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岑参

相关人物:共 27 位
共 236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
丁卯桥西蒜山畔,江声怒走风帆战。
两萍一散十二秋,流落燕中复相见。
不怪年光逐飞电,不怪青𫀆尚贫贱。
怪君颔下鬑鬑须,点漆黥乌经百炼。
开箱示我两卷诗,元气入笔何淋漓。
始知巢父有仙骨,岂比岑参空好奇。
吾今老矣百事错,局促人间何处著。
髯兮肯赋归去来,随汝名山办芒屩。
留别岑参兄弟(745年) 盛唐 · 王昌龄
引用典故:貂蝉 七叶贵 直如钩
江城建业楼,山尽沧海头。
副职守兹县,东南棹孤舟。
长安故人宅,秣马经前秋。
便以风雪暮,还为纵饮留。
貂蝉七叶贵,鸿鹄万里游。
何必念钟鼎,所在烹肥牛。
为君啸一曲,且莫弹箜篌。
徒见枯者艳,谁言直如钩
岑家双琼树,腾光难为俦。
谁言青门悲,俯期吴山幽。
日西石门峤,月吐金陵洲。
追随探灵怪,岂不骄王侯。
引用典故:乘轩 凤凰池 学舞
峥嵘丞相府,清切凤凰池
羡尔瑶台鹤,高栖琼树枝。
归飞晴日好,吟弄惠风吹。
正有乘轩乐,初当学舞时。
珍禽在罗网,微命若游丝。
愿托周周羽,相衔汉水湄。
楞伽室中绝皂白,去天何止(原校:一作未到)三百尺。
只今更住最高峰,斋无木鱼粥无钟。
已将虎兕等蝼蚁,更许蛙蚓同蛟龙。
闻道说禅通一线,为尔不识楞伽面。
一生强项我所知,气压霜皮四十围。
世人未辨此真伪,敢向楞伽论是非。
诸公固是旧所适,郑髯从之新有得。
欲将此意向楞伽,但道鹄乌同一色。
海珠寺 其一 明 · 冯元基
五言律诗
长歌游宝地(沈佺期),延步爱清晨(卢纶)
烟气笼青阁(李槁),晴光转绿蘋(杜审言)
城边楼枕海岑参,竹外鸟窥人(祖咏)
古殿焚香外(郑巢),白云心所亲(李颀)
海珠寺 其二 明 · 冯元基
五言律诗
野寺江天阔(杜甫),萧疏台殿凉(李正封)
青林依石塔(戴叔伦),危槛等飞樯(吴融)
暝色生寒树(储光羲),滩声聒夕阳岑参
看心兼送目(崔峒),都使俗情忘(韦述)
按:清康熙《南海县志》卷一六
陈永正整理
寻源散步秋江上,欲赋来登江上楼。
四顾遥天空浩浩,万年此水逝悠悠⑤。
静观籁吹恬虚谷⑥,忽听商歌起断洲⑦。
会妙有怀无可语⑧,碧云黄鹤剩生愁⑨。
【校注】 (1)秉烛:谓燃烛作长夜之游。秉,执。《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2)啸:啸咏,歌咏。羽觞:酒器。《汉书·班倢伃传》:“顾左右兮和颜,酌羽觞兮销忧。”颜师古注引孟康曰:“羽觞,爵也,作生爵形,有头尾羽翼。”又,《楚辞·招魂》:“瑶浆密勺,实羽觞些。”洪兴祖补注:“杯上缀羽,以速饮也。” 玉兔:传说月中有玉兔,故称月为玉兔。傅玄《拟天问》:“月中何有?玉兔捣药。”李白《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3)洗耳:晋皇甫谧《高士传》:“尧让天下于许由,……由于是遁耕于中岳颍水之阳,箕山之下,终身无经天下色。尧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于颍水之滨。”后以洗耳喻不愿问世事。饶:张相《诗词曲语词汇释》卷一:“饶,犹任也;尽也。”湲:水流声。重言曰“湲湲”。 (4)独乐二句:语出范仲淹《岳阳楼记》。司马相如《上林赋》:“务在独乐,不顾众庶。”江湖、廊庙,指在野、在朝。天下后,本《岳阳楼记》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愧非”云云,谓自愧弗如,有负前贤。 (5)逝:流去。《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6)籁吹:指自然界的一切声响。恬:静。虚谷:空谷。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万籁此都寂。” (7)商歌:《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昔宁戚商歌,以干齐桓。” 李善注引许慎曰:“商,秋声也。”《淮南子·道应》:“宁戚饮牛车下,望见桓公而悲,击牛角而疾商歌。”商歌,即悲凉之歌。断洲:与岸边无路可通的水洲。 (8)会妙:领悟妙谛。 (9)剩: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二:“剩,甚辞,犹真也;尽也;颇也;多也。”岑参《送张秘书》:“鲈 剩堪忆,莼羹殊可餐。” 登楼而乐,以至于啸引羽觞,醉招黄鹤,然终有“独乐愧非天下后” 之概。欲赋还登,然遥天浩浩,逝水悠悠,虚谷都寂,商歌忽起,会心之际,又不免触处皆愁了。
有客有客从东来,手持碧玉歌莫哀。
黄鹄矶头啸明月,长江万里浮云开。
乃从半夜上黄鹤,天吴叱浪蛟龙骇①。
蛟龙骇,山鬼泣。
千骑万骑来悲风,汉阳两岸涛声急。
珊瑚敲起黄鹤回,翩翩走上凌仙台②。
命黄鹤,尔钦哉③!
