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山水在琴
 
山水调
 
弦断
 
弦琴肯重闻
 
弦绝
   
罢琴
 
钟殁师废琴
 
相关人物
伯牙
 
钟子期


《吕氏春秋》卷十四《孝行览·本味》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非独琴若此也,贤者亦然。虽有贤者,而无礼以接之,贤奚由尽忠?犹御之不善,骥不自千里也。
《列子集释》卷五〈汤问篇〉~78~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简释

高山流水:指对音乐精通或知心好友。唐牟融《写意二首》之一:“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


例句

预弹山水调,终拟从钟期。 上官婉儿 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

潘岳闲居赋,钟期流水琴。 储光羲 同张侍御鼎和京兆萧兵曹华岁晚南园

迢遰亲灵榇,顾予悲绝弦。 储光羲 同王十三维哭殷遥

莫学楚狂隳姓字,知音还有子期听。 元孚 送李四校书

樽酒空如在,弦琴肯重闻。 刘长卿 哭魏兼遂

不知钟期百年馀,还忆朝朝几千里。 司马逸客 雅琴篇

吾见尹仙翁,伯牙今复存。 吴筠 听尹炼师弹琴

送君竟此曲,从兹长绝弦。 乔知之 拟古赠陈子昂

众音何其繁,伯牙独不喧。 孟浩然 示孟郊

钟期一见知,山水千秋闻。 孟浩然 示孟郊

不遇钟期听,谁知鸾凤声。 孟浩然 赠道士参寥

始知知音稀,千载一绝弦。 孟郊 哭秘书包大监

琴弦绿水绝,诗句青山存。 孟郊 悼吴兴汤衡评事

良马足因无主踠,旧交心为绝弦哀。 崔珏 哭李商隐

即今流水曲,何处俗人知。 崔融 哭蒋詹事俨

何必钟期耳,高闲自可亲。 常建 听琴秋夜赠寇尊师

莫言山水间,幽意在鸣琴。 张说 别灉湖

自惜同声处,从今遂绝弦。 张说 右丞相苏公挽歌二首

伯牙鸣玉琴,幽音随指发。不是钟期听,俗耳安能别。 李咸用 览友生古风

三尺焦桐七条线,子期师旷两沉沉。 李山甫 赠弹琴李处士

子期如可听,山水响馀哀。 李峤

愧非流水韵,叨入伯牙弦。 李白 春日归山寄孟浩然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李白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我有幽兰曲,因君遂绝弦。 李群玉 伤友

绝弦罢流水,闻笛同山阳。 权德舆 从事淮南府过亡友杨校书旧厅感念愀然

感游值商日,绝弦留此词。 沈佺期 伤王学士

罢琴明月夜,留剑白云天。 沈佺期 哭苏眉州崔司业二公

闻说萧郎逐逝川,伯牙因此绝清弦。 温庭筠 哭王元裕

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 牟融 写意二首之一

惠死庄杜口,钟殁师废琴。 白居易 哭崔韦侍晦叔

却怪钟期耳,唯听水与山。 白居易 郡中夜听李山人弹三乐

犹倚披沙鉴,长歌向子期。 皎然 酬薛员外谊见戏一首

庄周高论伯牙琴,閒夜思量泪满襟。 罗隐 重过随州故兵部李侍郎恩知因抒长句

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 薛涛 寄张元夫

伯牙琴绝岂求知,往往情牵自有诗。 薛能 春日书怀

周醪忽同醉,牙弦乃共挥。 许敬宗 冬日宴于庶子宅各赋一字得归

新诗一千首,古锦初下机。除月与鬼神,别未有人知。子期去不返,浩浩良不悲。 贯休 偶作二首

几拟以黄金,铸作钟子期。 贯休 古意九首

深情托瑶瑟,弦断不成章。 贾至 长门怨

坐来山水操,玄断吊遗埃。 郑浣 和李德裕房公旧竹亭闻琴

钟期不可遇,谁辨曲中心。 释彪 宝琴

伯牙道丧来,弦绝无人续。 钱起 美杨侍御清文见示

子期子野俱不见,乌啼鬼哭空伤悲。 韦庄 赠峨嵋山弹琴李处士

独此琴台夜,流水为谁弹。 骆宾王 冬日过故人任处士书斋

成风郢匠斲,流水伯牙弦。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

独嗟流水引,长掩伯牙弦。 骆宾王 乐大夫挽词五首之五

莫将流水引,空向俗人弹。 骆宾王 咏怀

典故
伯牙海上感沧溟
 
成连入海

相关人物
伯牙


《昭明文选》卷十八嵇叔夜(康)《琴赋》
「伶伦比律,田连操张。」唐·李善注引东汉·蔡邕《琴操》:「伯牙学琴于成连先生,先生曰:吾能传曲而不能移情。吾师有方子春,善于琴,能作人之情,今在东海上,子能与我同事之乎?伯牙曰:夫子有命,敢不敬从。乃相与至海上见子春受业焉。」
《事类赋》卷十一《琴》
「若夫水仙之引。」注引《乐府题解》:「《水仙操》:伯牙学琴于成连先生,三年不成,成连云:『吾师方子春今在东海中,能移人情。』乃与伯牙俱往,至蓬莱山,留伯牙曰:『子居习之,吾将迎之。』刺船而去,旬时不返,伯牙延望无人,但闻海水洞涌,山林杳冥,怆然叹曰:『先生移我情矣。』乃援琴而歌,曰作《水仙》之操,曲终,成连回,刺船迎之而还。伯牙遂为天下之妙矣。」

