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杜甫

相关人物:共 315 位
共 315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陕西咸宁人,字鹏扶。张勇子。袭侯爵,累官江南松江提督。
晚晴簃诗汇·卷五十
张云翼,字鹏扶,一字又南,咸宁籍洋县人。
荫生,袭一等侯,官至福建提督。
有《式古堂集》。
王山史曰:“樊川张又南自为诸生时,有天下为任之志。
摛辞敷藻,皆成钜丽,用情忠厚,托意遥深。
频阳李子德太史,今之少陵也,与先生以斯道相切劘,而子亦时往来韦、杜之间,就正所学。”
崔彧 朝代: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全节(今山东章丘西)人,大历时人,与杜甫有交游。
曾官太子少詹事。
生平事迹散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下》、《唐诗纪事》卷二三、《郎官石柱题名考》卷七。
全唐诗》存崔彧与杜甫等联句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89或791 【介绍】: 唐河间人,一说宣城人,河间为其郡望,字文房。玄宗天宝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工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90? 字文房,排行八,宣州(今安徽宣城)人(见《元和姓纂》卷五、《极玄集》卷下),一说河间(今属河北)人(见《中兴间气集》卷下李季兰条),似均指其郡望。
早岁居洛阳。
曾任随州(今属湖北)刺史,世称刘随州。
玄宗开元中即已应进士举,天宝后期始登第(《极玄集》谓开元二十一年进士,误)。
释褐长洲尉。
肃宗至德三载(758)摄海盐令。
同年以事下狱,贬南巴,复勘后得量移。
代宗永泰元年(765)前后入京。
大历初以检校祠部员外郎出为转运使判官,驻扬州。
后擢鄂岳转运留后。
为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奏,贬睦州司马。
德宗建中初迁随州刺史。
建中三年(782)李希烈叛,据随州,长卿流寓江州。
晚岁入淮南节度使幕。
约卒于贞元六年(790)前后。
其事迹散见于《新唐书·艺文志四》、《唐诗纪事》卷二六、《唐才子传》卷二等处,颇多缺误。
今人傅璇琮主编之《唐才子传校笺》考辨较备。
刘长卿年辈与杜甫相若,早年工诗,然以诗名家,则在肃、代以后。
与钱起并称钱刘,为大历诗风之主要代表。
平生致力于近体,尤工五律,自称“五言长城”,时人许之。
诗中多身世之叹,于国计民瘼,亦时有涉及。
其诗词旨朗隽,情韵相生。
故方回云:“长卿诗细淡而不显焕,观者当缓缓味之。
”(《瀛奎律髓》卷四二)方东树云:“文房诗多兴在象外,专以此求之,则成句皆有余味不尽之妙矣。
”(《昭昧詹言》卷一八)唐人评长卿诗,尚多微辞。
如高仲武云:“(刘)诗体虽不新奇,甚能链饰。
大抵十首已上,语意稍同,于落句尤甚,思锐才窄也。
”(《中兴间气集》)其后则评价日高。
陈绎曾至谓:“刘长卿最得骚人之兴,专主情景。
”(《唐音癸签》卷七引《吟谱》)王士禛则云:“七律宜读王右丞、李东川。
尤宜熟玩刘文房诸作。
”(见何世璂《然镫记闻》)其集称《刘随州集》,一作10卷,一作11卷。
有《四部丛刊》本、《四部备要》本通行于世。
今人注本有储仲君《刘长卿诗编年笺注》、杨世明《刘长卿诗编年校注》。
全唐诗》存诗5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
唐诗汇评
