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辨章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19 首上一页 第 2 页
行枢密院判官邓公勋德颂 元末明初 · 朱升
四言诗
岁辛卯,淮西兵起。明年,自蕲渡江者,蹂饶陷徽,江东大扰。至于丁酉六月之间,胜负相寻。徽民受兵者,凡十有二次,而犹不知所终也。于是泗水邓公奉江南省平章朱公命,由宣取徽,先声所至,不戮一人,郡邑以定。公淑德夙成,威信昭著。始至郡,立城堡,作庐舍,旬日竣事,而民不知有役。纳降附,下条教,村疃帖服,而民不知有军。分兵戍诸县,抡才以官治之,军民有职,止下相维,遗黎乃知免矣。将官张思总戍休宁县,能宣布公之德美,以福其民庶。又请邑土朱升作颂以传之。颂曰:
徽之为郡,介乎万山。
昔有革代,招附以安。
曩岁淮兵,渡江窥浙。
直捣于徽,肆其燔劫。
突来荐至,奔北相仍。
六胜六负,哀哉民生。
猗与辨章,秣陵开省。
勋业崇崇,纪纲井井。
既克宛陵,南复楚疆。
有献于公,请事徽方。
公曰噫嘻,无穷于远。
蕞尔山城,其边三面。
策者曰否,彼邻杭封。
全有三关,浙右囊中。
公曰噫嘻,兹为重役。
总率招徕,必资淑德。
曰邓友德,兰茁其芽。
汝父汝兄,致命邦家。
宣众未降,长枪馀党。
既屯于徽,惧残彼壤。
事有机速,为我南行。
汝亲吾养,汝家吾承。
邓公曰唯,惟辨章令。
辨章之心,徽人之命。
爰敕渠帅,即日启行。
衙兵之胡,新附之汤。
江淮之雄,苗僮之锐。
列骑联旗,两州相缀。
惟徽厌乱,城郭久空。
诸军毕入,诛其莱蓬。
既栅既城,以营以室。
将士分功,成之旬日。
乃纳降附,浆酒温存。
受其鸡豚,为之饔飧。
使观其军,使行其垒。
意气包涵,家人笑语。
民曰此军,与吾为侪。
曩者轹我,今吾服怀。
士曰此军,非曩之匹。
阃幕衣冠,中原典则。
曩之来者,驱民为兵。
何为强弱,徒歼厥生。
曩之来者,每事报复。
指摘吹求,炽然茶毒。
今兹下令,军民判然。
不教之众,奔北之先。
今兹下令,新自今日。
无长骁风,酷为指挥。
流离还定,渐复其初。
里有耕桑,家有诗书。
凡此之功,在于镇静。
万喙同声,归功于邓。
镇静之道,制胜之规。
谢公指顾,秦败淮淝。
镇静之道,致治之式。
曹师盖公,民以宁一。
紧公懿质,辨章登之。
进之于学,玉而成之。
云台元功,少年杖策。
人谓我公,今之高密。
以究劳绩,以开隆平。
秉心勿替,引我民生。
徽民愿公,祝我眉寿。
仰彼吴苍,夕昕稽首。
戍将承德,请作诗章
刻之县斋,以传无疆。
田按:友德即卫国公邓愈也,初名友德,太祖赐名愈。年十六领军事,吏称兵兴诸将,早贵未有如愈与李文忠者。愈善抚降附,所至得人心。此颂盖其移镇宣州,以兵取休宁、绩溪、徽州时作也。节制之师,抚绥之策,将率得人心如此,有明造邦之烈,于是觇之矣。
述志哀正则,陈词讽灵脩。
读君九辨章,悲楚非悲秋。
昨舍故人归山庵,路逢曹子披尘函。
欲浇江水泻智慧,一雨飘落舟中岚。
手持贤兄好文字(兄广权有文学。)辨章学术穷其探。
湔除回穴启真秘,使我有舌不敢参。
论仁特采东塾说,薪火何止传湘潭
菊坡精舍别来久,梦中杨柳空鬖鬖。
大师不再下无学,妖狐昼出言二三。
后生少年嗜鬼怪,经义新说青于蓝。
本心已昧非可惧,乱流既甚谁能戡。
我惟造圣只一轨,不到真处皆空谈。
李固可冤季长谄,弥远不罪西山贪。
时危致君竟无术,便有书论徒面惭。
千年耿耿挂心目,自恨霜泺旋羸骖。
江山大好正堪隐,谁与百战湘人男。
时平豪杰不足数,勖哉吾子视所担。
⑴ 湘潭胡学长伯蓟为先师高第,弟子令嗣元仪兄弟经术知名,实东塾再传也。
太初有文盖无字,仅类画卦分阴阳。
瑑玉为圭璋璧琮,厥贡集瑶琨琳琅。
金石刻画乃渐起,文字孳乳不可量。