例句

伯牙海上感沧溟,何似今朝风雨思。 吴融 风雨吟

成连入海移人情,岂是本来无嗜欲? 李咸用 水仙操

典故
刺船人
  
成连佳趣
 
成连心
 
成连海水
 
成连琴
 
海上琴
 
海山化琴工
 
海山深绝

相关人物
伯牙


《昭明文选》卷十八〈赋壬·音乐下·琴赋〉~840~
唐·李善注引《琴操》:「伯牙学琴于成连先生,先生曰:『吾能传曲而不能移情。吾师有方子春,善于琴,能作人之情,今在东海上,子能与我同事之乎?』伯牙曰:『夫子有命,敢不敬从。』乃相与至海上见子春受业焉。」
《太平御览》卷五百七十八〈乐部十六·琴中〉~2738~
《乐府解题》曰:「〈水仙操〉,伯牙学琴于成连先生,三年不成。至于精神寂寞,情之专一,尚未能也。成连云:『吾师方子春今在东海中,能移人情。』乃与伯牙俱至蓬莱山留宿,伯牙曰:『子居习之,吾将迎师。』刺舡而去,旬时不返。伯牙近望无人,但闻海水洞滑崩澌之声,山林窅寞,群鸟悲号,怆然而叹曰:『先生将移我情!乃援琴而歌。曲终,成连回刺船迎之而还。伯牙遂为天下妙矣。」

简释

海上琴:咏音乐。清张问陶《辛未除夕柬景朴斋司马时已请病将归》:“一年花雪互追寻,同鼓成连海上琴。”

典故
弄琴牙

相关人物
伯牙


《荀子·劝学篇》~9~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太平御览》卷五百七十八〈乐部十六·琴中〉~2738~
《乐府解题》曰:「《水仙操》,伯牙学琴于成连先生,三年不成。至于精神寂寞,情之专一,尚未能也。成连云:『吾师方子春今在东海中,能移人情。』乃与伯牙俱至蓬莱山留宿,伯牙曰:『子居习之,吾将迎师。』刺舡而去,旬时不返。伯牙近望无人,但闻海水洞滑崩澌之声,山林窅寞,群鸟悲号,怆然而叹曰:『先生将移我情!乃援琴而歌。曲终,成连回刺船迎之而还。伯牙遂为天下妙矣。」
典故
相关人物
伯牙
 
钟子期

参考典故
伯牙弦


《昭明文选》卷四十二、三国魏·魏文帝(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
昔伯牙绝弦于钟期,仲尼覆醢于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
《列子集释》卷五〈汤问篇〉~78~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吕氏春秋》卷十四〈孝行览第二·二曰本〉~740~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非独琴若此也,贤者亦然。虽有贤者,而无礼以接之,贤奚由尽忠?犹御之不善,骥不自千里也。

例句

知音方见誉,浮宦久相关。 刘威 冬日送友人西归

桐上知音日下身,道光谁不仰清尘。 刘威 赠欧阳秀才

欲辞松月恋知音,去住多同羁鸟心。 刘沧 留别山中友人

向君投此曲,所贵知音难。 刘长卿 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幽琴

知音既已死,良匠亦未生。 劭谒 赠郑殷处士

自言幽隐乏先容,不道人物知音寡。 司马逸客 雅琴篇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孟浩然 夏日南亭怀辛大

知音难再逢,惜君方年老。 岑参 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

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 崔珏 席间咏琴客

流水非郑曲,前行遇知音。 李白 送杨少府赴选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王维 綦毋潜落第还乡

好整丹霄步,知音在紫微。 许棠 宣城送进士郑徽赴举

知音者诚希,念子不能别。 韩愈 知音者诚希

知音自古称难遇,世俗乍见那妨哂。 韩愈 赠崔立之评事

难逢王济知音癖,欲就燕昭买骏名。 韩琮 咏马

知音若相遇,终不滞南溟。 魏璀 湘灵鼓瑟

典故
朱弦断

相关人物
伯牙


《昭明文选》卷四十二〈书中·与吴质书〉~897~
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自立。而伟长独怀文抱质,恬惔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矣。著中论二十馀篇,成一家之言,辞义典雅,足传于后,此子为不朽矣。德琏常斐然有述作之意,其才学足以著书,美志不遂,良可痛惜。间者历览诸子之文,对之抆泪,既痛逝者,行自念也。孔璋章表殊健,微为繁富。公干有逸气,但未遒耳;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元瑜书记翩翩,致足乐也。仲宣续自善于辞赋,惜其体弱,不足起其文,至于所善,古人无以远过。昔伯牙绝弦于钟期,仲尼覆醢于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诸子但为未及古人,自一时之隽也。今之存者,已不逮矣。后生可畏,来者难诬,然恐吾与足下不及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