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道林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二 义解科(二)
生会稽上虞颜氏。
学年。
事季父僧广为师入道。
广律行。
盖当时之领袖也。
韶材具峻整。
昉游都。
即还乡受戒。
护持严谨。
如擎油钵。
沙门道林请留以开导乡土。
即梦韶舌相长广而欲中断。
因悔前失。
劝之使再出都邑弘化。
始绍庄严旻公遗绪。
次禀龙光僧绰。
盖亦开善璚公之裔也。
末又探习三藏。
广综众家。
年二十三。
遂讲大品。
听者溢道。
后还晋陵建元等寺敷演。
解冠群英。
韶性嗜禅寂。
每愿年将四十。
便罢法席。
而学侣相顾不胜钦向。
时年已三十有九矣。
会建元寺主。
临终遣言。
传法于韶。
于是坐堂上教授。
无所辞让。
梁简文邵陵岳阳王等。
承禀训诲。
尤加钦重。
季世浇薄。
乃往豫章。
授余豫州黄司空等菩萨戒法。
适遇外国三藏真谛谈论。
谛叹曰。
吾行天下多矣。
至如斯人诚未易得。
为翻金光明经唯识论涅槃中百句长解脱十四音等。
天嘉四年。
慧藻同泰道伦辈。
二百许人。
具疏连署。
请于会稽白马寺长讲。
且十年而韶亦老矣。
俾慧藻嗣领徒众。
而宴坐瓦棺。
蹈初志也。
沙门智顗。
请述前业。
固以疾辞。
其馀赴应。
兹不复录。
至德元年十月十一日。
右胁卧终于开善寺。
其月十六。
窆于钟山独龙冈。
寿七十六。
讲成实论五十馀遍。
涅槃三十馀遍。
新金光明三十馀遍。
维摩天王仁王等经。
遍数不记。
续高僧传·卷第七 义解篇三
释警韶。
姓颜氏。
会稽上虞人。
学年入道。
事叔僧广以为师范。
广律行贞严。
当时领袖。
初韶游都听讲。
便能清论。
年登冠肇还乡受戒。
护持奉信如擎油钵。
沙门道林
请留乡土。
乃梦韶舌相广长。
而欲将断。
既寤深惟。
留恋斯成坠失。
愧悔前请便劝出都。
于即大弘法化传灯不绝。
即庄严旻公之遗绪也。
次禀龙光僧绰。
乃是开善琼支末。
又探习三藏广综众家。
年二十三讲大品经。
味法当时磨肩溢道。
后还建元晋陵等寺敷演经论。
解冠群宗。
韶乃愿年四十长就讲说。
而学侣相顾不胜钦尚。
时年三十有九。
为建元寺讲主。
临终遗令传法。
韶遵崇馀烈即坐演之。
受业之宾有逾师保。
梁简文邵陵及岳阳等。
大相钦重归承训诲。
从危难后世改情浮。
乃往豫章将通道务。
时逢豫州黄司空等。
素情所仰请为戒师。
会外国三藏真谛法师。
解该大小行摄自他。
一遇欣然与共谈论。
谛叹曰。
吾游国多矣。
罕值斯人。
仍停豫都为翻新金光明并唯识论及涅槃中百句长解脱十四音等。
朝授晚传。
夜闻晨说。
世谚。
泻瓶重出。
知十再生者也。
梁乐阳王于荆立位。
遣信远迎。
楚都弘法。
韶念报地之重。
来敕遂乖。
陈武定天文皇嗣业。
并弘尚正道敕请还都。
戒范承仰优礼弥隆。
天嘉四年有会稽慧藻同泰道伦等二百馀人。
连署请韶。
长讲于白马寺。
广弘传化十有馀年。
既登耳顺。
便令慧藻续讲。
躬往瓦官宴坐少时。
法门深妙。
时沙门智顗。
定慧难踰人神颇测。
静叹精利事等夙成。
共诸前学频请重讲。
留意绵久以疾辞之。
又为新安殿下黄司空等共僧三请不免勤注又于王府略说维摩。
龙光寺中广敷成实。
亦得数年成诸学肆。
未辞朽老归志山林。
乃入幽岩自靖十有馀载。
至德元年十月十一日中时。
右胁而卧神虑澄然终于开善寺春秋七十有六。
其月十六日窆于钟岭独龙之山。
所讲成实论五十馀遍。
涅槃三十遍。
大品四十遍。
新金光明三十馀遍。
维摩天王仁玉等经遍数。
繁乱不纪广叙。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蜀人。穆宗时结茅杭州灵隐寺西峰巢枸坞。刺史白居易重其道,题其堂曰法安。居易尝具馔饭之,邀以诗,韬光亦以诗报之,不赴。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蜀中(今四川)僧。辞师出游,住杭州灵隐巢沟坞。穆宗长庆间白居易为杭州刺史,曾与之游,并有诗唱和。事迹见《咸淳临安志》卷七九、《西湖游览志》卷一〇。《全唐诗》存诗1首。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在浙江杭州灵隐寺西北巢枸坞内,相传穆宗长庆年间著名诗僧韬光在此结庵说法,故名。当时杭州刺史白居易常慕名来访、吟诗唱和。相传初唐诗人宋之问游灵隐寺至此,为诗曰:“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第二联苦搜奇思,终不如意,有老僧续句曰:“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遂为一篇之警策,宋之问乃续成此诗。或谓此老僧即亡命江湖之骆宾王。事见孟棨《本事诗·征异》。韬光观海遂为钱塘十景之一。现有敞厅、韬光、诵芬阁、吕洞宾炼丹台等胜迹,为1960年改建。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师号韬光。
莫详族里。
穆宗时。
结茅于灵隐西峰巢构坞。
鸟窠林公为友。
刺史白居易重其道。
尝具馔饭之。
以诗邀云。
白屋炊香饭。
荤膻不入家。
滤泉澄葛粉。
洗手摘藤花。
青芥除黄叶。
红姜带紫芽。
命师来伴吃。
斋罢一瓯茶。
师答云。
山僧野性好泉。
每向岩阿枕石眠。
不解栽松陪玉勒。
惟能引水种金莲。
白云乍可来青嶂。
明月难教下碧天。
城市不堪飞锡到。
恐惊莺啭画楼前。
其高致如此。
庵以师号得名。
宋丞相陈公尧佐留题庵中。
赓唱者甚众。
绍兴中。
宗正少卿冯楫作修庵记。
赞曰。
道藏于身  所存异辙  或入市廛  或居深樾 翳翳巢构  牧守折节  岂曰韬光  若揭日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