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睡魔  拼音:shuì mó
比喻强烈的睡意。唐。吕岩 大云寺茶诗:「断送睡魔离几席,增添清气入肌肤。」宋。苏轼 赠包安静先生茶诗二首之二:「奉赠包居士,僧房战睡魔。」
《漢語大詞典》:神蛟
古代传说中指以魔力兴风作浪的蛟龙。 汉 刘向 新序·善谋下:“夫神蛟济於渊,而凤鸟乘於风,圣人因於时。” 唐 柳宗元 《游朝阳岩遂登西亭二十韵》:“高巖瞰清江,幽窟潜神蛟。”
《漢語大詞典》:五力
(1).佛教语。五种力。三十七道品中的一类概念。由于信等五根的增长所产生的五种能破除障碍,得到解脱的力量,即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和慧力。 南朝 梁 王僧儒 《中寺碑》:“情尘莫捨,心火方赫。是用三明,寔开五力。” 唐 李邕 《东林寺碑序》:“结跏一心,开示五力。” 明 李贽 《又与从吾孝廉》:“彼真正具五力者,向三界中作如意事,入魔王侣为魔王伴,全不觉知是魔与佛也。”参阅大智度论卷十九。
(2).佛教语。五种力。指定力、通力、借识力、大愿力和法威德力。此五种力“不可思议”、“不能遮止”,故谓五力不可到。 宋 延寿 宗镜录卷四八:“有五力唯识不判。一定力,二通力,三借识力,四大愿力,五法威德力。”
(3).佛教语。五种力。五种扰乱修行的魔力。即色、声、香、味、触五尘。 唐 湛然 止观辅行传弘决卷八之三:“《增一》二十七云:魔有五力,所谓五尘,佛圣弟子,一力能拒,谓不放逸。”参见“ 五尘 ”。
《漢語大詞典》:五尘(五塵)
佛教谓色、声、香、味、触能污染真性,故称“五尘”,亦曰“五境”。 隋 智顗 摩诃止观卷四上:“五尘六欲,不暇贪染。” 章炳麟 《国故论衡·明见》:“官有五根,物有五尘,故知而有异。”参见“ 五根 ”、“ 五识 ”。
《國語辭典》:文魔  拼音:wén mó
书痴。元。郑光祖《㑳梅香》第一折:「似此文魔,可怎生奈何?」
《国语辞典》:魔镜(魔镜)  拼音:mó jìng
1.一种半透过性玻璃制成的镜子。其特点为:一面可完全透视,和一般玻璃无异,另一面则可反射光线,看起来跟镜子一样。有防止犯罪或观察监视等特殊用途。
2.具有魔力的镜子。如白雪公主童话中,邪恶王后拥有的那一面镜子,具有能辨识美丑的魔力。
《国语辞典》:魔瓶  拼音:mó píng
具有魔力的神奇瓶子。如:「巨人被魔瓶吸了进去。」
《國語辭典》:钱可通神(錢可通神)  拼音:qián kě tōng shén
唐张廷赏办案,最初,严令十日内查明。隔日有小帖书明奉钱三万贯,请张作罢。张廷赏大怒,下令加速查办。不料,第三日增为五万贯,第四日又增为十万贯。张以为钱至十万,连鬼神皆可买通,恐惹祸上身,此案便不了了之。典出唐。张固《幽閒鼓吹》。比喻金钱效用极大,有了钱,什么事都能办得到。元。无名氏《鸳鸯被》第四折:「大小荆条,先决四十,再发有司,从公拟罪,钱可通神,法难纵你。」《文明小史》第四三回:「自古道,钱可通神,他虽然又化了万把银子,到底还有二万多没有拿出来。」也作「钱能通神」。