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张邦昌

相关人物:共 61 位
共 6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7 【介绍】: 宋杭州钱塘人,字钦叟。哲宗元祐九年以荫登第。历提举河东常平、江东转运判官。徽宗时迁起居舍人,言河北边备废弛,宜及时整治,命为河北都转运使。知沧州,治水有方,城赖以全。召拜户部侍郎,复治京师暴水以平。宣和初,忤宰臣王黼,贬知滁州,又历青、潭、杭州。钦宗靖康初,拜相,主和议,止诸道勤王兵。及金兵薄城下,始悔之,被劾罢相。汴京失陷,被逼书名推戴张□昌,遂服药自尽。
全宋诗
唐恪(?
~一一二七),字钦叟,馀杭(今属浙江)人(《金石萃编》卷一三三《澹山岩题名》)。
哲宗绍圣元年(一○九四)进士(《浙江通志》卷一二四),调郴县尉。
知榆次。
擢提举河东常平、江东转运判官。
徽宗大观中,召为屯田员外郎,迁起居舍人。
未几,命为河北都转运使。
出入中外,历知梓州、沧州、扬州、滁州、潭州、杭州。
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进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金人入汴,主和议,割三镇,止诸道勤王兵勿前,为御史所劾,罢相。
靖康二年,金人逼立张邦昌,恪署名,仰药而死。
宋史》卷三五二有传。
全宋文·卷三○四一
唐恪(?
——一一二七),字钦叟,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以荫登第,调郴尉,知榆次,累官江东转运判官。
大观中,招纳夷人称职,迁右司员外郎、起居舍人。
迎辽使还言事,命为都转运使、加集贤殿修撰,迕中贵人,降知梓州。
徙沧州,进龙图阁待制、知扬州。
召拜户部侍郎,宣和初,迁尚书。
为王黼所陷,罢知滁州。
宣和五年召为吏部尚书,徙户部,请外,得知杭州。
靖康初,拜同知枢密院事,至则为中书侍郎,八月进拜少宰兼中书侍郎,但无济时大略。
次年二月京城失守,金人逼百官立张邦昌,既书名推戴,仰药而死。
著有《古今广说》及文集等。
见《东都事略》卷一○八,《宋史》卷三五二本传及《艺文志》五、《艺文志》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7 【介绍】: 宋建州崇安人,字端朝。
翁彦深弟。
哲宗绍圣四年进士。
累官御史中丞。
钦宗靖康之变时,为江淮荆浙制置转运使,充经制使,撰文誓众,领兵入援,并贻书切责张邦昌
高宗即位,除江南东西路经制使。
全宋诗
翁彦国(?~一一二七),字端朝,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哲宗绍圣四年(一○九七)进士。累官御史中丞。徽宗宣和四年(一一二二),知江宁府改知杭州。七年,提举南京鸿庆宫(《乾道临安志》卷三)。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再知杭州,改知镇江府(同上书)。金人入汴,为江淮荆浙制置转运使,充经制使。高宗建炎元年,知江宁府兼江南东西路经制使。同年七月卒(《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赠少保。清嘉庆《崇安县志》卷七有传。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二七○六
翁彦国(?——一一二七),字端朝,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绍圣四年进士。政和间为福建路转运副使,宣和中官至御史中丞。靖康时为徽猷阁直学士、江淮荆浙制置发运使。建炎元年五月,知江宁府兼江南东西路经制使。七月卒。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三之一三六、食货六一之一、方域四之二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六、七,嘉靖《建宁府志》卷一八,《宋诗纪事》卷三四。
吴革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7 【介绍】: 宋华州人,字义夫。
吴廷祚七世孙。
从泾原军,以秉义郎干办经略司公事。
使粘罕军,责其贪利败约。
归拜閤门宣赞舍人。
金人欲立张邦昌,革谋先诛范琼辈,为琼所执,不屈死。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三五○五
王时雍(?