稽古同天炳群圣,钩河摘洛归素王。
当时六经虽手定,传道难遍诸狷狂。
曾商卜漆数子耳,抱经讲授各异乡。
漆书竹简虞俄空,藏壁过江多悚惶。
圣人如列五等爵,胙土得分青赤黄。
定取吉金与乐石,古文刻经天府藏。
能令嬴燄永消戢,更轶禹鼎腾芬芳。
岂比河图与大训,简重止宜陈序房。
巍巍之德竟无位,礼殿俎豆长馨香。
俗书写经大容易,直似衣食凭农桑。
闻疑孰叩渡河豕,纠误难穷白下羊。
或挟讹文骋臆见,敢訾古谊甘面墙。
传言遗经在海东,有类佛典沦乌苌。
吁嗟圣道久淩替,三古旧闻谁辨章
布帛菽粟化银币,井田封建如收皇。
金石一线幸未泯,大比竹桼意法长。
欧赵洪薛功岂小,非仅馈贫馀古粮。
为文词宜略识字,退之斯语颇审详。
吾子于韩有微尚,视它作者皆秕糠。
宜绎圣言溯初训,周前秦后别界疆。
既知杜举当志过,岂可信笔为横翔。
近者粤东及鄂渚,夷艘群窜如奔狼。
寇氛四路伏且慑,彗孛三旬戢厥光。
沅湘水潦亦敛缩,计子来过秋当凉。
相与从容究仓雅,六书大义如庄康。
少傅、平章、益国公乔先生应运挺生,以宿学寿隽,为国蓍蔡,为善类司命。
皇上宵旰念治,慨中外之多虞,举元祐盛典,尊礼以示眷留,而天下亦介公以眉寿康宁之福,津梁四海,鼎台斯文,是有关于世运者甚大,非后学謏闻可得而拟议也。
九阳朔旦,弧矢纪祥,眉山程某以文字受知,谨抒鄙思,因公所居之墅,为《孔山赋》,以祝千亿载寿。
客有自蜀趣吴,徘徊瞻顾。
愕城阙之显敞,壮龙虎之盘踞。
屹帝阍之九重,俨凝旒而当宁。
运臂指于百工,托羽翼于四辅。
岿然一老之山立,天使屏余以尊御。
有一德,克享天心,则殷保衡;
听规谏,以礼自防,则犹卫武。
愿拥彗于舍人之门,觊一觇于百官之富。
想德容之瑟僩,殷金石于音吐。
德盛岂易以形容?
故一言曰忠恕。
所谓言弥高而德弥卲,华发之为元龟者,吾何幸而一旦遇哉!
意者运会所钟,穹苍祐助。
景星卿云,轇轕而兆祥;
名山大川,英淑之裒聚。
愿从主人订其然,庶几戴盆而快天日之睹。
主人于是敛容拜手而对曰:「予独不见夫无极之初,是为气祖。
溟涬一散,判而二五。
辨方正位,咸有依据。
温厚之气,盛于东南;
文物之兴,媲乎齐鲁。
矧东阳之奥壤,分景烁于宝婺。
金华峥嵘而擅秀,縠水滂洋而西注。
标乎一境之镇曰孔山,乃介然而中处。
吐吞烟霞,蓄泄云雨。
其大体则蛟螭结蟠,其蕴异则鸾凤骞舞。
耸桧柏以干云霄,艳葩卉以晞晨露。
下维五亩之宫,犹崧高之降申甫。
皇肇锡以嘉名,举世莫能诘其故。
浮济达河,惟兖州百年南北之间阻。
拟岱宗之峻极,怅未列于职方之谱。
幸斯文之未坠,繄我公以宗主。
想瑞应于玉麟,滃神光之绕户。
繇初学而壮仕,一以圣贤为规矩。
经训厚其菑畲,心地筑之场圃。
礼义以为佩服,辞章以为绣组。
五十年进造之科,晚乃由雍从而升政路。
念昔金困于鞑蒙,廷议颇惑于进取。
公独轸忧于未然,请力固于吾圉。
逮蔡息夹功之师未旋,而三京即谋于大举。
󲦤绅蓄缩而拱视,公复慨然密陈于谏疏。
使忠谋获伸于当时,何遽尝试于一掷之误?
询黄发则罔有愆,是宜皇明之悔悟。
二年首铉,乞身莫许,优以辨章,尊之保傅。
在昔元祐盛时,有若臣博与臣著,皆以宿德而尊重务。
礼貌之隆则均,然难易未可同日而语。
追想杏坛之将圣,道大与时而龃龉。
固尝叹『有用我者,可使为东周』,怃然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莫我知其奈何?
犹幸而乐正《雅》、《颂》之各得其所。
美哉!
我公得君之专,贵极而无改其素。
风云翕合,精神会聚。
稷、契股肱,周、召心膂。
奎章八字之荧煌,足以洗遗恨于千古」。
客闻斯言,顿首悚怖。
妄谓道之合不合,时之遇不遇。
圣贤治之泊如,来不迎而去不拒。
痛痒切于体肤,独遑安于寝寤。
禄万钟于我何加,官一品于余奚与?
