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了凡

相关人物:共 1 位
共 1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僧。江南常熟人,俗姓张,字牧云。明末出家于兴福寺,后历主古南、鹤林、天童等寺。常与士大夫游。有《懒斋别集》。
晚晴簃诗汇·卷一九六
通门,字牧云,号樗叟,常熟人。住秀水古南院。有《懒斋集》。
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尝熟张氏子小参云。
娄江大海滨。
信潮时汇止。
地灵祥必钟。
杰出众居士。
资生各有家。
团圞有子女。
不染世间法。
如莲花在水。
山僧乘时来。
證明如上义。
證明则不无。
且道以何为验。
乃卓拄杖云。
佛子住此地。
则是佛受用。
常在于其中。
经行及坐卧。
若论此事。
如海滨人家。
取鱼相似。
只因知得大海。
有鱼思欲取之。
乃生个计较。
造个船只。
扯个风蓬。
把定舵柄。
请个熟海路的人。
为了舡师。
直至大洋去处。
待等鱼来。
一网撒去。
大鱼小鱼。
满载而归。
到家市卖。
养育子孙。
受用不尽。
参学人。
亦如是。
先要知凡夫身中。
决定有佛祖广大灵明的大事。
如海有鱼。
不生疑惑。
不肯自昧。
即思参禅。
急图发明。
如取海鱼生计较。
放舍世缘。
打起精进。
千里万里。
觅访知识。
亲近善友。
求指路头。
切切提持。
如依船师指导。
忽于自己身中。
悟得佛祖的大事。
归家保养。
入廛垂手。
兴隆法门。
上可以报佛恩德。
下可以启迪将来。
受用亦无有尽。
虽然如是。
大海中。
岂无风浪。
岂无惊险。
然而不生恐怖。
一往直前者。
盖取鱼的念头切也。
参禅何不如是。
要图发明佛祖大事。
也须不顾危亡。
不论境缘顺逆。
千魔万难。
直往不退。
不愁佛法不到手也。
佛法虽是现成事。
若不如取鱼猛励。
怎得到手。
故参学人。
须检点自己。
向来参究。
能如取鱼一样急切否。
能一往直前无退转否。
在丛林中。
遇些小境缘。
能不惊怖。
不介意否。
若或未能。
毕竟参禅念头。
不如取鱼念头切。
佛祖大事。
何能打彻。
所以古人云。
把手牵人行不得。
惟人自肯乃方亲。
又云。
如来于一切处成等正觉。
于刀山剑树上成等正觉。
于镬汤炉炭里。
成等正觉。
于棒下成等正觉。
于喝下成等正觉。
是真语者。
实语者。
不诳语者。
不异语者。
只今还有恁么人證明如是事么。
良久云。
选佛若无如是眼。
假饶千载又奚为。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七
释通门,字牧云,号卧庵,姓张氏,常熟人也。从近邑破山寺洞闻祝发,后参密云,得法于天童。出世古南。甲申渡江埽塔,遂主四明栖真。复住嘉禾梅溪,迁破山及镇江鹤林。壬辰,延主天童,寻迁秀峰。著有《七会语录》二十卷及《别集》、《偶集》、《懒斋集》,盛行于世。门生平萧散磊落,莅众甚严,诗章超洁,书法遒劲,后退老于湖村恤庐。康熙辛亥十一月望日,从容舒展而逝,塔于西资庵。数年,忽洪水涌出,塔几坏,因荼毗得舍利无算,其色晶莹,投入水盆中,以发引之,联如贯珠。时晓山本晰主持天童,为建舍利塔于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