——一一二七),字朝美,陵井监仁寿(今四川仁寿)人,元符进士。
宣和二年通判河中军府事,三年除京东西路提刑,为秘书少监。
靖康间为户部侍郎、开封府尹,金军围汴,与百官拥立张邦昌,为吏部尚书,领尚书门下省事、权知枢密院事。
高宗即位,责提举成都府玉局观,贬黄州安置,徙高州。
建炎元年九月诛。
见《宋会要辑稿》兵一一之二五,《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三、四、五、六、九,《宋史》卷二二、二四、三五三、三五七,《南宋书》卷一二,《昙延法师碑铭》(《山右石刻丛编》卷一八),雍正《四川通志》卷三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8 【介绍】: 宋东平人,字时中,一字时举,人称东平先生。
哲宗绍圣四年进士。
徽宗崇宁间任西京法曹,从程颐学《中庸》。
钦宗靖康初,为监察御史。
张邦昌称帝,胁众推戴,伸独执不可,首具书请邦昌速迎康王。
高宗即位,擢殿中侍御史。
以劾黄潜善、汪伯彦不法误国事,被贬监濮州酒税,卒于道中。
詹范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建州崇安人,字器之。
哲宗绍圣间知惠州,从苏轼游。
钦宗靖康间官于京师。
张邦昌迫以伪命,不受,逃归行在。
高宗即位,召对,奏兵事甚详,擢太常丞,迁祠部员外郎。
孙逢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眉州眉山人。
徽宗大观四年进士。
累官太学博士。
金人册立张邦昌,逢坚卧不起,发疾而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2 【介绍】: 宋宗室,字伯山,号鉴堂居士。
赵德昭五世孙。
徽宗崇宁五年进士。
宣和间知淮宁府。
汴京失守,起兵勤王。
传檄中外,止诸路毋受张邦昌伪赦。
又移书责张邦昌逆节。
高宗即位,请放诸路常平积欠钱,并建三屯之议,以张收复声势。
除延康殿学士、知镇江府。
建炎二年,坐事谪居南雄州。
有《朝野遗事》。
全宋文·卷三八八一
赵子崧(?——一一三二),字伯山,燕懿王五世孙。登崇宁五年进士第。宣和间,官至宗正少卿,除徽猷阁直学士、知淮宁府。汴京失守,与翁彦国等同盟起兵勤王,康王命充大元帅府参议官、东南道都总管。高宗即位,除延康殿学士、知镇江府、两浙路兵马钤辖。后以罪降单州团练副使,谪居南雄州。绍兴二年卒于贬所。《宋史》卷二四七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虞谟,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为浙东提点刑狱,政和中再任(清康熙《浙江通志》卷一一四)。
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金人陷汴京,立张邦昌为楚帝,谟时官考功员外郎,弃官归(《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
全宋文·卷三八三七
虞谟,常州宜兴(今江苏宜兴)人。政和六年知信州,以罪除名勒停,朱崖军编管。伪楚时为庶官,辞官归宋。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八之三五,《宋史》卷三九九《王庭秀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3—1146 【介绍】: 宋景州阜城人,字彦游。哲宗元符间进士。徽宗宣和中判国子监,除河北提刑。金人南侵,弃官逃匿。高宗建炎中张悫荐知济南府,金人攻济南,豫杀守将关胜,降金。四年,金人册其为帝,国号“大齐”,都大名,后迁汴京。与其子刘麟时诱金人攻宋,且籍民兵三十万入寇,屡为韩世忠、岳飞、杨沂中等所败,金人诘其罪。绍兴七年,被废为蜀王,徙临潢,改封曹王。
全宋诗
刘豫(一○七三~一一四三),字彦游,景州阜城(今属河北)人。哲宗元符间进士。徽宗政和二年(一一一二),召拜殿中侍御史,未几出为两浙察访。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知济南府。金兵南侵,豫缒城投降。三年,高宗至江南,金徙豫知东平府,充京东西、淮南等路安抚使。四年,册豫为皇帝,国号大齐,年号阜昌。至绍兴七年(一一三七),金人恐豫兵众难制,以治国无状为由,废为蜀王。后居相州,改封曹王。卒于绍兴十三年,年七十一。《宋史》卷四七五入《叛臣传》、《金史》卷七七有传。今录诗八首。
中州集
豫字彦由,阜城人。
仕宋知济南府事。
汴京下,立张邦昌为大楚皇帝。
宋灭楚,更立彦由,国号齐,建元阜昌。
八年废为蜀王,迁黄龙府,改封曹。
有集十卷行于世。
二子麟、猊。
孙通,海陵朝参知政事。
四世孙瑛,今在太原。
共 6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