刘长卿(?—790左右),字文房,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河北献县),寓居京兆(今陕西西安)。天宝中,登进士第。至德中,江东选补使崔涣选授长洲尉,摄海盐令。因事陷狱,贬南巴尉。广德中,为监察御史。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为观察使吴仲孺诬奏,贬睦州司马。德宗初年,擢随州刺史,建中末去任,约卒于贞元五至七年间。长卿擅长五言,尤工五律,自许“五言长城”。有《刘长卿集》十卷,今存。《全唐诗》编诗五卷。
词学图录
刘长卿(?-约789) 字文房。河间人。官至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诗工五言,有"五言长城"之称。有《刘随州诗集》,词存《谪仙怨》一首。
全唐文·卷三百四十六
长卿字文房。河间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德宗朝为监察御史检校祠部员外郎转运使判官。知淮南鄂岳转运留后。终随州刺史。

作品评论

中兴间气集
长卿有吏干,刚而犯上,两遭迁谪,皆自取之。诗体虽不新奇,甚能炼饰,大抵十首以上,语意稍同,于落句尤甚,思锐才窄也。如“草色加湖绿,松声小雪寒”;又“沙鸥惊小吏,湖色上高枝”;又“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裁长补短,盖丝之颣欤!其“得罪风霜苦,全生天地仁”,可谓伤而不怨,亦足以发挥风雅矣。
云溪友议
刘长卿郎中,皆谓“前有沈、宋、王、杜,后有钱、郎、刘、李”。刘君曰:“李嘉祐、郎士元,焉得与予齐称也!”每题诗,不言其姓,但“长卿”而已,以海内合知之乎?士林或之讥也。
瀛奎律髓
长卿诗细淡而不显焕,当缓缓味之,不可造次一观而已。刘长卿号“五言长城”,细味其诗,思致幽缓,不及贾岛之深峭,又不似张籍之明白,盖颇欠骨力而有委曲之意耳。
麓堂诗话
《刘长卿集》凄婉清切,尽羁人怨士之思,盖其情性固然,非但以迁谪故,譬之琴有商调,自成一格。
《批点唐音》
刘公雅畅清夷,中唐独步。表曰“五言长城”,允矣无愧。
《批点唐诗正声》
刘长卿七、五言稍觉不协,以李、杜大家及盛唐诸公在前,故难为继耳。唐诸公七言古诗当以李、杜为祖,故诸诗难看。
《艺苑卮言》
钱,刘并称故耳,钱似不及刘。钱意扬,刘意沉;钱调轻,刘调重。如“轻寒不入宫中树,佳气常浮仗外峰”,是钱最得意句,然上句秀而过巧,下句宽而不称。刘结语“匹马翩翩春草绿,昭陵西去猎平原”,何等风调!“家散万金酬士死,身留一剑答君恩”,自是壮语。
唐诗归
钟云:中、晚之异于初、盛、以其俊耳,刘文房犹从朴入。然盛唐俊处皆朴,中、晚人朴处皆俊。文房气有极厚者,语有极真者。真到极快透处,便不免妨其厚。
《全唐风雅》
黄绍夫云:刘文房登第于开元,正当玄宗盛时,与钱、郎颉颃。诗格调清峭而词气深厚,“五言长城”语不虚也,不知者列之中唐,误矣。
《诗源辨体》
钱、刘五言古,平韵者多忌“上尾”,仄韵者多忌“鹤膝”。刘句多偶丽,故平韵亦间杂律体,然才实胜钱。七言古,刘似冲淡而格实卑,调又不纯;钱格若稍胜而才不及,故短篇多郁而不畅,盖欲铺叙而不能耳。
《诗源辨体》
五,七言律、刘体尽流畅,语半清空,而句意多相类。
《诗源辨体》
中唐五、七言绝,钱、刘而下皆与律诗相类,化机自在,而气象风格亦衰矣。
《骚坛秘语》
刘长卿最得骚人之兴,专主情景。
《唐诗善鸣集》
文房在盛、晚转关之时,最得中和之气。
《唐诗归折衷》
中唐诸家各有独至处,即各有偏蔽处,人皆知避之。至于文房,则几无瑕可指矣。嫌其有意炼饰,引人入平稳一路。学者法此,一望雷同,黯然无色,有害于诗教不浅也。故于文房诗,当赏其沉淡,去其平夷。
《二刘诗叙》
文房与钱郎中齐名,时称“钱刘”。然刘诗温而钱微燥,刘诗纯而钱微驳。故善读随州,则不第可该郎、钱,并可以洞视韦、柳之清深,旁通贾、孟之孤秀。
诗筏
刘长卿诗能以苍秀接盛唐之绪,亦未免以新隽开中晚之风。
其命意造句,似欲揽少陵、摩诘二家之长而兼有之,而各有不相及、不相似处。
