗画一也。杜子美诗虽五字。中尚有气吞象外。李春卿走笔长篇。亦象外得之。是谓逸气。谓一语者。欲其重也。夫世之嗜常惑凡者。不可与言诗。况笔所未到之气也。
九原一旦成千古,四海三年遏八音。
按:补闲集曰。李史馆允甫尝与人评曰。吾曩与李翰林春卿同在禁林。时康庙大行。诰院,翰署皆作挽词。李曰。未信宾天终不返。却疑游月傥还来。院署诸老拱手叹服。时陈翰林澕亦云。九原一旦成千古。四海三年遏八音。不及李远矣。又言九原非。
石障嵓屏不假妆,草烟苔露自然香。
白云溪暗猿声歇,片月松高鹤梦长。
己与陶潜携慧远,不须山简到襄阳。
夜阑称尽斗杓落,醉札多情雁数行。
随处浮踪乱不差,一床风雨卧僧家。
为时悲早飘头雪,入夜醒迟落眼花。
吟罢灯华棋上暗,谈馀斗□案前斜。
个中风物何烦问,数笔江山□□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