慨世运之多难,积事端之弊蛊,刈葵遑复恤根本之伤,樊柳何以为制狂之禦。
苟扶持犹可与有为,袖手而亟寻于山墅。
绳愆纠缪以弼圣德,进贤去佞以张治具,戢贪举廉以固民心,选将练兵以销外侮。
苟元气之内充,奚客邪之足虑。
谅宋德格于皇天,寿乔松以作明堂之柱。
吾将见战氛息于三垂,祥风浃乎寰宇。
圣主恨无官之可酬,订师尚父之称于太公吕。
当兹时也,驾言返乎孔山,味芝英而吸琼醑。
孙曾列䌽衣之庭,佩衿集户外之屦。
咏舞雩之春风,以寿斯文之脉缕;
论四代之礼乐,以复治象于粹古。
使后觉咸矩范于六经,而素域还通于率普。
小子不敏,请因《鲁颂》而歌之。
歌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
俾尔昌而炽,俾尔寿而富」。
酌大斗以跪献于公,千亿岁而为众父。
于是主人矍然而作,请泚笔而书之,以为孔山之赋。
正月二日天气清,六符两两三阶平。
閤门催班报麻案,珂马玎玲万人看。
押麻参政拆玺封,宣词舍人来殿东。
鞠躬一声百寮听,军国平章乔益公。
天心果与人心同,大哉圣断天与通。
本朝太平说元祐,五岳三光浑未剖。
当年一日三制颁,吕范堂堂分左右。
虔中大老更魁杰,申国勋名比韩富。
民生是时非汉唐,亲见至治跻羲皇。
一尘不起四夷服,轨顺星躔蕃五谷。
士皆有造百姓宁,官僚彻底清似冰。
桁杨毕空戈革偃,天街镜净无搀枪。
彼何人斯阶启厉,九县回飙八纮沸。
高皇疋马开东南,王业中兴今五世。
穷荒靺鞨何自来,中原万里吹黄埃。
数殚剥复回否泰,胚腪元气钟奇才。
耆明(小集作朋)寿隽轶千古,吕望鹰扬称尚父。
便教旦奭居东西,穆穆迓衡今再睹。
官家即日开天章,貂冠玉佩游岩廊。
一都一俞一吁咈,四海春风已披拂。
圣贤自昔难相逢,巨鱼纵壑鸿遇风。
舆人欢呼争诵说,元祐嘉熙莫分别。
君不见徂徕处士歌一夔,浓墨大字庆历诗。
生民至今受其赐,千载万载生光辉。
陋儒笔研久不治,安得椽笔摹英辞。
两朝庆祐俱盛时,众贤一念犹西陲。
天心愿化光明烛,先望分辉照荆蜀。
⑴ 原作橡,据小集、四库本改
温温两鲁生,执经翁侍郎。
专门重授受,能使汉学昌。
汉学嗟久微,重与搜珠囊。
易传述孟喜,礼说推后仓。
荄滋释诋毁,淹中补沦亡。
旁通三家传,同异留辨章
涓泉疏一勺,溶治归通潢。
高穹扫曾𩃬,烂矣星斗芒。
精思邈千载,古意萃一堂。
巨镛振铿鈜,扣应谐宫商。
吹埙复吹篪,迭和声琅琅。
春风到阶除,带草莚以长。
碧鸡招罢南云,万灯红映珊瑚遍。
攀枝春赩,露房秋坼,雪轻云软。
铺以兜罗,织输吉贝,吹从葭管。
任蛮书峤雅,辨章方物,图难状、吟空远。

还问衣芦闵子。
试装成、助寒偷暖。
碧浔旧赏,虞衡新志,骖鸾客倦。
午枕欹云,桃笙敷越,薯莨休点。
伴蕉衫葛帔,青奴葵扇,怕秋风怨。
注:昔分赋浔州、会理木棉,特赋其花,兹乃赋其绵也。木绵初出房,比丝尤美,脆薄不中纺织,性寒不充絮纩。惟粤闽髹漆皮枕草用以实其中,为却暑之具。禹贡:扬州厥篚织贝。孔传:织细纻贝水物。郑注:贝,锦名。引诗贝锦。其说皆未当。宋人始以吉贝释之。考吉贝,见于南史,不能谓古无棉。丁晏谓,吉贝即卉服。卉服自属蕉越波罗苎葛之类,取草木纤维绩织而成,今闽粤至多经文无缘一物重见也。薯莨似芋,产两广,野生者良,煮成泥,染练纱罗,坚致如漆,且含各种色素。今台湾、吕宋移植最蕃,然不敌天生者。
紫霞亲拜幔亭君,玉节金符称领军。
葵藿倾心为皎日,旌旗过眼是浮云。
徐宁不待有无辨,裴寂何烦皂白分。
韶石无言湘水咽,辨章吾亦欲云云。
共 19 首上一页 第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