其不相似、不相及,乃所以独成其为文房也。
《载酒园诗话又编》
随州绝句,真不减盛唐。次则莫妙于排律。排律惟初盛为工,元和以还,牵凑冗复,深可厌也,惟随州真能接武前贤。
《载酒园诗话又编》
刘有古调,有新声。盛唐人无不高凝整浑,随州短律,始收敛气力,归于自然,首尾一气,宛若面语。其后遂流为张籍一派,益事流走,景不越于目前,情不逾于人我,无复高足阔步、包括宇宙、综揽人物之意。虽孟襄阳诗,亦有因语真而意近,以机圆而体轻者,然不佻不纤,随州始有作态之意,实溽暑中之一叶落也。
《唐诗成法》
唐七律,随州词藻清洁,抑扬反覆,有味外之味,最耐人吟诵。但结句多弱,又多同,昔人谓才小,未必,但法律不精严耳。
《唐诗笺要》
文房诸律,如玉馔时花,有口目者共赏。
《唐诗观澜集》
文房五言,格韵高妙,绝处不减摩诘。
《唐诗别裁》
中唐诗渐秀渐平,近体句意日新,而古体顿减浑厚之气矣。权德舆推文房为“五言长城”,亦谓其近体也。
《唐诗别裁》
中唐诗近收敛,选言取胜,元气不完,体格卑而声调亦降矣。刘文房工于铸意,巧不伤雅,犹有前辈体段。
《小澥草堂杂论诗》
刘文房五言长律,博厚深醇,不减少陵;求杜得刘,不为失求。
《大历诗略》
文房古体概乏气骨,就中歌行情调极佳,然无复崔颢、王昌龄古致矣。
《大历诗略》
文房固“五言长城”,七律亦最高,不矜才,不使气,右丞、东川以下,无此韵调也。
《大历诗略》
文房诗为大历前茅,清夷闲旷,饶有怨思。
《瀛奎律髓汇评》
纪昀:随州五言骨韵天然,非浪仙、文昌所可望。
石洲诗话
随州七律,渐入坦迤矣。坦迤则一往易尽,此所以启中,晚之滥觞也。
昭昧詹言
刘文房七律宗派,李东川色相华美,所以李辅辋川为一派,而文房又所以辅东川者也。大历十子以文房为最。……文房诗多兴在象外,专以此求之,则成句皆有馀味不尽之妙矣。较宋人入议论、涉瑰趣、以文以语录为诗者,有灵蠢仙凡之别。
养一斋诗话
随州古近体清妙,可与王、孟埒。
若“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卷帘高楼上,万里看日落”,直摩少陵之垒,又不止请妙而已。
《艺概·诗概》
刘文房诗,以研炼字句见长,而清瞻闲雅,蹈乎大方。其篇章亦尽有法度,所以能断截晚唐家数。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柳浑、薛道衡。驰思波润,流音玉亮,尤工五律,当时号为“五字长城”。“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以雅淡宣情;“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以雄浑取概。暮帆夏口,寒雨巴邛,楚国苍山,幽州白日。“空江人语”,动石濑之吟;“川日寒蝉”,托江湖之想。皆振采苍凝,体物弥工者也。《石梁湖》、《洞庭》、《京口》诸作,方之小谢,异曲同工矣。
《诗学渊源》
长卿诗务质实,尚情性,尤善使事。
格高气劲,自然沉着。
古诗句法,犹袭齐梁,而无秾纤之敝;近体五、七言,无杜老之峻峭,过白傅之高雅;其绝句则于江宁、太白之外,独树一帜者也。
《诗境浅说》
盛唐之诗人怀古,多沉雄之作。至随州而秀雅生姿,殆风会所趋耶!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2—789 【介绍】: 唐润州金坛人,字幼公,一作次公。为萧颖士弟子,工诗,以文辞著。代宗大历中,曾应刘晏召,于盐铁转运使府中任职。德宗建中中,曹王李皋领湖南观察使、江西节度使,叔伦入其幕府。皋征李希烈,留叔伦领府事,试守抚州刺史。民岁争灌溉,为作均水法,一郡便之。贞元四年,迁容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容管经略使,威名流闻。次年,上表请为道士,旋卒。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32—789 字幼公,一作次公,又作名融,字叔伦。