为我东海之东、西海之西、南海之南、北海之北,真人仙子一一来此楼,海若阳侯莫惶惑④。
各持径尺明月之神珠⑤,江篱芳芷供其侧⑥。
须臾真人习习黄鹤鸣,景云紫雾楼下生⑦。
但见霓裳羽服绰约之仙子,三五西来拥翠旌。
祝融南至驾火龙⑧,大姑小姑盛妆饬⑨,珠铛佩玉鸣琮琤⑩。
登楼握手转更深,万籁不作天宇清。
江水平,冯夷捧出澄水帛⑾,君山父老吹紫笙⑿。
湘君折有瑶草枝,龙绡裁服霞为裙⒀。
盈盈相见湘君喜,唱和钧天广乐之新声⒁。
风传淅淅月如霜⒂,西池王母行琼浆。
大姑小姑颜色扬,砗磲云母妆衣裳⒃。
起立俱兮琴羽张⒄,相将鼓舞和琳琅⒅。
短笛嘈嘈起黄鹄,声清调急良可伤。
倚台望极无所见,海天惨淡江云凉。
真人仙子于是怅然下楼去,欲行不行仍徜徉⒆。
仍徜徉,留且歌,东西南北奈若真人仙子何!
乃驾长风送之望之,而复立于江之沱⒇。
黄鹤尔归去,黄鹄多狂波21。
人有登楼问踏歌22,云在华山采薜萝23,月明夜半当来过24。
【校注】 (1)天吴:传说中的水神。《山海经·海外东经》:“朝阳之谷,神曰天吴,是为水伯。” (2)凌仙台:喻黄鹤楼的高台。 (3)钦哉:告戒之辞,语出《尚书》。《书·舜典》:“钦哉钦哉,刑之恤哉!” (4)海若:传说中的海神。《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王逸注:“海若,海神名也。”阳侯:传说中的大波之神。相传古阳陵国君溺死于水,而为水神,能兴大波,谓之阳侯波。《楚辞·九章·哀郢》:“凌阳侯之泛滥兮,忽翱翔之焉薄。”《文选·左思〈吴都赋〉》:“揖天吴与阳侯。” (5)明月之神珠:即明月珠,又名夜光珠。《神异经》:“西北金阙上,有明月珠,径三寸,光照千里。” (6)江蓠芳芷:皆为香草。江蓠,即蘼芜;芳芷,即白芷。《楚辞·离骚》:“扈江蓠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7)景云紫雾:传说中神仙出行,必伴以祥云紫雾。景云,瑞云。 (8)祝融句:祝融,上古传说中的火神,也被奉为南方之神及夏神。《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其帝炎帝,其神祝融。”《管子·五行》:“祝融辨乎南方。”王毂《苦热行》:“祝融南来鞭火龙,火旗焰焰烧天红。” (9)饬:整理,打扮。 (10)珠珰:耳珠。《孔雀东南飞》:“腰若流纨素,耳着明月珰。”琮琤:玉石相碰发出的声音。象声词。 (11)冯夷:传说中水神河伯的名字。《广雅·释天》:“河伯,谓之冯夷。”《庄子·大宗师》:“冯夷得之,以游大川。”陆德明释文引司马彪云:“《清泠传》曰:华阴潼乡堤首人也。服八石,得水仙,是为河伯。”澄水帛,一种可以消暑的绢帛,相传为唐代同昌公主所用。《杜阳杂编》卷下: “暑气将盛,公主命取澄水帛,以水蘸之,挂于南轩。良久,满座皆思挟纩。澄水帛,长八、九尺,似布而细,明薄可鉴,云其中有龙涎,故能消暑毒也。” (12)君山:即湘山,在洞庭湖中。相传为湘君所游之处。 (13)龙绡:即传说中的鲛绡,相传为海中鲛人所织。韦应物《神女歌》:“的烁龙绡杂琼佩。” (14)钧天广乐:指天上的音乐。《列子·周穆王》:“清都紫微,钧天广乐。”《文选·张衡〈西京赋〉》:“昔者大帝悦秦缪公而觐之,飨以钧天广乐,帝有醉焉。” (15)风传:风传送。岑参《宿关西客舍》:“云送关西雨,风传渭北秋。” (16)砗磲:一作“车渠”,似玉的美石。《广雅·释地》:“砗磲,石之次玉。”魏文帝《车渠碗赋》序云:“车渠,玉属也,多纤理缛文,生于西国,其俗宝之。” (17)琴羽:羽为五音之一,琴羽即琴音中的羽音。此处指琴声。《文选·江淹〈别赋〉》:“琴羽张兮箫鼓陈,燕赵歌兮伤美人。” (18)鼓舞:击鼓而舞。《易·系辞上》:“鼓之舞之以尽神。”琳琅:象声词。此处形容舞蹈时玉佩等相碰的声音。 (19)徜徉:《广韵·阳韵》:“徜徉,犹徘徊也。”《文选·张衡〈思玄赋〉》:“怅徜徉而延伫。” (20)江之沱:长江支流。喻相送之远。《说文·水部》:“沱,江别流也。” (21)黄鹄:指黄鹄矶。 (22)踏歌:连袂而歌,歌时以足踏地,以为节奏。李白《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23)薜萝:薜荔与女萝,皆为植物名。薜荔,又名木莲。女萝,即松罗。《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 (24)过:访问。以上两句点明仙人的去向。 这首长篇歌行虚构了作者与众仙欢会黄鹤楼,共作超然物外之游的幻境。诗中黄鹤翩翩而来,飘然而去,伴随作者度过了难忘之夜。从首句看,作者当为江左一带人。
共 236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