郡望谯国(今安徽亳州),籍贯润州金坛(今江苏金坛)。
少从萧颖士学,有才名。
安史乱起,避地江西鄱阳。
代宗初,由刘晏荐为秘书省正字,入其盐铁转运使幕。
由广文博士转监察御史里行。
大历初,任湖南转运留后,至大历末调河南转运留后。
德宗建中元年(780)出为东阳县令,四年入江西节度使李皋幕任判官。
兴元元年(784)守抚州刺史,翌年封谯县开国男。
贞元二年(786)辞官还乡,四年复起家授容州(今广西容县)刺史、容管经略使、兼御史中丞。
故后人称为戴容州。
翌年因病受代,卒于道。
生平事迹见权德舆撰《墓志铭》、梁肃撰《神道碑》(见《重修戴氏宗谱》)、《新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五。
今人傅璇琮有《戴叔伦的事迹系年及作品的真伪考辨》。
蒋寅有《戴叔伦简谱》。
叔伦著有诗论,曾编选唐诗(今均不传),在诗歌体裁上有多方面探索。
《女耕田行》上承杜甫传统,下启新乐府诗人。
五律《除夜宿石头驿》、《客夜与故人偶集》等,寄深慨于平易之中,意达词畅,感人至深。
绝句《过三闾庙》、《关山月》等融情入景,含蓄有味。
其题材、风格、手法均体现出唐诗由盛转中之脉络。
故胡应麟以为滥觞晚唐者“戴叔伦尤甚”(《诗薮》内编卷四)。
郡斋读书志》著录《述稿》10卷、《书状》1卷、诗1卷,已佚。
明人辑有诗集2卷,其中多窜入他人诗。
整理本有蒋寅《戴叔伦诗集校注》。
全唐诗》仍编叔伦诗为2卷。
《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断句2,存目4首。
唐诗汇评
戴叔伦(732-789),字次公,一作幼公,润州金坛(今江苏金坛)人。少师萧颖士。至德末,避兵乱居鄱阳。刘晏表授秘书正字,迁广文博士。大历中,晏掌财赋,以叔伦为监察御史,主湖南转运。建中初,出补东阳令。嗣曹王李皋镇湖南、江西,辟为从事,由大理司直迁殿中侍御史。后检校礼部郎中,兼侍御史。贞元初,官抚州刺史,后遇谤被代。贞元四年,起为容管经略使,次年,罢任北返,卒于道。有《述稿》十卷,已佚。明人辑有《戴叔伦集》。《全唐诗》编诗二卷,其中除与唐方干等人诗重出外,尚大量羼入宋王安石、周瑞臣、元丁鹤年、明刘崧、张以宁、汪广洋、刘绩等人作品。
词学图录
戴叔伦(732-789) 字幼公,一作次公。金坛(今属江苏)人。有《戴叔伦集》,词存《调笑令·边草》一首。
全唐文·卷五百十
叔伦字幼公。润州金坛人。释褐秘书省正字。累官祠部郎中。拜抚州刺史。封谯县男。迁容管经略使。贞元五年卒。年五十八。

作品评论

中兴间气集
叔伦之为人,温雅善举止,无贤与不肖,见皆尽心。……其诗体格虽不越中(格),然“廨宇经山火,公田没海潮”,亦指事造形。其骨稍软,故诗家少之。
石林诗话
司空图记戴叔伦语云:“诗人之词,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亦是形似之微妙者,但学者不能味其言耳。
唐才子传
工诗……诗兴悠远,每作惊人。
《唐诗品》
幼公未致羽仪之节,早收兰玉之誉,修辞合节,精研太始,亦可谓难士矣。夫太始之音,词以情胜,音以调谐。幼公情旨馀旷,而调颇促急,要之含气未融,心无流润,故虽工于斫炼,而寡于华要矣。
《批点唐音》
幼公以下,说情渐细。格律之累,正坐此境。
《唐诗别裁集》
高仲武谓叔伦骨气稍轻,晁公武谓唐史不称其能诗,正以少其绵弱。然尔时诗格日卑,幼公已云矫矫,愚不能人云亦云也。
《大历诗略》
大历五言皆纡而不迫,幼公后出,气调为小变,顾情来之作,有不自知其然者。
石洲诗话
容州七古,皮松肌软,此又在钱、刘诸公下矣。
石洲诗话
戴容州尝拈“蓝田日暖,良玉生烟”之语以论诗,而其所自作,殊平易浅薄,实不可解。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沈休文,选韵笙和,谐音玉节,清歌平调,亦复睦耳关神。七言古风,如月林虚籁,晴霄霞绮,自然清丽,不杂微尘。五律高言壮阔,情语婉绵,在孟襄阳、刘随州之亚。
《诗学渊源》
诗清新典雅,而不涉秾纤。乐府如《巫山高》等篇,颇似长吉。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排行十五。
代宗大历初于衡阳任湖南观察使判官。
四年(769)春,杜甫漂泊衡阳,与之游,互有诗篇赠答。
郭受感佩杜甫之诗才、德望,作《杜员外兄垂示诗因作此寄上》,感情真挚,清雅流丽,王夫之曰:“首尾无端,如环皆玉。
”(《唐诗评选》卷四)事迹见《唐诗纪事》卷二四。
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中州集
汲,字伯深,南山翁之子。
天德三年进士。
释褐庆州军事判官入翰林为供奉自号西嵓老人有西嵓集传于家屏山为作序云人心不同如面其心之声发而为言言中理谓之文文而有节谓之诗然则诗者文之变也岂有定体哉故三百篇什无定章章无定句句无定字字无定音大小长短险易轻重惟意所适虽役夫室妾悲愤感激之语与圣贤相杂而无愧亦各言其志也已矣何后世议论之不公耶齐梁以降病以声律类俳优然沈宋而下裁其句读又俚俗之甚者自谓灵均以来此秘未睹此可笑者一也李义山喜用僻事下奇字晚唐人多效之号西昆体殊无典雅浑厚之气反詈杜少陵为村夫子此可笑者二也黄鲁直天资峭拔摆出翰墨畦径以俗为雅以故为新不犯正位如参禅著末后句为具眼江西诸君子翕然推重别为一派高者雕镌尖刻下者模影剽窜公言韩退之以文为诗如教坊雷大使舞又云学退之不至即一白乐天耳此可笑者三也嗟乎此说既行天下宁复有诗耶比读刘西嵓诗质而不野清而不寒简而有理澹而有味盖学乐天而酷似之观其为人必傲世而自重者颇喜浮屠邃于性理之说凡一篇一咏必有深意能道退居之乐皆诗人之自得不为后世论议所夺真豪杰之士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河间府献县人,字厚齐。崇祯间诸生。诗学苏轼。遭逢乱世,多感时伤俗之语。有《花王阁剩稿》。
花王阁剩藁·序
昔欧阳子序梅圣俞诗有穷而后工之语予窃非之周末板荡诸什不能跻诸清庙生民而少陵稷契自许岂必借彼羌村巫峡之寄兴哉诗之工不工不系乎穷达明矣今观景城纪公之诗而知欧阳子之言未可尽非也诗皆明季天崇间作忧时感事多怫郁沈痛之音然而每有事外远致盖尝综论有明一代之诗其伪体毋论已其稍有气骨者每变而卒不能自胜何者无事外之致也明之季也党于朝而社于野一二笃志古处之士出言而不自知其过激也公安竟陵兆其先云问西泠泄其后其既泄而莫可遏则有力者弗能收也故必不得已而宁取桐城钱饮光之诗以为能稍敛浮响云尔木荣于春落于秋而飘萚之音焜黄之色反足以增天趣者惟其间寂之感人深也予曩尝与吾友钱萚石论田间集谓北方诗人无其比萚石因言阮旻锡夕阳寮集可以相竞及取阮集观之乃闽人也然其诗亦不及田间远甚而北人之集在其时竟无可举者今观是集虽视田间多寡不同要其峻泠孤峭可以相视而笑矣集本六卷既散佚此其残藁也然萧寥无多之境与所遇正相称君子论诗至明末诸家其音哀以思比于乱矣谓庶几河间训典之区尚有诗在也其必自此集乎 乾隆四十一年秋八月翰林院编修四库全书纂修官年家后学大兴翁方纲序
花王阁剩藁·跋
先曾祖生明隆庆中少为诸生见四方多虞即慨然有经世之志谈兵说剑恒从诸豪侠游然不欲以他途进担簦负笈老尚仆仆场屋间既久而不遇且知时事之不可为也乃息意逃禅隐处田间以没晚榜所居曰花王阁盖自伤文章无用如牡丹之华而不实也生平忧时感遇一一托之于诗崇祯辛巳尝手自编次为六卷越岁壬午遂易箦旋遭兵燹原本燬焉顺治中先曾祖母于地窖败簏中得藉物残纸一束检之乃焚馀剩藁既蠹烂断碎又皆旭素狂草涂乙纵横不尽可识邑中惟五公山人喜作草书先祖携使辨别以意属读仅得诗一百馀首题曰花王阁剩藁藏于家其作诗年月不尽可考亦随理随录不复编次云 乾隆甲子十月曾孙容舒重录谨识

人物简介

甬上耆旧诗·卷二十七
号于越以举人历官知涪州会与监司忤罢归先生少有异才擅文名为前辈余君房先生所赏及长博通文史尤嗜杜少陵诗尝梦与执手共赋诗后以涪事至锦官城过草堂拜少陵祠下仰瞻遗像仿佛梦中及里居遂诠次其诗名曰杜臆先生喜辩晰先儒异同有左右镜山中天管天诸笔记于圣学深为有得神庙末年士大夫称博学未有过先生者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右仲,鄞县人。万历庚子举人有密娱斋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处州龙泉人,字钦止。
哲宗元祐六年进士。
尝从王安石学,又亲炙苏轼。
为文汪洋闳肆,诗尤高妙。
徽宗召对,除工部员外郎。
历知明州、海州,奉祠,卒年五十六。
尝注杜甫诗,有《夷白堂小集》。
全宋诗
鲍慎由,一名由,字钦止,处州龙泉(今属浙江)人。哲宗元祐初以任子试礼部铨第一。六年(一○九一)进士(《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徽宗召对,除工部员外郎,后责监泗州转般仓。历河东、福建路常平、广西、淮南转运判官。复召为考功员外郎,崇宁五年(一一○六)以言者罢(《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八之三五),提点元封观。起知明州、海州,复奉祠而卒,年五十六。少从王安石学,又尝亲炙苏轼。尝注杜诗。有文集五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又著录有《夷白堂小集》二十卷、《别集》三卷,皆佚。《东都事略》卷一一六、《宋史》卷四四三有传。今录诗七首。
全宋文·卷二八六七
鲍慎由(南宋人避孝宗讳省称「鲍由」),字钦止,处州龙泉(今浙江龙泉)人。
元祐六年进士。
尝从王安石学,又亲炙苏轼,为文汪洋闳肆。
崇宁中召对,除工部员外郎。
责监泗州转般仓,历河东、福建路常平,广西、淮南转运判官,知明州、海州,奉祠卒,年五十六。
尝注杜甫诗,有文集五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著录《夷白堂小集》二十卷、《别集》三卷)。
见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四,《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人物简介

甬上耆旧诗·卷二十三
字子年宾父先生子也性高迈少负才气常睥睨一世与宾父先生风格微不同既传家学年十二即工诗喜读李供奉集年十九为诸生屠长卿先生一见大奇之赠以神钩篇年二十更嗜杜陵常坐一小閤中手焚香拂席然后开卷读罢必肃容长揖而起自言吾二十以后大都毛窍经络俱为少陵所渐渍能得其意中之神象外之景若如近家徒窃古人面目则又生平所深耻而不肯为者也复慕潼关青坂书法不隐每有所感发一寓于诗尝以事忤某荐绅适先生作登东津城楼诗语有所刺某公因录其诗示当事者遂坐危法中先生削籍乃杜门益自放命老苍头月酿清酤三石斋前碧梧一树干可五十尺下置苔石数片晨起扫石洗盏辄饮款扉者非车马客即延入与共饮饮取开颜不及倾壶亦不问庖治意至辄索纸为诗诗成对客放歌时拔剑起舞客俱为逡巡避席先生不顾也初屠长卿常语人曰子年意高忤物恐终以笔舌取祸至是长卿自客归为扼腕适沈尚宝云将亦乘传归里两人因共作竭楮书力请于有司白其冤竟得复诸生是岁试于乡主者复谓其文太奇抑置乙榜愈拂郁纵酒卒于家先生为丰考功甥生时考功殁已数年家所藏遗迹甚多遂造其妙购六朝宋元名笔十馀卷模本残帖数十卷宝爱过于头目与李观察公论书法一篇为世所传画山水笔意疏挺亦有石田遗意先生风仪似叶郑朗慷慨谈天下事有古烈士风自年十二称诗撰古文词三十年遗草散佚后人无为收录者其所存诗文一卷起庚子讫甲辰五年所作曰庚甲草先生自为序然则先生终其身廑五年得为词人耳先生于先大父称少弟执礼甚恭往来尺牍尚存数十读书太白楼醉后大书陶公饮酒诗赠先公笔力奇放俱藏于家
共 315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